來源:長江商報
長江商報消息 熟悉上海迪士尼的朋友多半對「搶錢四人組」有所耳聞,這是中國迪士尼粉絲們對「達菲和他的朋友們」系列周邊產品的戲稱。由於該系列周邊產品外觀吸引人,讓人控制不住「剁手」的欲望。
而這只是迪士尼眾多IP序列中的一支。作為業界打造IP的王者,其旗下每一個IP都被賦予了豐富的內涵。
精神層面的消費
今年9月,上海迪士尼迎來第二個「達菲主題月」,於粉絲而言又是一場慶典。
這次「達菲月」的一大要事,是迎接其動畫形象達菲熊的新朋友,來自夏威夷的海龜「奧樂米拉」。
即使是「達菲家族」粉絲內部,對於這隻龜的外觀也褒貶不一,不少人認為這是一隻「醜龜」。但無論如何,關於這隻海龜的周邊產品銷量並不賴。
同時,在這次「達菲主題月」中,上海迪士尼樂園還推出了相應卡通形象的套餐,單價超500元,就算以上海的物價來說,價位也算高。但迪士尼粉絲們卻趨之若鶩,原因為何?
事實上,非粉絲看中的是商品本身的外觀、質量、可口度,以及價格是否合理,而粉絲關注的重點是該卡通形象所承載的意義。
復旦大學管理學院產業經濟學專家張潔表示,類似於達菲家族這類IP的周邊產品針對的是特定的粉絲群體,無論是收集該形象的玩偶,還是在城堡內就餐,更大程度上屬於精神層面的消費。
「雖然玩偶本身不一定很漂亮,食物本身也不一定多好吃。只要不太難吃,粉絲們都願意埋單。新一代年輕人的消費理念和過去幾代人不一樣,他們更願意在精神消費方面花錢,所以儘管定價較高,依然有市場。」張潔說。
張潔進一步解釋,「就像近年在年輕人中間流行的『盲盒』,其商品成本也不高,但定價較高,消費者看中的並不只是一個玩偶,而是其被賦予的文化內涵和神秘感。」
此外,迪士尼近些年也越來越注重互動方面的體驗。曾任迪士尼樂園體驗與產品主席的鮑勃·查佩克(Bob Chapek)曾對媒體表示,「去年有超過1.5億人參加了迪士尼品牌的活動,這一數字說明了迪士尼在塑造我們的文化敘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賦予精神內涵是關鍵
迪士尼樂園是一個「神奇的國度」,樂園內所做的一切都與IP相關。
為了營造儘可能逼真的效果,每個「動畫人物」有且只有一位。
假如奧樂米拉正在達菲商店門口和粉絲合影,那它絕不會公開出現在樂園內的任何角落,且不會「亂入」到傑克船長的加勒比園區。迪士尼樂園裡的每一位身著玩偶服裝的工作人員在工作時間都盡全力扮演角色。
迪士尼對於每個IP的故事性採取了近乎誇張的保護措施,同時,粉絲的反饋又證明了這些保護措施的成功。
張潔回憶起曾經在美國奧蘭多迪士尼樂園的場景,「在花車遊行環節,當卡通人物經過人群時,我發現身邊很多美國人熱淚盈眶,我想這是因為這些形象是陪伴他們長大的,在精神層面有更深的意義。」
迪士尼很多動畫人物並非靠外形取勝。張潔認為,迪士尼多數IP背後都有電影做支撐,這些故事為IP賦予精神內涵,這使得迪斯尼打造的IP形象非常立體、豐滿。
查佩克曾表示,「我們從數以百萬計的粉絲那裡聽到,他們希望有更多的方式來體驗自己喜歡的故事。」
國內IP打造需商業化發展
據海外媒體報導,2019年,迪士尼的收入約為700億美元,其中66%是IP運營領域的收入。
迪士尼多年來積累了無數的IP資源,是其金融資產的一部分。該資源包括迪士尼收購的各種IP。
除了迪士尼收購的各種IP密集型公司以外,該公司的主要收入還來自商品銷售(版權的附帶經濟權利)以及迪士尼主題公園和度假村。這些基於產品和基礎設施的市場提供的總經濟產出約佔迪士尼總收入的40%。
「門票是迪士尼較大一塊收入來源,但迪士尼最大的收入來自於周邊產品和媒體,這是國內一些主題樂園做不到的。國內的樂園收入目前依然主要依賴門票。」張潔表示。
「國內目前最接近迪士尼模式的是長隆,也有遊樂園、度假酒店,還有IP形象。但在全產業鏈覆蓋方面與迪士尼的差距還是很大。比如,長隆打造的IP形象背後沒有電影做支撐,如果一個IP沒有精神層面的寓意,這種情況下的周邊產品很難做下去。消費者很難從其中得到精神層面的消費。」張潔說。
去過長隆度假區的遊客對其硬體設施多持認可態度,認為和迪斯尼度假區幾乎在同一水準。但目前為止,長隆還未打造出實力足夠的IP形象,導致難以將其周邊進行良好發展。
張潔強調,「我們其實也有很好的有故事性的IP,比如孫悟空,但即便在這種有故事的IP上,它並沒有得到很好的商業化發展,因此形象不夠豐滿。」
同樣,「熊貓本來是我們自己的IP,但卻在迪士尼得到了成功的商業化。」張潔略表遺憾地說。
(國際金融報)
責編: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