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市民表示「難以置信」;質監人員坦言,不排除突查前有商家更換電子秤
質監人員用公平砝碼查驗商家的電子秤 羊城晚報記者 艾修煜 攝
黃沙海鮮市場宰客揭秘追蹤
電話/QQ/飛信報料:
87776887
郵箱:sharingme322@gmail.com
羊城晚報記者 何偉傑 李春暐 實習生 劉昕月
本報「黃沙海鮮市場宰客揭秘」的暗訪報導14日出街後(詳見本報3月14日A7版),引起了街坊的強烈反響和廣州市質監部門的重點關注。14日下午,廣州市質監部門邀請本報記者前往黃沙水產市場突擊檢查。奇怪的是,在長達一個半小時的檢查中,卻查不到一起短秤現象。
突擊檢查人員坦言,質監部門已對黃沙水產市場的所有電子秤「統一配秤」,在秤上做文章「基本不可能」,但「統一配秤」並沒有法律強制力,不排除商家在突擊檢查前有更換電子秤的行為。但黃沙水產市場管理方卻堅稱,電子秤不可能作假,否則「所買海鮮將免費送」。
突擊檢查
50家檔口幾乎「全線通過」
14日下午,廣州市質監局、荔灣區質監局等相關技術部門聯同本報記者對黃沙水產市場進行突擊檢查。
在突擊檢查前,記者請質監局工作人員檢查本報暗訪所用的兩個家用袖珍度盤秤是否標準。質監人員檢查後表示這兩個盤秤並無異常。
14日下午2時,十多名質監人員來到黃沙水產交易市場,技術人員用1kg和2kg的標準砝碼對各個檔口的電子秤進行測重。
在記者的指引下,質監人員首先來到暗訪時「花甲、瀨尿蝦縮水4兩」的「錦澳海產」店鋪、「三文魚縮水4兩」的「騰達海產」店鋪和「龍蝦縮水6兩」的A區83檔———昌泰澤利海鮮總匯。通過砝碼測重,檢查人員並未發現這三家的電子秤有貓膩。在一家名為「金誠」的檔口,電子秤有偏差,但並未超出規定誤差值。
廣州市荔灣區質監局計量科科長楊華平表示,早在前年,質監部門已對黃沙水產市場、粵恆灃水產市場的371個檔口在用的450臺電子秤進行「統一配秤」,電子秤面板上只有「去皮/置零」一個功能按鍵,不能更改係數,有效防止了作弊的可能。
記者也檢查了這些檔口的電子秤,發現「統一配秤」的表面除了開關和「去皮/置零」按鍵,確實沒有其他按鍵。除了「敏記水產」檔口沒有使用「統一配秤」外,約50家檔口在這次突擊檢查中幾乎「全線通過」。
對於本報記者暗訪時遇到的缺斤短兩等問題,檢查人員稱這次突擊檢查只針對電子秤,只要商家按照規定使用「統一配秤」,基本不會存在「短秤」行為。
本報記者所目擊的店家通過秤上按鈕改變重量數據的現象如何解釋?突擊檢查後不使用「統一配秤」的商家是否會受處罰?檢查人員表示,使用「統一配秤」只是規定,不具備法律效力,質監部門呼籲商家使用,並不強制要求,主要依靠商家自覺遵守。
檢查人員還提醒,水產市場設置了公秤處,消費者可到公秤處稱量,發現被騙秤了,市場管理人員會對檔口嚴肅處理。
市場說法
「訛秤」商家不屬於我們市場
在檢查過程中,黃沙水產市場方面堅稱,市場內部商家沒有出現短秤現象。
市場有關負責人徐先生表示,市場每天都會檢查商家是否使用質監部門要求的「統一配秤」,若有商家私自使用不同的電子秤,則會被要求整改。
但對於本報記者所目擊的店家通過秤上按鈕改變重量數據的現象,徐先生未作正面回應。他告訴記者,如果下次遇到「訛秤」現象,可到市場管理處投訴,保安一經查實,顧客所購買的海鮮將免費送,還會視情節嚴重程度對商家罰款或要求停業。
既然有這些規定,為何還有如此多市民對黃沙水產市場的「訛秤」現象表示不滿?徐先生表示,一般「訛秤」的不法商家並不屬於黃沙水產市場,而是一些無牌經營的攤檔。最近,黃沙水產市場管理處並未接到市民關於「訛秤」的投訴。
街坊反應
「海鮮免費送」?天方夜譚!
對於14日下午廣州市質監局突擊檢查的結果,大部分街坊表示「難以置信」。
「質監突擊檢查應該微服私訪才行,穿著制服挨家挨戶地檢查,檔主肯定很快就能察覺,把問題秤調包不需要多長時間。」事後,目睹突擊檢查全過程的劉姨笑著說,「我住在附近,經常過來幫襯,哪家檔短秤多少我心裡很清楚。這些檔主對我們熟客不敢怎麼『訛秤』,但生面孔來這裡買海鮮,無論多精明,多多少少都會被人騙。」
對於黃沙水產市場工作人員所稱「若發現短秤,海鮮免費送」的說法,街坊們更笑言「這更不靠譜」。
「我們每次去水產市場都會被『訛秤』,我還真沒聽過發現『訛秤』,海鮮就能免費送的!」「80」後阿浩經常會去黃沙水產市場「掃貨」,「缺了一二兩,保安都不過問,最多叫你與商家協調退錢,海鮮免費送真是天方夜譚。」
缺斤短兩
六宗罪
記者通過暗訪,體驗了黃沙水產市場「宰客,宰到一頸血」的經歷,但質監部門檢測出的結果卻幾乎「全部通過」。究竟真實的黃沙水產市場現狀如何?不少街坊向記者總結黃沙水產市場缺斤短兩的「六宗罪」。
訛秤「話咁易」
有街坊指出,秤本身有可能存在問題。街坊張姨告訴記者:「一般來說,沒問題的電子秤都有三個係數,中間的數字永遠都是2.00,如果中間數字出現浮動,很可能是假秤。」
秤上做手腳
「有時候電子秤是準的,主要是他在稱重時沒有去掉篩子的重量,一個篩子重量就相差半斤。」質監部門工作人員在突擊檢查時向記者透露,「也有一些商人用一根繩子拴住電子秤,再用腳踩,起到增重作用。」
暗地調包
網友「站在土鱉最浪尖———老被子爺」稱:「付了2斤螺的錢,倒進盆子裡只有最多1斤多點,選了6隻活蟹,到家打開有7隻,但有3隻是死蟹,且斷手腳,但袋子裡沒有蟹腳,應該是裝袋付錢時被偷換掉了。」
半膠袋冰水
商家經常在秤上塞點冰和水,還有顧客要求店主宰殺處理乾淨,這就給了檔主更多的可乘之機。接受採訪的不少顧客均有此經歷:買回去的海鮮,袋子裡的冰和水佔了相當大的比例。
計算器暗算人
對於部分「大頭蝦」或數學不好的顧客,檔主還有特別的招數,就是計算機也能「算錯數」。「眼睜睜看到按計算器3×9=29,4×7=32……」網友allanguangzhou感嘆道,就算計算器不出錯,最後合計的數目也有可能偏高,數學不好的人很可能就會被人「暗算」。
「足秤足量」?
「要想檔主不訛秤,你不講價才有可能,你越把價往下砍,檔主就在秤頭上多下點工夫,一樣不划算。」熟客莫姨向記者透露,這種現象與記者在暗訪時所發現檔主「足價足量」的說法如出一轍。「當然是這樣啦,老老實實地被你們砍價,他們點樣『搵食』啊?」有街坊對此見怪不怪。
追蹤預告
黃沙水產市場「訛秤」現象被人詬病已久,此前不少媒體也曾做過相關報導,但狀況似乎一直沒有得到徹底改善。
一方面,缺斤短兩、以次充好等問題為何久治不愈?根本原因在哪?另一方面,市民一邊「討伐」黃沙水產市場的N宗罪,一邊熱火朝天地繼續幫襯、任人「宰割」?又是出於何種心態?本報將繼續關注。
何偉傑、李春暐、劉昕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