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章然 見習記者陳馨懿 通訊員 柴丹 徐富榮 方俊勇
還上了。
淳安91歲的江榮坤心裡一直記掛多幾十年的這件事終於了了。
前幾天,他從淳安趕到桐廬分水鎮,將54年前欠下的20元還清了。
許多年沒見,江榮坤仍一眼就認出了當年好友的妻子—陸秀珍,只可惜當年好友已經過世。
讓人意外又暖的是,當江大爺離開桐廬分水時,陸秀珍把江大爺還回來的1000多元款項又贈了回去,說「以後兩家人多來往來往,情誼比錢重。」
1】91歲老人發來掛號信求助
能幫我找一個多年不見的朋友嗎
這件事要從今年9月份桐廬分水鎮黨委收到的一封掛號信說起。
9月23日,桐廬分水鎮黨委、政府收到一封掛號信,信裡提到了一個久遠的牽扯淳安和桐廬兩地的事情,信的主人就是本文開頭的江榮坤,他拜託政府幫助尋找闊別了很多年的友人,還一筆當年欠下的20元債務。
這筆債務是在1964年欠下來的,借款人江榮坤,放款人是他當時的好友——楊永祥。
當年,江榮坤在淳安文昌鎮文昌村經營一家染布作坊,他的染坊是承攬草黃、草綠布匹印染,業務不小。但當時染布用的染料發生了緊缺。
江榮坤想起了桐廬縣染料廠的好朋友楊永祥,便向他發出求助。楊永祥二話不說,買來了5斤染料,總貨款20元,解了江榮坤的燃眉之急。
後來,江榮坤從文昌舉家遷移到安徽歙縣,這筆錢他心裡一直記掛著要還。
「一開始因為經濟困難,一時半會沒能還上,後來隨著時間推移,多年過去,二人漸漸失去了聯繫。當時一個月工資也就40塊,20塊是一半的月收入了。」在江榮坤心裡,這份欠款是兩人之間情誼的象徵,日子久了一直沒換上,漸漸成了壓在江榮坤心頭的一塊石頭。
一定要還掉!
江榮坤一直想找到友人的信息。今年9月份轉機出現,在一個舊本子裡,江榮坤找到了楊永祥的家庭住址:桐廬縣分水鎮。
9月23日,他給桐廬分水鎮黨委寫去了尋人的掛號信。
2】愛心接力還老人夙願
誠信比這筆錢更金貴
根據江榮坤提供的地址,這封信來到了桐廬縣分水鎮玉華社區的項主任手上。
「以前在新聞裡看到過類似的事,我們想著得儘快找到人。」
分水鎮總共有28個村社,如果要逐一排查,耗時略長。好在,信中提到了分水染坊,這座染坊過去就在玉華社區。
更巧的是,玉華社區黨委書記,和信中要找的老人妻子一樣姓陸,兩人就在一個村子裡。
核實了信息,9月27日,項主任就給寄信的江榮坤回了電話:「江老,您要找的人,我們找到了!」
「你說什麼?我在菜場,聽不清。」91歲的江榮坤耳朵不太好,隔著電話,項主任再重複了一遍,他還是聽不清。
「您旁邊有人嗎?我讓旁邊的人告訴您。」
菜場裡,大爺身邊的一位陌生阿姨,成為了第一個知道這個好消息的人。
第二天,江榮坤的小兒子就聯繫上了項主任:他們要來一趟分水鎮。
10月10日上午,91歲的江榮坤在家人及政府工作人員陪同下來到了分水鎮武盛村蟹兒巷蛇皮山23號。
儘管他尋找的好友楊永祥老人已經去世,但他的妻子81歲的陸秀珍健在。一開始,陸秀珍還想不太起來,聊起來過去,才想起了這個多年不見的老友。
按照50多年的利率,江榮坤夫婦把20元換算成1000元現金交到了陸秀珍手裡,還帶去了淳安特產千島湖有機魚。
52歲的楊根良是楊永祥的兒子。
10月13日,小時新聞記者聯繫上他時,他說父親生前沉默老實,對朋友很慷慨也很仗義。「但他做了好事都不會對家裡提起來。這一筆借款,要不是江伯伯找過來,我都不知道的。」
楊根良1968年出生,他還記得小時候家裡日子緊巴巴的,並不富裕,父親一直在四處想辦法賺錢。
「他做過飯店幫手,開過染坊,賣過肉,為了養活家人總是忙忙碌碌的。我相信,如果父親知道這麼多年還有人如此惦記他,一定會很開心。」楊根良告訴記者,江榮坤一家要趕回淳安時,母親把1000元又重新贈給了江榮坤,還送了些自己家的茶葉。「江大爺一家特別誠懇誠信,誠信兩字比錢更加金貴。母親叮囑我,以後兩家人要像親戚一樣多走走。」
【來源:錢江晚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