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多歲杭州老人想製作紀念冊 尋找40年前的老工友

2021-01-16 浙江在線

  浙江在線9月26日訊 40年前,一百多位浙江人漂洋過海,來到非洲的大西洋東岸,歷經5年幫助赤道幾內亞建起一條全長121公裡的公路,從蒙戈莫到恩昆。

  40年後,曾經在那片熱帶雨林裡貢獻過青春熱血的漢子,已經垂垂老矣,四散各地。住在杭州的80多歲的李明忠就是其中一位,他特別想念當初曾經一起奮鬥過的工友,想收集當年的文字和照片做一本紀念冊,紀念那段難忘的援建時光。可是40年過去了,當年的工友們都在哪兒?

  兒子孝心一片,幫老父微博尋人

  這則尋找老工友的啟事,最初發在微博上,用「浙江援赤道幾內亞公路技術組」的微博名,寫下了一則感人的尋人啟事:

  40年前,176位浙籍專家技術人員,離家別子,肩負援外重任,遠赴赤道幾內亞,為他國公路建設奉獻最寶貴年華。他們中有人長眠在了遠離故土的赤道邊緣,更多人感染了非洲絲蟲病。往昔塵封,燃情歲月讓人欷歔。歸國後,這些戰友四散各地,如今都年事已高。用一部紀念冊再聚昔日戰友,已成為老人們最大的心願。

  註冊微博名並發微博的人是李明忠老人的兒子小李,記者通過微博聯繫上了他。

  「上次回家,看見爸爸在整理當年去非洲的照片和資料,還列印了尋人函,想找當年的工友,但沒有地址,爸爸也不知道這封函該發到哪裡。」小李覺得,完成爸爸的這個心願,是自己應該做的事,他想通過萬能的網絡試試看,「我想,也許那些當年援建赤道幾內亞的人的孩子也像我這樣上網上微博,能看到這個尋人消息。」

  當年一封家書要一月才能抵杭

  這則由兒子代發的微博,感動了很多人,這些感動來源不僅僅是孩子的孝心,還有老人的期望。

  記者聯繫上了李明忠老人,老人仔細描述了當年的情況:「1972年~1977年,一共有3批、176位同志參與了援建,我是省交通廳先遣隊的一員,最早出發的那一批。當地的自然環境和我們以前修路的環境完全不同,第一次修出來的路失敗了,又花了兩年時間返工,我在那裡足足呆了5年。」

  老人還記得,前後兩任技術組組長,一位感染了絲蟲病中斷工作回國,一位因為交通事故犧牲。當地的蒼蠅是金色的,傳染絲蟲病非常厲害,叮在人的皮膚上就可能傳染,有時候絲蟲寄生在人體裡,會從人的腳趾甲縫裡鑽出來,要醫生開刀把爛肉挖掉,好多人都是腳上裹著紗布,一翹一拐堅持築路。

  老人還記得,當年真當是家書抵萬金,要一個月才能收到一份信。每天最盼望的事情就是能從同事的家信裡聽到杭州的故事;每天最開心的時光就是晚上聽國內廣播。那時有醫生會準時來餵藥,必吃的藥有兩種,一種是防瘧疾的,一種是防絲蟲感染的。

  老人還記得,最恐怖的是螞蟻,連當地人都害怕。1.5釐米長的螞蟻飛快地從褲子裡鑽進,你只有更加快地脫掉褲子把螞蟻抖出來,才能避免挨咬。

  老工友們,你們在哪裡

  援建赤道幾內亞回國後,李明忠一直在省交通廳工作,直到退休。時間過去四十年,他說現在已經不大記得那些工友們的名字,只能粗略地描述:有些開機械車的比如推土機、挖土機的人,來自水利部門;有醫生,來自杭州的浙醫一院和溫州、嘉興、紹興的醫院,還有杭州市政部門的築路工人。當年也有些人留下過地址,但後來城市變遷慢慢都失去了聯繫。

  「浙江援赤道幾內亞公路技術組」微博註冊兩天後,已有近百條轉發,還收到了兩條有用線索:一條是提示在浙江革命烈士紀念館,有援建赤道幾內亞恩蒙公路的技術組組長劉偉的資料,今年清明節還有一起援建的老同志來悼念他。

  還有一條是提示在上海世博會期間,有一位當年參加援建的溫州老人和他的孩子去了赤道幾內亞展館,受到了工作人員的接待。

  記者也幫著核實了這兩條信息:通過浙江革命烈士紀念館查實,確實有老同志去悼念過劉偉,其中就有李明忠老人。第二條信息現在無從查起,只能期待這位溫州籍老人或孩子能看到報導聯繫我們。

  如果您是當年參加援建赤道幾內亞從蒙戈莫到恩昆公路的一員,如果你的長輩曾經是其中一員,或者您知道身邊曾有外派人員參加過這項援建工程,歡迎您通過96068聯繫我們,我們想幫助老人完成心願,留住那一段激情燃燒的歲月。

相關焦點

  • 杭州80歲老人製作感謝卡送給讓座人(圖)
    年輕人早上都是上班的,站在車裡很辛苦,可我老要去醫院沒辦法。每天都這樣,真當覺得不好意思。所以我就做了一張感謝卡,裡面有感謝語還有好看的圖片,送給給我讓座的每一個人。大家拿到我的卡片都很開心,我現在每次上車心裡也舒服多了。記者陳健核實報導:羅婆婆80歲,杭州人,是85100000熱線十多年的老朋友。
  • 杭州80歲老人「假摔」9年 每次都有人扶起給錢
    時報訊 前天上午,文新派出所連續接到兩起報警,在古墩路文二路口,一位80多歲的老人突然摔倒在人群中。在去現場的路上,民警猜測,不會又是「著名」的假摔老人吧?不錯,還是他。老人被帶到文新派出所後,所裡很多民警都認得他,鼻梁高挺,80歲左右,穿得挺乾淨,只是對民警不那麼友善。
  • 韓國老人渴望80歲以下還有工作,除工資補貼,特殊原因引人深思
    2017年韓國便邁入了老齡化社會,65歲以上的老人人口已達到了總人口的百分之14,這意味著社會贍養老人的負擔加重;2020年7月28日,據有關部門調查顯示,韓國近七成老人希望自己在80歲以下還有工作,理想退休年齡需控制在73歲,據28日數據統計,韓國1427萬老人中,962萬人想繼續工作
  • 有一支三千人的「老工友」隊伍,默默守衛燕山
    和朝陽群眾、西城大媽不同,燕山老工友平均年齡在60歲以上,大部分是當地國企的退休職工,他們身上帶著「老國企」所特有的講紀律、守規矩、有擔當和熱心腸的氣質。從去年5月成立至今一年半的時間,這支隊伍已有註冊志願者3039人,不僅成為守衛平安燕山的一支重要力量,也成為燕山地區老年人老有所為的一個平臺。
  • 男子腦出血昏迷 老工友解囊相助
    獨自來莞務工的男子陳良春(41歲,來自四川省大竹縣石河鎮劉家楊村7組)因腦部大量出血昏迷,倒在出租屋。七八年前與他一起共事的工友李金詳、黃少成、華良玉等獲知後,第一時間趕到出租屋,將其送往醫院救治。在陳良春入院10多天裡,這些月收入僅2000多元的普通務工者不僅為他捐款、在醫院如親人般照看,而且還放下手頭的工作,四處奔走籌集治療費……工友妻一日三餐煲湯餵食陳良春,如親人一般。
  • 80多歲老人手工製作雨傘,民間手藝人的心酸與無奈
    圖片來源於網絡在雲南,有一位80多歲的做傘老人——坎溫,幾十年如一日,他一直都在堅持手工作傘製作雨傘的材料很簡單:就是竹子、紙張、棉線。一把傘要經過幾十道工序才能完成,老人做傘是憑他幾十年作傘的經驗和感覺!
  • 84歲老人曾被擄日本煤礦:工友遭虐打後懸吊而死
    70年前,年僅14歲的鳳儀萍被日軍從上海老家擄去日本北海道一座煤礦做勞工。他死裡逃生回國發奮考上大學,成為泌尿外科專家。 「生死簿」的記錄,成為他一生中最沉重的記憶。  「老老少少最大的60多歲,最小的是我。」10多天後,他們300人被押上一艘船駛往日本。海上顛簸一個月,2名同胞不幸病死,船在日本門司港靠岸。「我們又被押上火車,中間也不知經過多少次兜轉,才抵達北海道夕張縣慄山町的角田煤礦。」  那是地獄般的日子。鳳儀萍和難友們每天早上4點多被趕起床,帶著礦燈、工具、木飯盒進礦,在狹窄的坑道中打眼、放炮、挖煤。
  • 杭州七旬老人到石家莊尋找大姐骨灰(圖)
    ■在醫院找到大姐潘秀菊66年前病歷 但仍未找到骨灰安放地■潘秀菊是軍人 1951年2月住進和平醫院 您有相關信息請致電96399□文/圖 記者李兵他在三歲的時候,與大他十九歲的大姐拍下了一張兄妹六人的合影;在青壯年的時候,開始靠著殘缺的記憶尋找已經逝去的大姐的骨灰安放地;在已是步履蹣跚的老人時
  • 一群平均年齡超過80歲的杭州老人 西湖邊聚會商量今年去哪兒玩
    2017年9月7日上午,柳浪聞鶯一家茶館,8位老人聚在一起,商談抱團旅遊具體事宜,自我命名為「首屆老人抱團遊杭州峰會」(2017年9月8日都市快報《快報牽線「老人抱團遊」從線上走到線下「首屆老人抱團遊杭州峰會」昨天在柳浪聞鶯舉行》)。
  • 假期節假日旅遊紀念冊製作該怎麼辦?
    假期旅行紀念冊該怎麼做呢?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分享一下怎樣做一本假期旅行紀念冊。在做紀念冊之前,要明確自己做紀念冊的目的是什麼,只是為了單純的記錄嗎?還是想送友人?或者是有什麼其他的紀念意義呢。明確自己做紀念冊的目的對於後續的設計工作中的風格確定有一個基礎的劃定。
  • 藉助「感恩名單」,找到昔日工友
    「真是沒想到,朱金英會有我們大家捐款的名單,59年了,她的兒子還會尋找名單上的我們。」前天下午,在金華市區信華花園,原金華被服廠的退休工人胡忠新告訴記者,那時候捐款完全是樸素的工友感情,從來沒想過回報。
  • 80歲老人堅守的只有一個人的報社,全球媒體人都想辭職去打工
    80歲的雙手,即使沒有顫抖,挑字模時,也不會像年輕人那麼精準。到了印刷時間,80歲的老人抱著20公斤的,相當於6、7歲孩子重的模板,放到印刷機上。這裡生活著14位70歲以上的老人,冬天下雪的時候,會經常遇到雪崩堵路,村子看起來就更孤寂。動圖
  • 56年前欠下的20元還上了!91歲杭州老人心裡記掛的債終於清了
    淳安91歲的江榮坤心裡一直記掛多幾十年的這件事終於了了。前幾天,他從淳安趕到桐廬分水鎮,將54年前欠下的20元還清了。許多年沒見,江榮坤仍一眼就認出了當年好友的妻子—陸秀珍,只可惜當年好友已經過世。1】91歲老人發來掛號信求助能幫我找一個多年不見的朋友嗎這件事要從今年9月份桐廬分水鎮黨委收到的一封掛號信說起。
  • 17個80歲老人踏上「不要命」的旅程,看完不好意思說自己老了
    80歲,是不是還有做夢的權利?80歲,是不是只能待在家裡,聽電視到睡著?還是會跳進海洋球世界,說什麼都不肯回家?又或者,沉迷遊戲?在中國臺灣,有一群80歲的老人決定「發起夢想」。騎行隊裡72歲的映美奶奶和71歲的弘道爺爺,走到哪都不忘撒狗糧。聽說50年前結婚時,是耶穌牽的線。兩人都是虔誠的基督徒,通過牧師介紹相識2個月閃婚。奶奶開玩笑說:」我們是結婚後才認識的。」
  • 將每一次的旅行記錄在冊 進行旅行紀念冊製作紀念人生軌跡
    有時間總想出去遊玩。你準備好去什麼地方旅行了嗎?帶上你的相機,把你的行李背上,帶著窺探世界的好奇心,立馬行動起來在旅途的路上放鬆心情,不要忘記,還要帶著裝滿來自世界各地的食物的胃哦。天安門、紫禁城,西安,成都的西邊,川西那邊的景區有很多,東南亞、日韓各地……世界如此之大,每個人都想出去看看。
  • 香港的「特別」市場,老人舊書和舊物,瞬間穿越40年前
    我們一起來看看,香港的「特別」市場,老人舊書和舊物,瞬間穿越40年前!這裡和百貨商場有著巨大的不同,它有著非常多的舊貨,各種你想得到想不到的。在這裡買的不是質量不是品牌,而是比它們更值錢的東西,情懷和回憶。這些,都是無法用價值來衡量的。它更像是一個紀念品,令你想起深水埗的味道,有了香港獨特的味道和獨特的市場。
  • 80歲老閨蜜攜手賣小吃,堅持手工製作40年,顧客:家的味道我知道
    80歲老閨蜜攜手賣小吃,堅持手工製作40年,顧客:家的味道我知道現在隨著我們國家經濟的快速發展,大家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我們也知道對於每個人來說一天當中最少要吃三頓飯,一日三餐是每個人每天必須的,早晨,中午和晚上這三頓飯各自有他們的作用
  • 山西66歲老人獨居大山,40年只做1種上門生意,想買先交錢
    圖片上這位農民大叔姓侯,今年66歲,他家住山西省南部中條山區一個叫李疙瘩的農村,侯大叔右腿殘疾,但是他身殘志堅,40年在家裡用石匠手藝養活了一家人,做出的1種小石磨現在足不出戶,供不應求。侯大叔說他生活的農村地處中條山腹地,這裡石頭到處都是,當地農民自古以來就有做石器的技術,自己20多歲也學會了這門手藝,在農村用石頭幫人造房子,加工各種生活用品,37歲那年媳婦不幸患病去世,他就一個人靠著石匠手藝養活著老人和兩個兒子。
  • 深圳特區40歲生日刷屏 深圳人有著更多期盼
    證券時報記者 李明珠 吳家明「深圳特區40歲生日」是不是已經刷屏你的微信朋友圈和微博?8月26日,深圳經濟特區迎來40周歲生日。鋪天蓋地的媒體報導,讓深圳成為全國人民注視的焦點。在微博上,「經濟特區40年巨變」成為了熱搜,朋友圈裡轉發的也多是關於深圳經濟特區成立40周年的文章。
  • 活到老唱到老秀到老 重慶80歲老人「歌痴」的樂活人生
    80歲的魏茂金老人則相反,他唱歌系統得多:嗓子,每天要練;怕影響發聲,菸酒辣一點兒不沾;過筋過脈的地方搞不懂,花錢請專業老師教;唱功精進了,就走出家門去秀,各個地方打比賽超過30多次,贏回一張又一張證書。「唱歌嘛,就要比,勝出來的才是高手噻。」這句話,是魏茂金的比賽宣言。莫以為老人在發明星夢,其實,很多時候贏回的獎品還不夠參賽的路費,能樂此不疲,只是因為比賽過程和觀眾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