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9月26日訊 40年前,一百多位浙江人漂洋過海,來到非洲的大西洋東岸,歷經5年幫助赤道幾內亞建起一條全長121公裡的公路,從蒙戈莫到恩昆。
40年後,曾經在那片熱帶雨林裡貢獻過青春熱血的漢子,已經垂垂老矣,四散各地。住在杭州的80多歲的李明忠就是其中一位,他特別想念當初曾經一起奮鬥過的工友,想收集當年的文字和照片做一本紀念冊,紀念那段難忘的援建時光。可是40年過去了,當年的工友們都在哪兒?
兒子孝心一片,幫老父微博尋人
這則尋找老工友的啟事,最初發在微博上,用「浙江援赤道幾內亞公路技術組」的微博名,寫下了一則感人的尋人啟事:
40年前,176位浙籍專家技術人員,離家別子,肩負援外重任,遠赴赤道幾內亞,為他國公路建設奉獻最寶貴年華。他們中有人長眠在了遠離故土的赤道邊緣,更多人感染了非洲絲蟲病。往昔塵封,燃情歲月讓人欷歔。歸國後,這些戰友四散各地,如今都年事已高。用一部紀念冊再聚昔日戰友,已成為老人們最大的心願。
註冊微博名並發微博的人是李明忠老人的兒子小李,記者通過微博聯繫上了他。
「上次回家,看見爸爸在整理當年去非洲的照片和資料,還列印了尋人函,想找當年的工友,但沒有地址,爸爸也不知道這封函該發到哪裡。」小李覺得,完成爸爸的這個心願,是自己應該做的事,他想通過萬能的網絡試試看,「我想,也許那些當年援建赤道幾內亞的人的孩子也像我這樣上網上微博,能看到這個尋人消息。」
當年一封家書要一月才能抵杭
這則由兒子代發的微博,感動了很多人,這些感動來源不僅僅是孩子的孝心,還有老人的期望。
記者聯繫上了李明忠老人,老人仔細描述了當年的情況:「1972年~1977年,一共有3批、176位同志參與了援建,我是省交通廳先遣隊的一員,最早出發的那一批。當地的自然環境和我們以前修路的環境完全不同,第一次修出來的路失敗了,又花了兩年時間返工,我在那裡足足呆了5年。」
老人還記得,前後兩任技術組組長,一位感染了絲蟲病中斷工作回國,一位因為交通事故犧牲。當地的蒼蠅是金色的,傳染絲蟲病非常厲害,叮在人的皮膚上就可能傳染,有時候絲蟲寄生在人體裡,會從人的腳趾甲縫裡鑽出來,要醫生開刀把爛肉挖掉,好多人都是腳上裹著紗布,一翹一拐堅持築路。
老人還記得,當年真當是家書抵萬金,要一個月才能收到一份信。每天最盼望的事情就是能從同事的家信裡聽到杭州的故事;每天最開心的時光就是晚上聽國內廣播。那時有醫生會準時來餵藥,必吃的藥有兩種,一種是防瘧疾的,一種是防絲蟲感染的。
老人還記得,最恐怖的是螞蟻,連當地人都害怕。1.5釐米長的螞蟻飛快地從褲子裡鑽進,你只有更加快地脫掉褲子把螞蟻抖出來,才能避免挨咬。
老工友們,你們在哪裡
援建赤道幾內亞回國後,李明忠一直在省交通廳工作,直到退休。時間過去四十年,他說現在已經不大記得那些工友們的名字,只能粗略地描述:有些開機械車的比如推土機、挖土機的人,來自水利部門;有醫生,來自杭州的浙醫一院和溫州、嘉興、紹興的醫院,還有杭州市政部門的築路工人。當年也有些人留下過地址,但後來城市變遷慢慢都失去了聯繫。
「浙江援赤道幾內亞公路技術組」微博註冊兩天後,已有近百條轉發,還收到了兩條有用線索:一條是提示在浙江革命烈士紀念館,有援建赤道幾內亞恩蒙公路的技術組組長劉偉的資料,今年清明節還有一起援建的老同志來悼念他。
還有一條是提示在上海世博會期間,有一位當年參加援建的溫州老人和他的孩子去了赤道幾內亞展館,受到了工作人員的接待。
記者也幫著核實了這兩條信息:通過浙江革命烈士紀念館查實,確實有老同志去悼念過劉偉,其中就有李明忠老人。第二條信息現在無從查起,只能期待這位溫州籍老人或孩子能看到報導聯繫我們。
如果您是當年參加援建赤道幾內亞從蒙戈莫到恩昆公路的一員,如果你的長輩曾經是其中一員,或者您知道身邊曾有外派人員參加過這項援建工程,歡迎您通過96068聯繫我們,我們想幫助老人完成心願,留住那一段激情燃燒的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