淚目!80多歲老人手工製作雨傘,民間手藝人的心酸與無奈

2020-12-14 歲月S80

這是一部土得掉渣的紀錄片,記錄的是那些默默無聞的民間手藝人,這些平凡的人花一輩子的時間就做一件事,也就做好了這一件事!

圖片來源於網絡

在雲南,

有一位80多歲的做傘老人——坎溫,

幾十年如一日,他一直都在堅持手工作傘!

製作雨傘的材料很簡單:

就是竹子、紙張、棉線。

一把傘要經過幾十道工序才能完成,

老人做傘是憑他幾十年作傘的經驗和感覺!

但是歲月不饒人,

他終究還是老了!

圖片來源於網絡

他的雙手不在那麼靈活!

他的眼神也不在那麼明亮!

他的感覺也不在那麼靈敏!

圖片來源於網絡

老人作傘時用棉線固定傘骨架,

沒想到纏繞的棉線斷了8次!

每斷一次老人都會愣一下神,

然後再不甘心的嘗試著下一次!

導演在拍攝時留下了眼淚:

「說起來也沒什麼好哭的,

但是我就是每看一次,

就哭一次。」

相關焦點

  • 兒童手工製作雨傘吊飾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本文上面的藍色字體「兒童手工製作w」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文章了
  • 農村老人六十多歲還在打工,為何不像城裡老人享清福?原因心酸
    農村老人六十多歲還在打工,為何不像城裡老人享清福?原因心酸在大家看來如果人到了六十歲已經是人到花甲,在城裡面如果老人已經六十歲以上一般都到了退休的年紀,他們日常的生活很舒適,有閒暇的時間就到廣場上逛一逛,鍛鍊一下身體,每個月雖然退休金並不多,但是人老了以後也沒有什麼花銷,維持兩個人生活也是足夠的。
  • 匠人匠心:興國手藝人鍾玉生,堅守手工竹蒸籠40年
    匠人匠心:興國手藝人鍾玉生,堅守手工竹蒸籠40年 2018-03-30 13: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3位65歲老人哭訴:家有長壽老人,我快堅持不下去了,心酸又無奈
    有些事情沒攤自己身上,是無法感同身受的,特別當這些老人的兒女自己也步入了老年行列,那麼這個時候照顧年邁的雙親,真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下面,一起來聽聽3位老人的故事,或許從他們身上,我們能看到已是老人的子女,在面對更長壽的父母時,有多少的心酸和無奈。
  • 潮陽金浦手藝人鄭義20餘年堅持手工製作油紙燈籠
    春節臨近,市場上燈籠的身影也漸漸多了起來,其中不乏手工燈籠。做工精細的油紙燈籠是潮汕民間一種雅俗共賞的實用工藝品,更是舊時老百姓辦紅白事必不可少的傳統用具。今年48歲的鄭義編制手工燈籠已經有20多年了。上世紀80年代初,鄭義就與燈籠結下一生「情緣」,跟著祖父祖母學做油紙燈籠,他告訴記者,祖父在世時是個有名的油紙燈籠師傅,開始時他只把燈籠當愛好。「很有意思的,手工燈籠陪我度過整個童年時期」,鄭義向記者講述起他與燈籠的故事。1992年,鄭義從汕頭工藝美術學校畢業,開始自己做燈籠。
  • 十大民間手藝人①從唐朝傳下來的蜜果 至今仍留甜城人唇齒之間
    甜城蜜餞、資中木偶、隆昌夏布、青石雕刻……在甜城大地上,活躍著很多才華橫溢的民間手藝人,他們沿襲傳承下來的技藝,為其注入現代、多元文化元素,憑藉精湛的手藝,創造出一件件具有鮮活生命力的手工藝品,在省內外,乃至海內外市場上大放異彩。
  • 香囊手藝人:希望將香猴猻製作技藝傳下去
    楊麗平,就是一位專門製作「香猴孫」的瀘州傳統手藝人。師從外婆 49年一直在做走進楊大姐家中,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桌子上、牆壁上、沙發上一個個形態各異的端午香囊——香猴猻。楊大姐告訴瀘州電臺·大聽網記者,每年端午前後,就是她最忙的一段時間,很多人都會打電話預定。
  • 93歲老人:「活太久對兒女沒有好處」,聽完後很扎心也很無奈
    可是,在民間也有這樣的一句話,「久病床前無孝子」,這句話可不是說說而已,在我們的身邊也有很多這樣的例子,人到老了自然會出現許多的毛病,這個時候老人唯一能夠依靠的也只有子女了,而現在的許多的年輕人的工作壓力是巨大的,有些人為了事業實在是抽不出時間來照顧老人,因此萬般無奈之下只能夠是把老人送到養老院,這是一種無奈的選擇。
  • 雅瑤鎮八旬老人堅持手工製作彩燈 他盼這門老手藝能夠傳承下去
    而傳統手工製作的彩燈則是陳山香火龍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許多傳統手工藝術行業缺乏「新鮮血液」的補充,逐漸出現青黃不接的情況,傳統手工製作彩燈的技藝也面臨後繼無人的困境。在雅瑤鎮陳山村委會新村村,已經84歲的李福貴仍然堅守著手工製作彩燈的傳統手藝,至今已有40多年,經李福貴之手編織出來的彩燈無數,他是鶴山遠近聞名的彩燈手藝人。
  • 手工摺紙製作:[31]一起折:浪漫雨傘
    一把小小的雨傘,卻演繹了很多浪漫。你為「TA」撐起傘,遮風擋雨,無時無刻的保護「TA」;「TA」為你撐起傘,給你溫暖,無時無刻的牽掛著你。zhile123選取了最常用的浪漫物品,通過摺紙和大家交流,共同分享「浪漫雨傘」的手工摺紙製作方法。如圖,準備三張紙。
  • 莆田鄉村老人60年堅守傳統手工,一年做4000個手工油紙燈籠!
    對大多數莆田人而言,油紙燈籠見得多,製作過程卻甚少接觸。我們走進東海鎮東沙村,通過鏡頭記錄製作傳統油紙手寫燈籠背後的繁複工序,一起感受來自老一輩的沉甸甸的傳承。3、從竹子到燈籠胚蔡起德老人說:從9歲開始,就跟著父親學做油紙燈籠,四代相傳,已經有一百二十多年的歷史。純手工的莆田古式的油紙燈籠,代表莆田地方傳統民俗整體禮制規範和特殊文化內涵,極具使用價值和觀賞價值,但製作過程繁瑣。
  • 看見中國|大理古城手藝人的選擇:民宿圍城,手工轉向機械化
    我第一次來老何家的麵條廠是在四年前,外婆說他們家的雞蛋面特別好吃,於是我有幸親眼看到了手工麵條製作的全過程。當時他們家的廠子還在葉榆路上,因為是外地人,他們沒有自己的廠房和土地。為了控制成本,每次遇到漲房租就只能另找他處。隨著這幾年大理旅遊業的迅猛發展,古城的房價也越來越貴,且大多經過改造成為了店鋪或是民宿。
  • DIY創意手工皮卡丘系列——精緻的迷你雨傘製作,非常可愛!
    大家好,歡迎關注DIY微創意,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是創意手工系列皮卡丘之迷你雨傘的製作。希望大家可以一起交流學習,共同進步!我們準備一個大的曲別針。剪掉多餘的部分。我們只留下「J」形的曲別針一部分。留下「J」型部分。
  • 100斤做不出6斤的「天價」小吃,80元1斤,老人堅持純手工製作
    100斤做不出6斤的「天價」小吃,80元1斤,老人堅持純手工製作小吃在人們的認知中都是很簡單的,用食材加工一下就可以了,其實並不然有的小吃就是非常的麻煩,而且產量並不多,今天要給大家分享的這個小吃就是如此,100斤做不出6斤的「天價」小吃,80
  • 鄭州80後父親給女兒製作100多件手工玩具走紅
    鄭州80後父親給女兒製作100多件手工玩具走紅 2020-08-29 09:00:11 來源:大河網  |  作者:張逸菲這不,鄭州市一名80後的父親張帥,給不到6歲的女兒製作了100多件手工玩具走紅。網友化身「檸檬精」,忍不住喊道「這樣的爸爸請給我來一打!」美術專業爸爸轉行給女兒做玩具自從張帥包攬了女兒安安(化名)的玩具後,安安與他逛街看到新款玩具時,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爸爸,你給我做一個吧!」親手製作玩具,沒那個金剛鑽,還真攬不了這個瓷器活兒。
  • 廣東始興一80歲老人痴迷收藏老物件,網友道:牽出我濃濃的鄉愁
    在廣東省始興縣頓崗鎮周所村卻有這麼一個叫張發學的老人,他不是什麼有錢的企業家,也不是什麼名人,而是一個已退休在家20多年的耄耋老人。他熱衷收藏農村老物件,也自辦了一個民俗博物館。這間簡樸的博物館收藏著各種不同年代的老物件,裡面藏品有120多件,藏品的說明全是他一筆一畫認真書寫的。
  • 80歲老閨蜜攜手賣小吃,堅持手工製作40年,顧客:家的味道我知道
    80歲老閨蜜攜手賣小吃,堅持手工製作40年,顧客:家的味道我知道現在隨著我們國家經濟的快速發展,大家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我們也知道對於每個人來說一天當中最少要吃三頓飯,一日三餐是每個人每天必須的,早晨,中午和晚上這三頓飯各自有他們的作用
  • 創意手工:雨傘還能這樣畫?真的是太美了
    卡紙小花傘手工畫準備材料:手工紙,彩卡,水粉顏料,水粉筆,雙面膠。製作步驟:把手工紙折成扇形,並在中間一面黏上雙面膠黏貼起來組成傘頂。創意水果雨傘畫原來水果圖案的雨傘也可以自己製作!讓那些顏色單一的雨傘,披上水果的可愛外衣吧,你會發現原本單調乏味的雨傘也可以瞬間變得迷人可愛~準備材料:雨傘們,寬膠帶,適用於布料上的顏料,剪刀製作步驟圖解:檸檬雨傘製作步驟:1.
  • 無錫74歲老人手工制豆腐花60年 技藝後繼無人
    惠山區石塘灣陡門村74歲的蔣鈺香,是家族百年豆腐花製作技藝傳承人。他家有一盤祖上傳下來的石磨,距今有200多年的歷史了,靠著這盤磨和純手工製作的豆腐花,老人在困難時期撐起一個家。老人做了近60年豆腐花,遺憾的是,老人表示,他如今年齡大了,希望通過晚報呼籲有人能夠把這項技藝傳下去。   老人告訴記者,他家祖上做豆腐花,他14歲就開始跟著父親學習做豆腐花,到如今堅持做了60年了,在他家的家譜上有記載,其掌握的豆腐花製作技藝始於清道光年間,由蔣家第一代做豆腐花祖宗蔣廷發首創。
  • 6旬老人做「天價小吃」100斤制不出6斤,每斤賣80元,純手工製作
    美食是組成生活中的重要部分,民以食為天,誰也不會離開美食的誘惑,所以在生活當中人們的條件好了以後,都會去尋覓自己喜歡的美味,而且對美食小吃品質的要求也提升了,當然了品質越高的美食小吃價格也隨之越高,今天我們就分享6旬老人做「天價小吃」100斤制不出6斤,每斤賣80元,純手工製作,那這是哪種小吃呢?我們繼續往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