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這個被上天恩寵的城市,匯聚著我國最奇特、最絕妙的喀斯特景觀。這裡有我國水量最大的喀斯特峽谷——長江三峽。
全長193千米的三峽是長江最具神韻的地方,有雄奇豪放的山峰、艱險的明灘暗礁、洶湧奔騰的江水,還有變幻莫測的雲彩、神秘縹緲的霧氣,從而構成了長江最奇峻、最壯麗的三個大峽谷。三峽也是如今世界上唯一可以乘船遊覽的大峽谷,「船在江中行,人在畫中遊」的夢想在這裡變為現實……
綿延四百裡的長江三峽
發源於青藏高原的長江,以氣吞山河之勢一路向東,在四川盆地以東如利斧般橫切巫山山脈,形成了近東西走向的長江三峽。長江三峽是長江中最壯麗的一段峽谷。早在1500餘年前,酈道元就在其著作《水經注》中寫道:「自三峽七百裡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可見長江三峽的非凡魅力。
長江三峽是在漫長的地殼運動中形成的。距今約7000萬年前,我國發生過一次大規模的地殼運動——燕山運動。經過燕山運動,四川盆地和三峽地段原本呈水平狀態層疊的巖層被擠壓得彎曲起來並形成褶皺。
這些褶皺中向上凸起的部分被稱為背斜,向下凹陷的部分被稱為向斜。三峽地區就是在燕山運動後,出現了三座背斜夾兩座向斜的形態。當長江水一路向東奔流,衝刷著該區域時,江流的侵蝕作用切穿了三座背斜,從而形成了瞿塘峽、巫峽、西陵峽三大峽谷。
夔門
三峽西端入口瞿塘峽夔門兩側的高山,南為白鹽山,北為赤甲山。兩座山都是因色得名,隔江相望,一個紅裝,一個素裹,秀麗異常;且兩座山均為石灰巖,經過長年風剝雨蝕,形成如刀斧砍削般峻峭的巖壁,蔚為壯觀。
長江三峽西起重慶市奉節的白帝城,東至湖北省宜昌的南津關,跨重慶奉節、重慶巫山、湖北巴東、湖北秭歸和湖北宜昌五縣市,全長193千米,是我國水量最大的喀斯特峽谷。瞿塘峽位於三峽的西段,在重慶所轄的奉節、巫山境內,夔門是其峽口。峽口兩岸山峰壁立,就像兩排侍衛守護著城門。
巫峽位於三峽的中段,地處重慶巫山和湖北巴東兩縣之間。巫峽谷深峽長,似一位端莊典雅的少女臨風而立,窈窕娉婷,惹人憐惜。西陵峽位於三峽的東段,整個峽谷都在湖北境內。西陵峽歷來以「水急灘多、行船艱險」令人生畏,後來經過大規模整治,如今條件已大為改善,並成為著名的旅遊景區。
長江三峽,瞿塘峽險峻,巫峽瑰麗,西陵峽雄奇,綿延數百裡的層巒疊嶂既帶給人浪漫和詩情畫意,也帶給人急流險灘的驚險刺激,讓人不禁驚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險峻的瞿塘峽
長江三峽之瞿塘峽,西起重慶奉節縣白帝城,東至重慶巫山縣大溪鎮,全長8千米,是長江三峽之中長度最短的峽谷。雖然最短,瞿塘峽卻最為雄偉險峻,自古就贏得了「險莫若劍閣,雄莫若夔」的稱譽。
瞿塘峽河谷狹窄,江面最窄處不足百米,最寬處不過150米。西端入口處夔門,素有「夔門天下雄」之稱,兩岸斷崖壁立,山勢陡峭欲墜。江北有赤甲山巍峨聳立,江南有白鹽山峙立江上,兩山之間,江水滔滔,激流洶湧,奔騰向前,山高水急,蔚為壯觀。因此說瞿塘峽能「鎮渝川之水,扼巴鄂咽喉」,有「西控巴渝收萬壑,東連荊楚壓摹山」的雄偉氣勢。若順江而下,水流湍急,水天一線,舟行其間,給人以「峰與天關接,舟從地窟行」之感。
香爐灘是巫峽中最險惡的一道急流險灘,船行至此,必須拉縴才能上灘。天長日久,岸邊巖石上就留下了這樣深深的纖痕。
三峽縴夫是一群熟悉水性,了解長江及其沿岸支流地理環境,靠拉縴為生的人。如今隨著三峽庫區蓄水,水面上升,三峽縴夫拉縴的情景恐怕再難見到。
瞿塘峽內有很多名勝古蹟,其中以摩崖石刻和絕壁棧道遺蹟最為著名。在瞿塘峽北岸的絕壁上,有一條全長65千米的古棧道,從白帝城下連通巫山青蓮溪,全程艱險異常,這就是著名的夔巫古棧道。瞿塘峽南岸的白鹽山上有一處臨江石壁,上面鐫刻著自宋以來的篆、隸、楷、行等書體的數十塊摩崖石刻,氣勢恢宏,與瞿塘峽雄偉的山川相得益彰。
瑰麗的巫峽
說起巫峽,人們不自覺地就會想起「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的詩句以及「巫山雲雨」的傳說。長江三峽中的巫峽,確因巫山而得名。巫峽自重慶巫山縣城東大寧河起,至湖北巴東縣官渡口,全長46千米,有大峽之稱,以俊秀綺麗的風光著稱。
巫峽是長江三峽中最連貫、最整齊的峽谷,分為由金盔銀甲峽、箭穿峽組成的西段和由鐵棺峽、門扇峽組成的東段。這兩段峽谷內名勝古蹟眾多,兩岸群峰各具特色,最著名的就是巫山十二峰,自古就有「朝為行雲,暮為行雨」的浪漫傳說。雲霧繚繞之下,十二峰更似十二仙女亭亭玉立,讓人神魂顛倒。十二峰中又以神女峰最為俏麗,上有一挺拔秀麗的石柱,形似亭亭玉立的少女。傳說神女峰每天最早迎來朝霞,又最後送走晚霞,故又稱「望霞峰」。
幽深秀麗的巫峽兩岸是嵯峨連綿的奇峰,江流曲折百轉,江面之上是氤氳繚繞的煙雲,清幽的景色充滿了詩情畫意。由於峽谷內長年雲遮霧繞,常常細雨濛濛,因此形成了「巫山雲雨」的奇妙景觀。這樣一座處處皆景的絕美峽谷,激發著古往今來無數文人墨客的創作靈感,使他們妙筆生花,寫下了那一篇篇動人的詩章。
雄奇的西陵峽
全長76千米的西陵峽是長江三峽中最長的峽谷,西起湖北省秭歸縣香溪河口,東至湖北省宜昌市南津關,因位於楚之西塞和夷陵的西邊而得名。西陵峽山奇水秀,尤以「峽中有峽、峽峽相連」的獨特風景聞名於世。其中的兵書寶劍峽、牛肝馬肺峽、崆嶺峽、燈影峽更是號稱「西陵四峽」,其內的怪石飛泉、蒼藤古樹讓人過目難忘。
牛肝馬肺峽
牛肝馬肺峽是「西陵四峽」之一,位於兵書寶劍峽向東過新灘不遠的江北巖壁上。牛肝馬肺峽是兩塊重疊下垂的褚黃色巖石,因一塊形似牛肝,一塊形似馬肺得名。「牛肝」和「馬肺」其實都是地下水中的碳酸鈣沉積形成的鈣華石。
西陵峽自上而下分為香溪寬谷、西陵峽上段寬谷、廟南寬谷、西陵峽下段峽谷四段,沿江有巴東、秭歸、宜昌3座城市。每一段峽江中都分布著多處自然美景和人文景觀。香溪寬谷中有牛肝馬肺峽、兵書寶劍峽、崆嶺峽等景點,廟南寬谷中有燈影峽、黃牛峽等景點。
峽谷兩岸還有許多著名的溪、泉、石、洞,歷史上的諸多名人如屈原、昭君、白居易、元稹、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寇準、陸遊、馮玉祥等都在這裡留下了千古傳誦的名篇詩賦。
西陵峽自古以來就以其航道曲折、怪石林立、灘多水急、行舟驚險而聞名。新灘、崆嶺灘等險灘或由兩岸山巖崩落而成,或由上遊砂石衝積所致,或是岸邊伸出的巖脈,或是江底凸起的礁石。總之這些地方水流如沸,洶湧激蕩,驚險萬狀。
本期分享就到這裡了,我們下期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