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利偉滿臉鮮血出艙,11位神舟飛船太空人「飛天」背後的故事

2020-12-14 上遊新聞

在酒泉戈壁深處的東風航天城內,11名已執行過飛天任務的中國航天員畫像已掛在問天閣外。他們是探索太空的英雄,他們是中國民族的驕傲。

接下來,小編將為您一一揭秘,這些航天英雄們「飛天」背後的故事。

楊利偉滿臉鮮血出艙

楊利偉,1965年生。2003年10月15日,駕駛神舟五號飛船,成功完成飛天任務。

有網友發帖稱,2003年神舟五號載人飛船返回,我國首位「太空人」、航天員楊利偉是滿臉鮮血地打開艙門的。對此,擔任神舟飛船應急救生分系統主任設計師的李頤黎教授表示,楊利偉在出艙時確實受了傷。當時飛船落地時有一定衝擊,楊利偉忘記取下戴在頭上的耳麥,被耳麥的稜角劃傷嘴角,「劃破了皮而已,出血並不多」。 

<img src="https://pimage.cqcb.com/d/file/wenshi2/dalishi/2019-03-22/916681d7a1f662c4c4aab5d28b40

費俊龍駕機途中曾遭遇斷油危機

費俊龍,1965年生。2005年10月12日,駕駛神舟六號飛船,成功完成飛天任務。

費俊龍透露,「有一次,我在飛行過程當中,油耗燈提前亮了,我就判斷油量有問題。這時候我就邊報告,邊往回走,當時(地面)指揮員判斷是不是電路故障,讓我按規定路線在正常空域裡面下降,完了以後再下來。因為要經過內層空域,機場是內層空域,從外層空域回來的時候,下降到一定高度才能從內層空域下面通過,當時我想,如果這樣下來,假如真是沒有油,有可能就回不了機場。根據自己的判斷,我立刻請示,按空滑迫降路線回來。最後,我安全落地以後,機械師一檢查,果真是沒有油了。如果不是按照空滑迫降下來,如果中間我再加油門,到不了地面就沒油了,後果不堪設想。」

聶海勝曾與死神擦肩而過

聶海勝,1964年生。2005年10月12日駕駛神舟六號飛船,2013年6月11日駕駛神舟十號飛船,成功完成飛天任務。

1989年6月12日,聶海勝開始改裝後第一次駕駛某型殲擊機單飛。第二天,他就遇上了事故。那天,正當他準備飛向4000多米的高空時,只聽座艙外「砰」的一聲爆響,發動機停車了。瞬間,飛機轉速、高度下降,艙內溫度急劇升高。他一邊鎮定地向地面報告,一邊試圖排除故障。所有的辦法都嘗試過了,飛機還在下墜。這時,地面指揮同意他跳傘。但聶海勝還想做一做努力,只要有一線希望就要把飛機開回來。他試著讓飛機滑行,但因距離太遠沒有成功。此時,飛機距離地面只有四五百米,急速下降的飛機帶來巨大的超重過載,動一下都很困難。最後,他不得不按下了彈射開關,此時他已出現了瞬間黑視,什麼也不知道了。等他睜開眼,自己已落在了稻田裡,飛機摔在了離自己一百多米遠的山溝裡,扎進土裡十幾米深,著火爆炸了……事故後的第27天,聶海勝重返藍天。後來經查明,事故原因是由於發動機壓縮器上的葉片出了機械故障。鑑於聶海勝以良好的心理素質沉著冷靜處置險情,想盡一切辦法挽救飛機的勇敢精神,部隊黨委為他記了三等功。

翟志剛太空遭遇誤報火警

翟志剛,1966年生。2008年9月25日駕駛神舟七號飛船,成功完成飛天任務。

翟志剛介紹,從軌道艙打開艙門的過程中,在返回艙內值班的航天員景海鵬突然報告「軌道艙火災」,這讓所有人都吃了一驚,但是大家依舊鎮定自若地按照程序操作,抱著必須要完成中國人第一次從自己的宇宙飛船中進行太空行走的信念,在他與另一名航天員劉伯明的合作下,終於實現了太空行走的願望。翟志剛事後發現,軌道艙火災報警其實是一次誤報。

景海鵬太空中四天四夜沒合眼

景海鵬,1964年生。2008年9月25日駕駛神舟七號飛船,2012年6月16日駕駛神舟九號飛船,成功完成飛天任務。2016年10月17日駕駛神舟十一號飛船,第三次進入太空。

景海鵬透露,在神舟九號飛船13天的太空飛行中,他有兩次48小時沒有睡覺。一次是在飛船入軌後的兩天裡,他幾乎沒有閉眼,為首次進入天宮作充分準備;第二次是在返回前的48小時,他也沒有睡覺,而是組織乘組重溫飛行指南,互相提問,做到不留一絲隱患,確保任務開端良好、結局完美。

劉伯明駕戰鬥機兩次遇險

劉伯明,1966年生。2008年9月25日駕駛神舟七號飛船,成功完成飛天任務。

劉伯明的父親說,兒子在飛「殲八」戰鬥機那幾年,曾經遇到兩次驚心動魄的事。第一次是飛機攔截回來時,在3000米的高空,被一隻鷹撞了右機翼,往右機翼一看,發現撞了一個大洞,把炮彈艙露了出來,幸虧對飛機沒有太大的影響,得以平安返回。還有一次,劉伯明奉命上去看天氣情況,當時天氣不太穩定,起飛後能見度很差,地面的風逐漸增強,飛機因為地面風大在空中待了50分鐘。由於起飛前估計也就是四五十分鐘,所以飛機的油不是很多,只好在空中用最省油的方式飛行,但是無法正常著陸。最後決定調頭強行著陸,最後飛機是斜著落下來的,著陸後嚇得劉伯明出了一身冷汗。現在,每當提起此事,全家人都感到後怕。

劉旺參加「招飛」曾遭母親反對

劉旺,1969年生。2012年6月16日駕駛神舟九號飛船,成功完成飛天任務。

劉旺的飛行員道路經歷了一番波折。當年高中「招飛」,劉旺報名體檢合格。不過,劉旺母親劉翠蓮卻不贊成,怕兒子入伍後將來找不到對象。母親的反對讓劉旺很難過,還好當時的班主任王志宏支持他,王老師兩次上門做劉母的思想工作,最終劉旺母親被說服了,同意劉旺去當兵。末了,劉母還不忘交待一句:「王老師,他對象的事兒就包給你了。」

劉洋出艙面色紅潤並非化妝

劉洋,1978年生。2012年6月16日駕駛神舟九號飛船,成功完成飛天任務。

「神九」返回艙從著陸到三名航天員出艙前後歷時近一小時,出艙後的劉洋面色紅潤,因此有人猜測劉洋在出艙前是不是在返回艙裡化了妝。對此劉洋作了澄清:「臉之所以紅並不是因為上了胭脂,而是因為返回艙裡實在太熱了。」原來,出於保障航天員健康的考慮,返回艙著陸後劉洋等三人必須在艙內對地球環境進行四十分鐘的再適應。 

張曉光太空中「掄」聶海勝

張曉光,1966年生。2013年6月11日駕駛神舟十號飛船,成功完成飛天任務。

張曉光是飛行乘組的「開心果」。15天太空飛行中,他經常「別出心裁」體會失重環境的奇妙樂趣:把指令長聶海勝「掄起來」轉兩圈,在「天宮」裡面飛著追逐巧克力吃……

王亞平「太空授課」

王亞平,1980年生。2013年6月11日駕駛神舟十號飛船,成功完成飛天任務。

2013年6月20日上午,神舟十號載人飛行任務航天員聶海勝、王亞平和張曉光在天宮一號上為地面上的學生上了一節失重條件下的基礎物理課,由女航天員王亞平擔任主講。王亞平演示了五個項目,包括測量聶海勝的質量、微重力環境下單擺運動和陀螺的運動,以及製作水膜和水球展示液體表面張力。在地面上,有8萬所學校、6000萬學生和數億觀眾通過現場直播觀看了300多公裡高空中的這節課。 

陳冬因楊利偉進入航天員隊伍

陳冬,1978年生。2016年10月17日駕駛神舟十一號飛船,首次進入太空。

陳冬透露,自己25歲時分配到飛行部隊,有一天飛行歸來看直播,楊利偉出徵時穿著航天服的身影那麼雄壯。當時真是熱血澎湃:這才是頂天立地的英雄!後來聽說他和自己一樣,飛的都是強擊機,心裡不由一動:有一天自己會不會當航天員?沒想到,第二年,我國就開始選拔第二批航天員了。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相關焦點

  • 神舟飛船已經發射到了十一號,大家還能記得登上飛船的是誰嗎?
    近代以來,在經過了戰火的洗禮之後,各個國家都開始穩定了下來,並且大力的發展自己國家的科學技術,而我國的一位偉人就曾說過:「科學是第一生產力」,而相對於來說航空航天技術佔到了非常重的比例,而在我國來說,最偉大的成就就是神舟號飛船的發射,而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就是神舟飛船已經發射到十一號
  • 翟志剛的飛天故事,首次太空出艙時發生過怎樣的意外?
    2008年,翟志剛與劉伯明和景海鵬三人,駕乘神舟七號飛船出徵太空。作為實現中國首次太空出艙的航天員,翟志剛也被譽為「走得最快的中國人」。而他入選太空人梯隊十年,兩次落選;執行中國首次出艙任務時,突發意外。想知道他的飛天故事嗎?快來看看吧!
  • 神舟十一號飛船「回家」啦
    神舟飛船主著陸場位於內蒙古中部的北端。這片古老的草原,記錄著中國人遨遊太空的每一個前進腳步。從「神一」到「神十一」,在凌晨,在白日,在傍晚,春夏秋冬,天外歸來的不同季節和時間裡,都成功降落。工作人員在對返回艙進行處置1999年11月21日凌晨,神舟一號首次降落在這片草原,中國的飛天夢想從此與草原結下不解之緣。因為飛船,草原和天空有了親密的聯繫。
  • 楊利偉出艙嘴角流血,還要坐輪椅,主要是因為在太空時間太久了
    其實呢,對於太空人來說,進入一次太空是十分的辛苦的,就在楊利偉順利返航的時候,整個過程也被直播出來,當打開艙門的那一刻,楊利偉的臉色十分蒼白,而且臉上還有血跡。雖然當時是直播,但是據後來所述,其實在楊利偉打開窗,打開艙門的時候滿臉都是鮮血,因為不能夠讓觀眾朋友們看到這一面,所以就會把臉上的血跡給擦乾淨,而且在他出艙門之後根本就站不在那裡,最後還是被醫護人員給抬出去,然後一直坐在輪椅上面,其實這是因為飛船在著陸的時候,衝擊力非常的大。
  • 我國第一名太空人楊利偉,現在生活得怎麼樣?看完忍不住紅了眼眶
    現在我國的飛船已經發射到神舟十一號了,說到這裡就不得不提到一個人,那就是楊利偉。楊利偉是我國第一個成功登上太空的太空人,受到的關注自然也是最多的。在神舟五號之前,我國沒有任何這方面的經驗,只有在神舟三號跟四號的時候有過搭載模擬人。因此,楊利偉在接到這個任務的時候,是非常有壓力的,沒有任何前輩傳授他經驗,只能夠靠他自己去摸索。
  • 神舟十一號飛船成功著陸 航天員報告"感覺良好"(圖)
    神舟十一號返回艙順利著陸11月18日電  北京時間今天14時07分,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內蒙古中部預定區域成功著陸,執行飛行任務的航天員景海鵬相關資料:「神舟十一號」是中國建造並發射的第11艘太空飛船,也是中國第6艘載人飛船,它由「長徵二號」F運載火箭發射,搭乘景海鵬和陳冬兩名男性航天員,成功地與上個月發射的「天宮二號」順利實現對接。
  • 第一個進入宇宙的他,當年出艙口含鮮血,不知如今還有誰記得
    楊利偉也沒有辜負我們的希望,成功的拍攝了紀錄片,並且鼓舞了來自全國上下的所有有志青年。這種影響是平常普通事件難以達到的。楊利偉為了這個登上太空的瞬間做出了巨大犧牲。首先要說的就是他在登陸太空之前所經歷的艱苦挫折,因為當時我國並沒有登入過太空的相應記錄,所以也不知道如何對太空人進行一個最全面最具體的分析,只能效仿他國,加上我國科學家自主研製的多方面訓練,共同加持。而這些都是起步當中的,楊利偉在這一過程中更是吃了不少苦頭。每天面對著那些味道很差,但又極富有營養的食物。這兩者的衝突對於一個中年男子來講就是極大的挑戰。
  • 楊利偉當年在飛船裡,聽到的敲門聲究竟是什麼?16年後終揭曉謎底
    儘管楊利偉最終順利地回到了地面,但是也讓楊利偉的身體狀況非常的糟糕,他就曾經在醫院中康復了一年多的時間。並且據楊利偉回到地面之後的採訪,可知楊利偉以為自己剛剛乘坐飛船的時候,就以為會丟掉性命了。因為當時楊利偉自覺身體非常的不舒服,五臟內腑都受到了擠壓。不過還好這短暫的胸悶氣短之後,漸漸的就回歸了正常,可楊利偉回到地面的時候依舊被拍到了嘴角含著鮮血。
  • 從1999年的神舟一號至今,我國載人航天經歷了幾個發展階段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號載人飛船的成功發射,讓世界為之矚目。相信很多人都記得,我國首位登上太空的人是誰吧!神舟五號的成功發射,使楊利偉成為了中國飛天的第一人,同時也是中國載人航天取得關鍵性的成功,這意味著中國的載人航天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也是世界載人航天的一個新時代。
  • 築夢新徵程——神舟十一號太空人人選的猜想
    第一批航天員有:楊利偉、聶海勝、費俊龍、翟志剛、潘佔春、劉旺、劉伯明、張曉光、景海鵬、趙傳東、陳全、鄧清明、還有1996年曾經到俄羅斯接受培訓的兩位教練:李慶龍和吳傑。總計十四位。在楊利偉和他的11個同伴成為航天員之前,獲得雙學士學位的李慶龍和吳傑作為教練員已經赴俄羅斯進行了一年的訓練。
  • 官宣 這枚火箭將發射「神舟十二號」飛船
    」飛船的火箭總裝車間。   配圖展示了火箭總裝車間,圖片說明為:「執行神舟十二號飛船任務的長二F火箭總裝現場。」   荔枝新聞梳理發現,從1999年「神舟一號」無人飛行測試,到2003年,楊利偉首飛太空,再到
  • 如果太空人太空出艙時沒有抓緊,脫離了飛船會怎麼樣?
    由於太空環境相較於地面自然環境,有著真空、輻射、低溫、微重力的明顯差異,同時還存在著無數高能粒子和太空碎片等的幹擾和影響,太空人在太空環境中特別是出艙活動,如果防護措施不到位,或者操作工序處理不當,所面臨的威脅都是非常致命的,特別是安全繩控制、太空衣氣壓、生命維持系統這三個方面,一旦出現問題,太空人出艙後想回到艙內就非常困難了。
  • 護航11名航天員進太空 神舟團隊二十載書寫驕人成績
    1999年11月20日清晨,神舟一號飛船發射,我國載人航天大幕徐徐開啟。轉眼20年,作為我國載人太空飛行器研製設計工作的主力軍,神舟團隊書寫了一項又一項驕人成績:將6艘載人飛船、5艘無人飛船和2個空間實驗室順利送入太空;護航11名中國航天員、14人次完成太空之旅,最長在軌時間達30天;實現太空出艙、交會對接、太空授課……而這支優秀的團隊,平均年齡僅有33歲,他們將自己的熱血青春與祖國發展同頻共振,時刻以衝鋒的姿態,託舉起中華民族的載人航天夢。
  • 行走的「太空飛船」:解密航天服的前世今生
    一起解開航天服背後的「秘密」吧!1961年4月,前蘇聯太空人尤裡·加加林乘坐「東方1號」飛船開創了人類首次進入太空的創舉,他當時穿的太空衣就是SK-1 航天服。這款航天服不僅可以提供全面抗壓能力,同時還有一個輔助的生命支持系統。  當年5月,阿侖·謝潑德乘坐「自由7號」飛船在亞軌道進行了15分鐘的歷史性飛行,同時也成為第一位身穿「水星」航天服進入太空的美國太空人。
  • 我國首位飛天女太空人,身體在太空是否受到影響,現狀究竟如何?
    自古以來,人類就有飛天夢,經過多年發展,各國航天事業都已取得突破性發展。說到我國的航天事業,就不得不提天宮一號與神舟九號載人飛船的對接。此次成功對接掀開了中國航天史上突破性一章,對我國航天事業發展極其重要,而這一切都是無數中國人努力的成果,包括此次執行任務的三名太空人劉洋、景海鵬與劉旺。其中,劉洋是我國首位參加載人航天飛行的女太空人。
  • 神九未安排航天員出艙活動 遇突發情況可應急救生
    未安排航天員出艙活動  神舟飛船首任總設計師戚發軔近日做客廣東省科協論壇,他提到,神九相比神八,飛船的基本狀態未變,大小尺寸也未變,只是實驗任務不同。他透露,此次航天員神九之旅,未安排出艙的活動。  「將有3個太空人上天,但到底由哪3個人上,要在臨發射前進行嚴格的篩選和考核。」
  • 快來認飛船!暴露你年齡的時候到了
    △神舟一號:神舟飛船與長二F火箭首飛神舟一號:中國載人航天任務開啟1999年11月20日6時30分,中國第一艘無人試驗飛船—神舟五號飛船搭乘著航天員楊利偉,對飛行程序、飛船系統工作性能和航天員生活環境安全性和保障能力進行了全面的考核。這一年,守著電視機看航天員楊利偉是很多中國人共同的記憶。
  • 航天員自主出艙 神七載人航天飛行任務圓滿成功
    解密太空出艙靴    新華社北京9月28日電(記者 劉菊花)「飛天」艙外航天服的靴子,是名符其實的太空靴,歷經一年時間反覆研製、試驗、模擬訓練和改善,才獲成功。從1992年正式立項到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獨立掌握太空出艙活動技術的國家,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在短短16年間走完了世界其他航天強國幾十年走過的道路。    「從神一到神七,數字增加的背後,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取得的歷史性突破。」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
  • 「神舟」五號飛船安全成功著陸
    新華網北京10月16日電 16日6時23分,「神舟」五號載人飛船成功降落在內蒙古四子王旗主著陸場,我國首位航天員楊利偉神態自若地走出返回艙,沸騰的人們用鮮花和掌聲迎接楊利偉,將這位航天勇士高高抬起。   16日6時36分,地面搜索人員發現完好無損的「神舟」五號返回艙,實際降落地點距理論降落地點僅4.8公裡。
  • 神舟十一號17日7:30發射,航天員趣聞大放送,航空航天概念股表現竟是這樣的!
    從2003年神舟五號第一次將楊利偉送入太空至今,歷次神舟飛船發射期間,相關概念股表現如何?總體看來不盡如人意,但仍有亮點可尋,如2011年神州八號運行期間,相關個股表現大幅領先大盤。下面請看詳細情況。神舟五號是中國首次發射的載人航天飛行器,於2003年10月15日9時發射,將航天員楊利偉送入太空,2003年10月16日6時23分返回。這個飛船標誌著中國成為前蘇聯(俄羅斯)和美國之後的第三個將人類送上太空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