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長假過後怎麼熬?臺灣旅遊業者嘆艱難

2020-12-14 環球網

這個長假過後怎麼熬?——臺灣旅遊業者「十一」嘆艱難

新華社臺北10月8日電(記者張鍾凱 陳君 劉剛)「我不明白,大陸遊客都去哪裡了?」這個「十一」長假,在臺灣著名景點日月潭經營紀念品商店的石美燕感到非常困惑。

從業30多年的她說:「以前日月潭到處都是大陸遊客。我們一個月營業收入至少100萬元(新臺幣,下同),現在也就30萬左右。」

臺北計程車司機李金山說,以前「十一」長假,他一天能載三四個陸客,現在三四天能載一個陸客就不錯了。

今年大陸「十一」與中秋相遇,8天假期的含金量更超以往,但是日月潭、七星潭、阿里山等臺灣知名景點依舊難見往日陸客如潮的熱鬧景象。

日月潭邊一家酒店的工作人員林小玫說,今年「十一」期間陸客比平時多,但與往年相比少了大概5成,尤其是團隊客人下降得更多。

楊金山在七星潭景區擺小吃攤11年,是這裡營業時間最長的商戶之一。他說:「以前這個時候海邊都是人山人海,你看現在遊客零零散散的,少了至少一半。」

石美燕說,民進黨當局上臺前聲稱要「維持現狀」,但是「現狀」好像並非他們說的那個樣子。

據臺當局統計,今年1到8月,陸客來臺約175萬人次,同比減少90萬人,跌幅高達34%,觀光收益銳減。當局寄希望於「新南向」政策帶來東南亞遊客填補。

石美燕觀察發現,東南亞遊客的確多了一些,但是購買力完全不能與陸客相提並論。

統計顯示,大陸遊客平均每人每日在臺消費198.4美元,而東南亞遊客消費額不過人均150美元左右。臺灣旅遊業者認為,即使後者訪臺人數增加,也無法彌補陸客流失的人數和消費金額。

臺灣旅遊管理部門宣稱,今年「十一」長假陸客來臺旅遊人數較去年大幅增長,前4天個人遊遊客達日均1.2萬人,增長逾3成。

臺灣遊覽車客運商業同業公會全聯會理事長魯孝亞表示,雖然黃金周期間陸客有所增長,但這只是短期現象。兩岸關係不改善,黃金周過後來臺旅客量仍會下滑。他說,現在很多遊覽車業者看不到明天的訂單,遊覽車只能放在停車場曬太陽。

陸客「回溫」的榮景也僅限於部分核心景區,比如墾丁10公裡外的恆春景區依舊乏人問津,民宿入住率平均不到5成。民宿業者洪國祥說,大陸個人遊遊客會優先挑墾丁,墾丁滿了之後才會選外圍地區,「陸客這塊大餅,看得到卻難吃得到」。

一些民宿熬不過陸客縮減的寒流,只能選擇結業出售。網絡調查發現,島內旅館產業正出現拋售潮,全臺有400多家旅館民宿掛牌求售。

臺灣《聯合報》評論說,民進黨當局去年上臺後不斷強調「外國觀光客來臺比率大增,因此陸客減少的衝擊不大」。另一方面,島內旅遊業卻不斷傳出有許多旅館、民宿、遊覽車求售,業者叫苦連天。輿論認為,所謂旅客創新高和陸客回升,都是假象。

近日,新任臺灣行政管理機構負責人又拋出一番「臺獨」言論,更讓旅遊業者神經緊繃,擔心導致陸客人數繼續下滑。

以前「十一」長假期間,花蓮計程車司機黃偉業在七星潭、太魯閣運送陸客,一天最多能賺1萬元。「現在能掙5000塊就不錯了。」他對記者說,「希望你們能幫我們多宣傳下,帶動更多陸客過來。」

在日月潭邊擁有四家連鎖店的石美燕說:「我們都是一家人啊,希望你們那邊放假多來這邊玩,我們才有生意做。」

相關焦點

  • 臺灣旅遊業者「十一」嘆艱難
    這個「十一」長假,在臺灣著名景點日月潭經營紀念品商店的石美燕感到非常困惑。從業30多年的她說:「以前日月潭到處都是大陸遊客。我們一個月營業收入至少100萬元(新臺幣,下同),現在也就30萬左右。」臺北計程車司機李金山說,以前「十一」長假,他一天能載三四個陸客,現在三四天能載一個陸客就不錯了。
  • 臺灣旅遊業者「十一」嘆艱難
    這個「十一」長假,在臺灣著名景點日月潭經營紀念品商店的石美燕感到非常困惑。   從業30多年的她說:「以前日月潭到處都是大陸遊客。我們一個月營業收入至少100萬元(新臺幣,下同),現在也就30萬左右。」   臺北計程車司機李金山說,以前「十一」長假,他一天能載三四個陸客,現在三四天能載一個陸客就不錯了。
  • 蔡當局當為臺灣旅遊業沉淪負責
    圖片來源:臺媒    島內旅遊業認為,臺灣地區2020「大選"後若兩岸關係不佳,大陸遊客赴臺「只會少不會多」,臺灣將因此一年損失數百億元新臺幣觀光收入       旅館業者林家頡:「整體來講的話,比如說花東,或者是嘉義、南投,甚至日月潭這些景點,他們的影響程度應該會蠻大的。」
  • 赴臺陸客大減 臺灣旅遊業迎來寒冬 能否等到春天仍是未知數
    旅遊業認為,臺灣地區2020大選後若兩岸關係不佳,大陸遊客赴臺「只會少不會多」,臺灣將因此一年損失數百億元新臺幣觀光收入。近年來,大陸遊客出境遊帶給周邊國家和地區可觀的觀光財。但兩岸關係不佳,陸客赴臺從2015年最高時的418萬人次「年年減」,到2018年已跌到269萬人次。
  • 臺灣夜市業者嘆:臺當局不讓陸客來臺比較傻
    現在陸客來臺更困難,不如把臺灣道地小吃帶到大陸比較快,現在士林攤商每年約50攤到上海錦江樂園擺攤6個月,已經持續合作了3年,也有攤商前進河南、新疆、蒙古,小老百姓很簡單,就是看能不能賺錢而已。臺北市士林夜市是臺灣最具規模的夜市之一,以文林路的陽明戲院,以及大南路的慈誠宮為中心,向外擴散。
  • 深度遊高檔消費慘澹 臺灣旅遊業「高增長」怎麼看?
    原標題:臺灣旅業「高增長」怎麼看  作為旅遊的升級版,在西方稱作long stay的深度遊成為高檔消費。再加上經濟不景氣,臺灣內需不振,「大半年來飯店和民宿住房成績都不理想」,跳樓大降價倒是能提升人氣,但畢竟是「跳樓」了,人潮過後呢?  臺灣當局大有寅年不論卯年的「氣魄」,只要有數字,不管數字背後多辛酸。近日,臺灣官方高調宣揚2016年遊客數「創歷史新高」,有1069萬人次,蔡英文在個人網站上「親民」又博學地用9種語言寫下「感謝」二字。
  • 臺中逢甲夜市「墾丁化」,業者指出關鍵嘆悲劇恐成真
    臺中逢甲夜市「墾丁化」,業者指出關鍵嘆悲劇恐成真 2019年02月26日 10:11:00來源:中國臺灣網 (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中國臺灣網2月26日訊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 據統計,臺中市店面待租前三名由高至低分別為:西屯區、北屯區以及北區,有當地房仲業者透露,逢甲夜市商圈的確有「墾丁化」現象。
  • 旅遊業再迎「大地震」,攜程和京東的這個動作,讓旅遊業看到希望
    原本春節期間是旅遊旺季,攜程在1月初還發布了《2020春節「中國人旅遊過年」趨勢預測報告》,預計春節長假期間約有然而,突如其來的疫情讓這個數字幾乎歸零。要知道,國內春節黃金周旅遊收入在全年旅遊業收入佔比高達10%,足以看出行業所遭受的衝擊之大。
  • 臺灣旅遊業者嘆困境難解:「新南向」還是「新難向」?
    101觀景臺的近況正是臺灣旅遊業的一個縮影。據當局觀光部門7月公布的統計,去年5月至今年4月,赴臺大陸遊客人數為287.4萬人次,較同期大減145.6萬人次,而東南亞旅客則只增加了30萬人次。臺灣觀光旅館公會理事長賴正鎰認為,「新南向」政策雖然有一定成效,但對於大陸遊客來臺人數銳減對觀光業的巨大衝擊而言,仍是杯水車薪。臺灣《聯合報》近日刊文援引觀光業者分析稱,大陸遊客消費力遠較東南亞旅客強,加上陸客1年來臺人數動輒數百萬,比東南亞旅客多很多,這也解釋了為什麼東南亞赴臺旅客人數雖然多了,但仍難以填補大陸遊客減少留下的空白。
  • 臺灣旅遊業者嘆暑期訂房率低 網友:什麼都貴是主因
    臺灣旅遊業者感嘆業績不如往年好。(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中國臺灣網6月25日訊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暑假是旅遊旺季,但近日有臺灣業者表示,今年臺灣的訂房率不如以往,甚至不到一半,網友批「臺灣什麼都貴,不知檢討」。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南臺灣觀光產業聯盟總召集人林富男指出,今年各飯店的暑期訂房率比去年同期掉了一半,相較前年衰退更達70%,業者認為是年改案造成的預期心理,不敢出遊。
  • 兩岸業者談如何重振旅遊業
    主持人:SARS疫情對於旅遊業造成了很大的衝擊,那北京的旅遊市場在SARS過後損失有多大?  北京市旅遊局副局長溫子吉:確實SARS對北京旅遊業的打擊是相當沉重的,進入5月之後北京的接待人數幾乎零,不管是國內遊客,國際遊客都到了零的最低谷。  主持人:那麼姚理事長,您覺得這次SARS疫情對臺灣的旅遊業來講,它的損失達到了多少?
  • 陸客銳減 臺灣旅遊業的「春天」何時才能來?
    (資料圖片)  陸客銳減 臺灣觀光業慘了!    4月的寶島,處處春光明媚,百花綻放枝頭。阿里山櫻花季、陽明山竹子湖海芋季、白河木棉花季……島內各地的森林和公園展現著花意盎然的勃勃生機。  但是,從春節假期至今,島內旅遊業者絲毫沒有感受到春天的暖意。據統計,今年大陸春節出境遊客數量達650萬人次,再創歷史新高。
  • 香港旅遊業迎別樣「五一」假期 處境艱難
    2019年下半年以來,受修例風波影響,香港旅遊業經歷了持續半年多的慘澹期,不少旅遊業從業者顆粒無收。今年上半年,多個國家和地區為了防控疫情而限制遊客入境,許多航空公司縮減航班數,加上實施保持社交距離的防疫措施,香港旅遊業雪上加霜。  今年1月底,香港迪士尼樂園、海洋公園宣布暫停營業。隨後,香港多個旅遊景點陸續關閉,不少知名餐廳、商店、酒店也先後出現停業潮、倒閉潮。
  • 大陸遊客銳減 臺灣旅遊業「春天」遲遲不來
    然而,臺灣的觀光旅遊業卻沒有享受到陸客出境遊熱潮的利好,反而持續遭遇寒冬。臺灣觀光業者感嘆:這光景怎一個慘字了得,臺灣旅遊業的春天何時才能來?墾丁海灘本是熱門的旅遊景點,如今卻是一片空蕩蕩的場景。幾家平時販賣泳裝、提供冷熱餐飲的商店也空無一人,幾名帶著墨鏡的業者呆坐在門口翹著二郎腿,望著偶爾往來的車輛,等待著不知何時才會上門的遊客。就連春節假期這樣的旺季,今年墾丁的平均住房率也都降至八成,一些民宿更是只有六成,景象不復當年火爆,業界嘆「20年來頭一回」。
  • 臺灣高官一句話惹毛旅遊業者 民進黨在這裡的選票怕是跑沒了
    臺灣包袱鋪,「交通部長」沒X數。自從蔡英文當局上臺後,臺灣觀光產業成為最先進入寒冬的「慘業」,臺灣人口中的「陸客」,數量開始極具下滑,從業者利潤空間開始極具壓縮。在旅遊行業一片哀鳴的當下,臺當局「交通部長」竟表示,陸客減少不損及遊客量和觀光。整個臺灣旅遊業都要氣炸了!
  • 這個夏天心好冷——臺灣觀光旅遊業見聞
    東南網9月19日訊(福建日報駐臺記者 劉深魁 文/圖)「臺灣天氣熱滾滾,觀光產業冷冰冰!」「日子一片愁雲慘澹,何時是個頭?」「蔡英文不要『九二共識』,我們要!」……本應是財源滾滾的旅遊旺季,但近日臺灣數十個觀光團體卻在臺北集會,要求臺當局承認「九二共識」,拯救陷入「冰河期」的觀光旅遊業。
  • 在臺灣工作的日語老師嘆臺灣房價超病態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臺灣薪水凍漲房價卻太高,在臺工作逾8年的日語老師Iku大嘆「臺灣房價根本病態,辛苦工作30年,結果可能連1間房都買不起,並直指投資客養空房的行為,是釀成房價高居不下的原因之一。」
  • 許高慶:臺灣旅行社裁員聲起 有業者一砍就是千人
    許高慶:臺灣旅行社裁員聲起 有業者一砍就是千人 2016年11月28日 10:57:17  來源:中國臺灣網
  • 疫情過後,廈門旅遊業該如何發展,現階段旅行社應該如何應對?
    對於這個問題, 我從「疫情過後,廈門旅遊業該如何發展?」和「疫情過後,現階段旅行社應該如何應對?」這兩個方面來說說自己的看法。一、廈門是經濟特區,城市交通發達,空氣很好,四季風景如畫,旅遊業在廈門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 303名臺灣旅行業者北京行
    主持人:八月的北京,驕陽似火,可臺灣旅行業者大陸參訪團一行303人還是冒著酷暑來到了這裡。這是SARS過後島內首批前來祖國大陸考察的團隊之一,也是海峽兩岸恢復交流交往16年來,臺灣方面規模最大的行業考察團,其成員幾乎囊括了臺灣旅遊業界的中堅力量,每年經由他們來祖國大陸觀光旅遊的臺灣同胞就達到了300萬人次。那麼這次臺灣旅遊業界為什麼要舉辦如此大規模的考察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