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旅遊業者嘆困境難解:「新南向」還是「新難向」?

2020-12-20 環球網

新華社臺北8月28日電(記者齊湘輝 何自力)在臺北地標建築101大廈91層觀景臺上,與前幾年有了些許不同,多了一些來自東南亞的遊客。

據統計,今年1至7月,東南亞旅客登上臺北101觀景臺的參觀人次較去年同期增長69%,但依然無法彌補整體參觀人次的大幅減少。101觀景臺今年前7個月的整體參觀人數為124萬,較去年同期減少24%,減少40萬人。

101觀景臺的近況正是臺灣旅遊業的一個縮影。據當局觀光部門7月公布的統計,去年5月至今年4月,赴臺大陸遊客人數為287.4萬人次,較同期大減145.6萬人次,而東南亞旅客則只增加了30萬人次。

業界人士分析,今年大陸赴臺遊客繼續減少,臺灣全年觀光收入損失可能會達到743.3億元(新臺幣,下同),而東南亞旅客卻只能增加約77億元觀光收入。

民進黨當局去年5月上臺以來,全力推動所謂「新南向」政策,以擺脫對大陸遊客市場的依賴,不斷強調「新南向」國家來臺旅客有大幅成長。但在業者和民眾看來,收效甚微。

臺灣觀光旅館公會理事長賴正鎰認為,「新南向」政策雖然有一定成效,但對於大陸遊客來臺人數銳減對觀光業的巨大衝擊而言,仍是杯水車薪。

臺灣《聯合報》近日刊文援引觀光業者分析稱,大陸遊客消費力遠較東南亞旅客強,加上陸客1年來臺人數動輒數百萬,比東南亞旅客多很多,這也解釋了為什麼東南亞赴臺旅客人數雖然多了,但仍難以填補大陸遊客減少留下的空白。

「新南向」國家旅客量原本就較少,例如2016年大約有170萬東南亞及印度旅客,尚不及大陸旅客的一半,僅約佔來臺旅客的六分之一,所以增加再快也補不了陸客下滑的觀光損失。此外,從消費能力和遊客平均逗留天數看,減少一個大陸遊客,大概要1.88個東南亞旅客才能彌補。

北投、淡水老街、九份、阿里山、日月潭……這些大陸遊客青睞的景點,如今常見空空蕩蕩的遊船、冷冷清清的餐廳,往日熙熙攘攘的景象早已不復。臺北、高雄等地的夜市、酒店接二連三出現轉手和關門停業的情況,遊覽車業也陷入嚴重困境。

臺灣旅遊業界人士認為,民進黨當局上臺一年多過去了,客觀事實已表明,臺灣整體觀光及周邊產業,均已受到嚴重衝擊。

「我們這些做茶葉生意的日子都不好過。」在阿里山經營制茶廠的阿駿告訴記者,大陸遊客不來,他們這些小本經營者最有痛感,生意比以前少了一半以上。

業內人士認為,民進黨當局的「新南向」政策,還面臨培養足夠的東南亞語導遊、提升臺灣對東南亞市場的旅遊知名度等諸多問題。

臺灣旅行商業同業公會聯合會發言人李奇嶽認為,要解決臺灣觀光業慘澹的現狀,關鍵還在於重新吸引大陸遊客赴臺。而大陸遊客赴臺人數大幅下降,主要原因是民進黨上臺後兩岸關係陷入僵局,導致大陸民眾赴臺意願降低。

李奇嶽表示,改善兩岸關係,不只是對臺灣觀光產業好,臺灣的百行百業都會因此受益。

相關焦點

  • 臺灣旅遊業者嘆艱難
    ——臺灣旅遊業者「十一」嘆艱難新華社臺北10月8日電(記者張鍾凱 陳君 劉剛)「我不明白,大陸遊客都去哪裡了?」這個「十一」長假,在臺灣著名景點日月潭經營紀念品商店的石美燕感到非常困惑。從業30多年的她說:「以前日月潭到處都是大陸遊客。我們一個月營業收入至少100萬元(新臺幣,下同),現在也就30萬左右。」
  • 莫要讓臺灣經濟成了「新南向政策」的「炮灰」
    莫要讓臺灣經濟成了「新南向政策」的「炮灰」 2020年12月22日 09:26:00來源:中國臺灣網 這一結果再次引發了關於民進黨當局「力推」的所謂「新南向政策」對臺灣經濟影響的討論和思考。  針對此次騷亂,緯創公司一再強調其為「犯罪」事件,而不是因為勞資糾紛所引發的「罷工」,並始終強烈否認曾經剋扣工資,堅稱他們每月都是根據合約按時向勞務中介公司支付所有款項,用以支付工人薪資。
  • 我心飛揚:蔡英文「新南向」政策 意在「去中國化」
    而越南的巨額罰款使臺塑集團的投資不但難有營利可能,還將面臨重大經濟損失。     8月,臺灣前雲林縣長、民進黨「立委」蘇治芬訪問越南,準備慰問在越南遭當地政府杯葛的臺塑集團河靜鋼鐵廠時,在河內機場被越南政府扣押了9小時,其行動在越南也受到了限制。蘇治芬對臺塑集團被越南政府重罰搞的一頭霧水,說不清道不明,更無力幫助臺塑維權。
  • 臺灣「新南向政策」被越南人狠狠打臉
    事件曝光後在島內引發強烈反彈,儘管蔡英文當局立即以「個人個案」定性試圖迅速平息相關風波,但連日來島內卻不斷有輿論質疑這是越方「打臉新南向政策」,感嘆所謂「新南向政策」已成為「新難向政策」。自「5·20」上臺以來,蔡英文當局一直高調宣稱要進軍東南亞及南亞以擺脫對大陸市場的依賴,現在看來,這條路極其困難且充滿荊棘。
  • 陸客銳減 臺灣旅遊業的「春天」何時才能來?
    然而,臺灣的觀光旅遊業卻沒有享受到陸客出境遊熱潮的利好,反而持續遭遇寒冬。臺灣觀光業者感嘆:這光景怎一個慘字了得,臺灣旅遊業的春天何時才能來?  多處人潮「雪崩式下滑」  墾丁是南臺灣著名的度假勝地,細膩的沙灘、湛藍的大海甚為迷人。但是,這般美麗的景色如今卻只吸引了零星的遊客,沙灘上、停車場、墾丁大街都空空如也,沒有人氣。
  • 不認「九二共識」徒費民脂民膏 臺「新南向」註定淪為「新難向」
    「旅遊新南向」是臺當局最重要的政策之一。臺當局此前曾表示,東南亞遊客大幅攀升,可以彌補大陸遊客缺口。然而臺當局旅遊主管部門新的統計數據顯示,來臺灣的東南亞遊客本來基數就小,就算成長率高,實質增加的人數也很少。今年第一季度,訪臺遊客數量出現13年來首次負增長,跟去年同期相比,遊客數減少了15.08%,足可證明東南亞遊客增長量遠小於大陸遊客減少量。
  • 大陸遊客銳減 臺灣旅遊業「春天」遲遲不來
    然而,臺灣的觀光旅遊業卻沒有享受到陸客出境遊熱潮的利好,反而持續遭遇寒冬。臺灣觀光業者感嘆:這光景怎一個慘字了得,臺灣旅遊業的春天何時才能來?墾丁海灘本是熱門的旅遊景點,如今卻是一片空蕩蕩的場景。幾家平時販賣泳裝、提供冷熱餐飲的商店也空無一人,幾名帶著墨鏡的業者呆坐在門口翹著二郎腿,望著偶爾往來的車輛,等待著不知何時才會上門的遊客。就連春節假期這樣的旺季,今年墾丁的平均住房率也都降至八成,一些民宿更是只有六成,景象不復當年火爆,業界嘆「20年來頭一回」。
  • 前陸委會主委質疑蔡英文「新南向」:臺灣不了解東南亞
    臺灣前陸委會主委夏立言(圖片來源:中評社)【環球網綜合報導】據香港中評社11月23日報導,臺灣「中國文化大學」今天主辦「一帶一路與臺灣的新南向政策」研討會,與會的兩岸學者在下半場探討「臺灣新南向政策機會與挑戰」。有學者認為,蔡英文當局要發展「新南向」,最大的挑戰是臺灣對這些國家的不了解。
  • 大陸客銳減 臺灣旅遊業萬人大遊行
    文章來源:央視新聞9月12日,臺灣觀光業上萬人走上街頭,呼籲當局正視產業困境。
  • 臺「新南向」三連敗 兩岸經濟「脫鉤」行不通
    臺財政部門26日發布統計顯示,今年前10個月,臺灣對東協出口僅432.3億美元,創下新低,依存度由2013年的高位19.0%下滑至15.4%;而對大陸的依存度則上升至43.6%。臺灣問題專家表示,數據說明,蔡當局「新南向」陷入歧途,無異於緣木求魚,妄言與大陸「脫鉤」更是完全行不通。
  • 臺「新南向」三連敗 兩岸經濟「脫鉤」行不通
    臺財政部門26日發布統計顯示,今年前10個月,臺灣對東協出口僅432.3億美元,創下新低,依存度由2013年的高位19.0%下滑至15.4%;而對大陸的依存度則上升至43.6%。臺灣問題專家表示,數據說明,蔡當局「新南向」陷入歧途,無異於緣木求魚,妄言與大陸「脫鉤」更是完全行不通。
  • 洪秀柱赴泰籤證遭拒 藍營批蔡英文新南向政策難行
    洪秀柱去年12月曾赴泰訪問,並向泰國國王蒲美蓬陛下致意。然而,洪秀柱去年12月才以國民黨主席出訪泰國,如今卻無法成行,讓藍營大感驚訝,更有人批蔡政府新南向政策寸步難行。據《聯合新聞網》報導,洪秀柱今天原定要前往泰國訪問,洪辦以高規格申請籤證卻遭泰國政府刁難,昨天下午才告知來不及趕辦籤證。洪秀柱隨後決定取消前往泰國僑界的訪問行程。據傳洪秀柱將改派國民黨孫文學校總校長張亞中前往泰國。
  • 政策混亂 臺灣新南向辦公室將「解編」?
    臺灣《聯合報》20日社論指出,蔡英文辦公室最近公告,「新南向辦公室」將自明年起「解編」。亦即,這個蔡當局上任後敲鑼打鼓負責「新南向」政策擘劃的首腦組織,再十日就要「功成身退」。報導指出,新南向辦公室要解編,名副其實是「身退」;但要說它「功成」,恐怕就讓人覺得不知所云。依蔡英文辦公室稍早的估計,新南向辦公室全年的預算執行率,僅四到五成。以如此低迷的執行效率,卻說它「提前完成」目標,豈不矛盾?此外,根據臺灣「立法院」預算中心的報告,散落在臺當局各部會的新南向經費執行率均欠佳,包括「內政部」、「蔡英文辦公室」、工程會至七月底的執行率都不到5%。
  • 臺灣旅遊業在衰退,怎麼辦?
    作者 馬淑靜     2015年的臺灣旅遊業異常興旺,全年旅臺遊客人次突破一千萬大關,創下了紀錄。但是隨著臺灣的再度政黨輪替,臺灣旅遊業開始衰退,主要是因為大陸遊客的數量,從今年三月份開始就明顯在減少。
  • 「新南向」被打臉 泰國未「對等」給臺灣免籤還漲價
    且若臺灣民眾赴泰國辦事處辦理個人籤證,每日人數上限只有50人。李奇嶽稱,臺灣對泰國開放免籤,但是泰國不僅沒有對臺灣開放免籤,反而還將墊高旅遊成本,完全沒有秉持平等互惠原則。臺灣「外交部」發言人李憲章28日表示,已注意到這樣的調整,費用調整並非籤證費的提升,而是受理籤證申請在分工上有所調整。
  • 韓國也轉向東南亞「搶客」 臺灣地區旅遊業者慌了
    海外網3月8日電 據臺灣《旺報》報導,對於近期大陸赴韓遊客減少,韓國也計劃向東南亞多拉客源,對此臺灣地區旅遊業表示,臺灣地區才將「南向」列為開發客源的新目標,如今韓國也到東南亞「搶客人」,臺灣地區面臨不小壓力。
  • 「新南向」政策被質疑
    根據其發表的統計信息顯示,2020年前十個月,臺灣對東協的出口量下降幅度較大,總額僅400多億,跟去年相比較而言下降了差不多百分之五。該報導還分析了原因,認為這一數據下降,與民進黨當局的措施有關。自從2016年民進黨當局實施新南向政策,數據變動很大。
  • 示威 陸客銳減 臺灣旅遊業萬人大遊行 高喊……
    9月12日,臺灣觀光業上萬人走上街頭,呼籲當局正視產業困境。
  • 兩岸經貿不能脫鉤 臺灣搞「新南向」一敗塗地
    去年1月至11月,臺灣從大陸獲得的貿易順差是1277.3億美元。對此,臺當局陸委會竟聲稱是「大陸需要及依賴自臺灣進口」。其言下之意,即「大陸經濟依賴臺灣」。這真是好笑。如果在兩岸經貿往來中,大陸依賴臺灣,那民進黨當局蔡英文為何還要搞所謂「經濟脫中」?為何還要搞以疏遠大陸為目的的「新南向」政策?
  • eWTP落地馬來西亞 蔡英文「新南向」莫再自欺欺人
    臺灣《旺報》18日發表社論指出,從馬雲與馬來西亞合作共建eWTP這個案例來看,蔡英文依然積極推動的「新南向」政策,忽略大陸在這個區域的地位與角色,以對抗取代合作,顯然自欺欺人。評論摘編如下:結合大數據、人工智慧、行動化及客制化的新興貿易模式正快速崛起,政策支持下,眾多跨境電子商務平臺紛紛設立,尋求全球貿易藍海新商機。大陸擁有電商優勢及全球第一貿易總量,加上廣大的消費與零售市場,布局更是積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