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境尋蹤:一個女人和野駱駝的故事

2020-12-12 易會林

文/高崇炳

一、沙漠精靈野駱駝

野駱駝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和大熊貓一樣珍貴。目前,全球野駱駝種群數量不足1000峰。其中有近600峰生存在新疆羅布泊野駱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其餘少數野駱駝分布在阿爾金山北麓、庫木塔格沙漠、塔克拉瑪幹沙漠、阿爾泰戈壁區域、甘肅安南壩和中蒙邊界。因此,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入紅皮書的極度瀕危物種。在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lTES)中列為附錄丨物種。

由於數量稀少,加之性情溫順,容易受到人類和食肉動物比如狼和熊的傷害。為了生存和避免人為的傷害,它們常年生活在人跡罕至的戈壁荒漠。經過長期與人類和兇殘的食肉動物的交往,野駱駝養成機警靈敏的性格。只要嗅到危險的氣息,便立即逃之夭夭。所以人們很少見到它們的身影。因無法近距離的與野駱駝接觸,絕大多數人不了解它們的生存現狀。

除了生存的自然環境惡劣外,野駱駝還有一個至命的弱點,那就是繁值率低。一般情況下,野駱駝4至5歲才達到性成熟。發情期在11月份,孕期13個月,每胎1仔,每兩年一胎,野駱駝的壽命一般在30至50年之間。

野駱駝為滿足其特定的生存需求,會選定特定旳環境。由於乾旱荒漠地區水源稀缺,野駱駝飲水選擇位於常年有水的山谷。野駱駝的覓食主要選擇植被豐富度較好的山前戈壁。野駱駝的臥息地則選擇在視野較好,且地面鬆軟的沙地。難怪人們稱野駱駝為荒漠中的精靈,動物中的精靈。

二、王新艾勇闖死亡之海

千年輪迴

時光遺落在羅布泊的沙丘上

古道哽咽,蒼海沉浮,

傳說著追夢的吟殤。

是野駱駝的生存危機,還是對神秘羅布泊自然環境的嚮往?是工作的關係還是興趣使然?早在1998年,王新艾就與同伴們深入過神秘的羅布泊腹地。在常人看來,羅布泊是走進去就出不來的死往之海。那裡人跡罕至飛鳥絕跡,白骨累累風沙肆虐。人們談之色變莫敢前往。但在王新艾看來,羅布泊是絲綢之路上特別光芒四射的驛站,傾瀉著普照樓蘭、普照遊移之湖禪一樣神秘的光芒。神秘的樓蘭古城在那裡,充滿秘境的大耳朵在那裡,千年不腐的歐羅巴美女在那裡,沙漠的精靈野駱駝也在那裡。這一切強烈地吸引她前往一探究竟的衝動。她深知,人類的歷史沉澱著文明,人類也需要在文明中得到啟迪、升華和延續。從大自然中了解人類的歷史和生物的種種奧秘也是人類文明的一部分。她心想,人的一生中會去過很多地方,但羅布泊卻不一樣,羅布泊是時間留存的自然博物館,是大自然鬼斧神功的傑出之作。能夠前往不僅需要足夠的膽量,還需一往無前視死如歸的勇氣。

"隆冬的季節一路顛簸,車在起伏的沙丘上穿行,每時每刻都有意想不到的危險。從一個沙丘衝到另一個沙丘,有的下坡就有七、八十度,這種驚心動魄簡直讓人心靈撞擊般的震撼……

不知翻越了多少沙丘,終於到了一條峽谷的溝口,沿著這條古河床縱深還有65公裡。在這裡每走一公裡都是非常艱難的,我們用了2個多小時的時間終於到達了峽谷的谷底。

一路前行,兩邊的石柱象樹林一樣插滿山頭,這是大自然的傑作。在光線的折射下顯得更加神秘,無論你從哪一個方向仿佛都能看到一幅壯美的圖畫,形象而又生動。在這條峽谷裡,你能聽到潺潺的流水聲,你能看到泉眼下的水結成的冰柱,景色壯美。就是有了這些淅淅瀝瀝的泉水,野駱駝才能在這裡生存,這些泉水是野駱駝生命的源泉,也養育著這片土地上的生靈。 峽谷裡延綿數公裡自然形成的小溪旁有濃密的植被,這是野駱駝的食糧。

夏季沙漠上酷熱難耐,野駱駝便在這條溝裡乘涼,有潺潺的流水滋養著它們的生命。冬天小溪還沒有結冰,野駱駝們可以在這裡自由的飲水撤歡。

這就是羅布泊大峽谷,抑或稱庫姆塔格大峽谷。由於地層結構不同,松密程度不一,從阿爾金山融化的雪水在夏季橫衝直撞,有時會造成大片坍塌,有時卻只留下一道縫隙。有時洪水如怒濤般的奔騰,有時如鋸齒般的迂迴侵蝕,有時又如細流緩緩流過,這條漫長的峽谷,百態千姿。

仰望山峰,有的如佛祖、有旳像武士、有的如石柱、有的似蟻穴、有的如佛塔、有的堆積擁抱、有的孤峰孑立、有的洞穴天成。這些大自然的雕塑,你可以依形命名、以想像命名。

沿著峽谷前行,尤其是兩邊谷壁斷面,紋理清晰,層層疊疊,就像萬卷詩書構成的曲線圖案,又象人生歲月刻下的刀刀印痕。沿山起落,循谷延伸,如一幅萬裡綢帶,在羅布泊大地上宛轉飄舞。

傍晚來臨,峽谷兩側一峰峰石柱的顏色隨著光線變化莫測。由於巖石的種類、風化的程度、時間的演變,以及所含礦物成份的各異,在陽光的照射下五彩斑斕。

遠處的山坡上夾有泥土的地方長出了株株胡楊,給空曠的峪谷帶來一些詩意和生機,更令其氣象萬千。

峽谷巖壁的水平巖層清晰明了,這是億萬年前的地質沉積物,如同樹木的年輪一樣,為人們認識地質變化提供了充分的依據。巖石不管堅硬、脆弱,經不住風吹雨打或激流衝擊的部分,時間一長便消失得無影無蹤,幸運留存的其形狀往往非常奇特。據保護站的站長說,前兩年兩側的山石塌陷帶下大量泥沙將河道堵塞,來年的洪水又將河道衝開。千迴百轉的峽谷,夾持一線青天向前延伸,每一處巖石都好像是一幅精美的圖畫,置身其中,猶如來到仙境一般。

大峽谷已走過萬年的歷史,是大自然在羅布泊偉大的一筆,輝煌與壯美遠非一般自然景色可比,這是我們中國人的驕傲與自豪。

上帝刻鑿大峽谷的歷程,並非一朝一夕的功夫,而是經歷了幾十億年的漫長歲月且至今猶未停歇,直至永遠。

人類不能覺察時光每天鐫刻自然的進度,但時間的演進,卻顯示了令人不能置信的壯觀。

在這條峽谷裡,有數塊大石小石壘成的石階,你仿佛感到己經就是這個溝壑的盡頭。但是,從這裡踏上二級石臺階,雖然非常難行,但是你踏上了這個臺階,這就是羅布泊的地界,人們稱之為自然博物館。

在這個博物館的門口有一塊巨大的石頭呈45度角擺放在這裡,就像一本本書展示在人們的眼前,這本書裡應該蘊藏了羅布泊所有的秘密,又揭示了人生的一場場歲月,刀刀有痕。

踏上這個平臺進入你眼帘的兩塊巨大的石頭,遠遠的看去就像兩峰母與子的野駱駝在那裡眺望。此時出現在你眼前的仿佛就是一個自然的多功能的大廳,後面有一幅山水背影,一幅上天雕刻的巨大山林峻圖。在夕陽餘暉的照耀下,錯落有致。這個大的平臺能容納一兩百人。右邊一個小小的山洞,裡面非常溫暖,仿佛這個山洞裡有一個神仙居住著。向前幾步,一條深深的石門通向前方,兩邊都是石頭堆砌的一條通道。再往裡走會讓你驚喜連連。左邊一個山洞,山洞的底下有潺潺的流水,進去異常寒冷,下面有水從這裡流過。也許這就是羅布泊自然博物館的冬宮和夏宮。再向前走兩步,更是別有洞天,一幅巨大的山水國畫展現在眼前,隨行的地質學專家說,這幅巨石如泰山之石,又像是天外之石。深邃的藍透著生命旳蓬勃與神秘。這塊石的鈄對面還有一塊石頭,上有兩個象形字。在這裡,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想像來讀懂這兩個字,映入我眼帘的好像是舍和人這兩個字。在這個自然博物館裡邊所有擺放的都精典致極,形象生動,好像是經過上天精心的布置。

依山而望,出現了一個通天空洞,翻越過去,又會是怎樣一番景致?透過天空可以看到遠方密集的石林雕塑,這裡也是鳥類的天堂,各種鳥兒在這裡安家,很輕易的就能從地下撿到它們的羽毛。也許這就是羅布泊,你永遠也無法想像她的精美與震憾!

夜幕降臨,羅布泊腹地沉浸在一片深深地寂靜之中,低沉百轉,如歌如訴。我們就要離開這裡了,也許是今生的初次相遇,也許是今生永遠的決別!

自然的力量太偉大了,它賦予了我們生命,賦予地球各類物種,使我們的世界充滿多樣性。

在羅布泊自然博物館能體驗到自然的偉大、生命的偉大。一切都那麼安祥、自然。在這裡你會感到我們人類也只是蒼穹下生物多樣性中的一個物種,自然界中的一粒塵埃。

遠古的羅布泊是有水的,這裡曾經是人類生命的搖藍。在我看來羅布泊並非生命的禁區,這裡是600峰野駱駝生活的家園,也是那些幼小生命成長繁衍的故鄉。它們有著奇特的器官,特殊的本領,我想這就是進化吧。

夕陽下的羅布泊,有風撲面而來,發自遠古,超越紅塵,超越千年!"

讀著王新艾給我轉發的文字,讓我這個對野駱駝陌生和從未到過羅布泊的人來講,如同親臨其境,跟隨她的腳步對那片充滿神秘的土地瀟灑走一回,對荒漠精靈野駱駝近距離接觸。在王新艾眼裡,那片浩瀚的荒漠,充滿生機與活力,到處展現自然的美與無盡的嚮往。羅布泊隱藏著太多的秘密,像科學家彭家木,旅行家餘純順都在這片神秘的土地付出了生命的代價,據傳他們的死與失蹤都與野駱駝有關。還有消失的樓蘭古城、幹棝的胡楊、充滿隱秘的小河墓地和埋藏千年不腐旳乾屍,曾經吸引多少人的目光。在這些文章和傳說中,羅布泊充滿神秘與恐怖,令人望而生畏。可是在王新艾的眼裡,那彩色的夕陽,遊動的野駱駝群,無不展示出美妙的場景。一望無際的大漠看似荒涼,是生命的禁區。可在她的眼裡竟然成為野駱駝生存的家園,幼小動物成長的故鄉。字裡行間充滿對大自然的崇敬和深沉的愛意。以獨特的目光審視所見所聞,讀後頗受感動。感謝王新艾女士,你讓我真正體會到什麼叫勇敢什麼叫跨越。

三,為尋野駱駝的蹤影,她幾乎搭上性命

為探尋野駱駝的足跡,為拍攝《中國新疆野駱駝千裡尋蹤》紀錄片,王新艾先後11次深入羅布泊戈壁大漠,每一次的經歷都驚心動魄讓人難忘。

一年秋天,她與同伴們深入羅布泊腹地,在翻越一座沙丘時由於給養車被陷,她坐的那輛車已經衝上了高高的沙丘,她站在高高的沙丘往下看,隊友們推車非常吃力。她絲毫沒有憂豫便從沙丘上衝下來,想去幫著推車。可沒想到流動的沙丘到處都是陷阱,瞬間就掉進一個沙坑,底下全是滾滾流沙,隨時都有被吞沒的危險。羅布泊有一種沙鼠會在沙漠下打洞,這個沙洞旁是巖殼,把她卡在那裡讓她無法脫身,情急之下她大聲呼救。三壟沙保護站段站長聽到她的喊聲,急忙丟下車,和其他同志快速跑過來。段站長朝她大聲說,你不要動!說完他們跑到旁邊去釆了紅柳枝,大家把紅柳枝輔在她周圍,然後把一根繩子拋給她。她緊緊地抓住繩索,大家七手八腳使勁往外拉,好不容易才把她拉出來。當時如果沒有經驗,同志們相隔太遠,如果繼續掙扎,很可能一下就滑到沙洞裡被流沙無情的掩埋。她對我說,她感恩紅柳,因為它拯救過我的生命。

2015年冬天,她和她的同事們進羅布泊拍攝《中國新疆野駱駝千裡尋蹤》紀錄片,這是她第四次奔赴羅布泊。晚上在保護站取暖的時侯,由於晚上風向變了,煤煙倒灌,她一氧化碳中毒。恰巧早晨5點被隊員發現,及時呼救,大家急忙給她穿上皮大衣,然後放到那個空曠的風囗,在風中讓她呼吸新鮮空氣。保護站的段站長,他在羅布泊工作經驗豐富,用僅有的食物大蔥、生薑、醋熬成湯,不停的給她灌。當時她渾身無力手腳動彈不得,只是不停地嘔吐,但她頭腦還比較清醒,眼晴可以觀察事物。因搶救及時,她才脫離生命危險。為爭取到時間,這次活動被迫取消,大家送她返回烏魯木齊繼續治療。

在一次羅布泊的曠野裡,正當夕陽西下,王新艾朝著那火紅旳晚霞走去,在她的眼前有5峰駱駝在天邊火紅的夕陽下排著隊朝羅布泊北岸行走,它們顯得那麼高貴、優雅和迷人。此情此景尤如影像深深刻印在她的腦海裡,久久不忘。

在多次穿越死亡之海的過程中,她無數次的默念,那座座起伏的沙丘,那條條縱橫交錯的峽谷和溝壑,無論前進的道路多麼艱險,她總是義無反顧勇往直前。她想起與野駱駝相逢的瞬間,她的臉頰掛滿淚水,雙膝跪在沙丘上,望著沙漠中的精靈,內心充滿對生命的感恩。此時她把所受的艱難和困苦統統忘在了腦後。她心想,只要野駱駝平安,她所付出的努力就值得,至於其它算不了什麼。因為在她的心目中,前方升騰的是朝陽,一切禁忌於困苦中的掙扎,釋放出的是燦爛陽光,無怨無悔的拋灑汗水與辛勞,只為野駱駝的足跡灑滿金色的羅布泊。

四,籌建新疆野駱駝保護協會

因為野駱駝瀕臨滅絕,保護野駱駝刻不容緩。在王新艾和同志們的多方努力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野駱駝保護協會於2013年12月19日成立。該協會是經自治區民政廳、林業廳核准批覆,在新疆羅布泊野駱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的指導下,開展野駱駝的保護及科普宣傳工作。王新艾任會長,成員由野生動植物專家、學者、企業家、愛心人士、野生動植物愛好者和志願者組成。協會成立初期共有會員56人。現在會員達568人,百分之八十是新疆區域的會員,其它省區會員佔百分之二十,目前沒有外籍會員。

做為當家人的王新艾,自從協會成立以來,無時無刻不在操心協會的工作。提起協會工作的人和事,王會長不無感慨的說,協會是個大家,不少人對協會的工作都十分支持。他告訴我,協會有一個會員叫常鋒,他是一名退伍軍人,在野駱駝保護協會成立最初的時侯,因為協會初建,各方面工作的開展都比較困難,特別是活動經費不足。常鋒聽說後,來到協會說要為協會捐贈一萬元。當時協會正準備拍紀錄片,正為資金不足而發愁,聽到他這樣說,我們當然高興。可是當我們聽說他正在創業,向銀行貸了五萬元貸款,他捐贈的一萬元也是從貸款中出。我們想,貸款是要支付利息,目前他正處在創業階段,如果資金鍊斷了,企業將受到損失。於是我們拒絕了他的好心。事情雖然過去了這麼些年,但每當提起這件事的時侯,王會長心裡總是激動萬分。她說,常鋒先生自己還在創業的情況下,還心心念念的想著野駱駝的保護,他的行為對協會的工作促進很大。我聽了她講常鋒的故事,頗受感動。協會有這樣盡業充滿愛心的會員,有王新艾這樣盡職盡責又體諒下屬的會長,協會工作怎能不一年上一個臺階?不到六年的時間,人數增添十倍,做為一個民間組織,發展之快,引起社會這麼多方的關注,無凝與她的組織能力和個人魅力無不相關。難怪我和協會黨支部書記王慶龍先生相會時,他對王新艾會長總是讚不絕口,當時他的話引起我們在座的一位姓周的省部級領導幹部的興趣。當場向協會交了兩百元的會費,並表示回內地後對協會進行宣傳,讓更多的人來關心支持新疆野駱駝保護協會的工作,我們聽了都非常感動。

五,任重而道遠

時光飛梭聚結著力量,

風沙中守望守望。

建立保護區,

讓野駱駝悠悠倘徉。

播灑希望的種子,

巡護的足跡很長很長。

爬冰臥雪三九天,

風餐露宿不傍徨。

守望著信念,

生命一次次蹣跚上岸。

在羅布泊,

把人與動物共生的旋律彈唱。

羅布泊年輕,

年輕的讓人嚮往。

生命的祭壇上,

必將賦予蒼穹輝煌的神聖和光芒!

這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野駱駝保護協會會長王新艾寫的詩《生命的力量―致羅布泊》中的一部分,從中我們可以了解她的內心世界和她對羅布泊的眷戀以及對野駱駝保護工作的那份堅守。

野駱駝保護工作任重道遠,它不僅僅是靠一個協會和幾百個會員就能做好的事,要做好這項工作,需要全社會的關注和支持,王新艾和她的新疆野駱駝保護協會起了個好頭,我們堅信隨著時間的順延,將會有更多的志士仁人加入到野駱駝保護的行列中來。

王新艾和她的團隊正迎著朝陽,奔赴在大漠,他們的身後留下一串串由淺而深的足跡。他們頭頂的天空,灑滿金色的陽光,前方有一群野駱駝朝遠方奔跑。

作者簡介:高崇炳,原藉四川省南部縣。原吐魯番市文聯副縣級幹部,原市作協主席,《吐魯番》主編。上世紀七十年代開始文學創作。中國作家協會魯迅文學院1999年級學員,任文創班班長。甘肅省文學院一級籤約作家,《中國作家》籤約作家。至今已在全國三百多家報刋和網絡發表詩文兩千多篇首,榮獲國際國內文學獎三十多次。編著作品17部共三百多萬字。文藝報、中國文藝家、中華新聞報、人民日報海外版、中央電視臺、中國作家網、新華網、人民網等全國三百多家媒體對本人和作品進行過報導和宣傳。

相關焦點

  • 秋訪新疆鄯善縣迪坎村,追尋野駱駝遠古的足跡
    郵票是弘揚一個國家或民族精粹的重要宣傳栽體,是一個國家政治經濟,歷史藝術和科學的真實縮影。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任何一個國家都是積極地把自己國家或地區最引以為榮,最有先進代表性的事物和信息展示在郵票上,讓郵票隨著郵件,抵達天南地北,四面八方。走進鄯善,迎面就是沙漠與城市相連的壯美。這裡綠洲與黃沙千年相伴,鳥兒伴著絲綢之路古道的駝鈴聲飛翔,硬朗的大漠風光與柔美的江南美景相映。
  • 秋訪新疆鄯善縣迪坎村,追尋野駱駝遠古的足跡
    野駱駝主要分布在中國阿爾金山北麓 (包括新疆和甘肅接壤的阿克塞安南壩)、塔克拉瑪幹沙漠東部、羅布泊北部嘎順戈壁地區及蒙古國的中蒙邊境外阿爾泰戈壁四個片塊。郵票是弘揚一個國家或民族精粹的重要宣傳栽體,是一個國家政治經濟,歷史藝術和科學的真實縮影。
  • 這裡是海南|《秘境尋蹤》第十一集:鸚哥嶺,雨季之前……
    秘境尋蹤攝製組供圖鸚哥嶺南麓是海南島重要的集水區,溼熱氣流不斷匯集,雨季即將來臨。在《秘境尋蹤雨林》第十一集,攝製組的鏡頭帶我們走進鸚哥嶺自然保護區內的南湖溪流域和南益河流域,記錄下了黑枕王鶲、胡蜂、蝦虎、橫紋南鰍在雨季來臨之前的生活。黑枕王鶲。
  • @三亞 這裡是海南 |《秘境尋蹤》第十五集:山水之間
    《秘境尋蹤》第一季以海南自然環境展示為基底,展現海南的物種多樣性生態資源以及科研保護和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成果。從宏觀到微觀的視角,帶你探秘雨林中的精靈,尋找更多海島生機。圖:秘境尋蹤攝製組「撲通」,一隻四眼斑水龜潛入水中,與在岸上小心翼翼的狀態相比,水下的它在河床的石間迅速穿梭,姿態優美。這裡是位於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鸚哥嶺片區南渡江的支流南開河,河流從林間安靜地流淌,《秘境尋蹤·雨林》的鏡頭帶你來到熱帶雨林的山水之間,和它孕育著生機勃勃的淡水生態系統。四眼斑水龜生性膽小,稍有風吹草動,就迅速把頭縮進龜殼。
  • 新疆野駱駝保護協會走進達裡雅布依追尋野駱駝的蹤跡
    新疆野駱駝保護協會會長王新艾女士與達裡雅布依村民圍著火塘座談,尋訪野駱駝遠古的足跡,對生態環境和生態環境保護進行了解。世代逐水草而居在這片沙漠仙境的達裡雅布依人,雖經人種、人口、生理、倫理、社會、考古、遺傳學家長達百年的考察研究,但對其來歷,血統和成分尚無一個確切的定論。
  • 這裡是海南——《秘境尋蹤·白斑稜皮樹蛙》
    在海南島中部的山地和溝谷間,我們可以領略到典型的熱帶雨林,如果細緻觀察,還能夠看到許多獨具特色的物種。它們或許是海南雨林中特有的物種,或許正在向著新物種的方向靜靜演化。海南島的花木鳥獸,許多秘密尚藏深閨,未被揭曉。海南熱帶雨林資源集中分布在中部山區,是海南一個重要的生態支撐。
  • @三亞,《秘境尋蹤》第十二集:奇妙的蘑法世界
    在《秘境尋蹤·雨林》第十二集,攝製組的鏡頭帶我們走進鸚哥嶺自然保護區,領略蘑菇的生命和它所組成的生態系統。  在雨水的滋潤下,龐大的蘑菇家族呼之欲出。一夜間,紅黃鵝膏的傘蓋已經完全盛開,高大鵝膏的菌褶引來了許多昆蟲,然而,它們的聚集也會引來一位不速之客——蜘蛛,正在菌褶邊緣織網準備坐享其成。在雨林裡,兩株蟻巢傘已經殘破不堪,但在它們普通的外表下隱藏著生存的秘密。
  • 《秘境尋蹤》第六集:偽裝大師葉䗛
    這裡是海南——《秘境尋蹤•雨林》第六集 為了生存極力偽裝 連天敵都分不出真假 天生擬態能力 挑戰你的視神經  偽裝大師葉䗛[xiū]  你以為你看到的 是一片樹葉 其實它是一隻蟲子  《這裡是海南》是新海南客戶端上線後全新推出的一檔短視頻欄目,旨在打造海南首個反映海南生態
  • 野駱駝野馬今安在
    張華北        自古,甘肅成片原始森林,廣袤的山地、高原、沙漠和戈壁,既是4000多種野生植物的故土,也是650多種野生動物的伊甸園。珍稀的野馬、野駱駝、黃羊以及其他一些罕見的動物在這片土地上延續著生命。
  • 駱駝客背後的女人
    他們羨慕駱駝客的自由,也羨慕駱駝客見過很多世面,就算是那些很有錢的人,也覺得自己的生活比不上駱駝客,這是很有趣的現象。但是,每一個逍遙的駱駝客背後,幾乎都有一個等待的女人。我在《野狐嶺》中,就寫了一個在等待中老去的駝戶女人,她最甜蜜的日子,是靠在丈夫的懷裡,聽丈夫講駝道上的故事。這些女人也有夢想,她們夢想著外面的世界,她們自己走不出去,就把夢想寄托在丈夫的身上。
  • 圖話:尋找中國最後的野駱駝
    近幾年來,由於人類活動擴張,放牧、開礦、修道對野駱駝的生存構成了極大威脅,野駱駝的棲息地受到不斷的擠壓和喪失,並加劇了其生存環境破碎化。製圖:羅秋敏第二天一早,隊員們在離駐地30餘公裡的開闊沙地上幸運地發現野駱駝蹤跡,這是追逐駱駝的好時機,不到十分鐘,坐在頭車的老段和其他四名隊員利用繩索、車做牆將這峰約有2歲的野駱駝逼入死角,順利抓捕到這峰公駝,逼其臥倒在地,科研團隊迅速上前為其帶上
  • 國家地理頻道《秘境尋蹤 - 中國特輯》系列紀錄片,在貴州從江正式開拍
    由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監製,五洲傳播中心和國家地理頻道聯合製作的《秘境尋蹤 - 中國特輯》系列紀錄片,5月23日在貴州省從江縣岜沙苗寨舉行開機儀式,
  • 敦煌西湖「再次放歸」4峰野駱駝
    敦煌西湖保護局玉門關保護站站長何東說:「一直養到2012年9月份,玉門關管護區這邊建了一個實驗性的放歸區,我們把它(旺旺)放在玉門關這個放歸區裡。通過這幾年我們的監測觀察,護林員都和野駱駝建立了比較深厚的感情,今天要把它放歸野外了,作為我們管護過的護林員來說,真正是有點不舍!」
  • 遠距離實時監測4峰野駱駝 敦煌放歸野駱駝佩戴GPS項圈
    2012年9月6日,由甘肅省林業和草原局、甘肅省野生動物管理局和甘肅武威瀕危動物繁育研究中心聯合,在敦煌西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實施了全國首次野駱駝放歸。也就是說當時放歸2峰雄性和2峰雌性,一共是4峰。截至目前,這4峰野駱駝已經繁育增加到了11峰,新增了8峰,其間還死亡了1峰,新增的都是初次放歸4峰的後代。」 但是由於放歸經驗不足,野駱駝放歸後,其中的雄性個體暴露出一些極端行為。
  • 這裡是海南 | 《秘境尋蹤》第八集:魚翔淺底 蛙聲一片
    《秘境尋蹤》攝製組人員米紅旭稱,由於水下的泥沙較多,如果直接踩進去,不僅會將底部的泥沙揚起,水質變得渾濁,魚類也會受到驚嚇,無法拍攝到畫面。「我們每次去都會經過溪流,前兩次拍攝的幾乎都是對不上焦或者渾濁的畫面。」米紅旭和攝製組經過多次嘗試,只能採用浮潛的方式,從岸邊浮潛近4米的距離到水中拍攝。在拍攝過程中,為了拍攝到穩定的畫面,攝製組只能用兩隻胳膊固定著機器、對抗著水流。
  • 新疆天山南麓驚現瀕危物種野駱駝
    10月10日,在新疆塔克拉瑪幹大沙漠北緣、天山南麓鐵克拉克山衝擊平原地帶拍攝的野駱駝。(央廣網發 陳健生 攝)    央廣網新疆阿克蘇10月11日消息 野駱駝又叫純血統野生雙峰駝,2002年被國際自然與自然資源保護聯盟納入瀕危物種紅皮書,其數量比大熊貓還稀少。目前野駱駝在全世界分布的數量已不足1000峰,其中一半左右棲息在新疆塔裡木盆地和阿爾金山。近期,因科學研究發現,野駱駝有望幫助人類找到治療腫瘤、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治療方法,野駱駝備受人們的關注。
  • HAPPYGO最野的團建 真人秀競技《城市英雄古堡尋蹤》
    真人秀競技《城市英雄古堡尋蹤》
  • 4峰野駱駝在甘肅敦煌放歸 駱駝戴GPS可實時監測活動
    11月28日,甘肅敦煌西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對4峰野駱駝實施了12月6日,根據GPS動態監測顯示,這4峰野駱駝已進入甘肅和新疆交界的庫姆塔格沙漠腹地活動。野駱駝全世界不超過1000峰,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 電影《荒野尋蹤》順利殺青 精彩劇照曝光
    殺青合影  由李歲全任出品人兼總製片人,王潔任出品人,姜雨其任聯合出品人,徐衛勞任監製,唐鵬睿任總策劃,武凌飛任編劇,馬燦燦、佐婭、李青任製片人,童輝擔任導演的硬核冒險動作電影《荒野尋蹤  【精彩劇照】  據悉,該電影由新生代演員羅立群、單明凱、王雪璐、楊可、佴雯、劉官琪、張燕妮、黃民安、朱劍峰等演員聯合主演,講述被終身禁賽的散打運動員李坤深入深山叢林尋救發生意外的女兒,被科考小隊張野一行誤擒之後發現神秘生物野人的秘密
  • 騎駱駝女人銅雕-棗莊鍛銅雕塑駱駝定製廠家
    騎駱駝女人銅雕-棗莊鍛銅雕塑駱駝定製廠家在訂購銅雕駱駝以前,需要先確定的雕塑方案。客戶可以挑選這個圖片。公司會根據終圖紙給出合理的報價。例如高1.8米的銅雕駱駝,不含稅的價格為8000左右。按照確定好的圖紙,首先選擇色調好的荒料。為了確保銅雕駱駝的安全,通常採用有半成品包裝。綜合價格和安全使用德邦物流。1.8米的銅雕駱駝安裝時,我成會派人安裝,安裝時吊車及費用,由甲方負責。安裝費也是甲方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