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傳統建築,傳統風格,古樸優雅

2020-12-19 每天大笑著

歡迎大家來到百家號每天大笑著,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的是純陽宮、太原麵食店、聚和長飯店、大關帝廟。太原純陽宮是山西省博物館的一部分。宮內共分五進院落,亭臺樓閣樣樣俱全,尤其是這裡的四柱形木牌坊,其造型與紋飾均是國內同類建築中的精品,也是研究元明清三朝建築的絕佳範例。純陽宮的主殿為呂祖殿,坐落於純陽宮的正中,闊和深都是三間,方方正正的,十分規整。同時它周邊的附屬建築按照八卦方位排列,具有鮮明的道教色彩。在呂祖殿後還有一座巍閣,是宮內最高的建築,登頂後可以遙望太原市內的美景。

純陽宮

山西的麵食在全國都享有盛譽,刀削麵、拉麵等經典麵食都很受人喜愛。而太原麵食店就是品嘗這一特產的最好地方。這裡集全省麵食之精華,運用各種傳統的手法制面,包括」飛刀削麵」、「轉盤剔尖」、」搓貓耳朵」、「大把拉麵」等傳統面點,再加上各種風味的澆頭,讓人百吃不厭。而且太原麵食店也在不斷開拓和創新,不拘泥於原有的麵食形式,發明了不少新的麵食,將山西的麵食文化不斷發揚,同時也讓各方食客大飽口福,更是吸引了不少海外遊客的到來。

太原麵食店

聚和長飯店位於太原市迎澤區,這家擁有近60年歷史的飯店是太原著名的老字號,主要以經營麵食,炒菜、菸酒罐頭等為主。而且飯店位於太原市最繁華的街區,距離附近的各大酒店都很近,因此很適合外出旅遊的人們光顧。這裡一直都專心於經營太原傳統風味的飯菜,尤其是麵食的水準很高,如有機會一定要嘗試一下。提起太原老字號飯店,則不能不提到清和元飯店。相傳這家店開設於清初,至今已有300年歷史。這裡一開始只是一個經營羊雜湯的小店,後來從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傅山先生那裡得到了這裡的招牌菜——「頭腦」的配方和由他親筆題寫的店名招牌後,這裡開始蓬勃發展起來。尤其是這裡的羊肉菜頭牌「頭腦」,更是膾炙人口。如今這裡除保持了原有的傳統風格外,還銳意創新,在簡單的羊肉菜式基礎上又發展出不少新的菜式,令人不禁一來再來。

清和元飯店

大關帝廟是太原現存的唯一一座關帝廟,這座廟宇是金元時所建,明朝後又進行過大規模的改建。如今這裡大致保持了傳統的式樣,廟宇為二進院落,在中軸線上依次排列著山門、崇寧殿、春秋樓等主要建築,其兩側還有鐘鼓樓、碑廊、廂房等附屬建築。在關帝廟前有一條長不過300米的小街,稱作廟前街。這條街上分布著太原最多的傳統民居建築,使這裡顯得極為古樸優雅,深受那些喜愛傳統文化的人們的喜愛。在這裡可以見識到很多太原的特產,是太原傳統文化的集中展示區。

大關帝廟

本文章由每天大笑著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臺灣傳統民居建築風格
    傳統民居建築風格在臺灣,倘若走出繁華喧鬧的都市,離開車水馬龍的高速公路,流連於鄉間稻菽的田埂之上,會不時發現翠竹叢林中掩映的房星村落若隱若現,赤磚烏瓦與黃土綠竹相映相輝。於是,他們自家鄉聘請工匠,甚至從家鄉購買石材木料運至臺灣,按照家鄉的傳統房屋形式建起一座座屋厝,移民們在臺灣建造自己家鄉的傳統民居,既是為了排遣「移民他鄉為異客,日日愁腸思故鄉」的思鄉之情,也是為了尊重自己的祖先和傳統的文化。因為閩南人居多,所以在臺灣的傳統民居中以閩南傳統民居風格為主要特色。
  • 印度通史:印度傳統建築風格通過工匠之手,進入伊斯蘭教建築中
    印度傳統建築風格通過工匠之手,赫然進入伊斯蘭教建築中。其間,有些是印度工匠在無意中滲入了他們習慣的風格,有些是由於宗教隔閱,故意在建造清真寺時,融入印度傳統,以此作為無聲的反抗。以後,兩者相互融合的建築風格不斷擴散,從而開創了建築學上的「帕坦風格」,亦即印度伊斯蘭教風格。印度中世紀的建築主要包括陵墓、清真寺、宮殿及城堡,建材一般採用紅砂巖和白色大理石,既古樸渾厚,又清新雅致。
  • 天津「楊柳青鎮」——傳統又不失現代風格的古老建築
    天津「楊柳青鎮」——傳統又不失現代風格的古老建築五一假期即將結束,在這幾天你們都遊玩了哪些地方呢?相信你們都可以在朋友圈裡找到答案。除此之外這裡的自然風景也是獨一無二的,它的秀麗如畫,優雅安靜,是一片喧鬧城市裡的必求之地。現在的楊柳青鎮已經被評為國家級的民間藝術之鄉,有著很高的名氣,也成為許多喜愛民族文化遊客的不二之選。每年小鎮接待的海內外遊客都是數不勝數,相信隨著服務設施的完善,小鎮的旅遊會發展得更好!
  • 鼓浪嶼多元化建築風格 彰現傳統文化特色
    由來自各國的業主及建築師建造的建築,從風格上反映出時代的審美及建造者的價值取向。    傳統閩南建築風格的積澱——四落大厝  該建築四周設有連拱券柱式外廊,雙柱桁架,樓頂女兒牆與外廊護欄,採用的卻是本土燒制的紅陶寶瓶狀透空欄杆,這是維多利亞時代英式建築的堂皇高軒,與中國式古樸典雅的折中。1928年,日本領事館在其館側又建造兩幢紅磚樓,以做日本警署及其公寓所用,其中28號樓為典型的日本明治維新後的和式現代建築。
  • 中國傳統風格建築如何「與古為新」
    北園酒家與瀋陽故宮「山寨版」金水橋。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博士生導師單德啟說。   傳統風格建築應堅守美學標準,更傳承精益求精的質量追求   今年8月,雲南魯甸發生6.5級地震,在魯甸縣城往東近10公裡的桃源回族鄉拖姑村,有著284年歷史的拖姑清真寺完好無損。據當地人介紹,近幾十年裡,拖姑清真寺經歷過20餘次5級以上地震,安然無恙。
  • Mashrabiya :沙烏地阿拉伯最獨特的傳統建築風格!
    Al-Wajh鎮擁有沙特最獨特的傳統建築風格、豐富的歷史建築遺產,是遊客深入了解沙特傳統建築風格的最佳景點。在古代,它被稱為Al-Hijr港口或Madain Saleh,沙特歷史學家和地理學家Al-Yaqoubi和Al-Udhri曾在他們的書中提到過Masalik Al-Buldan它。
  • 南潯古鎮——江南傳統小鎮,婉約古樸
    湖州南潯的美麗之處在於江南民居與水的結合,尤其是當您走在百棟建築中時,已經沉積了400多年的民居具有濃鬱的古樸氛圍。 馬頭牆,白牆和黑瓦,琵琶式山牆等建築具有濃鬱的明清風格。
  • 香港青松觀——建築風格採用中國傳統的歇山頂式
    創立於1950年,是一座傳統的道教建築。建築風格採用中國傳統的歇山頂式,牆壁呈橙紅色,形成一個別有洞天的道家建築群。寺院內的清華堂、瑤華堂、牌坊、三清大殿、九龍壁和九曲蓮池尤其引入注目。觀內種植著許多四季花木,綠蔭環抱,鳥語花香。每年月,青松觀還舉行全港最規模的盆栽展覽,展出珍貴的中國傳統盆栽,供遊人免費觀賞。1961年落成,佔地面積1. 9萬平方米。
  • 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中國傳統建築派系的分類(二)
    四合院是北京地區乃至華北地區的傳統住宅。 北京四合院所以有名,還因為它雖為居住建築,卻蘊含著深刻的文化內涵, 是中華傳統文化的載體。四合院的營建是極講究風水的,從擇地、定位到確定每幢建築的具體尺度,都要按風水理論來進行。風水學說,實際是中國古代的建築環境學,是中國傳統人居建築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這種風水理論,千百年來一直指導著中國古代的營造活動。
  • 獨棟房屋的外觀配色方案,從傳統到大膽,突出別致的建築風格
    從經典到大膽,展示你的風格與靈感來自這些外部油漆配色方案,提供別致的外觀吸引力。對稱的房子給人一種正式、優雅和傳統的感覺。或者是傳統風格,淺色調配以深色調。這個家融入了周圍的環境,明亮的藍色門突出了前門的建築風格。
  • 會安古鎮:古樸與優雅的建築,會安當地的風土人情
    會安古鎮內完整保留了多處華人會館,街邊的建築外掛著漢字篆刻的木製對聯,有時甚至能遇到會說幾句中文的老一代華人。而日本風格的蓋頂廊橋,幾乎已經成了會安的標誌性建築。整座會安古鎮遍布了這些多民族文化交融的痕跡,也是幾代人的共同努力。越南雖經歷了多次戰爭,會安古鎮卻都倖免於難。1999年,會安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然而歷史留給會安的,不僅僅是會安古鎮。
  • 鎮江傳統建築的藝術特色
    它兼容北方建築的「雄渾」和南方建築的「纖秀」,加上西式建築因素的滲入,形成了鮮明的地方特色。布局規整,雕飾素麗質樸鎮江傳統建築中,民居佔了很大的比重。鎮江傳統民居有兩種結構形式:一類是典型的江南民居,多建於明、清兩代;另一類則是建於近代的中西結合式或仿西式民居。
  • 山西這座寺廟,一反傳統建築習慣坐南朝北而建,還成為太原市標誌
    山西省太原市,別稱「并州」,山西省省會,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古城太原,歷史悠久,文物名勝,光輝燦爛,而永祚寺內雙塔,尤以並肩矗立名冠全國,為太原市之標誌。太原市永祚寺歷史永祚寺,始建於明朝萬曆中葉,「永祚寺」之「永祚」二字,語出《詩經·大雅·既醉》中:「君子萬年,水錫祚胤」句,「永祚」就是「水錫祚胤」的略寫。《爾雅·釋古》說:「永,長啊也;永,遠也。」《說文解字》說:「祚,傳也;祚,福也。」《晉書·樂府》說:「永祚,猶遠祚也。」
  • 傳統木建築,驚豔世界!
    點擊「盆景微世界」或搜索微信號:PJ1420 可免費關注中國古代木製建築結構盡顯古雅端然歷史文物古建的木製架構,古樸不乏清雅的木色,因為浸潤了歲月光陰,更顯溫潤親切。設計巧妙地讓古舊的木建築元素自然嵌合進空間,這些老而不頹的木頭以極具藝術氣息的形態豐盈著空間的精神界域,在淡雅安然的背景映襯之下,煥發出嶄新的生命活力。左右對稱的空間,鋪排出傳統的禮序層次之美,精美的木雕屋簷,大氣渾成的書法匾額,仿佛是古老的歷史場景再現。
  • 中國傳統建築,皖派、閩派、蘇派:古韻之大美!
    千百年來,中國自古地大物博,建築藝術源遠流長,由於不同地區的生活習慣,留下了許多各具特色的建築,區別於西方,享譽全球。傳統建築從一定的角度體現傳統文化的形態,傳統的特點是具有民族色彩和地方色彩。傳統建築正是中國歷史悠久的傳統文化和民族特色的最精彩、最直觀的表現形式。建築是歷史留下的饋贈,見證了興衰更迭,與時俱進。千百年來。
  • 角館是個風景優雅的古樸小城
    角館是個風景優雅的古樸小城,走在青石板小路上,兩旁的樹木高大,鱗次櫛比的房屋群依稀還是武士住宅的模樣,石黑家、青柳家、松本家、西宮家都是典型的武士風格,沿著武家屋敷大街整齊地排列著,長期對外開放,供遊人參觀。
  • 傳統建築的與眾不同
    我國的歷史建築中,氣勢恢宏的皇家宮殿是北方建築的代表,而曲徑通幽的風景園林則是南方建築的一大特色,這些建築都是對我國歷史文化精髓的凝練,也是人類文明史中寶貴的財富.隨著我國城市化建設進程發展的加快,人們對傳統建築文化的關注度越來越高。
  • 《重慶市級傳統村落地圖》出爐!讓我們一起去探尋詩意古樸的傳統村落
    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石牆、石屋、古樹、古井、古院落,曾經養育一代又一代人的傳統村落如今深藏於城市背後。那些歷史悠久、詩意古樸的重慶傳統村落,你知道幾個?7月8日,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重慶市地理信息中心發布了「每周一圖」《重慶市級傳統村落地圖》(以下簡稱「《地圖》」)。
  • 中國古建築藝術典範:雲南白族傳統民居建築
    雲南白族傳統民居建築是白族先民們經過上千年創造,汲取各族優秀建築文化智慧的結晶,普及於雲南大理、洱源、劍川、鶴慶等白族聚居區。白族傳統人居文化受漢族建築文化影響最深的少數民族之一,也是雲南少數民族中建築文化發展最完善最發達的民居文化,是博大精深、歷史悠久的中國傳統文化一一個分支,其具有特色的民居裝飾藝術合理性和適宜性,引起越來越多人的關注。大理石頭多,白族民居大都就地取材,廣泛採用石頭為主要建築材料。
  • 閩南建築:古老的泉州傳統建築
    傳統與創新並舉 顯獨特技藝風格  談及自己的四大技藝特點和作品特色,蔣先生的話匣子一下子打開了。泉州傳統建築營造技藝,歷經千百年傳衍,形成了閩南「紅磚建築文化」特色,其傳統的「磚」、「石」、「 木」及「灰塑」、「陶作」、「剪粘」、「油漆」、「彩繪」、「安金」等工法,均體現出各自獨特的技藝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