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開始,愛情始終都是文人墨客筆下從未拋卻的經典題材。每個人對於愛情都有不同的解讀和感受,所以描寫愛情的篇章也是五花八門。而在眾多愛情篇章中,我個人是比較喜歡的男女互贈的愛情詩詞的,因為一般這樣的愛情詩詞背後都有著很有趣的故事,能讓我們在品讀的時候能更有代入感。
就像唐代詩人韓翃,安史之亂爆發京城陷落後他和妻子失散。不久後長安被唐軍收復,這個時候韓翃便四處尋找妻子,還寫了首詩:
章臺柳,章臺柳,顏色青青今在否?
縱使長條似舊垂,也應攀折他人手。
在這首詩中,韓翃就是想知道妻子是不是還活著,倘若還活著是否已經嫁人。而柳氏當時和韓翃失散後,一人獨居,她生得貌美也怕自己在亂世中被人典籍,於是便削髮為尼。可嘆即便如此,她依舊被敵將霸佔。後來當她看到韓翃的詩,內心又喜又悲,喜的是知道丈夫還在人世,悲的是自己現在的無奈處境,於是便提筆給丈夫回了首詩:
楊柳枝,芳菲節。可恨年年贈離別。
一葉隨風忽報秋,縱使君來豈堪折。
可以說這兩首詩倘若單獨拿出來其實並不會給人以太大的觸動,但是因為其背後的故事,讓我們在讀這首詩的時候,似乎隔著歷史的長河能夠看到這對有情人的悲歡離合,所以讀起來也更為感人肺腑,讓人悵然。
而筆者要介紹的也是一對戀人所寫的互贈詩詞,不過比起韓翃和柳氏的悽楚,這兩首則要溫馨許多,讓人讀來不由會心一笑。
話說在北宋大觀年間,有一位擅寫詞的才女,名為紫竹。她和一位名叫方喬的秀才情投意合,兩人經常有詩詞互贈。有一次秀才寫信約她見面,但不知是疏忽大意還是太過緊張,秀才在信中只說了兩人約會的日子和地點,卻沒有說具體時間。
到了約會當天,紫竹早早就去了他們約好的地方等待方喬,不料左等右等就是等不到方喬的人,最後紫竹無奈只能返回家中。在紫竹走後,方喬這才姍姍來遲,他到那裡也是左等右等就是等不到紫竹,於是便認為是紫竹沒有來,故意消遣自己。於是回到家後方喬便寫了封信質問紫竹為何失約。紫竹看到心上人這般錯怪自己,於是便寫了首詞向方喬撒嬌:
約郎共會西廂下,嬌羞竟負從前話。不道一睽違,佳期難再期。
郎君知我愧,故把書相詆。寄語不赴期,見時須打伊。
這首詞寫的是兩人相約見面,上次一別難以再會,自己本來就有一些愧疚。你明知道如此還寫信責怪我。倘若下次相約在信中不寫具體的時間,再見面時我一定會打你。不得不說紫竹這首詞不僅向方喬表明了心意,而且也點出了問題並不在自己,而是方喬沒有寫具體的時間。當然紫竹並不是乾巴巴在解釋,而是將自己想說的用撒嬌的方式表達出來,讓人讀之不由佩服她的巧思。
方喬收到紫竹寄來的詞作,也知道自己是錯怪她了,不過從詞中他也感受到紫竹並沒有生氣,於是便依韻回了紫竹一首詞:
秋風只疑同衾枕,春歸依舊成孤寢。爽約不思量,翻言要打郎。
鴛鴦如共耍,玉手何辭打。若再負佳期,還應我打伊。
從方喬這首詞中我們也知道了紫竹為什麼愧疚,兩人之前應該是有約定嫁娶的,但不知為何紫竹爽約了。所以方喬才會說:去年本來我以為我們就能在一起了,不曾想到了今年春天我依舊是一個人孤枕難眠。你當初爽約不好好反思錯誤,現在竟然還揚言要打我。如果我們能在一起,你想怎麼打我就怎麼打我。如果你再爽約誤了佳期,還應該是我打你。
方喬這首詞看似是問責紫竹,但字裡行間卻充滿了濃情蜜意,可以說滿滿的都是寵溺。細細品讀,這對宋代戀人的「打情罵俏」詞,真的是一個敢寫一個敢回,但是其中所表達出的那種感情卻讓人羨慕之餘不由會心一笑。可以說這兩個人看似責怪彼此,但實際上卻是在「撒狗糧」,不過這碗「狗糧」確實很暖心,讓人讀之不僅不會覺得膩歪,相反還很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