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越來越多的南寧城市居民開始飼養寵物狗。
一方面是因為現在的物質生活水平早已告別了那個食不果腹的年代,另一方面是因為城市相較於鄉村,它是個生人社會,鄰裡之間的關係和情感沒那麼熟稔。
在人群聚集的喧囂裡,有的人卻感到孤獨,因此養寵物狗成了他們一種情感的寄託。
但城市畢竟是公共的空間,利益紛繁交錯。圍繞著養狗的問題,各種矛盾和衝突頻頻上演,已成為社會的焦點話題。
於是,有人建議在南寧修建專門的遛狗公園,讓狗狗能夠無拘無束地肆意狂奔,放飛自我,也不用擔心影響到他人。
說到遛狗公園,其實也不是什麼新鮮事物。
不說國外,國內一線城市其實早在10年前就已經在規劃建設遛狗公園,或是在公園內設置專門的遛狗區。
比如廣州磨碟沙公園、番禺中央公園等都設置了遛狗區。
建立遛狗公園,其核心是要解決場地問題。
城市本來就寸土寸金,能夠用來供市民休閒娛樂的公共場地本就不多,特別是城市中心區域。
城市裡不養狗的人群比例佔多數,即便城區裡有這麼一塊場地,從多數人的公共利益角度考量,從建設成本和社會公益出發,還是會優先建設開放式公園。
郊區是有可以修建遛狗公園的土地資源。但問題在於,很多人都偏好就近遛狗,有多少人會願意專門去郊區遛狗呢。這涉及到交通成本和時間成本的問題。
可能除了周末以及節假日,平日裡不會有太多人,公園建成後大概率是要閒置,乃至荒蕪的。
對公園進行定期維護,又涉及到一定的費用和人工成本。如果以入園收費的形式去平衡這部分的支出,那麼狗主人是否又願意接受呢?
所以修建遛狗公園,將社會兩部分人群完全隔離,看似能夠一勞永逸地解決矛盾衝突,但社會成本過於高昂。
現階段可以參考其他城市,在現有公園裡設置遛狗區,讓犬只在指定區域內活動,充分利用現有資源。
其實圍繞養狗的矛盾和衝突,最大的癥結在於有部分狗主人遛狗不栓繩子、狗狗隨意大小便卻不加以處理等不文明行為造成的。
在發達國家或地區,狗主人遛狗都會牽繩,且隨身攜帶塑膠袋、小鏟子,主動清理狗狗糞便,看到孕婦、小孩和老人他們會主動遠離,避免給對方造成不必要的麻煩和恐慌。
所以只要規範養狗、文明遛狗,雙方學會換位思考,生活中自然就可以減少、甚至避免不必要的衝突。
到那時,哪怕沒有專門的遛狗公園,相信大家也能相安無事,其樂融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