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英勇的中華兒女,在全面抗戰爆發後,為了拯救國家民族的危亡,仍然捨生忘死,與日寇進行了殊死的鬥爭,其中正面戰場上,以國軍為主體的國軍將士為抗戰付出了巨大的犧牲,其中國軍高級將領犧牲數不清,據不完全統計,國軍高級將領陣亡人數超過200人,其中包括比較有名的張自忠、郝夢齡、李家鈺等人。
出生於一個比較殷實的農民家庭,13歲時,李家鈺決定投筆從戎,考入四川陸軍小學堂,並在學校第四期畢業。一九一三年夏天,李家鈺進南京陸軍預備軍官學校學習,此時「二次革命」爆發,李家鈺加入反袁團,並赴上海參加攻打製造局之役,開始顯露頭角,一九一四年,李家鈺回到四川,插班進四川陸軍軍官學堂第三期繼續學習,第二年,李家鈺畢業,被分配到川軍第四師劉存厚部服役,從此,他的真正軍旅生涯就開始了。
自此以後,李家鈺在護國反袁與北洋軍閥的鬥爭中,英勇善戰,功勳卓著,升任營長,不久,他被任命為川軍第三師鄧錫侯部第十二兵團團長兼旅長。從1924年起,他成為川軍高級將領,任四川第一師師長、四川邊防軍總司令等職。
一九二五年倒袁運動中,李家鈺不斷擴大實力,同年迅速發展為六個混成旅(十八個步兵團),佔據遂寧、安嶽、樂至、潼南等縣。李家鈺在其防區自委官員,攤派賦稅,估提鹽價。造槍,訓練官佐,擁兵自重,被稱為「遂寧王」。是四川較具影響力的地區性政黨之一。
自那以後,李家鈺在四川的軍閥爭奪戰中,一直佔有一席之地,1935年10月,他被任命為四川第一綏靖區整編104師師長兼師長,次年,他被任命為47軍軍長,轄104師和178師。
一九三七年抗戰爆發後,擔任第47軍軍長的李家鈺應邀赴前線殺敵報國,得到蔣介石允許,於一九三七年八月隨川軍出川,到晉西北參加對日戰爭。長治保衛戰中,李家鈺率部於同日軍長治保衛戰中,與日軍裝備精良的下原熊彌108師團104旅團激戰,李家鈺率領104師624團,在城內死守兩晝夜,在日軍飛機、大炮輪番轟擊下,北門陷落,官兵奮勇對敵,展開肉搏巷戰,殺傷敵寇一千多人,李家鈺部也遭受了重大傷亡。
據成都檔案資料記載,在這場東陽關戰役中,李家鈺率領的四十七軍擊斃了敵人一千多人,犧牲人員兩千多人,其中有兩名營長、五名連長、七名排長,更多的普通士兵連名字都叫不出來。
接下來的幾個月裡,李家鈺奉命率四十七軍,在八路軍和抗日遊擊隊的配合下,連續不斷地猛烈進攻,收復了被日軍佔領的晉南平陸、芮城、安邑等縣城及原八路軍據點,戰績卓著。深深地受到當地軍人的讚揚。
一九三九年冬,李家鈺積勞成疾,升任三十六軍軍長,統率陳鐵的十四軍、高桂滋的十七軍和四十七等三個軍的七個師。一九四○年四月,李家鈺指揮四十七軍和三個抗日遊擊隊,在晉城以南天井關一線,對日進攻,給偽軍以重創,殺傷一千多人。所轄104師在陵川縣城曾一度作戰,功勳卓著。
豫中會戰中,李家鈺部奉命降將,在豫中戰役失敗後,李家鈺部指揮部隊撤退,同時向日軍發起攻擊。一九四四年五月二十一日,李率集團軍總部的官兵遭到日本便衣隊的攻擊,在秦家坡陷於日軍伏擊圈。受敵寇密集炮火襲擊,總部官兵200餘人全部殉難,李家鈺額及左腋被子彈和槍榴彈破片擊傷,死於大量流血。
抗戰以來,李家鈺是第二位犧牲於抗戰前線的集團軍總司令,第一位是張自忠將軍,李家鈺犧牲後,國民政府更是大吃一驚,國民黨政府追贈為二級上將,入祀忠烈祠,舉行國葬。
李家鈺將軍是中華民族抗擊外族侵略的英雄,是我國千千萬萬個民族之一,有這樣的民族英雄,我國才能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那李家鈺將軍犧牲後,他的子孫又將何去何從?
王明德,李家鈺的妻子,為李家鈺生了兩個兒子。
長子李克熙,1929年出生,1950年10月畢業於成都華西協合大學,主修水事,曾在西南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長江上遊工程局、長江流域規劃辦公室重慶辦事處任職。之後又任四川省六七屆政協常委、九屆政協委員、重慶市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主任;1997年4月當選民革重慶市委第一書記。一九九七年六月成立重慶直轄市後,任重慶市人民代表大會副主席。
三子李克林,是李家鈺的小兒子,原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現已退休,在抗戰勝利70周年的9月3日全國閱兵式上,李克林應邀出席,據李克林所說,他代表父親李家鈺參加了全國閱兵式。但是這位將軍已經犧牲了七十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