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致和、六必居、月盛齋、宮頤府……這些隸屬於北京二商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簡稱北京二商集團)的品牌都是耳熟能詳的老字號,很難讓人與現代企業聯繫起來。
實際上,自2005年以來,北京二商集團在業務領域靈活採用基於ASP模式的管理信息系統,在財務、人力資源領域藉助用友NC和eHR形成了統一的管理平臺,成為北京市「兩化」融合的一個典型代表。配合跨銀行資金平臺、商務智能平臺等一系列統一平臺系統的建設和應用,北京二商集團率領一批老字號實現了向現代企業的華麗轉身。
告別小而散狀態
北京二商集團是一個以食品製造、肉類加工、現代物流、現代分銷與專業市場為主導產業的大型國有食品產業集團,是擁有幾十家子企業的國有企業,經營著20多個大類、萬餘種商品。值得一提的是,北京二商集團還承擔著在京召開的重要會議和舉辦的重大活動的食品供應任務,以及中央和北京市兩級政府重要食品的儲備任務。
和一般的大型企業集團不一樣的是,北京二商集團下屬的企業數量雖多,但規模卻普遍不大。由於歷史原因,集團眾多下屬企業存在著產品相近,供應商、營銷渠道重疊的現象,造成了各種資源的嚴重浪費。
比如說,在家樂福這樣的大型超市前,經常可以同時看到多個北京二商集團旗下企業的送貨車。在與賣場談店面費時,各個下屬企業也是分別與賣場洽談。儘管北京二商集團在北京擁有17萬噸容量的冷庫,但這是由8個企業分別管理的。而且,雖然擁有北京市數量最多的貨物運輸車隊和倉庫,但北京二商集團的物流效率和管理水平還是無法跟國際知名同類企業相比。
同時,隨著北京二商集團的快速發展,國有企業清產核資工作的逐步推進,以及市場競爭環境的變化,要求其財務管理也必須做出變化與之相適應。建立集團統一的財務管理體系,實現集團合併報表的規範、及時、準確,從而為領導決策提供依據已經刻不容緩。
北京二商集團科技信息部部長楊傑書告訴記者,在信息化方面,2005年之前,集團下屬企業依據自身需求來建設系統,且只有部分企業應用了ERP的部分功能,信息化應用水平普遍較低。北京二商集團面臨著諸多信息孤島,成為其進一步提升市場競爭力的一個瓶頸。
「對於一個由眾多中小企業組成的集團型企業來說,採用下屬企業獨立運作的信息化建設方式,已遠遠不能滿足集團做大做強的需要。只有採用集中的模式,才能更好地體現集團的綜合實力。」楊傑書分析說。
為此,北京二商集團於2004年成立了信息科技部,希望能夠整合集團的IT資源。2005年,北京二商集團制定了「十一五」發展戰略,明確了發展四大主導產業的目標,並提出了建立一體化營銷體系、網絡化信息體系的要求。
用ASP模式搭建業務系統
在財務領域,歷經會計電算化以後,財務信息化有了比較成熟的標準,因此整合起來比較容易。但在業務領域,情況就不一樣了,因為每個下屬企業的業務流程都不一樣。那麼,北京二商集團該怎麼辦呢?
北京市科委正好在2005年組織「助飛1000計劃」企業工程,旨在鼓勵中小企業採用ASP模式來提升信息化水平。ASP模式能支持多組織、多地點的運行,並且能方便地支持業務系統的整合與擴張,正好吻合了北京二商集團的需求。因此藉此契機,北京二商集團啟動了二商集團管理信息化建設和應用示範項目,選擇了兩個試點單位應用艾旺計算機信息網絡系統有限公司提供的基於ASP模式的ERP系統.
然而,曾經在企業信息化領域風靡一時的ASP模式,似乎很快地就走到窮途末路。很多人開始質疑ASP模式的可行性。隨著SaaS模式的興起,ASP模式逐漸消失在人們的視線中。
有志者事竟成。對於北京二商集團來說,ASP的應用關係到集團管理的長遠規劃,因此他們一直在想方設法用好ASP模式。通過幾年的努力,北京二商集團建成了適合集團三大主導產業的基於ASP模式的管理信息系統,並已在23家企業實施了26個系統,取得了不錯的成效。其功能涵蓋採購管理、生產加工管理、價格管理、銷售管理、質量管理、倉儲管理、客戶管理、交易管理、攤位出租管理等。
ASP平臺系統的應用,幫助北京二商集團初步建立了集團綜合管理信息平臺,形成了集團統一的信息化規範,加快了集團信息化建設的進程,為其下一步信息化工作的開展奠定了基礎。
值得一提的是,系統的應用使得下屬企業分拆、合併變得非常容易,這對於近年來根據市場的發展變化對業務戰略不斷調整,企業間的分拆、合併變得非常頻繁的北京二商集團來說非常有意義。如果按照傳統的模式,企業分拆、合併後的流程梳理、管理的分拆/整合過程非常複雜。而由於下屬企業應用了同一套系統,其業務流程、編碼也都是一樣或相近的,因此北京二商集團的分拆、整合過程變得非常簡單。「我們只需要將系統複製一套後進行刪減就可以了。」楊傑書說。
而對北京二商集團的下屬公司來說,採用ASP的模式可以用更少的資金和人員投入就獲取優質的軟體應用,同時還降低了IT投資風險和管理成本。
集中財務、人力資源管理
在藉助ASP平臺建設業務系統的同時,北京二商集團還在緊鑼密鼓地建設統一的財務集中管理平臺。正如楊傑書所言,財務系統的建設比業務系統相對容易。2009年,北京二商集團與用友軟體股份(北京)有限公司達成合作,旨在搭建集團財務集中管理平臺。該項目於2009年12月1日正式啟動。考慮到自身的實際情況,北京二商集團決定先上合併報表,再進行財務核算試點,最後再在全集團鋪開。
到目前為止,北京二商集團已基於用友NC建立了統一平臺的財務管理系統,總帳覆蓋率達93%,報表覆蓋率達100%。財務集中管理平臺的應用,為北京二商集團的財務管理水平提升了一個臺階。
首先,搭建了北京二商集團財務集中管理信息化平臺。通過用友NC系統實施和應用,北京二商集團實現了統一、實時的財務管理,初步實現了對各出自資企業財務的集中管理;建立並統一會計報表體系,實現高效率的合併報表。北京二商集團還因此初步建立了整體的會計核算體系。
其次,會計信息更加準確、實時、規範。集團領導可隨時關注下屬企業的財務會計核算情況,隨時掌控的財務會計數據。
再次,在最大程度上實現會計信息的透明。財務會計集中管理之後,審計人員無需離開自己的辦公室就可以看到各下屬企業的財務狀況。
最後,實現合理有效監控。各下屬單位遵守統一的財務制度、財務處理流程,從而減輕了財務會計審計的難度,初步建立起一套比較科學、有效的內部監控管理體系。
北京二商集團還基於用友NC平臺建立了集中的人力資源管理系統。該系統分兩期實施,包含組織機構管理、人員信息管理、人員變動管理、人員合同管理、薪酬管理、福利管理、綜合報表管理等7個模塊。據悉,該項目一期工程已在2010年正式上線。
財務系統、人力資源系統的集中管理,使得北京二商集團實時了解所屬的資產經營情況和人力資源狀況,強化對下屬企業的管控,提高集團的整體運營能力成為可能。
在此基礎上,北京二商集團完成了財務綜合分析與輔助決策系統的建設。該系統基於下屬企業的總帳與報表數據,可進行基於預算、收入、成本、利潤、資金、資產、績效等主題的多角度實時分析,並建立目前各級管理者關心的企業經濟增加值(EVA)和反映企業淨資產收益率的杜邦分析模型。楊傑書認為,集團經營管理與輔助決策支持系統的建設,為北京二商集團及下屬企業兩級管理者提供經營分析與決策依據,對集團綜合管理能力和市場競爭力的提升,將起到重要的作用。
建立跨銀行資金平臺
除了業務、財務、人力資源平臺,北京二商集團還在招商銀行建立了集團跨銀行現金管理平臺系統(CBS)。
問到為什麼要建立這樣一個平臺,楊傑書舉了某年春節前發生的一個事件來回答。作為一個商業流通企業,北京二商集團每年都要為春節前的旺季備貨,要佔用大量資金。而此時正是銀行回收貸款的時候。當時某銀行再三要求集團旗下的一家企業返還貸款,企業無奈只好請求集團幫忙。集團老總要求財務部門通過財務信息系統查詢所屬企業的資金狀況之後,與有閒置資金的企業進行溝通,讓該企業抽調資金解決燃眉之急。
由此,北京二商集團意識到要解決集團所面臨的高存款、高貸款,財務成本居高不下的問題,需要將下屬企業的帳戶歸集起來進行統一管理,形成一個內部銀行。藉助集團跨銀行現金管理平臺系統的應用,北京二商集團能最大限度地利用下屬企業的沉澱資金,並對資金進行合理分配,徹底解決集團高存款、高貸款的問題。同時,該平臺還幫助北京二商集團實現由集團統一向銀行貸款、申請信用額度,從而降低財務成本。
據了解,該平臺已經在試點企業成功應用。北京二商集團還制定了相應的管理辦法。目前該系統正在逐步推廣中。
今天,北京二商集團採用統一規劃、分步實施、集中管理、分散應用的方法,建立了集團統一的硬體、網絡支撐平臺,平臺上統一搭建集中管理模式的業務管理信息系統、財務管理信息系統、人力資源管理信息系統和門戶網站管理信息系統,並在此基礎上建設了基於用友NC的綜合分析與輔助決策支持系統。
值得一的是,通過管理的創新,北京二商集團將原來分散在各企業的信息化管理全部集中到集團信息中心,有效地利用了企業的IT資源。為了更好地服務企業,北京二商集團信息中心建立了覆蓋集團所有系統的實時監控系統。系統一旦出現異常,技術人員可以很快地進行技術處理,為業務的正常開展提供保障。
正是藉助這些平臺的應用,北京二商集團賦予了多個老字號企業新的活力,在新的市場環境下重塑競爭力。
記者手記
集團信息化統一平臺建設的優勢
北京二商集團企業信息化的三大應用領域——業務、財務、人力資源,全部採用了集中的模式。同時,北京二商集團還建立了統一的硬體、網絡支撐平臺,實現了集團及下屬企業的機房、伺服器、資料庫、作業系統、網絡等的統一管理、統一應用。
對於北京二商集團這樣一個獨立法人企業多、規模相對較小,業態相似度高的集團企業來說,採用統一平臺的模式,既解決了集團IT技術人員短缺、資金緊張的問題,同時還降低了投資風險和管理成本。特別是業務系統通過採用ASP模式,下屬公司採用了同樣的軟體系統,管理方便。而且因為同類型企業採用同樣的規範與編碼,為企業資源整合、機構調整提供了很好的支持。
(出處:中國計算機行業網 作者:邱燕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