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好養豬致富經 走上脫貧增收路丨望謨縣石屯鎮邊界村村民梁小剛

2020-12-20 天眼新聞

我叫梁小剛,是望謨縣石屯鎮邊界村的村民,靠養豬我脫了貧。

說起創業養豬,當初我和其他人一樣,總是擔心這擔心那,沒有資本,擔心失敗,沒有技術,擔心管理不好,沒有資源,擔心找不到市場,遲遲不敢下定決心。

2016年,有一天,駐村幹部和村「兩委」來到我家,我給他們說了我的想法之後,他們知道了我的顧慮,耐心的講解政策,終於解除了我心中所有的疑慮,我決定通過養豬來脫貧致富路。

基層幹部到梁小剛戶培訓養豬技能知識及注意事項

可以說,我是白手起家,沒有資金怎麼辦?

鑑於此,扶貧幹部幫我爭取了國家政策的扶持——小額信貸政策,對於建檔立卡貧困戶可以免除3年利息,不在擔心沒有發展資金的問題。

當時我就去貸款了3萬元,修建了豬圈,購買了50頭小豬仔,在加上我本來養殖有一頭繁育母豬,後來發展規模大了,又培育了4頭能繁育母豬,通過母豬繁育和購買小豬仔兩種方式增加豬的數量,做到了保質保量,需有所供。

梁小剛戶養殖的能繁母豬

沒有技術怎麼辦?

這個問題,我現在對想養殖的朋友們說,不要擔心了,國家政策那麼好,只要我們每個人有那個心就不怕學不到。

那時候我報名在村裡組織的養殖知識培訓,通過學習後,管理方面,在一些養殖中出現的問題如何處理等情況和一些如何防疫的知識,我都掌握了,之後對自己的養殖也充滿信心,後來在養殖的過程中,鎮政府還專門安排人到我家來指導我,教我餵豬食的一些注意事項,教打預防針,配藥等等,更值得一提的是,政府和村「兩委」特別關心我如何銷售,幫助我介紹市場,周邊的朋友親戚也陸陸續續購買了我養殖的肥育豬,讓我不再擔心賣不出去,買不到好的價錢。

發展養殖豬後,正要準備裝修的三層半大房子

這幾年通過養豬,我確確實實走上了脫貧致富路,現在修了三層的大房子,開始把房子的每個房間都裝修,兩個女兒也馬上大學畢業了,等孩子工作後,我想壯大養殖規模,不僅要脫貧還要致富。

在這裡,我想感謝共產黨,感謝政府,感謝幫扶我們的基層幹部們,謝謝你們的幫助,我家也奔向了小康路!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唐波 整理

編輯 黃昕蕊

編審 尹長東 李玲

相關焦點

  • 新疆脫貧攻堅「金點子」讓貧困戶走上了致富路
    在南疆,不僅僅看到的是瓜果飄香,而且看到了一幅幅脫貧攻堅的生動畫面,貧困戶的「金點子」比比皆是,紛紛念起了「致富經」,奔上了小康大道。 「賒牛」讓貧困戶走上了致富路 達吾提•買買提本是庫爾勒市英下鄉的貧困戶,正當他為如何甩掉貧困帽而發愁時,得到鄉裡的一個好消息:鄉裡無償送一頭牛給他們飼養,幫助他們脫貧。
  • 「我的扶貧故事」盡我所能讓鄉親們過上好日子丨望謨縣石屯鎮喜獨...
    我叫王小廖,是望謨縣石屯鎮喜獨村黨支部書記。喜獨村自然條件惡劣,土地貧瘠利用率低,加之缺少產業支持,村民318戶1376人中建檔立卡貧困戶就有232戶984人。自脫貧攻堅號角吹響以來,作為村黨支部書記,如何帶領群眾脫貧成了我的心頭大事。
  • 【勞模風採】養蜂生活甜如蜜 ——記2020年全州勞動模範、望謨縣石屯鎮打巖村村民李官磊
    這是望謨縣石屯鎮打巖村甜蜜蜜養蜂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李官磊接到顧客打來的採購電話,一問一答,他那高興的勁兒分外感人,爽朗的聲音在山村格外洪亮。李官磊,28歲,貧困家庭出身,正直青年就成了致富帶頭人。2009年李官磊初中畢業後,由於家庭經濟困難而放棄讀書,跟著父親外出務工。一開始就在浙江台州的一家理髮店做學徒,由於他吃得苦,又好學,很快就從學徒成為一名美髮師,並投資加盟了一家美容美髮店。
  • 布爾津:村民吃上「旅遊飯」走上致富路
    尤其是世代逐水草而居的農牧民解放思想跟著新時代步伐,享受旅遊發展的紅利,實現靈活就業,做到人人有活幹、天天有收入、脫貧有保障。布爾津縣深挖旅遊富民潛力,圍繞布喀旅遊沿線地緣優勢,帶動周邊農牧民特別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參與旅遊經營促增收。
  • 望謨縣蟠桃街道:勤工增收合作社助農脫貧
    近日,為充分帶動社員積極性,切實發揮合作社作用,望謨縣蟠桃街道甘萊村村委會現場召開了勤工增收合作社社員大會,會議由蟠桃街道人大工委主任嚴成琦同志、甘萊村脫貧攻堅指揮部副指揮長羅昌友同志分批進行動員講話。
  • 芒果花開笑農戶 又種芒果奔致富——望謨縣春季芒果種植培訓見聞
    唐波 攝青山碧水繞綠樹,春風送暖入巧路。昔日種下致富樹,今朝花開笑農戶。3月9日,記者來到望謨縣油邁瑤族鄉巧路村芒果種植基地,300畝芒果花爭相綻放。基地中,10餘名農戶正拿著防蟲板掛在盛開的芒果花叢間,並進行防蟲、梳枝等管護。
  • 巫溪:搬出大山有盼頭 勤勞村民靠養豬致富
    慕名而來買豬肉的客人,加上委託她賣豬肉的村民,人人有份,氣氛自是熱烈濃厚。「現在生活條件好了,一頓飯算什麼,茶飯本來就是待客的。」當被問及如何這麼「大方」時,鄧學蘭的回答透著農家人的質樸。鄧學蘭是三年前從鄰近鄉鎮的高山上易地搬遷到尖山鎮大包村「新農村」小區的貧困戶。「從山裡搬出來,土地不多,自己又沒什麼技術,條件是好起來了,但收入從哪裡來?」
  • 「我的脫貧故事」我家脫了貧 村裡變了樣丨望謨縣樂元鎮裡好村村民...
    我叫羅國驛,家住望謨縣西北角的樂元鎮裡好村。  以前,我的家鄉很偏遠,很貧窮、很落後,現在,我的家鄉變成了一個美麗的小康村,村民日子也越過越美好。  曾經,通往家裡的路坑坑窪窪,到處泥濘,自來水也沒有質量保證,全家7口人住在一個小房子裡面,倘若來親戚朋友,都沒個住的地方。  開展脫貧攻堅工作以後,我家一切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先幫我們通了路。
  • 脫貧先鋒——北小店六固村念好山水經走出脫貧路
    脫貧攻堅戰役打響以來,得益於扶貧政策和脫貧措施的有效落實,六固村發生了巨大的變化。2017年底,全村貧困人口實現全部脫貧,人均收入由2014年的2900元增加到5800元,村集體經濟年收入破了零達到50萬元,實現了整村脫貧摘帽。「三郎洞」鄉村旅遊 在家門口增收六固村距離縣城50公裡,山大溝深,依山傍水,景致幽雅。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河北圍場吉上村:牽著「扶貧牛」 走上致富路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河北圍場吉上村:牽著「扶貧牛」 走上致富路 2020-12-23 15: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尼勒克縣:駱駝養殖助推村民走上增收致富路
    近年來,尼勒克縣積極引導牧民轉變思想從事特色種養殖,把發展駱駝產業作為培育地方特色產業和增加農牧民收入的重要舉措,養駱駝、銷售駱駝奶已成為村民增收致富的新途徑。  近日,記者在尼勒克縣克令鄉阿依納巴斯陶村村民古麗扎提·加帕西家看到,她正將擠好的駝奶進行裝桶,等著顧客前來購買。
  • 返鄉大學生推「快樂養豬法」 帶動村民致富
    【脫貧故事】返鄉大學生推「快樂養豬法」 帶動村民致富  【解說】聽音樂、睡席夢思床、玩玩具、運動、洗澡……在濟南章丘區三澗溪村的黑豬養殖基地,黑豬們正享受貴族般待遇,愜意吃睡生活。  【解說】7月23日,記者在三澗溪村了解到,該黑豬養殖基地是由回鄉創業大學生王元虎、李少清夫婦於2009年創建。
  • 福建屏南縣:強黨建戰脫貧 好車頭帶出致富路
    四月的閩東屏南縣,一張黨建領航、脫貧攻堅揚帆的美麗畫卷正徐徐展開。 築牢基層組織,搭好「指揮所」 一個支部就是一個堡壘,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打贏脫貧攻堅戰必須要有一個堅強的支部班子和一支強大的黨員隊伍。「要想帶領群眾走上致富之路,建強支部、建優「兩委」班子、凝聚民心是關鍵。」路下鄉三萬裡村的駐村第一書記莊世堂說。
  • 通州於家務鄉果村村民增收「一茬接一茬」
    果村60歲的村民蔡金劍在村口和街坊寒暄兩句直奔蔬菜大棚。芹菜喜獲豐收。(資料圖) 記者 唐建/攝果村,位于于家務鄉東南,被譽為京郊芹菜第一村,有四十多年的芹菜種植史。近年來,結合美麗鄉村建設,村裡還擴大了生產規模,村民專心種菜、村裡負責銷路,走出了一條增收致富的新路子。下午兩三點鐘,正是一天中最熱的時候,蔡金劍和春秋兩季一樣準時到蔬菜大棚裡幹活兒。
  • 念好「山水經」 催開「致富花」
    近年來,上林縣不斷念好「山水經」,通過發展旅遊「戰勝」貧困。上林縣大豐鎮人大積極發揮各級代表帶頭作用助力脫貧攻堅,探索和推動鄉村旅遊產業發展,並形成了小龍蝦、黑皮冬瓜、優質柑、百香果、蔬菜等產業齊頭並進的發展格局,促進現代特色農業示範區建設,帶領全鎮群眾就地實現增收。
  • 石門的生態逆襲:在綠水青山中走上全域旅遊的致富路
    園區裡有50多項遊樂項目,「遊樂項目的投資方每年給合作社繳納一定數額的利潤,村民們還可以通過停車場、餐飲、住宿等配套設施增收。預計一年收益能有10萬多元,所有利潤都在年底分給大家。」陶文平說。「致富還得靠旅遊」楊坪社區一組的旅遊致富經只是石門縣「旅遊活縣」發展路上的一個縮影。
  • 長山鎮李屋村:走上扶貧致富路
    自幫扶工作開展以來,廣州蘿崗區政協、區檢察院緊緊圍繞「強機制、穩脫貧、見成效、出典型」的總體思路,堅持幫扶民生建設與發展生產相結合、落實幫扶措施與抓好基層組織建設相結合,已累計投入各類幫扶資金1110萬元,積極拓寬村民發展致富路。
  • 「我的脫貧故事」奮鬥才能脫貧丨望謨縣蔗香鎮蔗香村村民農信壯
    我叫農信壯,是望謨縣蔗香鎮蔗香村村民。以前因為家裡貧困,成了貧困戶。有脫貧攻堅政策的幫扶,但我卻覺得並不開心,想要踏踏實實穩紮穩打用勤勞脫貧致富,讓一貧如洗的狀況成為歷史。從河邊搬到山腰,從來沒有種過芒果的我和其他村民一樣,剛開始備受病蟲害、修枝剪果等各種技術問題困擾,總盼著能有個人來幫幫我。後來鎮政府來了劉清國科技副鎮長,他的到來把我這個新手果農的疑惑一一解開,走進地裡針對具體問題展開講解,現場「說法」的方式讓我印象深刻,因此我掌握到不少種熱帶水果的種植管護技巧。
  • 「我的脫貧故事」甜蜜事業釀出美好生活|望謨縣平洞街道納橋村村民...
    我叫黃生學,家住望謨縣平洞街道納橋村納橋組。在我的印象中,我們納橋村是一個閉塞的小村落。我因為家庭條件不好,被村裡評為貧困戶,但我並不喜歡貧困戶這個稱號,我想要擺脫它。我外出務工過,看見外面的世界發展迅速,而我的家鄉絲毫未變,我心想一定要改變現在的生活現狀,我要自己脫貧,也要帶著村子裡的人脫貧,讓我們的村子富起來。為了擺脫貧困,我去打工,幹過裝卸工、泥漿工,給別人修屋基、幫果農嫁接果樹........只要能多掙一點兒錢,我都願意去做,但這些只是讓我的生活過得好一些,也脫了貧,但是遠遠沒有達到致富的願望。
  • 德慶扶貧腐竹成熱銷旅遊手信,帶動村民走上致富路
    2018年,肇慶市政協機關結對幫扶德慶縣回龍鎮昇平村以來,按照「念好脫貧經,唱響生態美,建成產業鏈,走上振興路」工作思路,探索出一條「黨建+扶貧+公司+合作社+新型經營主體+能人+基地+商標+旅遊」的特色扶貧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