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則變,變則通,條件已經不可改變,要改變的就是自己,我沒有多少本事,只有一個念頭,那就是盡我所能讓鄉親們過上好日子。
我叫王小廖,是望謨縣石屯鎮喜獨村黨支部書記。
喜獨村自然條件惡劣,土地貧瘠利用率低,加之缺少產業支持,村民318戶1376人中建檔立卡貧困戶就有232戶984人。
自脫貧攻堅號角吹響以來,作為村黨支部書記,如何帶領群眾脫貧成了我的心頭大事。
村民找王小廖(右一)幫助解決問題
我結合喜獨村黨建和脫貧攻堅工作實際,通過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提升基層組織戰鬥力來充分發揮村「兩委」的職能和調動群眾積極性。通過組建由黨員代表、群眾代表、寨老和「唱反調」群眾近20人的群眾工作隊參與到管理、決策機制中來,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村民的知情權、決策權和監督權。
為吃透政策,因策施力,我帶頭組織村組幹部學習省、州、縣精準扶貧相關政策,同時對全村的脫貧戶、未脫貧戶以及非貧困戶進行多次拉網式排查和精準覆核,因戶施策,制定幫扶計劃,真正解決了「幫扶誰」「怎麼扶」的問題,切實做到精準扶、精準幫,為喜獨村的脫貧出列奠定了堅實基礎。
以產業促增收,有收入才能更快脫貧。我通過入戶共商,多次與州、縣駐村人員動員建檔立卡貧困戶加入合作社抱團發展。
王小廖查看合作社黑山羊養殖產業
2018年,臺盟中央資助10萬餘元用於喜獨村發展百香果種植22畝,這是喜獨村的第一個產業項目。該項目2019年就為20戶貧困戶每戶增收了5000餘元,並帶動周邊村莊種植60餘畝。
2019年,石屯鎮發展退耕還林種植板慄項目,喜獨村因土地稀少沒有在項目發展村之列,我不想放棄任何一個發展的機會,於是主動申請,並立下軍令狀要把項目做好,終於得到了鎮裡面的同意。
項目申請下來以後,我又找來縣裡面和鎮政府的專業人員到村裡進行種植技術培訓,召集和鼓勵大家去學習種植、嫁接、管理技術,動員了23戶農戶加入了板慄種植隊伍,形成600畝的連片種植基地,目前,已產生效益4萬餘元。
王小廖(左一)在百香果種植基地了解銷售情況
此外,我還積極考察和申報項目,陸續帶動村裡發展更多產業。其中,黑山羊養殖項目覆蓋21戶78人,2019年每戶分紅1000元;蜜蜂養殖項目覆蓋14戶貧困戶61人,2019年收益5萬餘元,每戶分紅1000元。
如今,喜獨村人均收入由原來的2000餘元提升到現在的4000元以上。
王小廖與村民交流蜂糖李種植技術
我現在想的就是堅定信念、求真務實、搶抓機遇,全心全意為把喜獨村建設成為美麗、富饒、和諧、文明、宜居的現代化新農村而努力奮鬥。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唐波 整理
編輯 徐濤
編審 尹長東 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