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盡我所能讓鄉親們過上好日子丨望謨縣石屯鎮喜獨...

2020-12-21 天眼新聞

窮則變,變則通,條件已經不可改變,要改變的就是自己,我沒有多少本事,只有一個念頭,那就是盡我所能讓鄉親們過上好日子。

我叫王小廖,是望謨縣石屯鎮喜獨村黨支部書記。

喜獨村自然條件惡劣,土地貧瘠利用率低,加之缺少產業支持,村民318戶1376人中建檔立卡貧困戶就有232戶984人。

自脫貧攻堅號角吹響以來,作為村黨支部書記,如何帶領群眾脫貧成了我的心頭大事。

村民找王小廖(右一)幫助解決問題

我結合喜獨村黨建和脫貧攻堅工作實際,通過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提升基層組織戰鬥力來充分發揮村「兩委」的職能和調動群眾積極性。通過組建由黨員代表、群眾代表、寨老和「唱反調」群眾近20人的群眾工作隊參與到管理、決策機制中來,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村民的知情權、決策權和監督權。

為吃透政策,因策施力,我帶頭組織村組幹部學習省、州、縣精準扶貧相關政策,同時對全村的脫貧戶、未脫貧戶以及非貧困戶進行多次拉網式排查和精準覆核,因戶施策,制定幫扶計劃,真正解決了「幫扶誰」「怎麼扶」的問題,切實做到精準扶、精準幫,為喜獨村的脫貧出列奠定了堅實基礎。

以產業促增收,有收入才能更快脫貧。我通過入戶共商,多次與州、縣駐村人員動員建檔立卡貧困戶加入合作社抱團發展。

王小廖查看合作社黑山羊養殖產業

2018年,臺盟中央資助10萬餘元用於喜獨村發展百香果種植22畝,這是喜獨村的第一個產業項目。該項目2019年就為20戶貧困戶每戶增收了5000餘元,並帶動周邊村莊種植60餘畝。

2019年,石屯鎮發展退耕還林種植板慄項目,喜獨村因土地稀少沒有在項目發展村之列,我不想放棄任何一個發展的機會,於是主動申請,並立下軍令狀要把項目做好,終於得到了鎮裡面的同意。

項目申請下來以後,我又找來縣裡面和鎮政府的專業人員到村裡進行種植技術培訓,召集和鼓勵大家去學習種植、嫁接、管理技術,動員了23戶農戶加入了板慄種植隊伍,形成600畝的連片種植基地,目前,已產生效益4萬餘元。

王小廖(左一)在百香果種植基地了解銷售情況

此外,我還積極考察和申報項目,陸續帶動村裡發展更多產業。其中,黑山羊養殖項目覆蓋21戶78人,2019年每戶分紅1000元;蜜蜂養殖項目覆蓋14戶貧困戶61人,2019年收益5萬餘元,每戶分紅1000元。

如今,喜獨村人均收入由原來的2000餘元提升到現在的4000元以上。

王小廖與村民交流蜂糖李種植技術

我現在想的就是堅定信念、求真務實、搶抓機遇,全心全意為把喜獨村建設成為美麗、富饒、和諧、文明、宜居的現代化新農村而努力奮鬥。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唐波 整理

編輯 徐濤

編審 尹長東 李玲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大回訪」見證鄉親們過上好日子︱普安縣江西坡...
    我叫黃政,2018年夏,結束了二年半駐村擔任黔西南州普安縣江西坡鎮聯盟村第一書記的工作,按照組織要求,我的幫扶工作告一段落,帶著鄉親們的期許,回到了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集團這個大家庭。由於與鄉親們同吃同住同勞動,結下了深厚的情誼,每當夜深人靜時,總感覺仍然與他們在一起坐在火堂旁拉家常,像從未離開過一樣;時常夢到與眾鄉親並肩戰貧困的場景,夢到老搭檔潘支書和仍然堅守在脫貧攻堅前線的戰友們……  2020年11月3日,我收到了集團黨群工作部就《省扶貧開發領導小組關於印發〈開展駐村幫扶「大回訪」工作方案〉的通知》擬召開動員會的消息時,心情特別激動
  • 「我的扶貧故事」啃下硬骨頭 奔向新生活丨望謨縣石屯鎮上平寨村第...
    我叫熊川貴,是黔西南州商務局下派駐望謨縣石屯鎮上平寨村第一書記。2019年6月27日,我來到上平寨村任第一書記,放下背包,我便約上村「兩委」幹部,先行走訪了第四組20戶農戶。從地板上傳來牛糞的味道,臭氣燻天,每次看到他那搖搖欲墜風雨飄搖的危房,我就萬般無奈。宣傳民法典2019年11月初一個夜晚,我和駐村幹部再次和他共商。最終我向鎮政府申請寧波幫扶的8000元作為建房的啟動資金,並召集幹部群眾一起幫他把危房拆掉。
  • 「我的扶貧故事」我想做帶領鄉親們致富的人|望謨縣蟠桃街道城南...
    我叫黃林,是望謨縣油邁瑤族鄉納王村村民,現搬遷到蟠桃街道城南社區。每個貧困家庭都有不同的困難,但也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在無助的時候希望有一雙溫暖的手拉他們一把。樂元鎮弄寒村交朝組建檔立卡貧困戶黃福良,曾出去學習過馬蜂養殖技術,也曾試養過馬蜂,但沒成功。今年2月份,經人介紹,我了解到他的情況後,就主動找到黃福良,讓他到我創辦的合作社養殖場務工,每月可以得到5至6千元的工資。
  • 「我的扶貧故事」「難忘」望南村丨望謨縣蔗香鎮望南村網格員黃香瑤
    我的扶貧之路,是從2020年開始的。今年3月,我接到校長的電話和望南村脫貧攻堅指揮部的通知,讓我到望謨縣蔗香鎮望南村上巧相組前沿指揮部當一名網格員。但為了開展好工作,我挨家挨戶敲門走訪,用筆記本記錄著村民們的一字一句,從了解村情開始了我的扶貧工作。
  • 「我的扶貧故事」一切為了侗寨群眾過上好日子丨錦屏縣九勺村第一...
    我叫袁繼林,是黔東南州林業局派駐錦屏縣彥洞鄉九勺村第一書記。由於我生在農村,對農村、農民有著深厚的感情,與群眾有種說不出的親切感。袁繼林(右一)幫群眾插秧2018年3月,在組織的統一安排下,我來到這個偏遠村寨當起了第一書記。  為了讓群眾儘快脫貧致富,到村後我就積極投入到了扶貧工作中,奉獻自己的辛勤和汗水。
  • ...念好養豬致富經 走上脫貧增收路丨望謨縣石屯鎮邊界村村民梁小剛
    我叫梁小剛,是望謨縣石屯鎮邊界村的村民,靠養豬我脫了貧。說起創業養豬,當初我和其他人一樣,總是擔心這擔心那,沒有資本,擔心失敗,沒有技術,擔心管理不好,沒有資源,擔心找不到市場,遲遲不敢下定決心。鑑於此,扶貧幹部幫我爭取了國家政策的扶持——小額信貸政策,對於建檔立卡貧困戶可以免除3年利息,不在擔心沒有發展資金的問題。
  • 「我的扶貧故事」河頭上村成為我的第二個家丨望謨縣打易鎮河頭上...
    2018年6月,我離開年近七十歲的母親和懷有身孕的妻子,將家裡的大小事務交付清楚,帶著簡單的行李和對家人的牽掛,趕赴到望謨縣打易鎮河頭上村擔任第一書記。自打那時起,河頭上村便成為了我的第二個家。我叫向澤,是望謨縣信訪局的一名工作人員。2015年以來,我第二次以第一書記的身份到村參與脫貧攻堅,我深知此次入村工作意義重大、任務艱巨,早已做好心理準備。來村之前,我初步了解了該村的一些基本情況,對幫助河頭上村打贏這場攻堅戰信心十足。
  • 「我的脫貧故事」脫貧了 我還要把日子過得更好丨望謨縣樂元鎮納管...
    我叫貝啟芳,家住望謨縣樂元鎮納管村。今年,我家脫貧了!那些年,是真窮!我清晰記得,全村用了12年才挖通一條毛公路,只有晴天才能通摩託車;連片的布依族寨子,住房雜亂不堪,到處是茅草房;孩子去上學隨便認識幾個字後,便輟學回家。
  • 「我的脫貧故事」好政策讓我過上好日子丨安龍縣招堤街道聯合村...
    「只有共產黨才能讓我們過上了今天的好日子」,這是大家在一起擺白時說得最多的一句話。4張貧困戶公示牌貼在我家門口,作為一家之主,我很慚愧,過去,我沒有把家庭搞好起來,一家人就靠種那幾畝土地吃飯,包裡經常是癟的,一分錢恨不得掰成兩瓣用。
  • 「我的脫貧故事」感謝幫扶幹部 讓我過上好日子丨息烽縣永靖鎮上...
    我叫汪雲平,今年54歲,是貴陽市息烽縣永靖鎮上紅馬村二組村民。2013年,我在一次上山放牛時不慎摔倒,導致小腿髕骨斷裂。由於沒有其他手藝,一直以務農為生,家裡的經濟條件並不寬裕,這次事故後,巨額醫藥費花光了我所有的積蓄,日子過得異常艱難。2014年,我被村裡評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 「我的扶貧故事」種好「蕉」讓群眾不焦|望謨縣蔗香鎮移民村駐村...
    我叫柳太信,2019年2月選派到望謨縣蔗香鎮移民村脫貧一線,成為扶貧幹部隊伍中的一員。從三尺講臺來到這個坐落在美麗的龍灘水庫湖畔的移民村,依山畔水,群眾淳樸善良,然而美麗的環境依然沒能使他們擺脫貧困的「泥潭」,但了解下來,他們追尋美好生活的強烈願望切實令人感動。貧困之冰,非一日之寒;破冰之功,非一春之暖。
  • 【扶貧故事】劉學全過上了「好日子」
    【扶貧故事】劉學全過上了「好日子」 2020-11-27 17: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的脫貧故事」我家脫了貧 村裡變了樣丨望謨縣樂元鎮裡好村村民...
    我叫羅國驛,家住望謨縣西北角的樂元鎮裡好村。  以前,我的家鄉很偏遠,很貧窮、很落後,現在,我的家鄉變成了一個美麗的小康村,村民日子也越過越美好。  我就是個典型的例子,家裡7口人,父母沒有文化,沒出過遠門,是普普通通的農民。哥哥和嫂嫂在外務工,兩個侄子在讀幼兒園,我在讀大學。  曾經,通往家裡的路坑坑窪窪,到處泥濘,自來水也沒有質量保證,全家7口人住在一個小房子裡面,倘若來親戚朋友,都沒個住的地方。
  • 「我的扶貧故事」用心用情幫扶 幫到群眾心坎丨六盤水市青林鄉海發...
    我是從農村走出來的孩子,之前也曾在基層工作十多年,我想著自己能為農村發展盡一份力。  我至今仍記得初到鄉鎮報到時,包村幹部的擔憂,「咋派來一個女書記?」  「我不搬」「我家的老木房就是不能拆除」……   這是我常常聽到的話,一次村裡的酒席上我還被海發村三組的龍么妹攔下,她家的老屋已拆除,新房修建進程一半,她要求馬上完工,我將她所享受的政策與工作的推進情況耐心解說,沉穩應對下緩解了她的激動情緒,順利疏散了聚眾圍觀準備鬧事的村民。
  • 「我的扶貧故事」駐進鄉親們心坎上丨匯川區松林鎮新莊村駐村第一...
    為能全面了解農戶的情況,我下定決心再陡的山路也要爬、再偏遠的農戶也要去。周末也常常放棄陪伴家人的時間,到新莊村民外出務工較為集中的高橋、南白等處進行走訪。陳名航為群眾修繕房屋用了半年時間,我把全村795戶的情況摸了個一清二楚,整理了貧困戶信息,梳理問題臺帳,為開展精準扶貧工作提供了第一手的材料。   問題要一個不落地解決。
  • 「我的扶貧故事」盡我所能,講好黨的歷史|中國航空工業標準件製造...
    2010年—2014年,在落實「軍工支農、黨建扶貧」黨建結對幫扶貴州省遵義市湄潭縣高臺鎮三聯村工作中,按照上級黨組織的要求和公司黨委的安排,我每年都要率隊到300多公裡以外的扶貧村開展調研和走訪慰問。令人動容的是,當水窖建成後,我到現場查看質量時,發現村民們特意在每個水窖旁邊標註了「航空工業航標援助水窖」字樣,擔水的村民們看到我們一行,都非常地激動,嘴裡止不住的感謝。「謝謝你們了!為我們辦了這麼大件實事!」當我們看到大家臉上滿意的笑容時,便知道這項工作做對了,做實了。
  • 「我的脫貧故事」生而不幸,但生而逢時丨望謨縣樂旺鎮團結村村民羅...
    我叫羅小有,是望謨縣樂旺鎮團結村安卡組村民。用一句話形容我的這一生——生而不幸,但生而逢時。包保幹部王超到羅小有家做易地扶貧搬遷宣傳動員工作為了生活,我遠走他鄉,踏上了打工路,成為了一名打工仔,已記不清有多少個夜晚曾坐在工地的水泥上看著城市輝煌的燈火發呆。看著夜空,我也有個城市的小康夢。
  • 【勞模風採】養蜂生活甜如蜜 ——記2020年全州勞動模範、望謨縣石屯鎮打巖村村民李官磊
    這是望謨縣石屯鎮打巖村甜蜜蜜養蜂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李官磊接到顧客打來的採購電話,一問一答,他那高興的勁兒分外感人,爽朗的聲音在山村格外洪亮。李官磊,28歲,貧困家庭出身,正直青年就成了致富帶頭人。2009年李官磊初中畢業後,由於家庭經濟困難而放棄讀書,跟著父親外出務工。一開始就在浙江台州的一家理髮店做學徒,由於他吃得苦,又好學,很快就從學徒成為一名美髮師,並投資加盟了一家美容美髮店。
  • 「我的脫貧故事」生活像我做的蛋糕一樣甜丨望謨縣蟠桃街道平郎...
    聽到這,她打斷我說:「叔,您的顧慮也正是黨和政府的考慮,在實行易地扶貧搬遷政策前,已經把您擔心的這些問題提前做了規劃和方案,到時候會有各種就業技能培訓……」。  她的話猶如春雷一般把我點醒了,我尋思著不挪出窮窩如何脫貧,於是便組織家庭成員開了個小會,大家一致同意搬進城裡。
  • 「我的扶貧故事」德江楊海沙:心繫群眾冷暖 帶領鄉親脫貧
    為了儘快進入工作角色,我對水塘村所轄的9個村民小組進行了大走訪、大排查,在走訪過程中,不斷思考如何才能讓這裡的老百姓儘快擺脫貧困。在初步摸清了水塘村的基本情況後,我發現水塘村盛產獼猴桃、土雞蛋、土蜂蜜等特產,但是卻苦於沒有銷售渠道。因此,我依靠自己的人脈資源與對市場的把握,開始幫助老百姓銷售當地土特產,通過暢通銷售渠道為他們增加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