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一切為了侗寨群眾過上好日子丨錦屏縣九勺村第一...

2020-12-12 天眼新聞

我叫袁繼林,是黔東南州林業局派駐錦屏縣彥洞鄉九勺村第一書記。由於我生在農村,對農村、農民有著深厚的感情,與群眾有種說不出的親切感。   九勺村是錦屏縣彥洞鄉一個偏遠高寒山村,平均海拔達900米,山高坡陡,但這裡古樹林立,生態環境良好,民風淳樸。全村有396戶1438人,建檔立卡貧困戶有175戶701人,貧困發生率48. 54%,為深度貧困村。

袁繼林(右一)幫群眾插秧

2018年3月,在組織的統一安排下,我來到這個偏遠村寨當起了第一書記。  為了讓群眾儘快脫貧致富,到村後我就積極投入到了扶貧工作中,奉獻自己的辛勤和汗水。   要開展好駐村幫扶工作,首先要了解村情民意。到村後我就挨家挨戶上門走訪,詳細了解每家每戶的家庭情況,建立問題臺帳。通過會議,座談等形式開展宣傳工作,與群眾交心談心。在走訪中把群眾的精彩生活用手機拍照下來,到相館洗成相片免費發給群眾,給群眾帶來歡聲笑語的同時,也拉近了與群眾的距離……經過走訪、交流,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同群眾建立了感情,成了群眾心目中喜歡的書記,工作就很好開展了。

袁繼林幫群眾打穀子(中)

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兩年來發展入黨積極分子1名,發展對象3名,預備黨員1人,使黨員隊伍在年齡、文化結構等方面明顯改善。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通過產業路(橋)、停車場、中藥材曬場、村寨亮化工程(太陽能路燈)、入戶步道硬化、飲水工程、人居環境整治及基礎設施補短板等項目的建設,村莊面貌煥然一新,群眾生活更加舒適便利,增加了群眾的幸福感,提高了滿意度。   發展產業帶富鄉親。九勺村現已發展有鉤藤、薏仁米、油茶、黃精、精品水果、錐慄、魔芋、靈芝等產業。通過產業的發展,使群眾脫貧致富有了保障。

袁繼林(前排左一)與群眾座談,聽群眾心聲

同時,開展教育扶貧。九勺小學教師資源緊缺,三年級一直以來都不能按教學要求給學生上英語課。通過協調,曾經當過中學英語教師的縣政府辦幫扶幹部陸顯紅,到村裡開展教育扶貧工作,承擔起了小學三年級的英語課。   平時,除了幫扶工作,我還幫村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下田幫助群眾點秧、插秧、打穀秋收,幫助貧困戶勞動力解決就業、為病痛人員聯繫就醫,為癱瘓老人到縣辦理殘疾證,幫助群眾採購糧種、肥料、雞鴨苗、禽獸藥物,購買糖果、電風扇、換季衣服贈送與貧困戶,積極化解群眾矛盾糾紛……,見到群眾滿意開心的笑容,我感到很欣慰。

袁繼林(右一)帶領群眾整治環境衛生

經過近三年的努力,九勺村的脫貧攻堅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效:2018年脫貧35戶158人;2019年脫貧71戶238人;2020年脫貧12戶28人,三年共穩定脫貧118戶424人。到2020年底,實現所有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清零,九勺村將徹底丟掉貧困的帽子。  工作中,不怕苦不怕累,一切都是為了侗寨群眾過上好日子。三年來,由於工作需要,我難以顧及家庭,跟家人聚少離多,孩子已經從小學二年級讀到了現在的五年級。我唯有更加努力工作,做出更好的成績,讓孩子為我驕傲。整理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王遠柏

編輯 胡銳編審 周文君 李劼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群眾需要什麼我們就做什麼|錦屏縣彥洞鄉九勺村...
    我叫張緒聖,現任彥洞鄉紀委副書記、鄉經濟發展辦主任;2014年2月被派駐到彥洞鄉九勺村開展同步小康駐村工作。隨著國家脫貧攻堅政策的縱深推進,我也先後成為脫貧攻堅工作隊尖刀班成員、網格員等;現在負責九勺村第二網格56戶240餘人。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不只是一項任務,更是一種情懷丨錦屏縣林業局...
    人是感性的動物,我與彥洞村的扶貧故事莫過於一個「情」字。2020年11月20日,我到貴州省黔東南州錦屏縣彥洞鄉彥洞村進行脫貧攻堅「大回訪」,看到群眾們的生活如同芝麻開花節節高,日子越過越滋潤,我深感欣慰,四年前的駐村歲月一下子回到眼前。
  • 「我的扶貧故事」做群眾的貼心小棉襖丨錦屏縣平秋鎮皮所村駐村...
    皮所村是錦屏縣深度貧困村,但初生牛犢不怕虎,踏上扶貧之路前,我滿懷憧憬,也懷著一腔熱情與抱負,立志將我所學和全部的精力投入到這一項關乎國計民生的偉大事業上,在扶貧工作中實現自己的價值。憑藉著會說侗話的語言優勢,逢人便喊一聲叔叔阿姨爺爺奶奶,和他們講政策、嘮家常,群眾總是會迅速對我放下防備,漸漸地,寨子裡家家戶戶都知道村裡來了個「會講侗話的扶貧小姑娘」。
  • 「我的扶貧故事」只要村民幸福 一切都值得|劍河縣磻溪鎮平岑村駐...
    這是平鳩村硬化路面投入使用時,老支書對我說的話。我叫邰昌銀,是劍河縣磻溪鎮平岑村駐村第一書記,也是同步小康工作組組長。2019年3月至今,我按照縣黨建辦和磻溪鎮黨委的統一安排部署,帶領工作組來到平岑村開展駐村幫扶工作。
  • 「我的扶貧故事」脫貧致富有「方子」丨錦屏縣啟蒙鎮中華村第一...
    我叫龍正培,自2017年起,我就與黔東南州錦屏縣啟蒙鎮中華村結下了不解之緣,任中華村第一書記,脫貧攻堅「尖刀班」組長、網格員,每個職務都是沉甸甸的責任。而我用「三子串線」來體現擔當和襟度。  沉入一線,脫貧致富有「方子」  村裡的群眾聽說又來了一位年輕人來扶貧,感到很漠視。而我用溫暖的心來融化他們,主動跑到田間地頭,幫助群眾幹農活。哪家遇到難事,我總是主動上門解決。這段時間裡,手被磨破皮、腳走出水泡、人被曬脫皮。
  • ...會竭盡全力呵護「她」丨錦屏縣彥洞鄉九勺村村民委員會主任吳聲權
    我叫吳聲權,是錦屏縣彥洞鄉九勺村村民委員會主任。我從學校畢業後一直在外務工,曾在公司擔任過技術主管和銷售經理。2014年,因家庭貧困,我家成了村了裡的貧困戶。在外務工的日子裡,我常常思考著:打工雖然工資高,但是很不穩定,怎樣才能趕上國家脫貧攻堅的步伐,實現自己穩定脫貧,從而帶動鄉親脫貧呢?為了這一理想,我得拼一拼。2017年村「兩委」換屆選舉工作啟動時,為了實現我的理想、實現我的人生價值,我特地從外面回家參加競選,並有幸當選為村民委主任。   九勺村位於彥洞鄉北部,距鄉政府駐地8公裡,是全縣極為貧困的村寨之一。
  • 「我的扶貧故事」心繫群眾,做有意義的事情丨原錦屏縣銅鼓鎮火衝村...
    我叫歐陽菊蘭,53歲,是錦屏縣婦幼保健院的一名工作人員。2016年4月,按照縣裡脫貧攻堅工作安排,我被派駐到銅鼓鎮火衝村任第一書記。火衝村在錦屏縣銅鼓鎮的西部村,交通不便,貧窮落後,基礎設施薄弱、產業發展困難、群眾觀念落後。
  • 「脫貧攻堅·村村道」錦屏九勺村:原籍幹部大走訪活動助推脫貧攻堅
    九勺村是黔東南州錦屏縣彥洞鄉一個高寒山區鄉村,位於彥洞鄉北部,距鄉政府9公裡;全村分裡榜、白香、白山、平然、石家寨6個自然寨,13個村民小組共396戶,1438人,其中2014年建檔立卡貧困戶179戶724人,貧困發生率48.40%,截至2019年底脫貧168戶696人,目前未脫貧11戶28人
  • 扶貧幹部義務教學!錦屏九勺小學14名孩子有了「英語老師」
    陸顯紅給孩子們上英語課「英語老師」陸顯紅並非九勺小學專業教師,她是從錦屏縣政府辦下沉到九勺村幫扶的一名扶貧幹部。  扶貧幹部當上義務「英語老師」,這事在九勺村被群眾津津樂道。陸顯紅和學校師生一起合影近幾年,隨著脫貧攻堅工作的深入推進,九勺村不少群眾享受易地扶貧搬遷政策,舉家搬遷到了縣城,同時也有部分村民常年在外務工,多重因素疊加造成了九勺村學生一年比一年少。
  • 「我的扶貧故事」付出過才體會到收穫的幸福丨錦屏縣銅鼓鎮水衝村...
    我叫龍守鋒,是錦屏縣銅鼓鎮扶貧工作站工作員,2018年4月到水衝村任網格員。  水衝村位於銅鼓鎮西北面,距銅鼓政府2公裡。屬省級深度貧困村,2014年貧困發生率為35.14%。走訪貧困戶,宣傳扶貧惠民政策新建的改造房雖然建好,可是一直因用地問題,沒有通電。
  • 「我的扶貧故事」「錦鳳來朝」 指日可待|錦屏縣河口鄉錦來村前沿...
    我叫覃義安,是貴州省黔東南州錦屏縣河口鄉的一名普通幹部,兼任鄉紀檢監察員,現年30歲,大家都叫我「老覃」。2017年3月,我來到河口鄉錦來村開展駐村扶貧工作,2019年擔任錦來村前沿指揮部副指揮長。覃義安入戶開展易地扶貧搬遷動員工作為此,我獨自一人三番五次步行前往村裡,不厭其煩挨家挨戶地擺事實、講道理,把「五個體系」建設、如何寫好易地扶貧搬遷「後半篇文章」等搬遷政策講明講透,一項項地細算交通帳、收支帳及發展帳。
  • 「我的扶貧故事」大山苗寨的煥變之路|錦屏縣固本鄉八一村指揮長黃...
    我叫黃光明,是貴州省錦屏縣自然資源局的一名黨員幹部,2019年8月被派駐到固本鄉八一村擔任脫貧攻堅前沿指揮部指揮長和村支部書記。精準扶貧,精準先行。為了精準靶向施策,我要求八一村駐村工作隊、網格員和幫扶幹部嚴格踐行「三入」——沉入、融入、投入——牢記駐村和幫扶使命,真正做到吃住在村,把根紮下去,把心沉下去,做到人到、心到、情到,善於和村民交朋友,和村民坐在一條板凳上,站在村民的角度看問題、想問題。
  • 「我的扶貧故事」啃下硬骨頭掛上幸福果丨錦屏縣紀委監委派駐新化...
    我是貴州黔東南州錦屏縣紀委監委派駐新化鄉密寨村駐村第一書記羅吉海,2018年1月,我向單位領導主動請纓,來到貧困村寨一線開展駐村幫扶工作。我聽到有村民這樣說。初來乍到,鄉親們對我並不信任。  為儘快進入角色,我帶上村「兩委」成員挨家挨戶開展走訪,摸清村情民情,及時收集群眾反映急需解決的問題。我還專門準備了一個民情民意記錄本,認真記下群眾反映的問題,並列出問題清單第一時間組織召開村「兩委」會議,共同研究解決對策。
  • 「我的扶貧故事」在「錢」途上做文章丨錦屏縣偶裡鄉寨先村駐村...
    入戶宣傳脫貧攻堅政策2019年8月,我到該村的錦屏縣周發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了解黑毛豬養殖情況,合作社負責人龍慶周對我說:「今年受非洲豬瘟疫情影響,死了部分生豬,養殖場損失很大,現在資金短缺,維持下去都比較困難。」
  • 「情系留守,愛暖童心」——彥洞鄉九勺村教學點英語課堂正常開課
    據了解,九勺村地處彥洞鄉北部,距鄉政府所在地9公裡,距縣城47公裡,全村370戶1400餘人,侗族佔全村人口的98%。近年隨著易地扶貧搬遷和隨遷外出增多,生源變少了。為了讓邊遠山村人口能得到更優化的教育資源,實現教育均衡,錦屏縣對學校布局作了調整,陸續將九勺小學4-6年級撤併到鄉鎮中心的彥洞小學,九勺小學設為教學點。
  • 【扶貧故事】劉學全過上了「好日子」
    【扶貧故事】劉學全過上了「好日子」 2020-11-27 17: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的扶貧故事」一個婦聯人的「溫情幫扶」丨錦屏縣婦聯主席、偶...
    這是我的結對幫扶貧困戶王名芳2020年7月22日對我說的話,這句話至今讓我記憶猶新,目前她在貴州中醫藥大學上大三。   我叫吳壽梅,現任錦屏縣婦聯主席,同時也是偶裡鄉皎洞村一名結對幫扶幹部。我深知要想從根本上解決貧困,就要先從解除思想貧困開始。
  • 「我的扶貧故事」初心如磐點亮脫貧燈|錦屏縣河口鄉培隴村前沿指揮...
    我叫龍飛,是黔東南州錦屏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副局長。2019年9月,根據組織安排,我被選派到河口鄉培隴村擔任村前沿指揮部指揮長,在此之前是該村的一名幫扶幹部。   山高路遠,這是培隴村給我的第一印象。培隴村素有「錦屏小西藏」之稱,村基礎設施建設落後,產業發展滯後,大部分村民以外出務工為生。交通閉塞、基礎孱弱,成為培隴村脫貧致富的「攔路虎」;2014年貧困發生率高達68.83%。
  • 「我的扶貧故事」初心鐫刻扶貧路 情灑駐村新化司丨錦屏縣新化鄉...
    我叫龍正煊,是錦屏縣新化鄉新化司村同步小康駐村第一書記。密寨村是新化鄉唯一的一個深度貧困村,2014年貧困發生率為28.78%。因底子薄、條件差、思想落後,當時還有貧困戶37戶139人。於是我從強化黨建引領入手,充分發揮黨員幹部的先鋒模範和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利用院壩會、田埂會、火塘會等形式大力宣傳扶貧政策,以支部帶領、黨員帶頭的「雙帶」方式凝聚發展合力,切實將幹群的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加速發展、加快轉型、推動跨越」的決策部署上來,有效激發大家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抓黨建固然重要,抓產業也不能含糊。
  • 「我的扶貧故事」大山裡的女兒|錦屏縣偶裡鄉雲照村駐村幹部陳誠
    「知道的,幫扶幹部是我的『妹仔』,我能不知道?她叫陳誠,是我的乾女兒。」  這是2019年錦屏縣一次入戶督查時,督查幹部在偶裡鄉雲照村布善自然寨吳錫標戶與其妻子龍冬蘭的對話,我至今記憶猶新。陳誠與同志們下田開展秋糧搶收故事還得從去吳錫標家幫忙打米開始說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