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力爭2025年數字經濟佔GDP比重超50% 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營業...

2020-12-12 硬派科技

濟南力爭2025年數字經濟佔GDP比重超50% 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營業收入達4500億元以上

來源:中國新聞網 2020-12-02 11:41:08

山東濟南提出,到2025年,數字經濟佔GDP比重超過50%,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營業收入達到4500億元(人民幣,下同)以上,電子信息製造業營業收入達到2000億元以上。

濟南市委市政府12月1日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十三五」期間濟南市工業和信息化發展成就和「十四五」規劃的有關情況。濟南市工信局局長汲佩德在發布會上介紹說,「十三五」期間,濟南市數字經濟規模佔GDP比重達42%,該市數字產業、產業數位化、城市數位化持續推進。

據汲佩德介紹,「十三五」期間,濟南新基建加速推進,累計建成5G基站1.7萬餘處,實現主城區連續覆蓋。信創產業、人工智慧、區塊鏈、工業網際網路實現快速發展;獲批建設4個工業網際網路標識解析二級節點,浪潮雲洲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入選國家級雙跨綜合性工業網際網路平臺。

「下一步,圍繞促進數字經濟發展,濟南將加快數字產業化、產業數位化發展,提升智慧泉城建設水平。」汲佩德介紹說,該市將著力提升大數據與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能級,依託中國算谷,聚焦算力、算法、算數創新引領與產業升級,著力打造全球算力產業新高地、數據匯聚共享新典範、未來智慧產業新航標,形成「算谷」獨特的產業生態和一流的產業地標。

濟南還將加大5G、工業網際網路、大數據中心、智算中心、人工智慧、區塊鏈、智慧城市等數字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加速形成高速、泛在、融合的基礎網絡設施;推動集成電路產業實現跨越式突破,圍繞第三代半導體、網絡安全、智能終端、汽車電子、衛星導航等領域,提升集成電路產業規模和競爭力。

「以智能製造為主攻方向,以建設工業網際網路示範區為重要抓手,濟南將促進數據鏈、技術鏈、產業鏈、政策鏈、資金鍊、人才鏈『六鏈融合』。」汲佩德說,該市將打造工業網際網路創新發展高地,推動信息化與工業化在更廣範圍、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實現融合發展。

汲佩德表示,濟南將著力做大做強國家級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壯大工業網際網路產業生態供給資源池,搭建工業網際網路供需對接平臺,打造國內領先的產業生態體系和應用示範體系;聚焦打造「善感知、有溫度、會呼吸」的中國智慧名城,加快城市數位化、網絡化、智慧化轉型升級步伐,著力提高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共享數位化發展紅利。(完)

相關焦點

  • 龍灣服務業佔GDP比重首超50%
    從2011年服務業佔GDP比重34.5%,到今年上半年服務業佔比首超50%,達52%,龍灣區一直致力於服務業發展,從政策服務營造行業發展大環境、強化基礎設施建設突出區位優勢、搭建平臺拓展發展空間,每一項舉措都為今天所取得的階段性成果打下堅實基礎。每年安排1000萬元扶持三產發展現代服務業的發達程度是衡量經濟、社會現代化水平的重要標誌。
  • 2020-2025年四大數位技術對數字經濟的影響
    數字經濟是以數位化的知識和信息作為關鍵生產要素,以數位技術為核心驅動力量,以現代信息網絡為重要載體,通過數位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不斷提高經濟社會的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加速重構經濟發展與治理模式的新型經濟形態。
  • 【前瞻產業研究院】2020-2025年四大數位技術對數字經濟的影響
    數字產業化包括電子信息製造業、電信業、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網際網路等行業,具體包括但不限於5G、集成電路、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等。 2019年數字經濟穩步發展,據信通院白皮書統計,數字產業化增加值達到7.1萬億元,佔GDP比重為7.2%。
  • 東莞南城獲「東莞市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集聚區」 稱號
    1月5日,東莞市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集聚區授牌儀式在東莞南城天安數碼城舉行,南城街道辦事處被授予「東莞市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集聚區」稱號。同時,天安數碼城、高盛科技園區、聯科國際信息產業園、南城宏遠國際人工智慧(AI)產業中心、南信產業園區等5個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試點園區獲得授牌。現場還舉行了國家超算廣州中心東莞分中心、東莞市博士創業促進會人才基地揭牌儀式。
  • 前三季度長沙市網際網路軟體服務業發展勢頭良好
    一、基本情況 網際網路軟體服務業包括網際網路和相關服務業、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2020年前三季度,長沙規模以上網際網路軟體服務業實現營業收入136.88億元,同比增長16.2%;其中網際網路和相關服務業實現營業收入69.84億元,增長27.5%,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實現營業收入67.04億元,增長6.4%。網際網路軟體服務業發展態勢良好。 1、拉動服務業經濟增長效果明顯。
  • 到2025年,長春將迎來重大變化……
    隨著《長春市關於推動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2020-2025年)》(徵求意見稿)的起草,向社會公眾徵求意見,五年後我市服務業增加值達到5000億元,實現基本建成國家區域性服務業中心城市目標,實現由長春製造向長春「智」造和長春服務轉變
  • 雲南服務業佔GDP比重超50% 能源成為第一大支柱產業
    掌上春城訊 日前,記者從雲南省「回眸『十三五』 奮進彩雲南」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五場——現代產業發展專題發布會獲悉,「十三五」時期,雲南省不斷推動生物醫藥和大健康、信息等八大重點產業高質量發展,部署打造世界一流的綠色能源、綠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張牌」,全力建設「數字雲南」,依託綠色能源優勢推動綠色製造強省建設
  • 四大發展能級+四大支柱產業 濟南工業強市「路線圖」來了
    記者了解到,濟南將逐年提升工業對全市經濟的基礎支撐作用,工業增加值佔GDP比重提高到30%以上。到2025年,工業營業收入突破萬億元,鞏固提升工業基礎地位,形成先進位造業和數字經濟發展高地。先進位造業、數字經濟、企業發展、綠色發展 濟南著力提升四大發展能級先進位造業方面,打造先進位造業集群,到2022年,做大做強做優大數據與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製造與高端裝備、精品鋼與先進材料、生物醫藥等四大支柱產業集群,規模總量達到萬億級。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費用支出佔業務收入比重達到2%以上。
  • 四大發展能級+四大支柱產業濟南工業強市「路線圖」來了!
    記者了解到,濟南將逐年提升工業對全市經濟的基礎支撐作用,工業增加值佔GDP比重提高到30%以上。到2025年,工業營業收入突破萬億元,鞏固提升工業基礎地位,形成先進位造業和數字經濟發展高地。先進位造業、數字經濟、企業發展、綠色發展濟南著力提升四大發展能級先進位造業方面,打造先進位造業集群,到2022年,做大做強做優大數據與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製造與高端裝備、精品鋼與先進材料、生物醫藥等四大支柱產業集群,規模總量達到萬億級。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費用支出佔業務收入比重達到2%以上。
  • 深圳提出「十四五」總目標:2025年GDP超4萬億
    會上,深圳市發展改革委、市科技創新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地方金融監管局、市委大灣區辦分別就企業服務成果做了說明。其中,深圳市發展改革委副主任郭躍華介紹了「十四五」時期深圳市重點產業發展規劃。對於「十四五」總體目標,郭躍華表示,將構建高端高質高新的現代產業體系。2025年GDP超4萬億,世界500強超10家,全社會研發投入佔GDP比重5%。
  • 中科大旗入選「2020年四川省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綜合競爭力百強...
    12月15日,2021四川省軟體產業年會在成都舉行,會議隆重發布了「2020年四川省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綜合競爭力百強企業名單」,中科大旗成功入選百強名單。
  • 新動能「噴湧而出」,濟南在產業圖強路上搶佔高點
    數字產業化持續領跑。我市打造數字產業發展高地,中國算谷揚帆起航,大數據與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領跑全省。中國軟體名城持續提檔升級,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營業收入年均增速13%以上,規模總量佔全省的半壁江山。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和信息安全水平居省會城市第一位。
  • 2025年深圳GDP總量或超4萬億?十四五時期能追上北京嗎?
    三次產業結構由2018年的0.1:39.6:60.3調整為2019年的0.1:39.0:60.9。深圳服務業的佔比在進一步加大,這並不意外。在2019年GDP接近2.7萬億元,人均GDP突破20萬元大關之時,深圳選擇適當放棄一些含金量較低的第二產業,尤其是一些採取薄利多銷模式運作、很難帶來超額利潤的基礎工業。
  • 福州數字經濟領跑 向「全國數字應用第一城」邁進
    張斌 攝中新網福州1月9日電 (閆旭)福州官方披露的統計數據顯示,「十三五」期間福州數字經濟規模預計突破4500億元(人民幣,下同),佔福州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45%,規模與增速均跑在福建前頭。在9日閉幕的福州市十五屆人大五次會議上,福州官方明確今年力爭數字經濟規模突破5000億元,並提出了「十四五」時期數字經濟規模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提升到50%以上的目標。
  • 5年內可再生能源裝機超40GW!寧夏力爭2025年打造百萬千瓦級平價...
    到2025年,重點培育新材料骨幹企業40家左右,其中產值超10億元的20家以上、超100億元的3家以上;力爭創建新材料示範園區2-3個,培育產值300億元以上化工新材料產業基地1個,打造高性能金屬材料、炭基材料、光伏材料、鋰離子電池材料等4個50億級特色產業集群。
  • 2019年我國生產總值達99.1萬億元 佔全球經濟比重達16%
    「活動首日銷售超過41萬元,國慶開門紅兩天內銷售突破50萬元,門店銷售較2019年增長了五倍有餘。」在剛剛過去的「十一」黃金周,國內掀起假日消費熱潮。此前,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8月多項經濟指標年內首次轉正。在疫情陰霾未散和全球經濟衰退的背景下,中國經濟交出的成績單,既彰顯中國經濟打逆風球、走上坡路的能力,也說明中國經濟具備充足的韌性與活力。
  • 2019年濟南GDP9443.37億元,在全國城市GDP30強中首次挺進前20名
    2019年,濟南工業新動能加速發展,規模以上工業高技術產業實現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1.9%,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到21.6%;新興消費潛力釋放,限額以上可穿戴智能設備、新能源汽車零售額分別增長117.3%和199.3%。
  • 數字經濟發展規劃(2020—2025)通過 石家莊打造「中國數字新城」
    近日召開的石家莊市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審議通過《石家莊市數字經濟發展規劃(2020—2025)》,提出石家莊將以推動「數字產業化、產業數位化、數位化治理」為主線,全力打造「中國數字新城」。
  • 上半年工業經濟處於三年來「頂峰」 數字經濟成為經濟增長核心動力
    數字經濟升級  在今年,數字經濟首度寫進中國政府工作報告,這得益於其在過去幾年的迅猛發展——2016年數字經濟規模超20萬億,佔GDP比重30.3%。今年上半年,中國工業經濟達到了近三年的最佳狀態,6.9%的增速是三年來的最高值。
  • 全球領先 北京科技研發投入佔GDP比重連續保持6%左右
    因此,全會提出,北京要在2025年率先形成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到2035年北京科技創新中心創新力、競爭力和輻射力全球領先。對於北京推進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問題,北京市科委黨組書記、主任許強介紹稱,目前全市研發人員超過40萬人,研發投入佔GDP比重連續保持6%左右,在全球領先。北京擁有北大、清華、中科院等世界一流的大學和科研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