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服務業佔GDP比重超50% 能源成為第一大支柱產業

2020-12-15 瀟湘晨報

掌上春城訊 日前,記者從雲南省「回眸『十三五』 奮進彩雲南」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五場——現代產業發展專題發布會獲悉,「十三五」時期,雲南省不斷推動生物醫藥和大健康、信息等八大重點產業高質量發展,部署打造世界一流的綠色能源、綠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張牌」,全力建設「數字雲南」,依託綠色能源優勢推動綠色製造強省建設,取得顯著成效。特別是服務業已佔據國民經濟半壁江山,達到1.2萬億元。

「三張牌」影響力不斷提升

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黨組成員、副主任梁旭東介紹,過去5年,雲南提出開放型、創新型和高端化、信息化、綠色化「兩型三化」產業發展方向,不斷推動產業規模發展壯大,產業結構持續優化,產業集聚態勢逐步顯現。

具體來說,農業總產值從2015年的3383.1億元增長到2019年的4935.7億元;全部工業增加值突破5000億元大關,2019年達到5301.5億元;服務業佔據國民經濟半壁江山、達到1.2萬億元;民營經濟戶數達312.7萬戶、增加值超過1萬億元。三次產業結構從2015年的15.0∶40.0∶45.0調整到2019年的13.1∶34.3∶52.6,非煙工業佔全部工業的比重從66.2%提高到75.3%,非公經濟增加值佔GDP的比重提高到47.2%。

同時,「十三五」時期,雲南引進一批世界500強企業,為八大重點產業發展注入新活力。聚焦世界一流「三張牌」,產業發展的層次和水平不斷提升,「綠色食品牌」影響力和美譽度大幅提升。

5A級供應鏈企業雲南「獨佔三元」

省商務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李翌介紹,「十三五」以來,雲南省現代物流產業的機制建設、產業規劃、產業政策、產業統計等基礎保障工作,實現從無到有、從0到1的突破,開創了雲南省現代物流產業發展新局面。

國家A級物流企業實現數量倍增,較「十二五」末翻了一番;5個州市入選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全省口岸貨運量連續4年增速超過30%,跨境物流規模持續擴大;縣鄉村三級物流網和冷鏈物流設施不斷完善,鄉鎮快遞網點覆蓋率達99.8%;全國首批4家5A級供應鏈服務企業,雲南「獨佔三元」,囊括全國首個生產製造型和首個商貿流通型供應鏈服務企業。

省文化和旅遊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孫炯介紹,雲南加快旅遊文化產業轉型升級和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大決策,提出了「雲南只有一個景區,這個景區叫雲南」的全域旅遊理念,先後實施了「整治亂象、智慧旅遊、無理由退貨」旅遊革命「三部曲」戰略,持續推動雲南旅遊文化業轉型升級。

能源成雲南第一大支柱產業

省能源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喬國新說,「十三五」以來,雲南在電力優勢、推進煤炭良性發展、油氣開發、新能源開發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效。其中,2019年,雲南能源工業增加值達1300億元,躍升為全省第一大支柱產業。

統計顯示,目前,雲南省電力總裝機突破1億千瓦,達到10073萬千瓦,居全國第7位。國家水電基地基本建成,金沙江、瀾滄江流域已投產水電站20座,裝機累計4599萬千瓦,較2015年兩江幹流裝機3686萬千瓦增長24.8%。全省風電裝機878萬千瓦,佔總裝機的8.8%;光伏裝機387萬千瓦,佔總裝機的3.9%。新增800萬千瓦風電、300萬千瓦光伏項目正在有序推進。建成直流輸電通道10條,「西電東送」能力由「十二五」末2500萬千瓦提升至現在3990萬千瓦。

省工業和信息化廳二級巡視員王宜國介紹,「十三五」期間,雲南實施產業基礎再造、產業鏈提升、重大技術改造、智能製造、服務型製造五大工程,把握「存量變革」與「增量崛起」節奏,促使「一煙二電三有色」的產業格局正被重塑優化,綠色鋁材、綠色矽材、綠色食品、生物醫藥、新能源汽車、電子信息等產業取得了明顯成效。

昆明日報全媒體首席記者:廖興陽

責編:肖窈

編審:沙蘭梅

終審:錢紅兵

【來源:掌上春城】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龍灣服務業佔GDP比重首超50%
    從2011年服務業佔GDP比重34.5%,到今年上半年服務業佔比首超50%,達52%,龍灣區一直致力於服務業發展,從政策服務營造行業發展大環境、強化基礎設施建設突出區位優勢、搭建平臺拓展發展空間,每一項舉措都為今天所取得的階段性成果打下堅實基礎。每年安排1000萬元扶持三產發展現代服務業的發達程度是衡量經濟、社會現代化水平的重要標誌。
  • 濟南力爭2025年數字經濟佔GDP比重超50% 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營業...
    濟南力爭2025年數字經濟佔GDP比重超50% 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營業收入達4500億元以上 來源:中國新聞網 • 2020-12-02 11:41:08
  • 深圳GDP首超香港躍居粵港澳大灣區第一 深圳產業經濟結構解讀(圖)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這是深圳市GDP總值首次超越香港,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經濟總量第一的城市。此前,國務院印發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全文)。《規劃綱要》中明確了香港、澳門、廣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根據四大中心城市的發展,城市發展定位各不相同。
  • 四川:五大支柱產業支柱作用進一步增強
    「上半年,全省工業中,五大支柱產業實現營業收入佔比已超八成,達81%以上。」省經濟和信息化廳相關負責人表示,這一佔比較去年全年提高近10個百分點,表明五大支柱產業的支柱作用進一步增強。分產業看,上半年電子信息產業和食品飲料產業總量領先,突破4千億級,全年率先突破萬億級可能性最大。
  • 2015廣州gdp超香港 1.8萬億的GDP是如何來的?
    2015廣州gdp超香港 1.8萬億的GDP是如何來的?  近日,廣州市政協舉行十二屆十七次常委會議,會議透露,2015年廣州經濟總量預計達到1.8萬億元,趕上有亞洲「四小龍」之稱的新加坡和香港。  最新數據顯示,廣州三個產業比重是1.2∶32.7∶66.1,GDP中的66%以上都是靠服務業來貢獻的。應該來說,這是一個非常漂亮的數據。一般來說,當一個城市的發展程度越高,企業和居民的平均收入就越高,其對服務業的需求就越大,服務業的佔比就越大,並對製造業形成擠出效應。所以,一個城市的第三產業越發達,往往能說明它的經濟發展水平越高,區域輻射能力越強。
  • 體育產業擬成為國民經濟支柱 2025年產業規模將超5萬億
    1月13日,在廈門召開的全國體育產業大會上,安踏董事局主席丁世忠分享了這樣一組數字。   3億人上冰雪,馬拉松賽事井噴……從投資消費來看,體育產業正成為中國人消費升級大背景下的一個風口。從宏觀經濟的角度來觀察,體育產業有望成為中國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
  • 體育產業擬成為國民經濟支柱 面臨四大問題
    導讀體育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首先規模不大,2016年中國體育產業的規模是1.9萬億,產業增加值佔同期GDP的比重是0.9%,體育產業要成為支柱產業,這一佔比至少要達到4%。1月13日,在廈門召開的全國體育產業大會上,安踏董事局主席丁世忠分享了這樣一組數字。3億人上冰雪,馬拉松賽事井噴……從投資消費來看,體育產業正成為中國人消費升級大背景下的一個風口。從宏觀經濟的角度來觀察,體育產業有望成為中國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
  • 粵港澳大灣區:深圳產業結構「三個為主」 四大支柱產業分析(附圖表)
    發行新中國第一支股票、敲響中國土地拍賣「第一槌」,深圳從特區創立之初率先衝破舊觀念,傳播新思想,以一個又一個「第一」為中國改革發展創新探路。當前面臨轉型發展期,深圳出臺經濟特區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條例、推進創新「十大行動計劃」,再一次憑藉創新實現華麗轉身,成為中國經濟新常態下創新發展的急先鋒,成為人們心目中的「創客之都」、「創新之城」。
  • 日本、德國、美國的服務業佔GDP比重都超過70%,這說明了什麼呢?
    其中,德國第三產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約為70%,第二產業(廣義工業)和第一產業(俗稱農業)佔比合計約為30%。第三產業(俗稱服務業)佔GDP的比重達到或超過70%,甚至超過80%似乎已經是主要發達國家的「標配」了——當前,日本的第三產業佔GDP比重也已超過70%,美國第三產業佔比甚至高達81%。
  • 文創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超10%「深圳設計」成新名片
    原標題:文創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超10%,有過千個時尚品牌和逾5萬家文創企業「深圳設計」成為新城市名片南方日報2019年9月25日訊 16世紀的古建築下,時尚的輪廓與流暢的線條,訴說著「深圳設計」的韻味。
  • 2018年全國專利密集型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為11.6%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3月13日訊 (記者 佘穎)國家知識產權局、國家統計局13日發布聯合公告顯示,2018年,全國專利密集型產業增加值為107090億元,佔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為11.6%。
  • 深圳文化創意產業佔GDP比重首次超過10%
    原標題:深圳「文化+」:GDP佔比超10%   文化產業在深圳經濟發展中佔據重要位置。從2018年開始,深圳市文化創意產業佔深圳GDP的比重首次超過10%,在全國名列前茅。   深圳是全國較早發展文化產業的城市,也是全國首批文化體制改革試點城市。
  • 經濟學者牛犁:服務業應成為主導產業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宏觀研究室主任牛犁,多年從事我國宏觀經濟政策與國際能源領域的研究工作,對當前我國經濟的新常態有獨到見解。「去年服務業佔國民經濟的比重首次超過第二產業,科技研發投入佔GDP比重2.1%。從名義增速來看,服務業增速顯著高於工業,這已成為我國經濟增長的階段性特徵。」牛犁說。經濟的結構性變化帶動了增長的「質」、「量」雙升。
  • 中國首發專利密集型產業增加值數據 2018年佔GDP比重11.6%
    中新網北京3月13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國家統計局13日發布聯合公告顯示,2018年,全國專利密集型產業增加值為107090億元(人民幣,下同),佔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為11.6%。
  • 天津:八大優勢支柱產業帶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
    航空航天產業總產值將達到1000億元,較「十一五」末期增長4倍,進入全國前三位;石油化工產業總產值將達到5000億元以上,成為國家級石化產業基地;裝備製造業總產值達到1.5萬億元,比「十一五」末翻一番,佔全市工業比重達到45%……    這是天津市經濟和信息化委日前約請市科技信息研究所相關專家進行「做優做強天津八大優勢支柱產業的對策
  • 28年來深圳形成以高新技術為龍頭的四大支柱產業
    深圳市市長許宗衡介紹情況中國網 楊楠    為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組織開展了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系列主題採訪活動,從11月25號開始延續到12月中旬,採訪活動的第一站是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
  • 2019年全國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為4.5%
    中國新聞網 舉報   中新網1月5日電 據國家統計局網站消息,經核算,2019年全國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為
  • 2019年GDP逼近100萬億元大關 中國2019年GDP世界排名
    按照三大產業來看,第一產業增加值70467億元,增長3.1%;第二產業增加值386165億元,增長5.7%;第三產業增加值534233億元,增長6.9%。第一產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比重為7.1%,第二產業增加值比重為39.0%,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為53.9%。  盛來運表示,我國經濟增速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名列前茅。2019年,我國GDP比上年增長6.1%,明顯高於全球經濟增速,在經濟總量1萬億美元以上的經濟體中位居第一。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達30%左右。
  • 天津開打服務業翻身仗 首家超五星級酒店開業
    中國日報網消息:近日作為天津市20項重大服務項目之一的首家超五星級酒店——天津君隆威斯汀酒店落戶天津正式迎賓納客。天津副市長任學峰出席酒店開業儀式時表示,雖然天津君隆威斯汀是一個酒店,但卻正在彰顯出天津強勁的發展後勁。「發展天津服務業,符合經濟結構調整、大力發展旅遊支柱產業的需要。
  • 新能源裝機佔比超六成 光伏成青海第一大電源
    科技日報西寧1月10日電 (記者張蘊 通訊員王宏霞)記者10日從國網青海省電力公司獲悉,截至2020年底,青海電網總裝機規模達到4030萬千瓦,其中新能源裝機2445萬千瓦,佔比超過全網總裝機規模的60%,達到60.7%,光伏超過水電成為省內第一大電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