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怒斥陳雲:分田單幹是中國式修正主義

2020-12-16 搜狐網

毛澤東與陳雲

  毛澤東、陳雲是我黨第一代領導核心,兩人在長期的革命生涯中,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值此陳雲百年誕辰,中央文獻研究室曹應旺出版陳雲研究專著,披露了毛澤東對陳雲的評介。  

「看問題尖銳,能抓到要點」

  新中國成立之初,穩定物價、統一財經取得重大勝利後,私人工商業出現了商品滯銷、生產縮減、關店歇業增多的問題。毛澤東幾次將上海、武漢反映這一問題的電報批給陳雲,請陳雲研究解決。當陳雲致信毛澤東提出「加工訂貨」的辦法時,毛澤東予以支持,並將信批給劉少奇、朱德、周恩來傳閱。陳雲還採取收購農產品的辦法,以促進城鄉交流。正是加工訂貨和收購農產品這兩個辦法,使全國經濟改觀。

  後來,在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中,陳雲是領導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社會主義改造的主要負責人。1951年10月27日和29日,陳雲陪同毛澤東兩次與工商界代表人物談話。在第二次座談會上,毛澤東即席講話。他一開始就說:「剛才陳雲同志說了許多,我來補充講幾點意見。」毛澤東在講話中多次轉述或聯繫陳雲的發言:「剛才陳雲副總理說,我們的道路很寬廣,將來不怕沒有事情做。」又說:「大家安下心來,不要十五個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我建議減少吊桶,增加抽水機,最好全部用抽水機,因為抽水機它不是七上八下。這樣,睡覺就比較好些。剛才陳雲副總理講的話,也是抽水機性質。」在講到全面規劃時,毛澤東說:「剛才陳雲副總理說,全面規劃裡面有宣傳這一項,要加強宣傳教育工作。」毛澤東如此重視和讚賞一個人的講話,是不多見的。

  1956年1月全國大城市和50多個中等城市的資本主義工商業全部公私合營,出現了過快、過急所帶來的問題。為此,1月20日,陳雲提出:批准公私合營之後,需要一步一步地落實那些措施,他要求觀察、研究解決公私合營後東來順的涮羊肉和全聚德的烤鴨不好吃了的問題。毛澤東非常重視陳雲的意見。1月25日,在第六次最高國務會議上,毛澤東專門請陳雲講一講公私合營後發生的東來順涮羊肉、全聚德烤鴨不好吃的情況。陳雲不僅分析了此類問題發生的原因,而且為研究解決此類問題做出了極大的努力。

  新中國成立之初,可以說是人口大國、經濟小國。當時糧食供需的缺口越來越大。

  為解決這個問題,陳雲設想了多種方案,經過反覆比較,最後選擇了糧食統購統銷的辦法。1953年10月1日晚上在天安門城樓會見廳裡,陳雲向毛澤東匯報糧食徵購與配售的辦法時,得到毛澤東讚許。毛澤東囑陳雲代中央起草《關於召開全國糧食緊急會議的通知》。10月2日凌晨,毛澤東審改了陳雲起草的通知,並決定於當晚7時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討論,首先由陳雲作關於糧食問題的報告。陳雲報告後,毛澤東在會上作結論,「贊成陳雲同志的報告」。他說:「這也是要打一仗,一面對出糧的,一面是對吃糧的,不能打無準備之仗,要充分準備,緊急動員。」毛澤東還聯繫過渡時期的總路線談到糧食徵購的必要性,指出:「我們經濟的主體是國營經濟,有兩個翅膀,一翼是國家資本主義(對私人資本主義的改造),一翼是互助合作、糧食徵購(對農民的改造)。」

相關焦點

  • 赫魯雪夫挽救史達林式社會主義 並非修正主義
    小組的任務很明確,就是研究蘇聯是怎樣變修的,從理論上反擊修正主義,最後寫出一本《社會帝國主義論》之類的書。小組的研究人員在一年多的時間裡,雖然「研究」出不少簡報和文章,但對蘇聯是怎樣變修的這個中心任務,卻越研究越糊塗。研究到最後,只好偃旗息鼓,不了了之。這真是一次值得稱頌的理論失敗。
  • 陳雲的皮箱
    陳雲一直把它擺放在臥室衣櫃頂上,每次外出工作、視察時,總是提著這隻皮箱。據工作人員回憶,1994年,89歲高齡的陳雲最後一次到上海時,用的仍然是這隻舊皮箱。   這隻皮箱是1933年初買的,那時陳雲還在上海、江蘇一帶從事秘密工作。
  • 楊尚昆談「四清」運動:毛澤東劉少奇之間的裂痕由此產生
    2015年4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新中國口述史(1949-1978)》一書收錄了此文,原題《聽楊尚昆談「四清」運動》。經出版社授權,澎湃新聞節選部分內容轉載,標題為編者所擬。農村開展「四清」運動的歷史照片劉少奇對毛澤東歷來是十分尊重的。但是,在指導「四清」運動中,通過一些具體問題,毛、劉之間逐漸產生了裂痕。
  • 四清運動:毛澤東與劉少奇的關係從默契到衝突
    在劉少奇講話時,毛澤東插話說:「我國出不出修正主義,兩種可能。一種可能,一種不可能。現在有的人三斤豬肉,幾包紙菸,就被收買。只有開展社會主義教育,才可以防止修正主義。」 不然的話,讓地、富、反、壞、牛鬼蛇神一齊跑了出來,而我們的幹部則不聞不問,有許多人甚至敵我不分,互相勾結,被敵人腐蝕侵襲,分化瓦解,拉出去,打進來。許多工人、農民和知識分子也被敵人軟硬兼施,照此辦理,那就不要很多時間,少則幾年、十幾年,多則幾十年,就不可避免地要出現全國性的反革命復闢,馬列主義的黨就一定會變成修正主義的黨,變成法西斯黨,整個中國就要改變顏色了。
  • 外交部:所謂「修正主義大國」的帽子扣不到中國頭上
    新華社北京6月3日電(記者馬卓言)針對美國防部報告稱中國是「修正主義大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3日說,所謂「修正主義大國」的帽子扣不到中國頭上,奉勸美方一些人士正視事實,停止對中國的無端抹黑和詆毀。在當日例行記者會上,有記者問:據報導,6月1日,五角大樓在其官網發布首份《美國防部印太戰略報告》,指稱中國是「修正主義大國」,破壞國際體系。中方對此有何評論?耿爽說,美國國防部在其發表的「印太戰略」報告中對中方進行無端指責,這完全不可接受。「所謂『修正主義大國』、破壞國際體系這些帽子通通扣不到中國頭上。」
  • 美稱中國是修正主義大國 耿爽:帽子扣不到中國頭上
    (原標題:美稱中國是「修正主義大國」 外交部:帽子扣不到中國頭上)6月3日,外交部發言人耿爽主持例行記者會。問:據報導,6月1日,五角大樓在其官網發布首份《美國防部印太戰略報告》,指稱中國是「修正主義大國」,「破壞國際體系」。中方對此有何評論?外交部發言人 耿爽:美國國防部在發表的印太戰略報告中對中方進行無端指責,我們完全不能接受。所謂「修正主義大國」「破壞國際體系」,這些帽子統統扣不到中國頭上。中國始終是國際秩序的維護者。
  • 陳雲:瓜皮帽·水菸袋·踱方步-光明日報-光明網
    陳雲曾在多次講話中提到過這樣一種人:頭戴瓜皮帽,手拿水菸袋,經常踱方步。他所提及的這類人,指的是舊時代的一些有謀略的商人。    1955年1月,陳雲先後赴天津、上海,考察市場、商業批發和糧食統購統銷等情況。
  • 毛澤東是怎樣成為領袖的?
    毛澤東對此相當不滿,多年以後還在怒斥:「那一批人以劉安恭為首,他和一些人剛剛來就奪取軍權,軍隊就落到他們手裡。」然而,朱德卻支持劉安恭,被劉安恭稱為「是擁護中央指示的」。  朱毛之爭在軍內公開化,各縱隊、支隊黨委展開熱烈討論。結果,在1929年6月22日召開的中共紅四軍第七次代表大會上,原紅四軍政治部主任陳毅當選為前委書記,毛澤東卻落選了。
  • 魏文伯藏毛澤東手稿 《滿江紅和郭沫若》被發現
    發表評論   在今年12月26日毛澤東同志誕辰115周年之際,可能是毛澤東詩詞《滿江紅和郭沫若毛澤東曾稱讚「文伯同志有能力」。陸致極說,他們也不清楚魏文伯是如何獲此手跡的。目前魏文伯所藏詩稿看上去是複製品。根據慣例,私人手中的毛澤東手跡都上交中央檔案館收藏,而檔案館則複製一套給對方留念。毛澤東《滿江紅和郭沫若》過去所見手書有4幅,而魏文伯所藏者與之各有細節不同。魏文伯早於1980年逝世,令此手稿留下許多未解之謎,願有識之士鉤沉解惑。
  • 陳雲38歲就得了嚴重的心臟病,卻活到了90歲,秘訣是吃它!
    在中央領導人中, 陳雲的身體不好,是出了名的,但他又是長壽之人。陳雲自幼身體就比較弱。毛澤東十分關心陳雲的健康,為照顧方便,讓他從楊家嶺住地搬到自己的住地棗園養病。陳雲因為這一次心臟病,在棗園休養了一年,才正式出來工作。陳雲得心臟病時,才38歲。以後,他的心臟病一直沒有愈好。
  • 四十年前如果擁有現在的農業生產技術和生產條件還會分田到戶嗎?
    與此同時,網絡上關於集體還是單幹哪個更有利的討論也十分熱烈。拋開集體和單幹孰做強孰劣這個問題,我們大膽地假設一下,如果四十年前擁有現在的農業生產技術和生產條件,我們還會選擇分田到戶嗎?我想,對於這個問題的分析會有助於我們對集體和單幹問題的理性思考。當年分田到戶實行家庭承包的直接原因是,糧食產量太低,農民吃不飽飯。
  • 波蘭與中國
    城南舊事雷頤波蘭為屢被大國瓜分的東歐小國,與中國相距十萬八千裡,但與近代以來的中國,卻有著不解之緣。早在戊戌維新期間,康有為、梁啓超分別寫了《波蘭分滅記》和《波蘭滅亡記》,提醒國人,如果不變法維新,最終難免波蘭被瓜分的命運。
  • 《陳雲碑傳》碑載千秋:陳雲與阿爾希波夫
    無論在革命戰爭時期還是在和平建設時期,蘇聯政府和人民給予我們的援助,中國政府和人民都沒有忘記,也是不會忘記的。」阿爾希波夫感慨地說:「我們的成長和成熟是和你們的交往和在中國時期的工作分不開的。」陳雲說:「中蘇兩國完全應該也完全可以友好相處。中蘇關係正常化有利於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有利於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
  • ...被中國收藏家買下-毛澤東 貝特蘭 艾德禮 威妥瑪式拼音 拍品...
    原標題: 毛澤東署名信函90萬美元拍出 被中國收藏家買下毛澤東在信中表明對英國人民的團結與友好的態度,並呼籲對方採取實際行動,幫助中國抵抗日本的侵略。  蘇富比拍賣行表示,這封英文信函是由中文翻譯而來的,英國記者貝特蘭(James Munro Bertram)翻譯並列印了信件,中文原件已經遺失。記者貝特蘭於1937年10月採訪毛澤東,隨後這封信函與貝特蘭的手寫信一同寄給當時的英國工黨領袖艾德禮。
  • [共和國足跡]1962年:"非常時期的非常辦法"-中共中央工作會議 陳雲...
    圖片說明:1962年:「非常時期的非常辦法」 1962年2月,毛澤東(右二)、劉少奇(右三)、周恩來(左二)、朱德(左一)、陳雲(左三)、鄧小平(右一)在北京舉行的擴大的中共中央工作會議上。  根據毛澤東的提議,與會人員「集體在北京過一個春節」,「白天出氣,晚上看戲,兩幹一稀,大家滿意」。劉少奇代表中央提出書面報告,在肯定成就的基礎上分析了「大躍進」以來工作中的缺點、錯誤及其原因,指出「首先要負責的是中央」。毛澤東帶頭作了自我批評,他說:「第一個負責的應當是我。」周恩來、鄧小平也分別講話,代表國務院、中央書記處作了自我批評。
  • 改革開放40年|小崗村往事:分田到戶「生死狀」為啥會有三個錯別字?
    40年前,從農村到城市,從試點到推廣,中國開啟了改革開放歷史徵程。改革開放,成為過去40年中國發展變遷的最強音,和不同年代國人記憶中共同的關鍵詞。改革開放,不僅深刻改變了中國,也深刻影響了世界。10月的一天,他跑到堂哥嚴學昌家中問,想不想分田單幹?嚴學昌說,集體幹活,磨洋工,單幹好。沒過幾天,他又悄悄跑到村民關庭祖家中,「一畝自留地上,頂二十畝生產隊的地,分田單幹?」關庭祖說,幹。靠著單線聯繫,嚴宏昌跑遍了生產隊20戶人家,大家都表示願意分田單幹。
  • 陳雲紀念館——卓越功勳載史冊,樸實高潔風貌傳
    陳雲紀念館是在「陳雲故居」和原「青浦革命歷史陳列館」的基礎上改擴建而成的,總佔地面積52畝,為一塊較為規則的梯形地塊,紀念館主體建築佔地39畝,由銅像廣場、主館、陳雲文物館、陳雲故居、陳雲手跡碑廊和文化創意街組成。 紀念館的正門在南面,緊臨西塘港。門內是銅像廣場,陳雲同志的坐式銅像位於中央,肅穆端莊,格外閃亮。
  • 走近毛澤東:七分虎氣,三分猴氣
    在歷史的曠野中,毛澤東已經離我們漸行漸遠,但正是這一不斷延伸的歷史時段,為我們提供了越來越長的審視距離。如何認識和評價毛澤東,也就益發引起人們的興趣。毛澤東的虎氣與猴氣究竟應該如何來認識和評價毛澤東?我想還是採用他自己的說法比較準確一些。對於自身的特點,毛澤東曾經有過很多的評價,其中有一個說法,叫「七分虎氣,三分猴氣」。
  • 陳雲和于若木:從私人看護到結為夫妻,延安相戀後相伴長達半世紀
    」這首詩非常形象地概括了陳雲和夫人相識相戀的經過。其中,後兩句是說孫中山跟宋慶齡的結合最初緣起於宋慶齡擔任孫中山的秘書,而陳雲尋找醫療看護後也為自己促成一段姻緣。于若木,原名於陸華,1919年出生於山東濟南一個書香世家,父親是滿清末年第一批留日學生,畢業於日本早稻田大學,後來成為山東近代教育的奠基人。有這樣一個出身,自小靈動聰慧的于若木更是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上中學以後她的語文老師周小舟就經常挑選陳獨秀、李大釗、魯迅等人的文章給學生們讀。
  • 毛澤東耐人尋味的「孫悟空情結」
    他對孫悟空這個角色有著濃厚的興趣,在其著作、講話、談話和詩詞當中,引用中國古典小說中的人物是很多的,但是,引用最多的或者說他最有興趣的,大概就要數孫悟空了。  早在延安時期,毛澤東在對抗日軍政大學的師生說:「唐僧就代表堅定正確的方向,百折不回;豬八戒不講究吃穿,就是艱苦樸素的作風;孫悟空有七十二般變化,就是靈活機動。再加上沙和尚、白龍馬等實幹家,所以能取得真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