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展卡+硬碟盒DIY固態移動硬碟,Macmini告別空間緊張

2020-12-21 Beta科技

入手Apple M1 晶片的Mac mini確實讓我興奮了幾天,因為這是除了ipad mini3之後我的第二臺蘋果設備。新版Mac mini無論是外觀還是性能暫時沒有什麼槽點可挖,除此之外讓人比較不好接受的就是它的內存以及硬碟不能自己動手升級。

其實解決硬碟不夠用的方法很簡單,一塊外置的移動存儲設備就輕鬆搞定了。最常見的移動存儲設備就是U盤,它的優點就是體積小巧,便於攜帶,發熱量低。不過缺點同樣很明顯,容量一般很難做大,讀寫速度也相當的慢。

為了照顧容量小的Mac mini,方便在其他設備之間傳輸文件,必須要解決移動存儲的問題。雖然我手裡有一隻256GB的U盤,但是U盤的讀寫速度真的是沒法看。上圖是我256GBU盤(左側)的讀寫速度和一塊500GB NVMe固態硬碟(右側)的速度對比,二者的差距用一天一地來形容一點也不過分(速度單位不同,注意換算)。

我現在手裡還有三塊閒置的NVMe固態硬碟,本著不浪費資源的原則把它們利用起來。兼顧容量和速度的最好方案就是自己動手DIY一隻移動硬碟,而且是有著NVMe核心的超快速的移動硬碟。

固態硬碟是現成的,在選擇移動硬碟盒的時候考慮到要在不同主機之間使用,不能在硬碟盒速度上產生瓶頸,所以就選擇了ORICO奧睿科速度為20Gbps的移動硬碟盒。在USB4.0技術還沒有普及之前,目前USB接口速度最快的也就是USB3.2 Gen2×2規格,速度為20Gbps。不過現在除了部分高端筆記本上有這種規格的USB口外,絕大部分的筆記本/臺式機的USB口速度最高只有10Gbps。為了充分發揮NVMe固態硬碟的速度,我同時選擇了一塊ORICO奧睿科的PCIE轉Type-C接口擴展卡,支持USB3.2 Gen2×2規格,這樣移動硬碟盒與轉接卡之間的速度就互相匹配了。

跳過沒有太大意義的開箱直接來看產品。奧睿科的這款移動硬碟盒做工還是非常值得肯定的,內部結構相比普通的移動硬碟盒要複雜一些。因為它內置了散熱片以及主動散熱風扇,在所有的民用硬碟中固態硬碟的發熱量屬於比較高的,所以要有強勁的手段來給硬碟進行散熱,避免高溫堆積造成硬碟降速。除了硬碟盒本體之外還附送了矽膠導熱片、備用的散熱片固定卡扣、硬碟固定卡扣和一把梅花形的螺絲刀。

為了適應不同的接口,還附送了一條typeA-C和Type C-C的數據線。線材很粗壯結實,就是長度太短了,畢竟擴展卡是裝在機箱後面的,太短的數據線在插拔移動硬碟的時候會很麻煩。後續我計劃再入手一條較長的數據線,把線材接到桌面上,這樣用起來就會方便多了。

移動硬碟盒使用一枚梅花螺絲固定,常用的十字螺絲刀此處無能為力,所以建議保存好廠商送的螺絲刀。擰開螺絲後可以直接拿掉頂部的金屬散熱片。

從這個角度可以看到散熱頂蓋上做了圓形的鏤空,這是為風扇通風準備的。盒子內部就是安裝NVMe固態硬碟的PCB板了,從這一面看板子上的元器件並不是很多,比較明顯的是M.2的硬碟接口、2個風扇電源接口。

PCB板的背面就是複雜的電路和元器件了,這款移動硬碟盒的主控採用的是祥碩研發的ASM2364,支持PCIe 3.0×4,硬碟盒的傳輸速度最高可以支持到2000MB/s。

這款硬碟盒最大支持2TB容量的硬碟,所以我目前手裡500GB和1TB的硬碟都能和它愉快地相處。

安裝好固態硬碟後發現硬碟和PCB板之間還有很大的空間,這可以很好的兼容雙面顆粒的硬碟。這麼大的空間也便於空氣流通,在風扇的作用下可以更好地進行散熱。

給固態硬碟貼上矽膠導熱貼,讓硬碟可以間接地與散熱片進行接觸,加快熱量傳導。

散熱片通過四角的四顆塑料卡扣與PCB板進行固定,接好風扇的電源線就可以裝進盒子裡了。

再來看一下PCIE轉Type-C擴展卡,除了全尺寸的檔板外還額外附送了一塊半高達到檔板,適合小機箱進行安裝。除此之外就是2顆檔板固定螺絲和一把十字螺絲刀。

相比移動硬碟盒這塊擴展卡的電路要複雜得多,元器件密密麻麻的布滿一面PCB板。這款擴展卡使用了ASM3242主控,同樣是祥碩的解決方案。擴展卡可以提供20Gbps的傳輸速度,不奧睿科官方在產品介紹頁宣稱的讀取速度為1777MB/s,寫入速度為1517MB/s,不過在我後續的測速中發現這組數據還是比較保守的。

擴展卡只有一個Type C接口,目前擁有20Gbps讀寫速度的USB設備還不多,一個接口暫且夠用了。其他低速的設備可以選擇使用機箱的其他USB接口。

擴展卡支持PCIe插槽,也就幾十我們常見的顯卡插槽。目前不是所有的插槽都具備20Gbps的帶寬速率,建議在入手前先了解一下自己的主板是不是支持。PCIe×4 至少要3.0版本,PCIe×8至少要2.0版,而PCIe×16需要1.0版才能提供所需的速度。擴展卡需要接入外接供電才能正常工作,使用了和硬碟通用的SATA電源接口。

在硬體都準備好以後讓我們來看看自己DIY的固態移動硬碟到底有多厲害。上圖是使用鎧俠(原東芝)RC500固態硬碟搭建的硬碟盒的測速結果。額,這樣的速度貌似沒有廠商宣傳的美麗啊。我特地跑到了這款硬碟的產品頁面看了一下參數,1700MB/s的順序讀取速度,1600MB/s的順序寫入速度,原來是這款硬碟本身不夠強大,才讓跑分那麼低。

在更換了一塊純國產的固態硬碟---光威弈Pro 之後跑分終於上來了。將近1800MB/s的順序讀取速度和1947MB/s的順序寫入速度已經超過了擴展卡宣傳的讀寫速度,算是給了一顆小小的彩蛋。

為了考察DIY的移動硬碟在日常使用中的讀寫速度,我選擇把34.5GB的文件從C盤複製到移動硬碟,然後再複製回C盤的方式測試實際的讀寫速度。在固態硬碟的緩存沒有用完之前複製的速度基本維持在1GB/s左右,當緩存耗盡之後速度基本穩定在540MB/s,在複製體積較大的文件時雖然因為硬碟本身的原因不能全程保持滿速,但是這樣的結果已經讓我很滿意了。

有了自己DIY的固態移動硬碟,在PC上能享受到20Gbps級別的傳輸速度,以後再拷貝大量的文件再也不用等那麼長時間了,在PC主機和Mac mini之間互相交換文件也變得更加輕鬆。現在唯一遺憾的就是Mac mini的USB口最高只支持10Gbps的速度,雷電3接口的速度雖然能跑到40Gbps,但是那需要更加高端的支持雷電3的移動硬碟盒才能實現,相信有一天我會回來跟大家分享DIY雷電3移動硬碟的體驗。

相關焦點

  • 元谷存儲巴士C260移動硬碟盒USB3.1 Gen2 Type C,固態硬碟佳配!
    元谷存儲巴士(databus)C260是一款USB3.1 Gen2方案的硬碟盒,10Gb的傳輸能力,可以無瓶頸發揮SATA3的機械硬碟或固態硬碟的性能。USB3.1 Type C接口高速傳輸■內部結構可以支持安裝2.5英寸7mm、9.5mm、12.5mm、15mm厚度的硬碟。
  • 移動硬碟DIY怎麼弄?選對盒子是關鍵!
    所以只能折中選擇使用移動硬碟來給舊電腦「減負」了。然而現在市面上品牌的移動硬碟也都不便宜,動輒都是五六百塊大洋,著實有點肉疼,幾經糾結後筆者還是選擇了自己DIY組裝。興衝衝在某寶上網購了一塊金士頓的固態硬碟後,才恍然發現還缺了個硬碟盒。
  • 高速、高顏值移動存儲工具,ROG Strix Arion硬碟盒體驗
    所以,許多從業者會選擇使用移動固態硬碟作為視頻拍攝和傳輸的方式,而今天為大家帶來的恰恰是一款移動固態硬碟盒的體驗。作為ROG的首款移動硬碟盒,ROG Strix Arion 幻影硬碟盒不僅能夠支持USB 3.1 GEN2傳輸標準,最高可到10Gbps速度,而且在外觀設計方面還別有新意,是我在今年見過和用過的固態硬碟盒中最酷的一款。
  • 奧睿科雷電3硬碟盒:讓數據速度進入高鐵時代
    雷電3的速度潮範君早有耳聞,看著手邊閒置的M.2 NVME固態硬碟,潮範君決定下手雷電3接口的硬碟盒,來發揮M.2 NVME固態硬碟的最大性能。 硬碟盒包裝上THUNDERBOLT閃電標識和40Gbps參數非常醒目,當然數據實際傳輸速度,取決於電腦設備、固態硬碟和移動硬碟盒等多設備的性能。
  • 電腦固態硬碟安裝方法及注意事項介紹,裝固態硬碟不要鬧笑話了!
    現在很流行給電腦升級硬體配置,那固態硬碟是電腦首選硬體升級對象,想必大家對固態硬碟的性能都有所了解過了,固態硬碟對電腦起到提速作用,提哪些方面的速度呢?筆記本電腦機械硬碟筆記本電腦機械硬碟的大小與接口跟2.5英寸的固態硬碟是一模一樣,如果大筆記本電腦主板不帶M.2接口也不帶光碟機的話,那給電腦加裝固態硬碟只有拆除電腦原機機械硬碟裝固態硬碟
  • WTG最高級別評分 阿卡西斯NVMe M.2移動固態硬碟盒...
    各種傳統類型的移動硬碟盒,大多是SATA接口轉接方案,即便是M.2接口盒子也是走的SATA通道,一直以來SATA硬碟盒因其低成本和高4k讀寫速度而備受WindowsToGo(WTG)系統、網吧單機遊戲玩家等群體的青睞。
  • Orico雙盤位M.2固態硬碟盒評測:多盤對拷方便好用
    現在的固態硬碟是越來越便宜了,尤其是當家裡固態硬碟比較多的時候,相互之前拷數據可能會有點麻煩。這時候一個雙盤拷貝工具就變得格外好用了,我就入手了一款這樣的雙M2接口的SSD固態硬碟,來看看效果如何吧。Orico/奧睿科雙固態硬碟盒,採用的全鋁合金的材質製作,這樣不僅質感更好,更耐用,並且也可以更好的散熱,因為雙M2口的固態硬碟發熱量可能會比一般的單條M2 SSD使用要高,因此,一塊好的散熱是穩定工作和性能發揮的關鍵。這是我插上兩條M2的SSD,我想把紅色盤中的資料全部轉移到黑色盤裡面。
  • 硬碟盒有什麼用?幾種方法帶你「玩轉」硬碟盒
    新買了固態硬碟,替換下了電腦裡原裝的機械硬碟。這些替換和拆卸下來硬碟一直閒置,不用會老舊,變成一種資源浪費,將家裡閒置的硬碟、或者舊電腦換下的硬碟,裝入硬碟盒中即可使用,重新利用起來。下面小編為各位玩家提供的多種方案,把硬碟合理用起來。
  • 高速讀寫、主動散熱-ORICO雷速M.2 NVMe移動硬碟盒
    相比早年的幾十M至幾百M的文件內容不同,如今單一的視頻文件存儲就是以G為單位計算,傳統僅有100-160MB/s的機械移動盤是在效率方面難以滿足使用需求;即便是採用SATA3協議的固態硬碟讀寫速度也僅能維持在400MB/s左右,雖然略有提升但還是感覺差了些味。
  • 臺電極光A850固態硬碟體驗 性能強勁
    這款臺電極光A850固態硬碟的包裝盒內僅有一塊固態硬碟,一份說明書與四顆安裝螺絲、並沒有擴展支架等外設,這裡有個不錯的細心地方,那就是附送了安裝螺絲,一般固定螺絲都由機箱所附帶,如果在獨立安裝則需要自行購買,外邊不好配網購的話郵費比螺絲還貴,附贈螺絲還是相當的走心。
  • 奧睿科WH100固態硬碟評測:國風與科技的碰撞
    近兩年隨著快閃記憶體技術的突飛猛進和快閃記憶體顆粒的降價,固態硬碟的價格已經被打下來了,以前能買128G的價格現在已經可以買512甚至1T的固態硬碟了,雖然機裝固態硬碟現在可以唾手可得,但是人們對於可攜式存儲的要求越來越高,希望固態硬碟在尺寸方面能夠儘可能做到最大程度壓縮,但目前還沒有任何一款固態硬碟既保證了讀寫速度,又在尺寸方面控制的不錯
  • 強固耐用,極速雷電,LaCie PSSD移動固態硬碟評測
    因為硬碟意外損壞丟失過數據?想將珍貴又私密的資料傳輸至雲端卻擔心數據丟失或洩露?  隨著數據精度和容量的提高,用內置硬碟來回處理這些指數級擴增的數據令人頭疼,因此固態移動硬碟問世以來,一直受到廣大數據發燒友的歡迎。
  • 什麼牌子的固態硬碟比較好之金士頓SA400/960G固態試用測評
    金士頓是臺灣存儲業界的大佬,本人最早接觸存儲介質(比如U盤之類的)時最先知道的品牌就是金士頓,所以從品牌知名度來說毋庸置疑,一直以來這家公司的產品品質也相當穩定,因為我在不同時期也購買過多次金士頓的存儲類產品(比如SD卡,Tf卡),用到現在一直沒壞過;所以從我本人多年使用金士頓產品來說
  • 怎樣才能把Win to Go從移動硬碟移除,變回以前那個簡簡單單的硬碟
    說走就走的Windows系統——Win to Go是個好東西,尤其是對於使用Macbook的朋友來說,想要運行Windows系統下才能用的軟體,買個移動固態硬碟或者U盤製作Win To Go是個不錯的選擇。
  • 支持USB4高速傳輸標準,阿卡西斯USB4硬碟盒評測
    一、阿卡西斯USB4固態移動硬碟盒來自阿卡西斯的USB4硬碟盒,包裝盒的正面也是阿卡西斯產品的一貫風格,可以看出產品的外觀以及USB4.0的字樣。側面是這款產品的名字:USB4.0固態移動硬碟盒。背面是這款產品的參數以及產品的具體使用場景。拉近距離的看一下阿卡西斯這款硬碟盒的具體參數信息吧。
  • 不當韭菜,USB命名再變,奧睿科USB3.2 SSD硬碟盒給M.2SSD 正名
    真正的USB3.2 GEN2x2的速率真在原來的基礎上翻了一倍,已經追上了Thunderbolt2的速率了,這裡我馬上想到的就是前段時間組的M.2移動固態硬碟,當時就覺得受接口協議問題限制了M.2固態的真正讀寫實力,有點大材小用了。不過當時USB3.1 GEN2速度在U盤裡算是最快的了,只能將就用著.現在換成USB3.2 GEN2x2速度會怎麼樣?
  • 西數My Passport Go 移動固態硬碟
    從外表看,西數My Passport Go 移動固態硬碟機身外殼主要為黑色 ABS工程塑料,正面帶有表示二進位0101的斜拉紋理,邊框比普通移動固態硬碟多了橡膠材質的減震保護套,這使得整塊硬碟的工藝更像是三防軍工產品。
  • 移動固態生力軍 金勝維Z1移動固態首測(全文)_金勝維 Z1_固態硬碟...
    在固態硬碟成為主流的今天,傳統的機械硬碟主導的移動硬碟市場也開始出現變革,讀寫速度更快,體積形態更小,便攜性能更強的移動固態硬碟正在不斷侵蝕著老舊的機械移動硬碟,成為新一代移動辦公存儲必備工具。
  • 元谷存儲巴士(databus) DS1800固態硬碟盒USB3.1 便攜MSASTA SSD
    元谷存儲巴士(databus)DS1800是一款小巧、迷你的掌上型便攜存儲盒,堅固的鋁質金屬一體煅造機身,大小約為普通2.5英寸移動硬碟盒1/3的體積。表面陽極氧化處理工藝,質感細膩,有中國紅、香檳金、雅典黑,銀光白四色可選。
  • 機械脈動,快速讀寫,Yottamaster硬碟盒圖賞
    Yottamaster硬碟盒是一款很實用的硬碟擴展工具。Yottamaster硬碟盒有著比較出色的讀寫速度表現。Yottamaster硬碟盒安裝比較簡單,而且提供了USB-C接口的數據線,兼容性很好。Yottamaster硬碟盒擁有簡約風的設計結構,半透明的設計很有特點。Yottamaster硬碟盒的標誌性設計就是頂部的透明設計,可以很直觀的看到硬碟盒所用的晶片。Yottamaster硬碟盒的材質手感不錯,而且比較輕便。Yottamaster硬碟盒採用USB-C 3.1接口,可以獲得高達450Mb/s的讀寫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