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頭的味覺及認識盲區

2021-02-13 車老師初中生物微課堂

舌頭的四大味覺及認識盲區

       

盲區1:辣味是否為味覺?

        準確來說,辣味並不是一種味覺,而是一種痛覺。[3]  辣味是由辣椒中的辣椒素產生的,辣椒素能刺激我們的辣椒素受體,這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受體,它可以在我們接觸到43度以上溫度的時候產生一種灼痛感,這是一種痛覺,不是味覺。

盲區2:麻辣中的麻味是否為味覺?

       花椒產生的辣味跟麻味有相似之處,它們都是三叉神經感覺,產生麻味的物質叫做羥基山椒素。不過,麻既不是痛覺也不是觸覺,而是一種震動感,它刺激的是我們的震動感受器。

        2013年,英國的科學家發現了麻的本質,這是一種接近於50赫茲的震動。也就是說,如果你想體驗一下麻的感覺,但是手邊又沒有花椒的話,你可以讓自己的舌頭以每秒鐘50次的頻率來震動,它們的感受差不多。因此,麻味是震動感而不是味覺。

盲區3:澀味是否為味覺?

澀味是食物成分刺激口腔,使蛋白質凝固時而產生的一種收斂感覺。澀味不是食品的基本味覺,而是刺激觸覺神經末梢造成的結果,不是味覺。

盲區4:鮮甜二味有關嗎?

        我們經常會用甜來形容鮮這種味覺,也就是所謂的「鮮甜鮮甜」。在烹飪的過程當中,少量的糖也會被用於提鮮。

        那麼甜和鮮這兩種感覺究竟有什麼關聯呢?

        甜味是某些碳水化合物產生的刺激,而鮮味則是某些游離胺基酸產生的刺激。甜味和鮮味之間存在某種關聯,它們都可以激活一些受體,而其中有一個受體是它們共用的,它們還可以同時激活同一個離子通道蛋白,這也許就是甜味和鮮味具有某種聯繫的根本原因。

盲區5:鹹酸苦又是什麼?

       鹹味是鈉離子和鉀離子所產生的刺激,它們關乎我們的電解質平衡。

酸味是氫離子產生的刺激。

       苦味則是奎寧等500多種化合物產生的刺激,它們往往意味著毒性,早期人類如果對苦味這種味覺不敏感,那麼他們很可能會受制於食物當中的有毒物質,而無法留下自己的後代。

盲區6:味覺地圖不存在!

       有這樣一種廣為流傳的說法:舌頭上的特定區域專司一種味覺,舌尖對甜味敏感,舌根對苦味敏感,舌頭兩側則對酸味和鹹味敏感,這就是所謂的味覺地圖。味覺地圖的說法流傳很廣,不過很可惜它是錯的。我們通過味蕾感受味覺,每一個味蕾包含50到150個不同味道的受體細胞,每一個味蕾都能夠感受到所有的基本味覺。所以,無論味蕾如何分布,舌頭各個區域對於不同味覺的敏感程度都是相差無幾的。

 

   「味覺地圖」的真相 

       「味覺地圖」的說法流傳了幾十年,長盛不衰。其實,分辨各種味覺的細胞存在於每一個味蕾內,而味蕾在舌頭表面和口腔內都有分布,也就是說,舌頭上有味蕾的區域都能對所有味覺進行靈敏的分辨,傳言中的「味覺地圖」其實並不存在。這條教科書級的流言其實來自學者對文章的謬譯。

       1901年,一位德國科學家發表了一篇關於味覺研究的文章,描述了一些人的舌頭的某些區域對特定的味覺更加靈敏的現象,這並不是一個明確的科學結論,卻讓人誤以為舌頭上的幾個區域分別只負責一種專門的味覺。後來,這一謬誤被哈佛大學精神醫師Edwin G. Boring翻譯為英文,並被廣泛傳播。之後人們對味覺有了逐漸深入的研究,發現事實並非如此。下面我們先溫習下這些研究的結論,再來描繪真正的「味覺地圖」。

味覺的「三原色」

       在動物中,味覺的功能是判斷食物的營養價值和避免食入毒物。在人類中,味覺還有了附加的意義,那就是享受美味的食物帶來的愉悅。經過長期的研究,人們發現哺乳動物的味覺能夠識別五種基本味道:甜味、鮮味、苦味、酸味和鹹味,近來也有一些研究證據表明動物存在對「脂肪味」的識別,然而這種脂肪味是否構成第六種基本味覺學界尚未達成共識。甜味通常代表食物富含能量,鮮味代表富含蛋白質的食物(蛋白質分解後形成的胺基酸的味道),鹹味使人能夠攝入適量的電解質而保持體內的水鹽平衡,而酸味和苦味則提示了具有毒性或潛在有害的化學物質。

舌頭上的特殊結構

       對著鏡子伸出自己的舌頭(建議在沒人的時候喲,親),你會發現舌頭表面是粗糙不平的,上面密布很多小突起,它們統稱為舌乳頭。舌乳頭又分好多種,直徑1mm左右的紅色圓形突起,稱為菌狀乳頭,顯微鏡下看像蘑菇一樣,所以得此名;舌根盡頭處舌界溝附近的舌乳頭比菌狀乳頭大很多,每個突起周圍還有一圈環形結構(舌頭伸不長的人自己就看不到了),它們稱為輪廓乳頭;菌狀乳頭和輪廓乳頭之間由圓錐形的絲狀乳頭填充。食草動物的舌頭上還有很多葉狀乳頭,人類舌頭上的葉狀乳頭幾乎都退化了。

       味覺是通過味受體細胞(taste-receptor cell, TRC)產生的。味受體細胞集中在味蕾中,而味蕾主要分布在舌、上顎表面和咽喉部黏膜的乳頭上。味蕾的頂端是味孔,開口在舌頭表面。每個乳頭中有一個到上百個味蕾,每個味蕾中有50~150個味受體細胞,味受體細胞識別不同的味覺刺激並編碼形成神經電信號,這些信號承載的味覺信息通過特殊的感覺神經被傳送到大腦皮層,最終變成味覺感覺。

舌乳頭和味蕾

不同味道如何產生?

      關於味覺的結論主要來自基於實驗動物的研究。由於味覺容易受其它感覺的影響(比如嗅覺、視覺和觸覺等),並且實驗動物並無法確切告訴我們物質的味道,因而實驗結果的獲取是有難度的,研究者通常藉助神經電生理和行為學的方法來獲取所需的結論。

甜味和苦味的產生方式很相似。味覺受體細胞表面存在一種稱作「G蛋白偶聯受體」的信號蛋白,甜味和苦味都是由這種信號蛋白中的特定種類所產生。

       多數哺乳動物會被很多左旋胺基酸的味道強烈吸引,但人類只能嘗出穀氨酸單鈉(Monosodium glutamate, MSG,即味精)和天冬氨酸的特殊味道,這種味道就是胺基酸味,人類稱之為鮮味。鮮味也由特定的G蛋白偶聯受體所產生。

對於鹹味和酸味,人們認為這兩種味道與鈉離子和氫離子進入細胞頂端的通道有關,但到底有無專門的鹹味和酸味受體的存在還有爭論。通常認為,鹹味主要由食物中的鈉離子濃度升高所產生而食物中的氫離子濃度升高產生了酸味。

       而近來發現的「脂肪味」,目前認為它可能由脂肪酸轉運體CD36所產生。

味覺的信號編碼

味覺受體細胞感受到味覺刺激後,會將這些刺激傳遞給神經纖維,由神經纖維進行長距離傳輸。神經纖維只能傳遞電信號,因此各種複雜的外界刺激必須首先編碼成為神經能夠識別和傳輸的電位信號,才能傳到大腦形成感覺。味覺受體細胞感受到不同的味覺刺激後,是如何進行編碼的呢?

        關於味覺的信號是如何編碼的,長期以來一直存在爭論,人們提出兩種模型:「專線傳輸」模型和「交叉纖維」模型。在專線傳輸模型中,受體細胞對單一的味道起反應,並且有單獨的神經纖維傳遞味覺刺激信息,不管是不同細胞間還是不同神經纖維間都沒有功能的重疊。在交叉纖維模型中,同一種味道被傳入不同的細胞或神經纖維中,即味覺刺激信息在還沒到達神經纖維就要被編碼,並在進入神經纖維後使用公用的線路進行信號傳輸。

味覺編碼的模型

       「專線傳輸」模型是指一種味覺受體細胞只對一種味道起反應,並且由單獨的神經纖維來傳遞味覺刺激信號(左圖);「交叉纖維」模型是指,五種基本味覺的信號都通過公用的神經纖維傳輸,比如,沒有專門的傳遞甜味的神經纖維。交叉纖維模型中又有兩種假設:中圖表示每個味覺受體細胞都能同時識別五種基本味道(一個細胞中同時有五種顏色的小點),而右圖則表示每個味覺細胞只識別一種基本味道(一個細胞是一種顏色)。

       到底是一種味覺受體細胞可以識別多種不同味道,還是一種味覺受體細胞只識別一種味道?在小鼠身上進行的分子和功能研究所取得的證據強烈支持專線傳輸模型。也就是說每個味覺受體細胞只識別一種基本味道,並且一根神經纖維只傳遞一種味道的味覺信號。

但不管如何,我們從上圖中可以看出,一個味蕾是可以同時辨別五種基本味道的,而成人大概有約3000個味蕾,四散分布在口腔內,因此,實際的「味覺地圖」應該是這樣的……

真正的「味覺地圖」

結論:謠言破解。 原來味蕾是多面手,而非傳說中的「專業工人」。用舌尖舔檸檬,一樣能酸倒你。傳說中的「味覺地圖」其實並不存在。(文章來源果殼)


相關焦點

  • 溫度竟然會影響人的味覺,味道的秘密都在這裡
    人為什麼能夠感受到食物的味道,又有哪些因素會影響到我們的味覺對食物的喜好呢?今天小編就跟大家分享一些有關舌頭、味道的冷知識。大家都知道味道是舌頭帶來的,你用舌頭能嘗出味道,但是直到19世紀初期,一位著名的生物學家貝爾才第一次發現真正感受味道的器官,其實是舌頭上的一些密密麻麻細小的凸起,也就是我們的味蕾。
  • 為什麼舌頭嘗不出自己的味道?
    舌頭不是唯一的味覺器官舌頭就像一隻潛伏在我們嘴裡的野獸,在我們日常談話時翻來復去,它也會品嘗我們的食物。然而我們對舌頭最大的誤解之一就是,只有它控制味覺。味蕾中的受體細胞位於舌頭凹凸不平的表面,它們不僅能夠給收集味道的化學感覺,而且會收集任何進入口腔的食物所包含的觸覺和熱量信息。但是大腦也依賴於你的嗅覺來備註味道,所以舌頭並不是唯一的味覺器官。沒有唾液你就嘗不到味道舌頭味蕾中的受體需要一種液體介質才能使味道與受體分子結合。
  • 小雲說烹調:烹飪美食靠味道,品嘗美食靠味覺,相互如何形成的
    味覺是一種十分複雜的感覺,它和人的生理和心理等方面有著密切的聯繫。呈味物質是由其化學結構決定的。味覺有奇妙的變化。味是某種物質刺激味蕾所引起的感覺。而感覺是生物認識客觀世界的功能,是外界物質的各種能刺激到生物體的某一通常叫受體的部位後,在生物體中產生的反應。
  • 不存在「味覺分區」 每個味蕾都能嘗到五味
    生活中存在很多被精心包裝的偽科學,例如味覺分區理論就誤導了大家很多年,根據這個說法,甚至有品酒指南根據這個理論要大家在喝酒時把舌頭捲起來。那麼味覺分區是真實的嗎?這個理論又是如何產生的呢?流言: 舌頭上特定區域專司一種味覺,舌尖對甜味最敏感,舌根對苦味最敏感,而舌兩側,則負責品嘗酸味和鹹味。這就是大家常說的「味覺地圖」。
  • 舌頭是如何嘗出味道?為什麼捏住鼻子只能嘗出5種味道?
    人體有五感,有聽覺、視覺、味覺、嗅覺以及觸覺,其中比較敏感的就是聽覺和視覺了,當然也有人嗅覺和味覺靈敏。說到味覺,就會想到舌頭,舌頭可以嘗出很多味道,在大家的認知中,舌頭就是萬能的,可以嘗到各種味道。大家可能產生誤會了,味覺並沒有大家想的那麼厲害,舌頭只能嘗出5種味道,其它的都需要鼻子來配合,才能嘗出味道。要知道嗅覺和味覺是相通的,也可以解釋為什麼感冒時,味覺會失靈,下面我們就來好好探究一番。為什麼說舌頭只能嘗出5種味道?
  • 其實貓的味覺感知能力特別差,甚至嘗不出甜味
    嘴巴那麼挑的小貓咪,是因為味覺很靈敏嗎?其實還真不是。貓的味覺感知能力比我們想像的差,遠遠不及人類的十分之一,甚至嘗不出甜味。說到這裡,大家可能會覺得不可思議。今天這篇文章就帶大家認識了解一下貓咪的味覺。
  • 巖茶為什麼讓嘴巴和舌頭「麻麻的「
  • 舌頭中間豎直一條深溝怎麼回事
    舌頭中間豎直一條深溝是溝紋舌或裂紋舌,裂紋舌一般是沒有不舒服的感覺,由於生活中不大注意口腔的衛生,引起的炎症會有疼痛的感覺,嚴重的時候會導致舌頭增大,此時就應該去醫院聽醫生的意見進行治療。不要自行在家吃藥,延誤病情。
  • 看舌頭顏色變化解決健康問題
    下面就介紹一下,舌頭髮白、舌頭髮黑是怎麼回事。以及相應的解決方法哪些?  一、舌頭與健康關係  身體各部位是相互聯繫的,我們的五官和身體五臟有很大的關聯,例如,肺部對應鼻子、肝臟對應眼睛、腎臟對應耳朵、脾部對應口部、心臟對應舌部。  可見舌頭的健康,與心臟有非常大的關係;反之,心臟的變化,通過舌頭能夠看出來。
  • 生活小實驗:舌頭只能嘗出五種味道,剩下的都要靠鼻子?
    我們都有過這樣的體會:感冒時鼻子堵塞,味覺仿佛也會受影響,吃什麼都索然無味。大家都以為這是因為感冒時舌頭變得不敏感了,其實不然。感冒時吃東西不香的原因不是舌頭變遲鈍,而是鼻子失靈。是的,「味道」的產生,不僅靠舌頭,鼻子同樣重要。怎麼來證明呢?
  • 荒野行動鏡頭盲區是什麼意思 水平和垂直盲區科普
    荒野行動鏡頭盲區是什麼意思?在設置裡面包括了水平和垂直盲區調整,下面帶來荒野行動鏡頭盲區的科普介紹,看看都有哪些作用。
  • 舌頭如何嘗出食物的味道?
    (圖片來源:Flickr/Jessica Lucia CC BY-SA)提問:舌頭是如何品嘗食物的?-Ridley,4歲,來自墨爾本親愛的Ridley,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問題。品嘗食物實際需要使用所有的感官。你的感官會收集所有信息,將其組合成一條關於食物味道的信息並送往你的大腦。
  • 最高級的舌頭用來接吻、品味美酒佳餚
    [摘要]舌頭的階級性非常分明,等而下之的舌頭通常用來打口水仗、呼口號,高尚的舌頭用來讚美神,最高級的舌頭則用來接吻、品味美酒佳餚。日本文藝評論家小林秀雄(1902—1983)的味覺敏銳卻刻意壓抑,講究飲食卻拒絕書寫飲食,對飲食一事帶著強烈的羞恥感,斷言食慾是最低級的欲望。這自然是一種味覺的囚禁。丹麥作家迪內森(Isak Dinesen, 1885—1962)的小說《芭比的盛宴》(Babette’s Feast)描述了一個在偏遠山腳邊的小鎮,日常生活十分乏味,飲食無非煮煮鱈魚乾和大麥麵包湯。
  • 大舌頭說話很不好,怎麼訓練呢?
    但是有的孩子卻因為大舌頭的存在而無法準確、清晰地說出他想要表達的話。而如果這個說不清楚話的問題長期的存在於孩子的身上,那麼他的語言表達能力就會受到嚴重的幹擾。說不清楚話、吐字不清晰是很多語言問題的共同特徵,大舌頭也不例外。但是大舌頭和其他語言問題有些不同的是,他影響的不是單個的字音,而是很多的方面。
  • 科學家揭示哺乳動物大腦感知味覺的通路
    科學家揭示哺乳動物大腦感知味覺的通路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8 16:49:50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Charles S. Zuker團隊在研究中取得進展。
  • Mother是媽媽,tongue是舌頭,可mother tongue不是媽媽的舌頭哦
    學習英語過程中,小夥伴們總能發現有些詞組句子,裡面的英語詞彙都認識,但是就是不知道它表達啥意思。其實也很正常,文化背景不一樣,語言當然有它的獨特之處,不過咱可以猜啊,動動腦,猜起來。比如,你認識mother是媽媽,tongue舌頭,可mother tongue不是媽媽的舌頭,那是啥意思呢?猜猜看。
  • 發現超感味覺細胞:酸甜苦鮮,一胞安排?
    這一發現十分驚人,因為味覺細胞一般被認為是十分專一的,它們只能夠探測一到兩種味道。一些已知的味覺細胞只能對一種化學物質做出反饋,比如具有甜味的三氯蔗糖或是具有苦味的咖啡因。但是最新的發現暗示了味覺感知還存在著更加複雜的工作原理。德巴吉亞·杜塔·巴尼克( Debarghya Dutta Banik)是一位神經生理學家。
  • 蛇為什麼會經常吐信子,還會來回擺動自己的舌頭?
    蛇有一個很明顯的特徵就是愛吐舌頭,俗稱吐信子。觀察過的人肯定知道蛇的舌頭很特殊,尖端是分叉的。那麼為什麼蛇會有這個習慣呢?這個問題讓人們疑惑了很多年,各種說法流傳而出,但是大多數都是錯誤的。一種說法是分叉的蛇頭能讓蛇味覺更加豐富,也就是它在吃東西的時候蛇頭能讓它吃的更加津津有味。顯然這個說法沒有科學依據。義大利天文學家 Giovanni Hodierna 認為,蛇使用舌頭清理鼻子上的汙垢,但是這個說法同樣子虛烏有。
  • Project | 味覺博物館
    味覺博物館位於瀋陽鐵西區紅梅文創園內,已於2019年10月15日開館。文創園整體由紅梅味精老廠區改造而來,博物館建築和廠區老大門連為一體,是文創園的入口第一站。在策展主題上,直徑敘事確立了由「紅梅」到「味精」、由「味精」到「味覺」的話題跨越,創造性地從科學、文明、藝術三個維度詮釋「味覺」——分別對應「味覺實驗室」,「味覺之路」以及「味覺藝廊」三個展廳。
  • 工業用的超聲波液位計有測量盲區怎麼辦?老工程師幫你解決
    當我們使用超聲波液位計時會發現它有一定的使用盲區,認識這些盲區才能更有效的利用超聲波液位計。今天筆者就和大家聊聊關於超聲波液位計使用盲區的問題,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超聲波液位計是利用裝置上的超聲換能器(探頭)發射的高頻脈衝聲波,當其與被測液位(材料)表面相遇時,由換能器轉換成電信號,顯示出液位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