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為什麼能夠感受到食物的味道,又有哪些因素會影響到我們的味覺對食物的喜好呢?今天小編就跟大家分享一些有關舌頭、味道的冷知識。
大家都知道味道是舌頭帶來的,你用舌頭能嘗出味道,但是直到19世紀初期,一位著名的生物學家貝爾才第一次發現真正感受味道的器官,其實是舌頭上的一些密密麻麻細小的凸起,也就是我們的味蕾。味道給人的感知其實是食物當中那些化學元素和味蕾上不同味蕾的一些受體產生的刺激形成的。舌頭的不同地方嘗出的味道也是不一樣的。大家應該聽說過這樣一句順口溜:「舌根苦,舌尖甜,舌頭兩側嘗鹹酸。」這個順口溜總的來說是沒錯的,但是本身它並不是很嚴謹。
我們來認識一下味蕾。一般來說感受甜味的味蕾的確是在舌尖比較多。感受酸的味蕾是在舌的兩側的後半部,靠近舌根。感受鹹的位置,是在舌尖和舌頭兩側的前半部分。感受苦的就是在舌頭的根部。但並不意味著舌尖只感受甜,其實它能同時感受到甜和鹹,一點點的苦和酸也是可以嘗到的。其實每個人,他味蕾分布的規律可能也有一點小小的不同,這個知識很多人都知道,而且有一些洋氣的朋友喝紅酒時也知道把舌頭捲起來品嘗,讓紅酒從舌頭中間這根管道進去過濾掉酸,感受甜和苦。
酸甜苦辣,人生百味,也是在說味道。我們正常的成年人大概有1萬多個味蕾,到底我們的舌頭能嘗出多少種味道呢?我們真正能用味蕾感受到的味道有幾種呢?科學家也一直在進行這方面的研究和探索。最早大家都知道舌頭是能夠感受到甜、鹹、酸、苦這四種味覺。後來人們發現舌頭還能夠品嘗出鮮味。鮮味不單單是一種綜合的感覺,它是一種味覺,而且不僅舌頭上有感受鮮味的味蕾,整個消化道也有這種味蕾,只要是富含穀氨酸的食物都能夠帶來這種味覺,所以鮮就是一種獨特的味道。
這五種味道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是食物直接刺激味蕾而產生的味覺。所以可以叫它們基本味覺。在基本味覺當中人對鹹這種味道的感覺是最快的,對苦的感覺是最慢的,所以說你喝中藥的時候,一大口下去,你感覺不到,而慢慢喝,你就會覺得越來越苦。但是從人對味覺的敏感性來講,其實苦,它來源於人對一種毒物或者說有害物質的一種排異,雖說人對苦味的識別度是最敏感的。其次是酸味,再是鹹味,而甜是最差的。一般來說甜的東西都是無害的,但這是在古人的了解範疇當中。
另外,物質必須是有一定的水溶性才能夠產生味感的,如果說是一個完全不溶於水的物質,它是完全沒有味道的。如果你去找一個非常乾淨的黃金嘗嘗,因為它是不可能溶於水,它不可能和你的舌頭發生任何反應,絕對是沒有任何味道的。
說了甜,酸,鹹,苦,鮮五種味道,有沒有漏掉點什麼。有的朋友特別喜歡吃辣的、麻的、澀的,這些就不是味道嗎?的確這些似乎也是一種味道的感覺,但與其說這些是味道不如說它們是一種感覺或者用刺激這個詞更加嚴謹。因為它們不是靠味蕾來感知的。辣味其實是由食物的成分刺激口腔黏膜、鼻腔黏膜、皮膚以及三叉神經而引起的一種痛覺。
然後是澀味。比如芒果會有澀味。這是食物的成分刺激了口腔使蛋白質凝固時產生的一種收斂的感受。澀味不是食品的基本味覺,而是刺激觸覺神經末梢造成的結果。與之類似的還有麻。花椒的麻、薄荷味,這些都是神經被刺激產生的感受,它們不是真正的味道。
我們都說美食必須色香味俱全,似乎色澤鮮豔、美香味濃鬱的東西吃起來味道的確也更好。是不是有這樣的道理呢?答案是肯定的。比如說有個著名品牌的咖啡,有個經典的紅色杯子,這個形象大家應該是深入人心了,但這其實不是偶然做成紅色的,因為實驗發現,人覺得咖啡裝在紅杯子裡的時候,它的味道是最濃鬱的。其實我們就是非常容易被表面現象所迷惑的一種動物,尤其是在吃上面。
下面分享兩個典型的實驗,有一個實驗室是科學家用一種沒有氣味的染料給白葡萄酒去上顏色,然後請一些專家來品酒,上了顏色以後看上去像紅葡萄酒,這些品酒師使用了一些典型的用來描述紅葡萄酒的術語來描述這種染過色的白葡萄酒,而沒有使用本應該使用的用於評定白葡萄酒的專業術語。這個實驗就表明了,飲料的外觀在人們感知味道的過程當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另外一個實驗就是受試者品嘗飲料的時候,如果說能夠看到飲料的真實色彩,比如橙汁看到的應該是橙色,在這種情況下,他們是能夠正確的辨別出飲料的味道,但是比如說現在市場上有一些運動型飲料,它們是五顏六色的,當這種情況下的時候,人們就不太能夠分辨出它到底是什麼味道了,這也就是這些飲料做成五顏六色的原因。一般來說,紅黃色最能勾起人的食慾,綠色會給人感覺健康。如果說你想減肥怎麼辦?那你就把牆壁刷成藍色,或則吃一些看上去是藍藍的東西,這些是最讓人沒有食慾的。
色香味的「香」是食物中產生的嗅覺。聞著香的東西也會更好吃。那麼嗅覺對於美食的影響到底有多大呢?其實嗅覺在感受食物味道這種體驗的過程當中起的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最簡單的例子就是你在感冒的時候吃東西到底香不香,好像是沒滋沒味的。其實這個時候就是因為你的嗅覺系統受到了影響。還是有一個小實驗,你可以找一塊比較香的草莓軟糖,試試看你把鼻子捏住以後再去咀嚼這塊軟糖,你能分辨出的是一點點甜味,一點點酸味,然後能夠知道這塊糖的軟和硬,但是這個時候你是沒辦法分辨出草莓的味道。如果把鼻子鬆開草莓的味道就一下子出來了,這是承載著氣味的分子就能夠通過鼻腔到達嗅覺細胞。
除此之外影響食物味道的,還有沒有其他的感覺呢?除了味蕾之外,其實我們的舌頭和口腔是有大量的觸覺和溫度的感覺細胞的,這和我們的皮膚是一樣的。在中樞神經裡面,我們是會把這些感覺給綜合起來,混合出多種多樣的複合感覺。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覺得不同食物在不同的狀態下的味道是千變萬化的。對於食物的這種口感,這是因人而異的,就比如有的朋友喜歡吃很柴的肉,然後有的朋友就喜歡吃那種特別軟的像土豆泥這樣口感的食物。
影響食物好和不好有個很重要的條件就是溫度。一般來說隨著溫度的升高,味覺會加強的。最適宜味覺產生的溫度是10度到40度。喝湯的時候,你會發現如果說是涼的雞湯似乎更鹹。人對溫度的感知在30度是最敏感的。大於或者小於這個溫度都會變得稍稍有些遲鈍,這個還可以解釋另外一個問題。你試試冰激凌,在特別冰的時候,剛剛拿出來的覺得很好吃,而且不覺得甜,你等它化了以後再喝那個奶昔,就會感覺很膩。
關於味道的秘密都在這裡了,歡迎大家留言加關注,小編會在第一時間和您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