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度竟然會影響人的味覺,味道的秘密都在這裡

2020-12-11 博哥生活會

人為什麼能夠感受到食物的味道,又有哪些因素會影響到我們的味覺對食物的喜好呢?今天小編就跟大家分享一些有關舌頭、味道的冷知識。

大家都知道味道是舌頭帶來的,你用舌頭能嘗出味道,但是直到19世紀初期,一位著名的生物學家貝爾才第一次發現真正感受味道的器官,其實是舌頭上的一些密密麻麻細小的凸起,也就是我們的味蕾。味道給人的感知其實是食物當中那些化學元素和味蕾上不同味蕾的一些受體產生的刺激形成的。舌頭的不同地方嘗出的味道也是不一樣的。大家應該聽說過這樣一句順口溜:「舌根苦,舌尖甜,舌頭兩側嘗鹹酸。」這個順口溜總的來說是沒錯的,但是本身它並不是很嚴謹。

我們來認識一下味蕾。一般來說感受甜味的味蕾的確是在舌尖比較多。感受酸的味蕾是在舌的兩側的後半部,靠近舌根。感受鹹的位置,是在舌尖和舌頭兩側的前半部分。感受苦的就是在舌頭的根部。但並不意味著舌尖只感受甜,其實它能同時感受到甜和鹹,一點點的苦和酸也是可以嘗到的。其實每個人,他味蕾分布的規律可能也有一點小小的不同,這個知識很多人都知道,而且有一些洋氣的朋友喝紅酒時也知道把舌頭捲起來品嘗,讓紅酒從舌頭中間這根管道進去過濾掉酸,感受甜和苦。

酸甜苦辣,人生百味,也是在說味道。我們正常的成年人大概有1萬多個味蕾,到底我們的舌頭能嘗出多少種味道呢?我們真正能用味蕾感受到的味道有幾種呢?科學家也一直在進行這方面的研究和探索。最早大家都知道舌頭是能夠感受到甜、鹹、酸、苦這四種味覺。後來人們發現舌頭還能夠品嘗出鮮味。鮮味不單單是一種綜合的感覺,它是一種味覺,而且不僅舌頭上有感受鮮味的味蕾,整個消化道也有這種味蕾,只要是富含穀氨酸的食物都能夠帶來這種味覺,所以鮮就是一種獨特的味道。

這五種味道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是食物直接刺激味蕾而產生的味覺。所以可以叫它們基本味覺。在基本味覺當中人對鹹這種味道的感覺是最快的,對苦的感覺是最慢的,所以說你喝中藥的時候,一大口下去,你感覺不到,而慢慢喝,你就會覺得越來越苦。但是從人對味覺的敏感性來講,其實苦,它來源於人對一種毒物或者說有害物質的一種排異,雖說人對苦味的識別度是最敏感的。其次是酸味,再是鹹味,而甜是最差的。一般來說甜的東西都是無害的,但這是在古人的了解範疇當中。

另外,物質必須是有一定的水溶性才能夠產生味感的,如果說是一個完全不溶於水的物質,它是完全沒有味道的。如果你去找一個非常乾淨的黃金嘗嘗,因為它是不可能溶於水,它不可能和你的舌頭發生任何反應,絕對是沒有任何味道的。

說了甜,酸,鹹,苦,鮮五種味道,有沒有漏掉點什麼。有的朋友特別喜歡吃辣的、麻的、澀的,這些就不是味道嗎?的確這些似乎也是一種味道的感覺,但與其說這些是味道不如說它們是一種感覺或者用刺激這個詞更加嚴謹。因為它們不是靠味蕾來感知的。辣味其實是由食物的成分刺激口腔黏膜、鼻腔黏膜、皮膚以及三叉神經而引起的一種痛覺。

然後是澀味。比如芒果會有澀味。這是食物的成分刺激了口腔使蛋白質凝固時產生的一種收斂的感受。澀味不是食品的基本味覺,而是刺激觸覺神經末梢造成的結果。與之類似的還有麻。花椒的麻、薄荷味,這些都是神經被刺激產生的感受,它們不是真正的味道。

我們都說美食必須色香味俱全,似乎色澤鮮豔、美香味濃鬱的東西吃起來味道的確也更好。是不是有這樣的道理呢?答案是肯定的。比如說有個著名品牌的咖啡,有個經典的紅色杯子,這個形象大家應該是深入人心了,但這其實不是偶然做成紅色的,因為實驗發現,人覺得咖啡裝在紅杯子裡的時候,它的味道是最濃鬱的。其實我們就是非常容易被表面現象所迷惑的一種動物,尤其是在吃上面。

下面分享兩個典型的實驗,有一個實驗室是科學家用一種沒有氣味的染料給白葡萄酒去上顏色,然後請一些專家來品酒,上了顏色以後看上去像紅葡萄酒,這些品酒師使用了一些典型的用來描述紅葡萄酒的術語來描述這種染過色的白葡萄酒,而沒有使用本應該使用的用於評定白葡萄酒的專業術語。這個實驗就表明了,飲料的外觀在人們感知味道的過程當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另外一個實驗就是受試者品嘗飲料的時候,如果說能夠看到飲料的真實色彩,比如橙汁看到的應該是橙色,在這種情況下,他們是能夠正確的辨別出飲料的味道,但是比如說現在市場上有一些運動型飲料,它們是五顏六色的,當這種情況下的時候,人們就不太能夠分辨出它到底是什麼味道了,這也就是這些飲料做成五顏六色的原因。一般來說,紅黃色最能勾起人的食慾,綠色會給人感覺健康。如果說你想減肥怎麼辦?那你就把牆壁刷成藍色,或則吃一些看上去是藍藍的東西,這些是最讓人沒有食慾的。

色香味的「香」是食物中產生的嗅覺。聞著香的東西也會更好吃。那麼嗅覺對於美食的影響到底有多大呢?其實嗅覺在感受食物味道這種體驗的過程當中起的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最簡單的例子就是你在感冒的時候吃東西到底香不香,好像是沒滋沒味的。其實這個時候就是因為你的嗅覺系統受到了影響。還是有一個小實驗,你可以找一塊比較香的草莓軟糖,試試看你把鼻子捏住以後再去咀嚼這塊軟糖,你能分辨出的是一點點甜味,一點點酸味,然後能夠知道這塊糖的軟和硬,但是這個時候你是沒辦法分辨出草莓的味道。如果把鼻子鬆開草莓的味道就一下子出來了,這是承載著氣味的分子就能夠通過鼻腔到達嗅覺細胞。

除此之外影響食物味道的,還有沒有其他的感覺呢?除了味蕾之外,其實我們的舌頭和口腔是有大量的觸覺和溫度的感覺細胞的,這和我們的皮膚是一樣的。在中樞神經裡面,我們是會把這些感覺給綜合起來,混合出多種多樣的複合感覺。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覺得不同食物在不同的狀態下的味道是千變萬化的。對於食物的這種口感,這是因人而異的,就比如有的朋友喜歡吃很柴的肉,然後有的朋友就喜歡吃那種特別軟的像土豆泥這樣口感的食物。

影響食物好和不好有個很重要的條件就是溫度。一般來說隨著溫度的升高,味覺會加強的。最適宜味覺產生的溫度是10度到40度。喝湯的時候,你會發現如果說是涼的雞湯似乎更鹹。人對溫度的感知在30度是最敏感的。大於或者小於這個溫度都會變得稍稍有些遲鈍,這個還可以解釋另外一個問題。你試試冰激凌,在特別冰的時候,剛剛拿出來的覺得很好吃,而且不覺得甜,你等它化了以後再喝那個奶昔,就會感覺很膩。

關於味道的秘密都在這裡了,歡迎大家留言加關注,小編會在第一時間和您互動。

相關焦點

  • 唾液成分影響味覺,感覺味道不好再別怪廚師啦
    設想一下,如果家裡有個嘴尖的人,情況會怎麼樣?為什麼你和其他人覺得味道挺好的食物,有人就是不接受?《健康日常》和您去探索一下味覺中的生理秘密。我們總是會發現在身邊有一些人對食物挺挑剔,就餐時會堅定地拒絕某一類食物,絕不將就。家裡要有這麼一位,您會覺得「嘴太尖,真難伺候」,您會納悶,精心準備的別人吃得口水直流的飯菜,嘴尖的人怎麼就會形如嚼蠟甚至乾脆拒絕?
  • 味覺與聲音也會影響購買行為?—新聞—科學網
    ■陳邶 一直以來,營銷人員和廣告從業者都知道感官刺激的重要性,比如牛奶倒入麥片時噼啪的響聲和慢動作鏡頭,會讓消費者產生購買和吃掉麥片的欲望。 一項新的研究發現,廣告在我們腦中投射的感官體驗,包括味覺、觸覺、視覺和聲音,都會對我們的購買意願產生非常有趣的影響。 此項研究由美國楊百翰大學和華盛頓大學的多位市場營銷學教授負責。研究人員發現,廣告宣傳如果強調的是更為遠端的感官體驗(視覺、聲音),將會導致人們延遲購買決定;相反,突出更近端感官體驗(觸覺、味覺)的廣告則會較快促成購買意願。
  • 《本幫味道的秘密》老上海人的味覺記憶
    《本幫味道的秘密》周彤 學林出版社本幫菜的味道就是老上海的味道,它是海派文化「味道上的活化石」,也是老上海人的「味道上的集體記憶」。《本幫味道的秘密》由三部分構成,從本幫菜的歷史源頭講述,讓讀者有一個宏觀、全景地了解本幫菜發展歷史;第二部分是本書的重點,著重講本幫菜中的經典佳餚的製作,作者從菜理入手開講,一步步,明明白白地告訴你如何做好一個地道的本幫菜;第三部分是本幫菜的腔調,講述本幫菜的製作工藝和技法,最後定義「本幫」。
  • 茅臺酒喝起味道不對,秘密都在這個溫度裡
    夏日炎炎,很多酒友在喝酒時都想不走尋常路,來點新花樣
  • 喝咖啡竟然會改變我們的味覺!
    奧胡斯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咖啡會讓你對甜味更敏感。 圖片來源:https://cn.bing.com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在156名測試對象在喝咖啡之前和之後分別對他們的嗅覺和味覺進行了測試
  • 這碗小面,是重慶人味覺上的鄉愁,面的精髓都在這裡!
    本期蘿媽分享的內容是:這碗小面,是重慶人味覺上的鄉愁,面的精髓都在這裡! 我想,人間最美好的風景就是熙熙攘攘的煙火氣,在煙霧繚繞的飯香下,必然有一個個溫暖的家,家中有至親的人在飢腸轆轆地趴在窗邊等待女主人做的飯,忙碌了一天,終於可以靜下心來坐在餐桌前倆聊家常,邊吃邊笑,一派和諧的場景。曾幾何時,我們都生活在如此幸福的光陰下,但是已經習以為常,卻從不自知。
  • 溫度到底是什麼,人為什麼會感覺到溫度?宇宙中最高溫度是多少?
    」,熱的時候也是一樣,那人是為什麼會感覺到冷和熱,決定我們感受到的溫度是什麼?我們的身體周圍都是大氣分子,它們在不斷的遊動著,而它們遊動的速度快慢就和溫度有關。當溫度高的時候,大氣分子的運動就會劇烈一些,它們散發出來的能量就比較大,並會把這些能量傳遞給你,於是你就會感覺到熱;當溫度低的時候,它們的運動速度就會變慢,這個時候它們不但無法給你傳遞能量,還會帶走你身上的能量,所以你就會感到冷,這也是為什麼人在熱的時候活動方面還不會受到太大的影響,但是冷的時候卻會渾身僵硬,覺得動一下都困難,這都是因為你身上的能量被帶走了。
  • 人的姿勢是如何影響人們感知食物味道的
    無論是在家、在餐廳裡還是在食堂裡,大多數人都是坐著吃飯的。然而,最近興起的餐飲潮流是站吃飯——快餐車、雞尾酒會、超市與貿易展會裡的試吃點都是這樣的。日本飲食文化中也有「立食」的身影。另外,忙碌的人在邊走邊吃時也是站著的。
  • 背景噪聲會影響人們對咖啡味道的感受?
    由厄瓜多美洲大學、哥倫比亞安第斯大學和挪威商學院研究人員組成的研究團隊招募大約400名志願者,讓他們戴上耳機、在兩種不同音量背景噪聲下品嘗相同咖啡,然後評價咖啡味道
  • 飛機上人的味覺會變得怪怪的,這是研發食物的好機會
    他們得到了一些理論知識上的幫助,知道了噪音、低氣壓、乾燥的空氣、塑料餐具和杯子都是飯菜味道不好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這些因素可以改變我們在高海拔條件下感知味道的方式,味覺會跟在地面上的不一樣。本周三,國泰航空公司在部分航班上一款為了高空飛行時味道更好而專門釀造的啤酒,裡面含有蜂蜜和龍眼——一種味道跟荔枝類似的水果。
  • 《鴨川食堂2》:舌尖感知的是心的秘密
    在京都的一個貌不驚人的角落裡,坐落著一個冠名為「鴨川食堂」的小小味覺偵探所,這裡不會捲入刀光劍影,客戶中也沒有誰會裹脅腥風血雨,但上門的客戶,卻無一不是帶著一種濃重的「心結」,他們來的目的,都是想尋找曾經經識過的一個食物,一種蘊含在食物裡的「味道」。
  • 味覺的記憶之⎮雞尾酒的味道
    當年老的普魯斯特再拿起「馬德萊娜」甜點入口之時,兒時的生活環境,和身邊的人、事、物,紛紛重現腦海。麵粉,雞蛋,牛奶做成的糕餅,是普魯斯特老年生命的延續,也形成了他獨特的味覺記憶。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在每個值得紀念的時刻,也一定會有特殊的味覺記憶,成為今後我們生活中懷念往昔,享受當下,必要的儀式感。
  • 貓的嘴巴都很挑嗎?其實貓的味覺感知能力特別差,甚至嘗不出甜味
    和狗不同的是,貓不是給什麼就吃什麼,甚至連肉都很挑剔。有時候人覺得很好吃的東西,貓瞅都不瞅一眼。嘴巴那麼挑的小貓咪,是因為味覺很靈敏嗎?其實還真不是。貓的味覺感知能力比我們想像的差,遠遠不及人類的十分之一,甚至嘗不出甜味。
  • 咖啡杯的顏色會影響咖啡的味道?喝咖啡,杯子得選對
    也許你不曾留意,咖啡杯的顏色也會影響到咖啡的味道,讓它喝起來比往常更甜或更苦。這個說法聽起來很奇怪,但是顏色確實能夠影響一個人對飲品味道的感覺。最重要的感覺來自於口部,比如味覺,口腔觸覺(給大腦提供質地和結構相關信息),還有你的逆鼻腔嗅覺(retro-nasal smell,也即食物在嘴裡時你聞到的氣味)。
  • 舌頭的味覺及認識盲區
    準確來說,辣味並不是一種味覺,而是一種痛覺。[3]  辣味是由辣椒中的辣椒素產生的,辣椒素能刺激我們的辣椒素受體,這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受體,它可以在我們接觸到43度以上溫度的時候產生一種灼痛感,這是一種痛覺,不是味覺。盲區2:麻辣中的麻味是否為味覺?       花椒產生的辣味跟麻味有相似之處,它們都是三叉神經感覺,產生麻味的物質叫做羥基山椒素。
  • 咖啡最適宜的衝泡溫度&飲用溫度
    在品鑑咖啡時,咖啡溫度從熱到冷咖啡風味有什麼不同?咖啡從熱的時候喝,一直放到溫、涼的狀態,都會有不同的味覺感受,那麼咖啡什麼溫度喝口感最好?咖啡對衝泡溫度有什麼要求? 據NCA稱,咖啡的理想出品溫度在83°C到95°C之間。
  • 蘭州拉麵竟然起源於焦作?
    更有國寶級豫菜泰鬥駕到   品美食 聽故事   一切盡在5月10日晚21:15   老家的味道   讓美食有溫度   牛肉拉麵一路向西   清化鎮
  • 放到「這個溫度」你的咖啡錢就白費了
    在寒冷的冬日,一杯熱拿鐵會讓你由內而外的溫暖起來;切換到炎炎夏日,一杯清爽的冰美式則是消暑的最佳良藥。不管是冰咖啡還是熱咖啡都各有勝場,看起來似乎怎麼樣都好喝;然而,夾在一冷一熱兩個極端溫度間的「溫咖啡」,卻常常會被人嫌不好喝?
  • 精品咖啡豆衝煮 手衝咖啡衝煮溫度 衝煮溫度對咖啡萃取的影響
    但想要衝出一杯符合自己口感的咖啡很多人往往不知道如何下手。前街咖啡認為影響手衝咖啡的口感的關鍵因素——水溫。對於手衝咖啡溫度的一些東西大家都明白,理論上的知識相信也看過不少。手衝時的水溫,大概落在83度到95度之間,若水溫低於83度,咖啡粉的物質沒辦法完全釋放,會導致萃取會不足,風味寡淡。
  • 水溫也會影響咖啡風味?你不知道的冷知識
    為什麼你衝的咖啡味道總是不盡人如意?不難發現經驗豐富的老手和剛剛上手的菜鳥,衝泡的咖啡口感總是不一樣,不僅僅是因為烘焙的過程和器具的差別,很多時候跟水溫也有很大的關係影響。咖啡最大特點就在於它的酸和苦,一般來說當兩種風味相對比較均衡的時候,往往味道都會很不錯。咖啡店的熱咖啡端上來總是芬芳四溢,很大程度上也是取決於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