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東南亞國家相對而言都是小國,一直實行大國平衡戰略,不願意輕易得罪任何一個大國,所以在歷史認識問題上可能混淆了許多大是大非
今年是抗戰勝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在那場正義與邪惡之間的大決戰中,整個遠東地區都被日本軍國主義的鐵蹄踐踏,戰後東京審判判決書確認了日軍在遠東地區的三大戰爭暴行:南京大屠殺、巴丹死亡行軍、緬泰死亡鐵路。但這只是無數暴行中的幾個代表。
今日,重慶出版集團推出《日本遠東戰爭罪行叢書》,以此復原歷史,增進對日本戰爭罪行的揭露,守衛人類共同的記憶與良知。第一批共四本,分別為《地獄航船:亞洲太平洋戰爭中的「海上活棺材」》《不義之財:日本財閥壓榨盟軍戰俘實錄》《太陽旗下的地獄:美軍戰俘修建緬泰死亡鐵路秘聞》《樟宜戰俘營:1943-1945》。
作為首度全方位揭露「二戰」期間,日本在中國以外的地區製造的駭人聽聞的戰爭暴行。此套叢書出版得到了學者們的激贊。
中國社科院榮譽學部委員楊天石:
反法西斯鬥爭仍需繼續
這四本書,我覺得有很大的價值,有很重要的學術啟示。世界反法西斯鬥爭勝利已經70年了,應該說我們在和日本軍國主義的鬥爭裡取得了重大的決定性的勝利,但這個勝利不意味著鬥爭已經結束,可以高唱凱歌了。法西斯戰爭的出現不是一個偶然的歷史現象,只要世界上還有法西斯力量的存在,有法西斯思想和影響的存在。為了世界和平,為了人類的進步,我們還需要繼續和法西斯力量,和法西斯的思想、影響,和法西斯的殘餘進行鬥爭。
通常研究戰爭,取材範圍一般是從政府、黨派、軍隊、戰役、戰爭的災難種種方面來取材,但揭露法西斯的罪惡,揭露法西斯的罪行,我完全沒有想到這四本書有的是從鐵路的修建,有的是從戰俘營,有的是從海上的航船,有的是從財閥對於戰俘強迫的僱傭勞動,這些取材範圍都是我們通常的戰爭題材沒有出現過的,是獨特的。另外它的選材不僅僅是靠政府檔案,而是廣泛利用了私人日記、個人檔案、個人口述,這也是前所未有的,擴大了歷史界取材的角度和範圍。使我們知道在通常的歷史範圍和取材之外還有非常廣闊的天地,這對我們在學術上有很大的啟示。
我們過去對中國的抗日戰爭、對日本侵華罪行出了相當多的研究著作,這當然是應該的。但是日本的侵略戰爭不僅僅是侵華,而且是侵略亞洲的東北亞,侵略韓國,侵略東南亞,包括印尼、緬甸、泰國、越南等許多國家,全面揭示日本的侵略陰謀,這不能僅僅停留在中國一個國家的範圍內,而要擴大我們的視野,擴大我們的題材,這方面我覺得中國作為一個大國有義不容辭的責任。
我們應該有更多的圖書,有更多的出版物,有更多的資料書來揭露日本軍國主義對亞洲,對東北亞,對東南亞以至於對太平洋許多島嶼的侵略,這方面是中國出版界、中國學術界的一個義不容辭的責任,如果我們不做,恐怕別的國家做起來要比我們困難得多。
現在我們已經開了一個很好的頭,我有三個希望。一是堅持。這樣的工作應該長期不斷地做下去,不要淺嘗輒止。二是擴大。範圍不能僅僅限在戰俘這個問題上,其實揭露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罪行還有許許多多方面,有許許多多開闊的空間,堅持擴大、深入。三是我們不僅要從戰爭罪行上來揭露日本帝國主義,而且要從政治制度、經濟侵略、思想文化方面全面揭露日本帝國主義。
中國日本史學會榮譽會長湯重南:
中國研究應有
世界視角
這四本基本上全部是譯著,從一個新的視角、視野,特別是從全球的視野、從世界的視野的角度揭露了日本的戰爭罪行。
1939年毛澤東給斯諾寫的《西行漫記》的英文版序言中,專門強調中國的抗戰是世界性的抗戰,日本是世界人民的敵人。但我們為什麼一直沒有太重視?
對遠東的罪行,多少年前楊克林先生專門寫了三卷本的《世界抗日戰爭圖志》,我自己想日本的戰爭罪行是世界性的,中國的抗日戰爭也是世界性的。今年7月份到日本訪問,見到了早稻田大學的校長。我生在重慶,1940年生,1949年離開重慶,校長比我大一輪,今年86歲。
我經歷重慶大轟炸的時候日本在幹什麼?只要有重慶大轟炸的新聞,東京市民一定要上街遊行,到現在想起來都要懺悔,他現在已經退休,他說要恕罪,要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做貢獻。
我們對抗戰史的研究有大量的工作要做,抗戰時期日本死了多少人,日本流傳的數字是靠不住的,靖國神社那個數字也是靠不住的,比如他在戰場上被打死了200人,但是只報20人,具體數字需要我們扎紮實實地搞清楚。搞歷史研究一定要準確,如果不準確什麼都站不住,我們應該在這方面下功夫,除了研究,還要有更好的出版。
我自己還有一個想法,非常希望對這樣一些工程做大的投入。還要拜託新聞媒體,大力宣傳,讓中國人民都知道,推到全世界,讓世界人民也知道,這樣才能恢復中國在世界抗戰中應有的地位,我對各位抱著很大的期待。
我作為學術委員會的成員之一,對這套書沒有做什麼工作,但是願意效命,在裡面說了一兩句肯定的話,希望我們把這個工作做好。我們要集中精力,把我們這些東西搞得讓大家喜聞樂見,預祝按照規劃,第一階段、第二階段,工作做得更好,取得更大的成就。
中國東南亞學會理事鄧仕超:
東南亞普通民眾
怎樣看「二戰」
日本在東南亞。(圖源網絡)
我在東南亞訪問的時候遇到幾個事例。
第一是在馬來西亞有個地方,一個華人領著我們去參觀的時候,看到一個紀念碑,我問這個華人,他不了了之,很多東南亞人民都問我們是日本人嗎,我說不是日本是,是中國人,結果人家一鬨而散,我覺得有點屈辱,我在日本待了很多年,受過這種待遇。在「二戰」中,日本作為侵略者,作為新的殖民者,他不是最先侵略東南亞國家的,因為那裡原來就是殖民地,所以日本殖民侵略給東南亞國家造成的衝擊不像中國、朝鮮那麼強烈,這可能是一個原因。
再一個原因,日本侵略軍在侵略東南亞的時候做了大量欺騙宣傳,大東亞共榮,趕走白人對亞洲的統治,欺騙宣傳在戰時戰後都起著很大的作用。
第三,日本在太平洋戰爭後半期很快就敗退了,日本採取了一個策略,扶植當地的傀儡政權和親日分子,所以戰後的東南亞國家很多軍政領導人都跟日本有一定的關係,新加坡和菲律賓有點例外。
第四,戰後日本和東南亞的關係總體來說比較順利。我們做過這方面的調查,在東南亞地區,日本的軟實力比美國要高,東南亞重視的是與日本各方面的合作,而不是前期的歷史認識問題。
第五,東南亞國家相對而言都是小國,一直實行大國平衡戰略,不願意輕易得罪任何一個大國,所以在歷史認識問題上可能混淆了許多大是大非。
本書來自歐美各國一手的珍貴資料,比較原始還原了日本在侵略戰爭中掠奪當地資源,奴役東南亞各國人民,違反海洋國際法,虐待戰俘,濫殺無辜。這些書的出版給我們提供了很好的借鑑,過去東南亞研究主要重視對東南亞國家現實的研究,需要進一步加強對於日本戰爭罪行如何影響東南亞各國關係的研究。
中國中日關係史學會理事關捷:
應把揭露的工作持續做下去
我剛剛在瀋陽參觀完戰俘營,看完書後有很多感觸,過去不了解日本對外國俘虜這麼殘酷的對待,那裡面反映了寒冷、飢餓、鞭打、疾病、殘殺,這些人回國以後都寫了很多信揭露事實,也有很多回到戰俘營訪問,揭露日本侵華罪行和虐待俘虜的罪行,這件事情馬上使我想起來120年前甲午戰爭日本俘虜中國的海軍士兵,運到日本做勞工,中國水兵埋在日本,就是做勞工以後死了埋在那兒,日本對待戰俘是一貫的做法。特別到東北抓了很多中國平民和戰俘。我家的大爺父子都被抓走了,兒子回來了,父親死在了那裡。
書中內容豐富、具體、生動,揭露了日本的罪行,時間、地點、人物、情節、後果全都有,非常全面,這是一般人的回憶錄不一定能做得到的,確實體現了用事實說話,讓人信服,有利於對日本戰爭本質的揭露,也有利於揭示日本散布的文明對野蠻的戰爭這種謬論。日本1894年進入旅順以後開始大屠殺,殺了俘虜和平民2萬餘人,這件事日本從來沒有道歉,更沒有賠償,日本的隨第二軍記者寫了日記,拍了很多照片,充分揭示了日本軍隊在旅順犯下的罪行。比如正在掩埋中國人屍體的照片,日本人搞殺人競賽,旅順屠殺是不是士兵自己的行為。他還談到這些指揮官回國以後晉為伯爵、侯爵,這些軍官被譴責,反而加官晉爵,所以才有後來的日俄戰爭在東北的屠殺,才有1931年以後在東北的殘害和1937年南京大屠殺。南京大屠殺和旅順屠殺幾乎一模一樣,旅順屠殺應該是日本在遠東屠殺的罪證之一,但是旅順屠殺知道的人甚少。海鵬先生曾在論文集裡把我寫的旅順檔案編進去,儘量讓世界人民都知道這個事情,這樣非常有利於揭露日本軍國主義在中國犯下的罪行,也有利於防止日本軍國主義的復活。
我想為組織這套叢書的年輕人說幾句話。青年是國家的未來,我們史學界應該成為史學研究的棟梁,這不會成為虛話,這些人應該繼續努力,四年之間他們積累了這麼多文字,這是個可喜的成就。
應該持之以恆,防止權宜之計。揭露日本軍國主義的罪惡,這是非常好的,不要現在趕上這個時機就做,過幾年就不做了。這要靠學者的努力,靠領導支持,把這個事持之以恆地做下去,短暫的行為確實不可取。(整理/陳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