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逃跑將軍黃杰,導致花園口決堤,蔣介石為何卻網開一面?

2020-12-12 青梅史觀

#抗日戰爭#1938年5月,徐州會戰剛剛落幕,日軍機械化部隊土肥原師團便孤軍深入國軍第一戰區腹地,企圖長途奔襲重鎮開封,蘭封會戰由此爆發。

身在鄭州督戰的蔣介石當即下令以國軍第一戰區司令長官程潛為帥,調遣剛剛組建完成,下轄十二個主力師的薛嶽兵團圍殲土肥原師團。

土肥原師團隸屬於日本華北派遣軍第一軍,而第一軍司令官香月清司又向來和自己的頂頭上司,身為華北派遣軍司令官的寺內壽一不睦。

日軍指揮官

土肥原師團突襲開封,實際上是香月清司和土肥原賢二為了爭奪利益而抗命所為,因此在蘭封會戰初期,寺內壽一的華北日軍主力根本未有任何配合作戰的舉動。

土肥原師團被國軍重重圍困之後,香月清司因為手中兵力捉襟見肘,只得向寺內壽一求援,結果二人大吵一架徹底反目,香月清司也因此被免職。

隨後寺內壽一開始著手指揮集結於徐州的華北日軍主力向國軍第一戰區進逼,準備配合土肥原師團攻佔開封,蔣介石身在鄭州很快便察覺到異常,下令程潛做好準備。

日軍長途奔襲

原本蔣介石準備將進攻土肥原師團的十二個主力師抽調一半作為預備隊,但是程潛接到命令後卻有些不以為然,認為蔣介石不過是杞人憂天。

在程潛看來,蘭封會戰不過就是打了一個時間差,只要商丘一帶的國軍能夠堅守陣地,為蘭封圍剿土肥原師團的部隊爭取足夠的時間,便可以大獲全勝。

而被程潛寄予厚望,駐守於商丘的便是畢業於黃埔第一期的中央軍嫡系將領黃杰,其麾下第八軍主體皆為淞滬會戰老兵,一部分是稅警總團餘部,一部分是黔系中央軍。

民國中央軍

在黃杰看來,胡宗南之所以能夠一馬當先成為軍團長,主要是因為胡宗南的第一軍在淞滬會戰中敢打敢拼,只要自己在商丘立下大功,很快也可以升任軍團長。

為了阻擊日軍增援部隊,黃杰下令由黔系中央軍出身的柏輝章率部固守一線的碭山,而黃杰則率領稅警總團餘部駐守二線的商丘。

起初日軍進攻碭山的部隊皆為輕裝突進的「快速挺進隊」,柏輝章應對得十分輕鬆,黃杰則認為升任軍團長已經是板上釘釘,一度向參謀人員徵尋合適的幕僚人選。

日軍前線部隊

然而很快寺內壽一的主力部隊便趕到碭山,柏輝章部僅有幾個團的兵力根本無力抵抗,苦戰多日後柏輝章部被日軍徹底分割,就連指揮部都遭到進攻。

碭山戰場最艱難時柏輝章一天內連發六封求援電報,然而黃杰卻始終不敢下令後撤,因為僅數日之前,中央軍桂永清部師長龍慕韓便因擅自撤退而被革職查辦。

雖然桂永清一再強調,龍慕韓是擅自撤退,但是依舊被蔣介石嚴詞斥責並背上了一個處分,黃杰深知碭山和商丘對於蘭封會戰的重要性,生怕成了第二個桂永清。

日軍戰前動員

最終柏輝章在萬般無奈之下,只得冒險下令後撤,而即便如此其麾下主力部隊也損失殆盡,黃杰只好將稅警總團餘部派上前線。

但是柏輝章守不住碭山,黃杰也同樣無法在日軍主力的猛攻下守住商丘,很快黃杰便開始學習柏輝章,不斷地向上級要求支援。

黃杰的上司共有三人,分別是蔣介石、程潛和胡宗南,蔣介石身在鄭州聯繫不上,程潛則直接下令死守爭取時間,而胡宗南也處於日軍進攻範圍之內,自顧尚且不暇。

日軍集結主力部隊

在三位上司中,胡宗南距離黃杰最近,同時也是黃杰的直接上司,然而無論黃杰怎麼暗示,胡宗南最多只同意縮短防線,絕口不提撤退二字。

最終黃杰想到,胡宗南曾表示兩部防線相距百裡,中間沒有部隊駐守,隨時可能被日軍切斷聯絡線路,如果聯繫不通則由黃杰臨機應變。

1938年5月29日,日軍突破國軍防線,商丘陷入三面合圍,黃杰以聯絡中斷為由下令撤離,日軍輕取商丘直接出現在了薛嶽兵團的側後方,蘭封會戰國軍慘敗。

蔣介石視察軍官

蘭封會戰後,黃杰被時人諷刺為「逃跑將軍」,國軍內部也不斷有人要求嚴懲黃杰,但是鑑於程潛未能按照蔣介石命令安排預備隊,蔣介石才決定對黃杰網開一面。

參考資料:《新版國殤:國民黨正面戰場抗戰紀實》、《蔣介石的戰略布局》等

相關焦點

  • 蔣介石炸開花園口——花園口決堤事件
    駐守蘭封的是蔣介石的嫡系——桂永清的27軍,該軍裝備精良,正統的德械部隊,裝備德式戰車,火力強大。可桂永清卻連日軍的照面都沒打,在日軍步兵衝鋒以前,便全線潰退到了蘭封以西。程潛無奈,只好再次組織兵力包圍土肥原賢二部,本來在他看來再有幾日便可一舉吃下土肥原賢二部,但事情卻出人意料,守衛商丘的第8軍黃杰部竟然棄城逃跑,致使位於商丘和蘭封之間的國軍部隊被兩面夾擊。
  • 「逃跑將軍」黃杰,追隨蔣介石逃到臺灣,晚年的結局如何?
    有的,今天我要給大家介紹的這個人叫黃杰,別人都是以驍勇善戰出名,黃杰則不同,他是因逃跑而被世人熟知的。他還有個外號,叫逃跑將軍,那麼他的這個外號是怎麼來的呢?請大家聽我慢慢道來。黃杰出生於1903年,他是湖南長沙人,是黃埔一期學生,在黃埔學校時就深得蔣介石喜愛。
  • 淹死89萬,餓死300萬,蔣介石下令花園口決堤有多荒唐?
    第八軍軍長黃杰更是主動逃跑,毫不猶豫地把國軍的後路交給了日軍……蘭封包圍網全線崩潰,一場圍殲戰最後卻硬生生被日軍打成了反包圍,國軍被迫轉為突圍。蔣介石評價此戰為「千古笑柄」真是一點都沒錯。花園口決堤蘭封距離開封只有50公裡,蘭封戰役的失敗直接導致鄭州危急,失陷幾乎已是板上釘釘的事。而日軍一旦拿下鄭州,並沿著平漢路南下,國軍根本無險可守,日軍只要7-12天即可抵達武漢,屆時全國的抗日形勢都將陷入巨大的困境。
  • 老照片:1938年黃河花園口決堤時的,漢奸用黃包車拉日軍過河
    1938年6月9日,為阻止日軍西進,蔣介石採取「以水代兵」的辦法,下令扒開位於中國河南省鄭州市區北郊17公裡處的黃河南岸的渡口——花園口,造成人為的黃河決堤改道,形成大片的黃泛區,史稱花園口決堤。
  • 花園口決堤慘案淹死百姓89萬,蔣介石是如何掩蓋真相的?
    1938年6月9日,蔣介石下令「以水代兵」製造了慘絕人寰的「花園口決堤慘案」,雖然淹死了1000多個日本兵,但卻造成了89萬中國老百姓死亡,1200萬百姓受災,數千萬畝良田被毀,並導致連續兩年的中原地區大災荒、大瘟疫流行,成為中國歷史上最大的人間悲劇。
  • 他是國軍中有名的逃跑將軍,卻備受蔣介石信任,只因做了這一件事
    黃埔軍校一期學員並不是很多,但是卻出了很多高官,後來在國軍內部,蔣介石嫡系中的嫡系就是有不少黃埔一期的人,比方說杜聿明,關麟徵,胡宗南等人,當然這些名氣也不小,其中有一個人名氣沒法和前面的那幾位比,但是他卻十分受蔣介石的信任,可要論他戰場表現,他是個實實在在的逃跑將軍。
  • 蔣介石將花園口決堤,黃泛區89萬人死亡,1942大饑荒慘絕人寰
    這首童謠唱的是黃河在花園口決堤之後給人民造成的慘重災難,這個災難不是天災,而是人禍。應該為此負責的人正是當時的領袖蔣介石。這件事情造成的慘狀可以用「人間地獄」來形容,因而在國際上的影響很大。在臺灣,直到上世紀80年代之前,人們都不能公開談論花園口事件,很多檔案到80年代後期才得以解密。
  • 為阻日軍,蔣介石扒開黃河花園口,1250萬人受災,武漢仍沒保住!
    蔣介石的如意算盤是,黃河決堤後,一方面可以將日軍阻擋在在河南以東;另一方面,黃河決堤後,武漢可以保全。但是日軍也不傻,黃河決決堤能阻擋日軍一時,但是阻擋不了日軍一世。四、一聲巨響後,花園口堤壩被炸開確定了禦敵之策,接下來就是具體的執行了。要炸開黃河大堤,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 抗戰中蔣介石花園口決堤淹死了89萬百姓,又淹死了多少日軍呢?
    花園口決堤事件是抗日戰爭時期三大慘案之一,和文夕大火,重慶防空洞慘案並稱為抗戰三大慘案。事件的背景是1938年,李宗仁在臺兒莊在正面戰場第一次擊敗了不可一世的日軍,取得了抗戰以來的第一次大捷。蔣介石在勝利的刺激下,意預在徐州和日軍進行決戰,調集了20多萬中央軍主力前往徐州戰場。
  • 蔣介石炸開花園口有效果嗎?用百萬災民換來7000餘個日本兵的傷亡
    在抗日戰爭結束的時候,好不容易平息了十四年的戰爭了,就當人們想要歇會的時候,這個時候偏偏蔣介石又想靠自己的力量來發動內戰,後來因為各種因素,他想發起的內戰並沒有得到更多的好結果,反而讓他落難而退,後來還因為這個逃跑帶了臺省那邊,不僅如此他還是不承認自己的錯誤,更加是把他的歸咎到別人身上
  • 抗日戰爭黃河決堤真相,蔣介石急令撤退,前線國軍為何大惑不解?
    1938年6月9日,民國政府下令「以水代兵」,派遣部隊破壞黃河南岸渡口花園口,造成黃河決堤,史稱「花園口事件」。花園口決堤後,豫、皖、蘇三省出現了高達三十多萬平方公裡的黃泛區,大江南北一片譁然,然而花園口決堤對於民國和日本來說均是一場預料之外的變故。
  • 花園口決堤480萬人傾家蕩產,元兇不辱使命兩天挖完,結局如何
    然而,在抗戰時期,其實南京大屠殺這一慘案造成的死亡人數還不是最多,在那個時候,曾經發生了一起更加令人驚嘆的大案,造成的死亡人數與經濟損失更加嚴重,那就是花園口決堤事件,與長沙大火和重慶防空洞慘案號稱民國三大慘案。
  • 花園口決堤:原本準備在趙口挖開黃河,為何最後更換地點?
    為了阻止日軍的攻勢,蔣介石下令掘開黃河大堤,「花園口」從此世界聞名。但是,在最初的地點選擇上,國軍是準備炸開趙口的黃河大堤,為什麼最後改在花園口了呢?1938年5月底,土肥原的第14師團已經劍指開封;6月1日深夜,蔣介石終於下定決心,批准了第一戰區關於炸開黃河堤壩阻攔日軍的建議。
  • 蔣介石下令炸開花園口,造成的傷亡是南京大屠殺的三倍
    歷史上黃河決堤屬於常事,但是周邊居民有長期抗洪經驗,各村鎮都有專人負責值守,一旦決口就敲鑼警告村民到高處躲避,一夜之間就可傳訊數百裡,所以傷亡往往不大。但是花園口是秘密決堤,事前並無大雨預警,又嚴密封鎖消息,所以猝不及防的民眾才會遭受慘重損失。
  • 逃跑將軍兼旱鴨子的桂永清是怎麼混成國民黨海軍總司令的?
    1938年,中國軍隊在蘭封會戰中被日軍擊敗,直接導致了抗戰三大慘之一的「花園口決堤」。而蘭封會戰失敗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蔣介石的嫡系大將桂永清的棄城而逃,桂永清也因此被稱為「逃跑將軍」。奇怪的是,「逃跑將軍」桂永清幾年後一躍成為國民黨的海軍總司令。更重要的是,桂永清不僅本人是個旱鴨子,而且幾乎沒有任何海戰的知識和經驗。那麼桂永清是怎麼混成國民黨海軍總司令的呢?桂永清畢業於黃埔軍校,既是「復興社」大佬又是陳誠「土木系」的幹將。最重要的是,桂永清對蔣介石非常忠誠,曾吹捧蔣介石是「中國的希特勒」。
  • 他是花園口決堤的罪魁禍首,但後來英勇抗戰,打到全軍覆沒
    1938年6月9日,蔣介石為了「以水代兵」,阻滯日軍南下的腳步,扒開了黃河花園口大堤,給中原百姓帶來了一場大災難。你可以說是蔣介石,但其實國民黨新8師師長蔣在珍罪過更大。實際上,在蔣在珍建議掘開花園口大堤之前,蔣介石的首選之地其實是在趙口大堤,但蔣介石沒有想到的是,駐紮於趙口的商震將軍,雖然口頭上答應了,但他也知道此舉的危害性,於是就一個勁兒地磨洋工,還故意把施工地點放在了淤泥最多的地方,進展很慢。
  • 花園口決堤,百萬平民代價擋住日軍鋼鐵洪流值得嗎
    李宗仁將軍 而為何在此時攻取武漢,不給自己留下任何喘息的機會?,6月4日,53軍派兩個團的兵力,在趙口挖了整整兩天無功而返,他又把任務交給了新編第八師師長蔣在珍,又將決堤地點改在了花園口,終於,6月9日上午黃河決堤。
  • 1938蔣介石在花園口下令決堤,淹死日軍萬餘人,他真的做錯了嗎?
    所以日軍也是快速召集了30萬的兵力向徐州進發,逐漸對蔣介石的軍隊形成了包圍的態勢。結果就是國民軍直接被嚇跑了,還沒開打就失敗了,徐州被放棄。之後國民軍跟日軍在蘭封又開打了,然而這次蔣介石又失敗了,國民黨軍隊總共15萬人,卻被日軍將領土肥原率領的2萬人馬給打得潰敗,成了戰爭歷史上的一大笑柄。在日軍拿下蘭封后,又順勢拿下了開封,並劍指鄭州,隨時都將破城而入。
  • 花園口決堤,三省44縣受災,蔣介石一直不敢承認自己下令決河
    蔣介石到此終於採納。決河行動在日寇進佔開封之前已經進行,6月1日,國軍駐鄭州的20軍奉命決堤,連試了三次,最後在鄭州花園口成功。此時河南雖未進入雨季,黃河水量也不是十分大,但堤口一旦潰決,後續源源不斷的河水湧出,立即以沛然莫之能御的威勢,漫捲豫東、皖北,造成一大片汪洋澤國。日寇諸部隊被淹死、困住少量兵力,但終於無法跨越泛濫的河水,暫停對鄭州一線的攻擊。
  • 蘭封戰役失利——花園口決堤慘劇的直接誘因
    鳳凰衛視7月13日《鳳凰大視野》節目播出「大河上下:花園口事件實錄(二)」,以下為文字實錄:蔣介石威望跌谷底 急需勝仗振奮士氣陳曉楠:1938年5月,國民政府匯集徐州的60萬大軍,在日軍的南北夾擊之下,不戰而退,這也使得蔣介石在黨內的地位岌岌可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