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大家都用 AI 預測航班延誤,延誤險還能存在嗎?

2020-12-06 極客公園

《決勝 21 點》電影裡,由一群數學天才組成的團隊,專攻賭場上風行的 21 點遊戲,他們利用超常的記憶力和數學運算能力提高獲勝概率。雖然這算不上傳統意義的出老千,畢竟牌桌上都是概率的運算,但是不能團隊協作「算牌」是賭場定下的「規矩」。所以他們最終還是被賭場「教做人」了。

最近也發生了這樣一起「抖機靈」的事情。山東一女子李某頻繁購買機票和航空延誤險,並頻繁理賠,近五年獲利三百萬元。雖然談不上像電影中高智商推理運算,但是李某利用過往職務之便,對於保險理賠流程和規則稔熟於心,加上她「勤奮努力」的天氣數據收集,「鍥而不捨」的下注,確實從中獲利驚人。


爭執不下:都是靠本事賺錢的,哪錯了?

根據警方披露,李某此前從事航空服務類工作,對於飛機取消和延誤信息及保險理賠流程都有所了解。也就是說,李某挑選延誤率比較高的航班購買,一旦出現延誤,李某則向保險公司索賠。

加上自己的,李某還從親朋好友處騙來 20 多個身份證號以及護照號來尋求「收益」最大化,購買一份保險的保費大概是 40 元左右,保險公司因飛機延誤而賠付的金額在 400 到 2000 元不等。如果延誤時間長,賠付的費用甚至可以到 7000-8000 多元。

接到保險公司報警後,警方介入認為,李某利用其親友身份信息購買機票和飛機延誤險,涉嫌在與保險公司訂立保險合同時,故意捏造根本不存在的被保險對象,騙取保險公司保險金,客觀上存在刑法評價中的詐騙行為,同時詐騙金額已達到保險詐騙罪的追訴標準。在警方最新通報中稱,李某多次偽造航班延誤證明等材料,虛構航班延誤事實,騙取巨額保險金。

上海市錦天城律師所陸鳳陽律師對澎湃新聞表示,詐騙罪的構成要件之一是嫌疑人虛構事實,無中生有。所以這場案件中,判斷虛構什麼成了關鍵。

不少網友認為,最新通報中「李某虛構航班延誤事實」存在疑問,保險公司在理賠李某之前應該核實清楚了航班是否延誤。虛構的另一點在於,李某是否涉嫌故意捏造根本不存在的被保險對象。如果李某自身購買保險並且理賠,航班屬實、延誤屬實、李某可以在航班起飛前退票,同時在延誤之後索賠,這並不構成詐騙行為。但是知名公益律師趙良善告訴澎湃新聞,「以他人為身份主體的保險理賠」是李某全程幕後操控的虛假事實。李某冒充他人身份欺騙保險公司對於保險主體、理賠主體、航班購買主體的正確認知,是詐騙行為。

但是針對李某「冒充」他人是否構成詐騙,目前言論也沒有統一。陸鳳陽表示,李某借用別人身份證,購買機票和保險的行為應適用《合同法》。如果別人不知道李某冒用其身份進行購票、購保險並理賠,屬合同無效,應恢復「原狀」。

涉事保險公司可以依據《合同法》相關條款,主張李某借用或冒用他人身份達成的前述保險合同無效,要求李某返還相關理賠款項或不予理賠。但李某的相關行為不涉及犯罪。李某或許存在向被借身份證者隱瞞,獲得理賠歸自己。但是這個行為指向的是被借身份證者,而不是保險公司。

人民日報旗下俠客島評論,該女子的行為本質上是對保險公司保險合同規則的利用,在道德上可以爭論,但在商業上符合理賠邏輯。


數據和計算力平權,是否會帶來險種「危機」?

事件發生後,已經有保險公司和平臺修改了相關條款,例如去哪兒規定,投保人在預訂航班或投保時就已經知道或合理推斷可能發生延誤,保險人不承擔賠付責任。此外,去哪兒網、攜程規定,未實際乘機,即便航班延誤也不能獲得賠付。

中新經緯表示,幾家保險公司的航班延誤險的免責條款中幾乎都包括:被保險人在保險事故發生時,未實際辦理登機手續或因自身原因未實際登機的。所以,李某未實際乘坐這些航班,但是如何順利拿到賠償成了疑點。對此相關從業人員表示,不少保險公司採用線上簡化理賠,如果拿不到準確的登機信息,就會在核對時出現漏洞。

從中可以窺見的是,目前航空延誤險理賠規則上存在一定的漏洞,比如保險公司和航空公司的信息對接不完善。由此可見,經過這次事件,這些規則漏洞都會被修補,就像《決勝 21 點》的賭場建立了不許算牌的規則,因此大量騙保行為是很難複製的,想把這種方式當作賺錢模式,是不可能的。

但這件事背後卻帶來了一個新的問題。

如果延誤險不需要一個人執著的研究,或者以賺錢為目的,但是個人可以通過開放的天氣數據和算法,去預測延誤機率,再決定是否購買延誤險,甚至是決定購買金額,進而讓自己的保險行為產生更好的「保險效益」會怎樣呢?

保險產品之所以要有「精算師」來設定,本質是對於機率和保費關係的計算,在這方面保險公司的能力以前遠遠超過個人。

但是當數位化世界到來,大量的數據和 AI 的能力可以被個人去運用,數據和計算能力被某種產品實現平權,那麼原有的計算模型一定會受到影響,甚至不再有效。

假如有人做了一個「延誤險管家」,把那位「騙保」人士的方法,通過技術手段來變成一種服務,幫助每個人都輕鬆實現最佳「保險效益」,這種技術的平權,是不是會帶來延誤險這個產品整體的邏輯重塑。

很顯然,如果每個人的「保險效益」提升,那麼保險公司賠付率走高,收益率下降,保險公司就必須提高費用率,甚至保險公司修改航空延誤險規則和精算方法,提高理賠門檻。

其實今天市面上不乏預測天氣,航班延誤率的工具,過去人們只是想算算看「今天能不能照常起飛」、「會不會白跑一趟」,大家其實也沒有太當真。

但是未來,隨著大數據和 AI 技術的發展,誇張一點的說,只要人們提前用 App 預測一下,就能更精準的知道哪趟航班會延誤,精準到比「騙保」事件還高的準確度,這種服務是不是會本身有價值?或者能通過這種服務獲得價值轉換的機會?那麼這時候延誤險存在的邏輯,可能也會要重新思考。

科技往往一出現的時候會是個國家、大公司建立競爭力和商業模式的支撐點,但是越來越普及的科技,一定會帶來平權和普惠,會摧毀原來的「城牆」。

所以接下來我們不妨觀察的是「天氣數據」、「航班信息」是不是會因為既得利益的行業走向封閉,還是從服務民眾的角度更加開放?

這會照射出科技是否以人為本的思考,也照射出商業世界的真相。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責任編輯:靖宇

本文首發於極客公園,轉載請聯繫極客君微信geekparker 或 zhuanzai@geekpark.net

相關焦點

  • 航班延誤險騙保300萬?薅航班延誤險的羊毛到底有沒有問題?
    自2015年以來,李某用親戚朋友的身份信息,靠自己估摸成功的近900次飛機延誤,累計從保險公司獲取保險理賠金高達近300萬元。據江蘇電視臺報導,李某曾有過航空服務類工作經歷,熟悉航班延誤險賠付中沒有人工核驗的漏洞。
  • 航班延誤險背後存在的邏輯
    近日,南京當地媒體報導稱,一名李姓女子通過購票虛構行程,利用近900次航班延誤獲利近300萬元,因其做法涉嫌詐騙,目前已被當地警方抓獲,並已被採取了刑事強制措施。南京鼓樓警方6月12日發布通報:犯罪嫌疑人多次偽造航班延誤證明等材料,虛構航班延誤事實,騙取巨額保險金。
  • 航班延誤 乘客可買延誤險
    可臨近登機時,卻被告知由於西安大霧,航班延誤。  航班延誤的事件偶有發生,保險公司相關險種也應運而生。  昨日,東亞記者了解到,遇到航班延誤情況,乘客若購買保險,在多家保險公司可獲賠。  「延誤3小時,賠償200元;延誤6小時,賠償限額400元。如果航班取消,賠償300元。」
  • 估算航班延誤率,買航班延誤險獲利,違法嗎?要負民事責任嗎?
    300萬被捕#航班晚點是大家都不願碰到的情況,但靠航班延誤來發家致富的故事你聽說過嗎?女子李某曾有過航空服務類工作經歷,有一套預測計算航班延誤率的方法。憑自己的「本事」,她使用本人和親友的證件號碼頻繁購買延誤概率較大的機票和航空延誤險。如果航班延誤,則申請理賠;如果正常起飛,則及時退票。
  • 航班延誤險 調整了!
    來源:央視財經今天是端午假期第一天,很多人可能都有出行需求。而一些人在乘坐飛機前,可能會考慮購買航班延誤險。最近,一個「購買航班延誤險理賠300萬」的案件,引發了各方的熱議。這也使得航空公司的延誤險出現了一些調整。
  • 預測航班信息,薅航班延誤險羊毛獲利300萬,構成保險詐騙罪嗎?
    據悉,李某之前曾從事過航空服務類工作,對於飛機延誤信息及保險理賠的流程都有所了解,能夠通過分析提前獲取航班取消或延誤信息。失業之後的她,欲圖購買航班延誤險獲得保險金。李某遂研究了經常延期的航線以及天氣情況,並從親朋好友處騙來20多個身份證號以及護照號,自己也多次「掛失」並補辦多本護照,用以購買機票和航班延誤險。
  • 預測航班900次延誤,靠航班延誤險獲利300萬,是騙保還是合理利用規則
    2020年6月9日,南京公安局發布消息稱破獲一起利用航班延誤險漏洞的保險詐騙案,犯罪嫌疑人李某自2015年至今一共5年間準確預測900次航班延誤,從中獲得300多萬元保險理賠款。目前李某因涉嫌保險詐騙罪和普通詐騙罪被警方採取強制措施,案件正在進一步調查中。
  • 薅航班延誤險的羊毛 犯法?
    警方調查後發現,李某曾有過航空服務類工作經歷的李某,有提前獲取航班取消或延誤信息的途徑,為此她在網絡上挑選了延誤率較高的航班,再去查該航班的航程中有沒有極端天氣。之後,李某從親朋好友處借來20多個身份證號以及護照號,為逃避系統核查,李某虛構不同身份購買機票。為了更具隱蔽性,李某每次購買機票都要用四五個身份。
  • 航班延誤可以得到賠償?教你如何拿到航空延誤險
    樂樂我憑藉十幾年頻繁出差的經驗,找到了一種可以讓我心理稍稍平衡的妙物——航空延誤險!延誤險就是你在乘機前買一份保險,當你的航班延誤滿足了賠付條件,你就可以獲得相應金額的賠付。這份保險其實未必能用上,但可以做到有備無患。聽說有的朋友玩轉了延誤險,可能會把一趟旅行變成了免費的呢,延誤時間長的情況下還能小賺一筆。是不是好生羨慕啊?
  • 航班延誤險變形記
    而保險公司曾夢想借航延險搜集大數據的夢想之路也較為坎坷。  打包銷售玩「隱身術」  時值夏季航班延誤高峰季節,購買一份航班延誤險成為「座上賓」,但這一產品在多家網際網路平臺玩起「隱身術」,消費者大多難以找到購買入口。
  • 颱風造成航班延誤/取消?最全延誤險攻略在此,一次延誤賺萬元!
    而一位精明的dlb早早買了當天外地來回機票,然後把各大保險公司的延誤險都買了一遍。不出所料,來回所有航班全都延誤,航班延誤險淨賺過萬~上面那個段子離我很遙遠,再講一個發生在我身邊的案例。。關於延誤險,之前已經有過整理,包括索賠方式等,之前的內容詳見:最全延誤險匯總,附延誤險理賠流程但延誤險政策經常變動,甚至連承保公司都變了,所以很有必要花了一天時間更新、重新整理。
  • 買了延誤險 飛機延誤就能得到補償嗎?
    為何很多乘客買了延誤險卻不申請理賠?航班延誤險,是指投保人(旅客)根據航班延誤保險合同規定,向保險人(保險公司)支付保險費,當合同約定的航班延誤情況發生時,保險人(保險公司)依約給付保險金的商業保險行為。一般來說,航班落地時間延誤2小時以上(不包括2小時),無論任何原因、無需任何證明,旅客便可獲得航班延誤險理賠。航班延誤險屬於商業保險,不同保險公司對延誤時間及理賠金額規定不同。
  • 女子購買航班延誤險獲利300萬,保險公司該願賭服輸嗎?
    最近,有一件事轟動了保險業和航空業,一女子通過購買航班延誤險,3年時間總公獲利300萬,被保險公司上報公安機關並將其拘留。看到這則消息的時候我們很多人會覺得匪夷所思,保險公司這麼聰明的公司,保險產品都是其頂尖的精算專家設計出來的,怎麼還能被人鑽了空子呢?
  • 航班延誤險理賠真的構成犯罪嗎?
    2015年以來,李某用親朋的身份證件,專門購買可能會因天氣原因而延誤的航班機票及其延誤險,如果其所購機票的航班飛機起飛,達不到延誤險理賠條件,李某就退掉機票。靠對航班及其航路天氣分析,李某累計騙取保險理賠金高達300多萬元。媒體一報導就引發眾多網友熱議,筆者也對此事件進行了持續關注,筆者認為:本案李某的行為不構成刑事犯罪。
  • 重磅 史上最全航班延誤攻略 含值得買的航班延誤險
    去年瓦力碼完《出行看天氣》《信用卡延誤險》之後,各種原因導致延誤三部曲遲遲未完工。據瓦力統計,這期間又下架了不下20餘種延誤險,不能再拖,深感抱歉。出門在外,我們期盼一切順利。但不幸碰上航班延誤,也大可不必動肝火。迅速躲進機場貴賓廳,慢慢計算航班延誤收益才最贊。
  • 購買航班延誤險「薅羊毛」300萬被抓?可能真的沒犯罪!
    某保險公司在4月份向南京警方報案,稱在進行航空延誤險理賠時發現多個不同的身份證號,多次進行理賠。後通過警方調查發現,來自青島的女子李某,在6年間通過航班延誤險的漏洞,詐騙合計金額將近300萬元。是什麼樣的高智商能夠發現如此「商機」?其實不然,她用的可能是每個人都能想到的笨辦法。首先,李某以購買理財產品為名。
  • 利用航班延誤險獲利300萬,她是怎麼做到的?
    從2015年至今,曾有過航空服務類工作經歷的李某,為獲得延誤險索賠,會在網絡上挑選延誤率較高的航班,並使用親朋好友的20多個身份證號以及護照號購買機票,每一個身份最多購買30-40份延誤險。如果航班延誤機率不大,她就會在飛機起飛之前把票退掉,儘量減少損失。一旦航班出現延誤,李某便利用航空公司無需本人申請理賠的規則,著手向保險公司索賠。
  • 航空意外險包括延誤險 航班和行李延誤都能賠?
    「航班延誤能獲得幾百元賠償?有這樣的好事?」每個月都要頻繁穿梭於溫州、上海、廣州的生意人鄭先生說,夏季以來受不穩定天氣影響,航班延誤成了家常便飯,他時常要在機場乾等上好幾個小時,但從來沒有哪次獲得過賠償,對於「航意險包含延誤險」一說,鄭先生表示非常關注。對於「航班延誤能否獲賠」一事,記者隨機調查了一些市民,許多人表示對航班延誤早已「習以為常」。
  • 偽造航班延誤材料薅航班延誤險羊毛的行為,毫無疑問是犯罪
    近日,一則關於李某因利用航班延誤薅羊毛涉嫌騙保300多萬的新聞引起了網民熱議。據最新報導,南京警方稱李某多次偽造航班延誤證明等材料,虛構航班延誤事實,騙取巨額保險金。目前案件正在進一步偵辦中。李某如何薅的航班延誤險羊毛?第一步,李某曾有過航空服務類工作經歷,精研航班延誤規律,為此她在網絡上選取延誤率高的航班,再去查該航班的航程中有沒有極端天氣。
  • 還在擔心航班延誤嗎?谷歌AI新應用幫你預測延誤信息
    智東西 編 | 白鴿智東西2月1日消息,據Venture Beat等外媒報導,谷歌旗下提供航班搜索服務的應用程式Google Flights最近推出了新功能,它能夠利用人工智慧對數據進行分析,以此來預測航班是否會發生延誤,並給乘客提示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