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實錄:溫州眼鏡大王王瑞政

2020-12-21 央廣網
   昔日窮鄉僻壤的瑞安市馬嶼片區,擁有一支遍布全國各地的眼鏡銷售大軍,創造出年逾100億元的眼鏡銷售額,佔據全國眼鏡銷售市場的半壁江山。說起這個奇蹟,馬嶼人會由衷地感謝素有溫州眼鏡業「祖師爺」之稱的王瑞政。

  馬嶼鎮目前計劃投資8000萬元打造浙南閩北最大的眼鏡商貿中心。「真沒想到,當年的討飯生意,居然成了一大產業。」今年70歲的王瑞政感慨萬千。

  深夜,瑞安市馬嶼鎮一間簡陋的作坊裡,一位年輕人在煤油燈下聚精會神地「做實驗」,身邊擺放著一把剪刀、一把鉗子、一個榔頭,還有幾片白鐵皮和一堆玻璃片。他先把鐵皮剪成細長條,拿榔頭敲出凹槽,然後用鉗子夾住焊成框架,裝上鏡片,再安上腳。溫州歷史上第一副老花鏡就這樣誕生了!

  「鏡片剛開始是買的,後來根據初中物理課本上學到的光學原理,自己動手用砂紙磨出來。」儘管40多年過去了,王瑞政依然清晰地記得,那個曾經改變自己一生命運的夜晚。正是這副做工極為粗糙的老花鏡,讓王瑞政從此和眼鏡業結緣,成為日後的「眼鏡大王」。

  1937年,王瑞政出生在瑞安馬嶼鎮一個貧苦的漁民家裡,從瑞安中學初中畢業後不久,父親因病去世。迫於生計,王瑞政代過課,還曾給人畫肖像,寫對聯,後來在馬嶼街上開了一家鋼筆和眼鏡修理店。但沒過多久,王瑞政的修理店就被生產隊當作「資本主義尾巴」給割掉了。

  當時,王瑞政的母親和妻子相繼生病,家中債臺高築。無奈之下,他只好苦苦請求村幹部開出一張身份證明,收拾起工具挑子,用細繩穿著100來副「王氏」老花鏡,開始了雲遊四方的鄉村手藝人生涯。

  「可惜啊,當年沒留下一副自造的老花鏡。」王瑞政呵呵一笑,「如果把它和現在的眼鏡相比,那簡直是相差十萬八千裡。」

「賣眼鏡嘍!」在福建省福州市郊區的一條小巷深處,冒出一個肩挑擔子,面容黝黑的「眼鏡貨郎」,叫賣聲顯得有些嘶啞。

  「這老花鏡多少錢一副?」一位老人操著閩南話,著急地打著手勢問。「2塊錢。」王瑞政一邊用普通話回答,一邊伸出兩根手指頭,從擔子上取下最後一副老花鏡。

  這時,王瑞政離開家鄉已經整整兩個月,除去路上的花費,口袋裡尚存50元錢,但等他一路跋涉回到家中時,已經身無分文。「第一次出遠門沒經驗,路走太遠,花銷太大了。」王瑞政笑了起來,「當時,我離家時只帶了5分錢的渡船費,過了飛雲江,從溫州境內一路走到麗水地區,再經福建寧德等地,福州是終點站,沒想到跑了那麼多路。」

  從1963年開始,王瑞政作為馬嶼鎮乃至溫州地區的第一個眼鏡推銷員,一直到改革開放前,在全國各地整整奔波了15年,足跡踏遍江西、湖北、四川、河南和福建等地的鄉村角落。

  在王瑞政的帶動和影響下,一撥又一撥的親朋好友跟著他走南闖北,並逐漸形成了自己的事業。如今,在溫州很有名氣的「愛眼城」、「梁明光眼鏡店」等創始人,都是王瑞政當年的徒弟。王瑞政的兒子王鵬在市區飛霞南路開出「王鵬眼鏡店」後,轉戰東北,現在已經是吉林省長春市眼鏡商會會長。

  王瑞政的徒弟們又帶學徒傳技藝,這樣,親戚帶親戚、朋友帶朋友,馬嶼的眼鏡銷售大軍從原先的一個人、幾十人發展到今天的五萬人,銷售足跡遍布大江南北,馬嶼的「眼鏡之鄉」美名傳天下。

  如今,瑞安馬嶼人掌控著中國大多數眼鏡銷售渠道,形成了北有王鵬、西有千葉、南還有綠丹妮的市場格局,建立連鎖經營店達3000多家。

「恩人,今天總算見到您了!」一個陌生的男子深深地向王瑞政鞠了一躬,王瑞政趕緊起身扶起。這是上世紀80年代初,王瑞政在江蘇省丹陽眼鏡批發市場的一次偶遇。

  當時,王瑞政和幾個老鄉正在眼鏡市場邊上的一家麵館邊吃邊聊。這位馬嶼男子獲悉王瑞政的身份後,感激地說,如果沒有王瑞政,他們全家不可能走出馬嶼走上致富的道路。

  江蘇丹陽眼鏡批發市場的形成,王瑞政可謂功不可沒。

  1978年,一直在外四處擺攤賣眼鏡的王瑞政,聽說國家政策允許創辦企業後,立即收拾行囊從武漢趕回老家,召集10來人自籌資金辦起了溫州第一家私營眼鏡廠——馬嶼眼鏡廠。第二年,王瑞政受不了各種因素的制約,離廠遠赴東北做眼鏡生意。

  江蘇省丹陽市郊區一些農村有生產鏡片的傳統,王瑞政等人經常到那裡進貨。時間久了,許多加工戶紛紛主動把產品送到王瑞政他們經常住宿的旅館裡,旅館服務人員不堪其擾,就把他們趕到門口。「那時候,每天一大早,旅館門前就排成長隊,成為丹陽市區一個最熱鬧繁華的地方。」王瑞政回憶道,旅館負責人後來看情形不對,就動員村幹部搭建了一個簡易棚,讓他們集中進場交易。於是,一個現在人人皆知的「江蘇丹陽眼鏡批發市場」就這樣形成了,每年市場交易額達5億元。

  丹陽眼鏡市場成立後,王瑞政發現北方人要從南方拿貨比較困難,於是萌發了送貨到北京的念頭。在他的影響下,越來越多的人加入了這個行列,這樣逐漸形成了今天全國最大的眼鏡批發市場之一「北京眼鏡城」。

從1979年第二次挑起擔子闖蕩關東,王瑞政在東北整整創業18年,人稱「關東眼鏡大王」。1997年,他應家鄉邀請,回鄉擔任了瑞安市眼鏡商會首任會長,將東北眼鏡業務放手交給兩個兒子打理, 3年前卸任,如今賦閒在家安享晚年。

  在王瑞政擔任會長的10年間,瑞安的眼鏡行業突飛猛進。僅馬嶼鎮現有眼鏡企業就有82家,年產值達5億元。一些早期的「散兵遊勇」逐漸告別「地攤遊擊戰」,轉向「連鎖經營」。如今,在中國的任何一個城市,星羅棋布的眼鏡連鎖店,隨處可見馬嶼籍的老闆和師傅。瑞安人還將眼鏡加工廠開設到北京、上海、廣東和江蘇等國內著名的眼鏡集散地。

  「當年被人瞧不起的一個行當,現在卻解決了無數人的吃飯問題,真是做夢也想不到。」提起眼鏡業的前景,王瑞政的聲音有些激動,「我現在最大的願望,就是在有生之年,早日看到眼鏡商貿中心的落成。」

 

相關焦點

  • 瑞安眼鏡產業開創者們的故事
    而此時,馬嶼眼鏡已經處於工業化生產的前夕,而產業的源頭肯定要早得多。溫州最早的眼鏡製作者王瑞政就是馬嶼人,他製作第一副眼鏡的時間是在上世紀60年代初。記者對馬嶼眼鏡的探尋,就是從這個時代開始。回憶第一個故事:賣眼鏡的人
  • 溫州「合同大王」已是特殊的符號,「耳蝸大王」李方平衝刺A股了
    對於溫州樂清人李方平來說,被譽為「合同大王」、成為著名的「八大王」之一,已是一個特殊的符號,但他對商業世界的敏感神經並不會因一時波瀾而停止跳動。躍身時代熔爐、鍛就「耳蝸大王」,李方平書寫了更為精彩的「溫州樣本」。
  • 2020甌海兩岸眼鏡產業對接會在浙江溫州舉行
    (主辦方供圖)  中國臺灣網12月15日訊 作為中國第一個"眼鏡生產基地",溫州眼鏡曾經佔有中國眼鏡製造業的"半壁江山"。作為中國眼鏡產業的主力軍,溫州眼鏡從業者身邊有著一批創業打拼的臺商......當「愛拼才會贏」遇上「敢為天下先」,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新形勢下當如何實現兩岸眼鏡產業融合發展?
  • 溫州平價眼鏡超市大調查
    溫州也不例外,自去年11月份以來,溫州共有四家眼鏡平價超市相繼開業。雖然數量不多,也非全國首創,但仍打破了溫州眼鏡零售業往日的平靜。那麼,開業後,他們的生意是否像國內其他平價眼鏡超市一樣火爆?溫州眼鏡老店PK新店,到底誰是贏家?為此,本報記者進行了調查採訪。
  • 溫州平價眼鏡超市:配副眼鏡最低只需14元
    平價眼鏡超市,一副鏡框只賣5元 金魚 攝  浙江在線04月02日訊近日,一外地連鎖平價眼鏡超市高調入駐溫州,引起原本就不平靜的眼鏡零售市場又一次價格震蕩  該平價超市經理官雲鋒告訴記者,雖然傳統眼鏡零售業毛利是以倍來計算,但目前不少眼鏡店仍在虧本經營,原因是租用街邊旺鋪使成本過高,造成「三分眼鏡,七分費用」的「暴本」不「暴利」現象。而他們的平價超市大多開在二樓,可省下9成房租,再加上全國60多家連鎖店從廠家批量進貨,由此將眼鏡價格水分擰乾。  據了解,該平價眼鏡超市在溫州市區五馬街二樓的年租金為5萬元。
  • 溫州眼鏡行業捐贈7萬多副防護眼鏡!
    >通過不同渠道匯集了7萬多副醫療防護眼鏡目前已經陸續發往疫區昨天一早,溫州華信光學有限公司組織人員將庫存的2000多副防護鏡打包,準備發往武漢。與此同時,溫州市眼鏡電商行業協會會長、中國(甌海)眼鏡跨境電商園負責人林素丹也正忙著對接其他眼鏡企業的捐贈事宜。林素丹介紹,溫州早在2003年就獲得「中國眼鏡生產基地」的稱號,眼鏡企業眾多,但主營防護鏡的寥寥無幾。在這種情況下,不少眼鏡企業通過各種途徑募集了一批防護眼鏡。「1月24日、25日兩天,已經將3萬多副醫療防護眼鏡運往武漢,為疫區開展工作提供支持。
  • 在溫州看3D電影再也不用買眼鏡了
    溫州網訊 自媒體關於3D眼鏡全面免費提供的報導刊發以來,受到眾多市民的關注。近日,市消保委、市影業協會正加快推進免費3D眼鏡的落實工作。昨日,市消保委約談溫州十家知名連鎖影院負責人,詳細了解各影院針對該政策的整改進度。
  • 「孔明燈大王」劉鵬飛的創業故事
    作者:來源網絡 時間:2020-06-16 14:34:27 瀏覽:1次 「孔明燈大王」劉鵬飛:一個80後草根的創富傳奇劉鵬飛出生在江西寧都的一個農民家庭
  • 一副3D眼鏡能否看遍溫州所有影院?我告訴你……
    一副3D眼鏡能否看遍溫州所有影院?「現在放映的多是3D電影,但是大多影院不提供免費眼鏡,每次看電影時我就拿上五六副去試效果,我感覺有的效果差異很大,有的又感覺差不多。」他說,買了這麼多眼鏡已經弄不清楚哪副是從哪家影院買的,每次觀影這麼折騰很麻煩,「用一副3D眼鏡能不能看遍溫州所有的電影院?」記者帶著他的疑問前往十多家影院調查了解。
  • 3D眼鏡在溫州不同影院能通用?記者走訪大發現
    溫州網訊 市民陳先生近日反映,他很愛看電影,幾乎一周就要看一場,車裡備著13副3D眼鏡,都是在市區各大影院看電影時買的。「現在放映的多是3D電影,但是大多數影院不提供免費眼鏡,每次看電影時我就拿上五六副去試效果,有時候效果差很大。」
  • 「啤酒大王」李大紅的一生:三次創業,客死他鄉
    可能誰也沒想到,「啤酒大王」的一生會這樣結束。從啤酒大王,到無紡布大王,再到南方櫻桃大王,李大紅的一生,都在創業。 首次創業:成為啤酒大王 李大紅,男,69歲,湖北荊門人,先後被團中央、中國青年企業家協會授予第四屆全國優秀企業家稱號;被湖北省人民政府授予省勞動模範稱號;被中華全國總工會授予「五一」勞動獎章和「全國勞模」榮譽稱號,還是湖北省第八屆、第九屆、第十一屆人大代表,在2003年1月份
  • 《溫州兩家人》央視開播 劇中原型事件大揭秘
    原型人物:信泰集團董事長、眼鏡大王胡福林。  9.第十四集  林佳來轉產「淘氣堡」。  真實案例:溫州樂園董事長金平亮的創業故事。  10.第十五集  侯三壽新公司開張,實施虛擬經營。  真實案例:森馬集團董事長邱光和創新理念,快速發展的案例。  林萬山給侯三壽出招,解決資金困難。
  • 2020長三角•溫州創業高峰論壇圓滿舉行
    「2020長三角•溫州創業高峰論壇」在市人民大會堂4樓新聞發布廳召開。   論壇現場,溫州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市人力社保局長徐順聰在致辭中說,近年來,溫州市各級黨委政府不斷破除體制機制弊端,著力優化創業創新環境,為創業者和投資人打造高質量創業生態圈。
  • 「創業創新 築夢溫州」在京高校臺灣青年座談交流
    據了解,服務中心自啟動以來,已組織創業推介會10個場次,吸引來溫州考察的臺灣青年600多人次。  溫州市臺辦副主任、溫州臺灣青年創業就業服務中心主任張振宇首先代表主辦方歡迎來自兩岸的嘉賓朋友。他表示,溫州為臺灣青年創業就業專門設置了多項優惠政策,海峽兩岸經濟創新發展示範區也於年初批准成立,溫州有著非常大的人才需求,歡迎臺灣青年來溫創業。
  • 稅惠加碼 助力溫州甌海「眼鏡+產業鏈」蝶變升級
    近日,在2020溫州國際時尚文化產業博覽會上,中國(甌海)眼鏡小鎮品牌街的50餘家各品類眼鏡商家,通過展覽眼鏡行業「機器換人」智能生產線、特色眼鏡產品等,展現了甌海眼鏡的整體實力和形象。國家稅務總局溫州市甌海區稅務局聚焦重點產業培育,發揮稅務力量,推動眼鏡產業智能化、集群化改造,助力甌海眼鏡產業邁入新時代。
  • 重溫《溫州一家人》,那代溫州人創業的成功,真不止是機遇和膽識
    重溫《溫州一家人》,那代溫州人創業的成功,不止是驚人的膽識文/八卦點溫州人善於經商,這部經典老劇《溫州一家人》清楚地描述了溫州人的一生,以及他們超越常人的長遠的眼光和見識,平方也不平凡的一生。《溫州一家人》是由孔笙,李雪擔任導演,由孫守剛,張子揚,劉為民,壟吟怡;胡劍謹擔任總監製,李立群,殷桃,張譯,遲蓬等擔任主演的電視連續,不少老戲骨在這部電視劇裡有出色精彩的表現,這部電視劇也是影響了一批創業的青年。
  • 大學生創業連開兩家眼鏡店
    創業人物:史亞萍,1983年生,2007年畢業於天津師範大學影視藝術文學專業。  創業經歷:在史亞萍還上初中的時候,父親不幸去世,她與母親相依為命。艱辛的生活磨礪了史亞萍自強不息的性格,她上大學時,在不影響學業的前提下,向同學銷售隱形眼鏡,不但賺夠了學費,還積累了一定的創業資金。
  • 溫州「皮革大王」有多慘?為奪億萬資產,家人聯手送他進精神病院
    如果家人之間都因為某些誘惑而變得刻薄,那也許就是所謂的小人了,而溫州「皮革大王」王敏就遇到了這樣的家人。那麼,溫州「皮革大王」王敏到底有多慘呢?01王敏,中國遠東皮業集團的CEO,其手下集團是一個家族企業,父母兄妹都在集團中身居要職,可即便是這樣他們也並不滿足。
  • 「2019溫州十大創業創新領軍人物」揭曉
    十大創業創新領軍人物頒獎儀式。金魚攝  溫州網訊 釋放創業創新動能,引領高質量發展。歷經2個多月,「最美溫州人——2019溫州十大創業創新領軍人物」最終誕生。在11月15日舉行的2019浙江·溫州創博會開幕式現場,他們一起站上了領獎臺。
  • 東北牛肉麵大王譚志的創業故事
    以十年之功終於煉成東北「加州牛肉麵大王的譚志說:「現在我最大的心願是希望將來回重慶養老時,能看到自己的店已開遍家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