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海外版:海外品牌「一鍵」觸達中國市場

2021-01-08 金融界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作者:康樸

「雙11」網絡購物節期間,中國各大電商平臺逾7000億元人民幣的交易規模讓世界驚嘆。中國經濟展示出的強大韌性和中國消費者旺盛的購物需求,為深受疫情影響的全球經濟注入強大信心,積極布局中國線上市場,成為海外品牌挽回損失、尋求增長的重要出口。

內需旺,海外品牌挽頹勢

韓國化妝品、法國背包、英國靴子……「雙11」過後沒幾天,北京市民韓女士陸續收到網購的進口商品,客廳已被她堆得滿滿當當。「這次『雙11』進口商品的確優惠力度很大,忍不住多買了些。」和韓女士一樣,數億中國消費者在「雙11」這個網購嘉年華快樂「剁手」。

今年,受疫情影響,韓國化妝品企業遭受不小衝擊,瞄準中國市場發力「雙11」成為其業績反彈的絕好機會。韓國美妝巨頭愛茉莉太平洋旗下某品牌在預售活動開始僅3分鐘銷售額就突破1億元人民幣。日系品牌也在「雙11」活動中受益。日媒稱,一些日本美容儀器廠商的工作人員因疫情無法前往中國,但雅萌、花王、資生堂等品牌通過網絡維持了順暢的銷售渠道。業內人士表示,中國有14億人口,中等收入群體超過4億,是全球最具潛力的大市場,預計未來10年累計商品進口額有望超過22萬億美元,中國數字經濟活力與內需潛力不斷吸引海外品牌在中國安家。

受疫情衝擊明顯的奢侈品行業也更加注重在中國線上市場布局。據了解,「雙11」期間,在天貓平臺,10個奢侈品品牌帶來新品首秀,卡地亞、江詩丹頓等品牌首次參與,江詩丹頓還把原計劃在聖誕首發的新品提早在「雙11」進行全球獨家首發。

今年以來,中國成為許多海外品牌生意增長的主陣地之一,中國消費者的網購熱情給海外品牌帶來爆發式增長。據悉,今年僅天貓平臺就有2.5萬個海外商家、2600多個海外新品牌、120萬款進口新商品首次參加「雙11」。數據顯示,11月1日至11日中午12時,天貓國際進口商品成交額同比增長47.3%,其中180個海外品牌成交額過千萬,816個海外品牌成交額過百萬。布局龐大線上市場,成為海外品牌在中國市場擴大影響力、吸引新客戶的首選方式。

面孔新,外交官直播「帶貨」

電商平臺上的海外商品琳琅滿目,如何才能讓消費者更好、更快了解自家產品呢?海外品牌洞悉中國消費者的偏好,做好充分準備。在貨物走上電商「貨架」的同時,企業高管、各界明星紛紛走進直播間:日本美妝品牌資生堂高管採用直播帶貨的方式,尋求銷量增長;前不久才登陸天貓的美國護膚品牌巴德叔叔(Uncle Bud’s)邀請NBA退役球星詹森作為品牌大使,與中國消費者隔屏互動;還有斯裡蘭卡紅茶、馬來西亞燕窩、挪威魚油……「洋主播」的直播讓人對產品有更直觀感受,也更能激發消費者購物慾望。

商務部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直播電商超1000萬場,觀看人次超500億,上架商品數超2000萬。有專家預計,今年直播電商整體規模將達10500億元人民幣,這一迅猛發展的新經濟業態將進入萬億時代,致力於擴大中國市場影響力的海外品牌自然不願錯過這個機會。

「中國消費者比西方人更快擁抱新技術。」巴德叔叔聯合創始人斯基亞維說,「很喜歡這種即時反饋,我們可以和消費者有更多互動。」

「這種葡萄來自韓國高山地區,是有機的,香味很濃,可以連皮一起吃!」韓國農水產食品流通公社中國本部本部長鄭年洙,用一口流利的普通話介紹;智利駐上海商務領事武德學起中國網紅主播的口吻,喊著「買它!買它!」向觀眾推介牛油果和車釐子。在紅火的線上市場,直播帶貨「國家隊」顯得頗為亮眼,秘魯藍莓、紐西蘭紅心獼猴桃、比利時巧克力……「雙11」期間,20國外交官在直播間為各自國家帶貨,獲得不俗戰績。

業內人士認為,「外交官+直播帶貨」的創新模式可以讓消費者更真實地體驗售賣現場,使消費者迅速建立信任,放心大膽「買買買」。

體驗優,多方助推「全球購」

想在第一時間買到國外剛剛上架的手錶?想和全球消費者一同體驗新款便攜旅行箱?天貓、京東、蘇寧等電商平臺紛紛拿出實招,幫助海外品牌更便捷觸達中國消費者。

11月15日,京東國際聯手日本第一大電商平臺樂天海外官方旗艦店和十餘家海外名店啟動「全球直購」項目,並與來自韓國、德國等國的知名百貨、線上官網攜手,為消費者帶來海外最新、最潮的商品。

網購狂歡背後,是商家、物流體系以及電商平臺的全方位密切配合。例如,今年上半年波蘭對華奶製品出口同比增長70%,「雙11」期間,波蘭純牛奶、乳粉搭乘中歐班列抵達中國,為購物節提供充足穩定的貨源。

不可忽視的是,海外品牌之所以在中國市場收穫更多消費者青睞,得益於不斷優化的跨境電商發展環境。2020年9月1日,海關總署新增上海、福州、青島、濟南、武漢、長沙、拱北、湛江、南寧、重慶、成都、西安12個直屬海關開展跨境電商B2B出口監管試點,為跨境電商B2B出口增列了專門監管方式並配套通關便利化措施,有助於推動外貿新業態健康快速發展,幫跨境電商出口企業紓解困難。

專家指出,跨境電商政策的紅利及各大平臺的支持,能助力更多海外品牌進入中國,同時也讓跨境電商發展駛入快車道。

相關焦點

  • 人民日報海外版專題片
    有一份報紙,在中國改革開放的大潮中應運而生,在篳路藍縷的奮鬥中成長發展,記錄時代風雲,見證中國崛起;有一份報紙,始終面向海外、面向世界,傳遞祖國的消息,發出中國的聲音,成為全球中華兒女的精神家園、中外溝通交流的重要渠道。她,就是創刊於1985年7月1日的人民日報海外版。歲月輪替,三十而立;風雨兼程,春華秋實。
  • ——人民日報海外版2018年版面創新的實踐
    系列報導得到人民日報社副總編輯王一彪的批示肯定,「海外版連續三天推出8個版特刊,濃墨重彩向海外讀者介紹40年改革開放給中國帶來的巨大變化和給世界產生的積極影響,生動形象地展示習近平主席的核心引領和黨的理論創新成果。特刊策劃有創意、編排有創新、表達有創造,值得認真總結,也希望繼續發揚光大。」
  • 雲南保山「滇西小哥」登上《人民日報》海外版頭版
    編者按:近期,中央各媒體密集關注和報導保山新聞,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臺、光明日報、經濟日報等紛紛走進保山,採訪報導保山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雲南重要講話精神的生動實踐和精彩故事。
  • 泡泡瑪特再拓海外市場 提升中國品牌國際影響力
    此次參展不僅展現了POP MART泡泡瑪特在潮玩行業的實力,更有望推動POP MART泡泡瑪特進駐更多海外市場,完善原有的海外渠道,逐步深入海外市場。中國的企業正向海外拓展業務,產品和品牌概念也在不斷增強,中國企業「出海」已經最為流行的一個商業趨勢。這對於潮玩企業來說也不是例外。近年來,POP MART泡泡瑪特就始終堅持著全球化布局的戰略,打造世界級的潮玩IP並輸送到各個市場。
  • 人民日報海外版:「歧視華人論調」比病毒更可怕
    近來,一些歧視中國、歧視華人的論調在少數國家沉渣泛起。「中國威脅論」「唱衰中國論」換上一層「新衣」,又在個別外媒粉墨登場。不過,相比初次交鋒的新冠病毒,我們對歧視這種「病毒」並不陌生,也不難挖出致病的多重「病根」。固有偏見是其一。
  • 天貓國際:成海外品牌觸達消費者第一站
    以國內跨境電商巨頭為例,天貓國際在全球疫情之下,憑藉自身實力幫助了海外品牌滿血復活。據天貓國際618數據顯示,618首日,日本、韓國、法國、紐西蘭、義大利、泰國等出境遊熱門國家商品同比增長顯著,日韓法新分別同比增長42%、45%、67%、48%。摩洛哥、冰島、土耳其、挪威等必打卡的小眾網紅旅遊國家商品也很受歡迎,天貓國際618首日銷售同比呈3位數增長。
  • 海外品牌重塑 回力鞋再衝國際高端市場
    據悉,定製產品WOS33僅通過線上渠道針對海外市場發售,正在發售的兩款海外版WOS33定價高達70歐元。有分析認為,回力此次嘗試與海外合作或許是要藉此反哺中國本土市場。回力鞋(圖片來源:網際網路)  海外品牌重塑   作為一代人的青春回憶,具有90年歷史的回力再次瞄準了海外市場。
  • 淺淡航空公司品牌客戶觸達
    讓我們回歸初心,談談觸達,以及航空公司品牌視角的客戶觸達怎麼做。  觸是渠道,達是效果。客戶觸達是手段,客戶轉化、客戶收益是目的。  核心看法  有價值的信息是有效的觸達,對客戶無意義的信息是騷擾。比信息更有價值的是注意力,做觸達是做客戶注意力。
  • 淮北市濉溪中瑞集團登上了《人民日報》海外版!
    濉溪中瑞集團登上了《人民日報》海外版!安徽省中瑞農副產品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僑眷譚秀榮:「保障城鄉『菜籃子』不空,百姓心裡不慌,我們甘冒風險逆行!」人民日報海外版記者賈平凡採訪時她說。
  • 人民日報海外版:中國居民休閒意識顯著增強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原標題:中國居民休閒意識顯著增強本報電 (文 嫻)12月9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中國社會科學院旅遊研究中心等聯合發布的《休閒綠皮書:2019—2020年中國休閒發展報告》
  • 人民日報海外版:夜間中國亮起來
    3月14日,中國旅遊研究院發布的《夜間旅遊市場數據報告2019》顯示,接受調查的遊客中有夜遊體驗的佔比92.4%,其中「80後」、「90後」年輕一代成為當下夜間旅遊消費的主力軍,佔比分別達到40.0%、19.8%。在夜間消費,35.7%的受訪者傾向欣賞美景,觀看表演,而對美食和夜市的訴求比重達到了23%-28%。
  • 人民日報海外版:這個長假,流動的中國呈現復甦景象
    人民日報海外版10月9日報導,很多年後,當我們回憶2020年時,仍會清晰記得這個國慶中秋長假。8天長假非同尋常。10月1日恰逢國慶、中秋。更重要的是,對很多人說,這個長假「也是過年」。今年農曆春節期間,本計劃回鄉探親、度假旅遊的億萬國人,選擇宅家抗疫。隨著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國慶中秋長假成為探親旅遊的絕佳時機。
  • 人民日報海外版:2019年區塊鏈等關鍵詞火遍中國網際網路
    1月1日,人民日報海外版刊文《2019五大關鍵詞火遍中國網際網路》。文章表示,關鍵詞二為「區塊鏈」。文章稱,2019年是區塊鏈迎來轉機之年。
  • 人民日報海外版:臺灣觀光夜市進入「關光」時代?
    人民日報海外版:臺灣觀光夜市進入「關光」時代? 陳曉星/人民日報海外版 2017-05-29 20:04
  • 人民日報海外版:「購物天堂」將更多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作者:徐佩玉去哪裡「買買買」?北京王府井、上海南京路,還是海南三亞免稅城?最近,《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培育國際消費中心城市」。
  • 《人民日報海外版》:旅遊擘畫美好章丘
    9月4日,《人民日報海外版》刊文《旅遊擘畫美好章丘》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作者:郭旗
  • ACCESS集團收購紐西蘭明星品牌SAVAR,打造海外品牌孵化樣本
    ACCESS集團收購紐西蘭明星品牌SAVAR,打造海外品牌孵化樣本 近幾年,中國市場逐漸轉為消費導向的買方市場,消費者主權崛起。
  • 敦煌大漠美景登上《人民日報》海外版
    王斌銀攝(人民視覺)鳥瞰大漠《 人民日報海外版
  • 臨海這家咖啡店被《人民日報》海外版關注了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臨海攜手在臨臺企同心戰「疫」目前在臨臺企有序復工復產3月12日《人民日報》海外版報導了當地食品衛生、市場監管等部門積極配合,上門檢查、簡化手續、加速審批……僅僅幾天時間,「TAIPEI」咖啡店就在各外賣平臺火速上線。「對於臺企的幫扶,我們要做到『電話打一遍、臺企聯繫一遍、實際困難了解一遍』。」浙江省臺辦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浙江多地已出臺涉及法律、金融、關愛服務等多項幫扶措施,幫助臺企解決融資慢、用工難等問題,與有困難的中小企業一道共渡難關。
  • 人民日報海外版連續刊文還原真相
    視覺中國 圖臺灣麵包師吳寶春近日成為兩岸關係的輿論焦點。「吳寶春何許人也?一個生於中國臺灣的麵包師,作品得過法國世界麵包大賽冠軍,是中國人的驕傲,在臺灣開了4家麵包店。為了讓大陸朋友也能吃到美味西點,他最近在上海開了一家新店。沒想到,連這也被島內某些人拿去做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