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響,蟹腳癢。」金秋時節,菊黃蟹肥,饕客們又怎會錯過這大快朵頤的機會呢!
蟹乃食中珍味,享有「一盤蟹,頂桌菜」、「螃蟹上席百味淡」的美譽。螃蟹肉質鮮美,味道鮮美,同時含有大量蛋白質,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營養十分豐富。不過,螃蟹雖為人間美味,但如果吃蟹的方式不正確,則會給健康帶來傷害。
「蟹」逅美味,這5個吃螃蟹的禁忌一定要記牢
1、不宜過量吃螃蟹
首先,螃蟹中的蛋白質和膽固醇含量都很高,一次吃太多不利於消化吸收,還容易誘發胰腺炎、膽囊炎等;
其次,螃蟹是寒性食物,吃多了容易引起脾胃虛寒,導致消化功能下降,可能出現腹瀉、腹脹、腹痛等症。
所以,吃螃蟹別貪嘴,享受美味要適量。《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每天吃水產品40~75g(可食用),螃蟹可食用部分約佔體重的30%,換算成帶殼的螃蟹大約是133~250g,且一周吃蟹別超過3次。
2、死螃蟹不能吃
螃蟹的生長環境和生活習性使得它體內含有很多細菌和寄生蟲。當螃蟹死後,這些細菌就會迅速繁殖並擴散到蟹肉中,分解蟹肉,進而產生組胺、類組胺等有害物質,人食用後可能誘發腹瀉、嘔吐、腹痛等食物中毒症狀。
3、不要生吃螃蟹
上面已經講過,螃蟹體內帶有各類細菌和寄生蟲。生吃螃蟹,這些微生物病菌和寄生蟲也會趁機進入體內,可能導致食物中毒,甚至感染肺吸蟲病。
生吃螃蟹不可取,食用醉蟹同樣不安全。因為雖然螃蟹用白酒或黃酒浸泡了,但螃蟹本身還是生的,酒類並不能殺死寄生蟲。所以螃蟹最安全的吃法是蒸熟煮透,一般是水開後持續加熱15分鐘才能徹底殺菌。
4、吃螃蟹別亂嚼一氣
螃蟹的腮、胃、腸、心四個部位不能吃,吃蟹時要注意清除。
掀開蟹殼,兩側灰白色的柔軟條狀物就是蟹腮,它是螃蟹的呼吸器官,積累了很多汙物和重金屬;
蟹胃是蟹黃堆裡的三角部位,它裡面裝著沒有消化完的食物和不能消化的雜質,也積攢了很多汙物;
蟹胃通到蟹臍的一條黑色條狀物就是蟹腸,蟹腸裡裝著螃蟹的代謝物,並有一股濃重的土腥味;
蟹心位於蟹黃或蟹膏中間,是一個六角形的片狀,俗稱「六角板」。中醫認為蟹心最寒,最好不要吃。
5、煮熟的螃蟹不宜久存
螃蟹宜現做現吃,如果確實吃不完,剩下的一定要封好放入冰箱,再次食用時必須加熱透。
這幾類人不宜吃螃蟹:
1、肝炎患者
肝炎病人的膽汁分泌失常、消化功能減退,而螃蟹是高蛋白食物,不易消化吸收,肝炎患者食用螃蟹容易引起消化不良、腹脹等症。
2、膽囊炎、膽結石患者
膽囊炎和膽結石的形成與體內膽固醇水平過高及代謝障礙有關,而蟹黃、蟹膏的膽固醇含量極高。患有這些膽道疾病的患者吃蟹易使病情復發或轉重。
3、痛風患者
痛風患者日常飲食中需要避免食用高嘌呤食物,而螃蟹中的嘌呤含量不低,每100g螃蟹含嘌呤134毫克,所以痛風發作期不能吃螃蟹。痛風患者在病情穩定期也不能多吃螃蟹,尤其不能食用蟹黃、蟹肉做的湯羹。
4、高脂血症患者
螃蟹的蟹黃、蟹膏中膽固醇含量很高,每100g蟹黃約含膽固醇460毫克,如果食用太多會導致血液中膽固醇水平升高。所以,患有高血壓、冠心病、動脈粥樣硬化、高血脂等心血管疾病的人應儘量少吃或不吃螃蟹。
5、過敏體質
螃蟹是高蛋白食物,而有些人吃蛋白質含量高的食物容易發生異性蛋白過敏,出現腹瀉、腹痛、嘔吐等情況,嚴重者還可能發生哮喘。所以,對蝦蟹等水產品過敏的人都不要吃螃蟹。
6、脾胃虛寒及消化功能欠佳者
脾胃虛寒及消化功能欠佳的人食用螃蟹後難以消化其中的蛋白質,容易出現腹脹、腹痛等腸胃不適情況。此外,螃蟹性寒涼,脾胃虛寒的人過多食用不僅影響胃腸消化功能,還會加重虛寒症狀,導致消化功能紊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