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大眾茶,可飲;小眾茶,可品。作為安徽新時代茶農,我來帶大家品一品安徽小眾茶。
茶---作為安徽特產之一,從古至今不乏好茶。有些茶,隨著推廣已經深入人心。比如:太平猴魁,六安瓜片,黃山毛峰,祁門紅茶等。但作為中國最大的產茶省份之一的安徽可不止是有這些名茶,還有很多名氣稍小卻別有一番滋味的小眾茶。
霍山縣--霍山黃芽
霍山黃芽產於安徽省霍山縣,屬於黃茶,為中國名茶之一。該茶外形條直微展,勻齊成朵、形似雀舌、嫩綠披毫,香氣清香持久,滋味鮮醇濃厚回甘,湯色黃綠清澈明亮,葉底嫩黃明亮。在明清時期為皇家貢茶,它的味道自然不言而喻。霍山黃芽做法曾經一度失傳,後來在當地政府的協助下,如今我們又可以品嘗到皇家的味道。
舒城市--舒城小蘭花
舒城小蘭花為歷史名茶,創於明末清初。主產區有舒城、廬江、桐城、嶽西等。以舒城產量最多,品質最好。作為安徽省六安市「五朵金花」之一的茶葉品牌,先後獲得「博覽會金獎」,「中華杯」全國茶評比金獎等。
為何叫做「小蘭花」?蘭花的茶名有兩種說法:一是芽葉相連於枝上,形似一枚蘭花;二是採制時正值山中蘭花盛開,茶葉吸附蘭花的香氣,故而得名。小蘭花外形條索細卷呈彎鉤狀,芽葉成朵,色澤翠綠勻潤,毫鋒顯露。衝泡過後如蘭花開放,立於杯中。
金寨縣--金寨紅茶
金寨紅茶是安徽省六安市金寨縣的特產。金寨紅茶外形緊細烏潤顯金毫,湯色銅紅明亮有琥珀金圈,香氣火香帶甜,滋味鮮醇回甘,葉底紅勻明亮。金寨紅茶為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保護產品。金寨產茶歷史悠久。早在唐代,茶聖陸羽的《茶經》就有「廬州六安(茶)」之說。「金寨紅」 茶性溫和,外形緊細圓直、顯金毫,色澤烏潤,甜香高鮮、火香濃鬱,湯色銅紅明亮、琥珀金圈,滋味鮮爽回甜、甘潤生津。長期飲用可壯骨固齒、減肥健美、強心防病、抗輻防癌,健康身心。如今,金寨紅茶已經為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的保護產品。
黃山地區--屯溪綠茶
屯溪綠茶簡稱「屯綠」,又稱「眉茶」。產自黃山腳下休寧、歙縣、施德等地。屯綠以大類區分有炒青、烘青兩種,其珍品有:特珍、珍眉、貢熙、秀眉、針眉等。這些茶葉雖然外形不一,湯色名異,但一經品茗,都是香氣馥鬱,滋味醇厚,飲後令人神馳心怡。在明朝就已經在國際市場嶄露頭角,曾被譽為「首屈一指的好茶」。有「屯溪船上客,前渡去裝茶」之說。
東至縣--東至雲尖
「東至雲尖」茶產自安徽省東至縣東南部深山區,該處山高林密,溪流潺潺,鳥語花香,雲霧繚繞,土層肥厚,有機質豐富,自古產名茶。「東至雲尖」品質特徵為:外形挺直略扁,色澤潤綠顯毫,內質香高味醇,湯清色碧。品起來自然有「仙人云中遊」的美妙感覺。2009年"東至雲尖"系列茶葉已經喜獲國家地理性商標證明!看來,茶葉不僅是一種簡單的熱飲,更是中國的傳統文化。
也許時代的發展使得我們沒有時間去感受茶文化。也沒有精力下班後疲倦的取品嘗一杯茶。但我希望現在的年輕一代能記住我們的國粹,不要讓他們隨著時代發展而慢慢消逝。
有些小眾茶只是產量低,並非不好喝。喝小眾茶,品大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