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楊庭洲,今年24歲,是劍河縣磻溪鎮磻溪社區建檔立卡貧困戶楊朝聰之子。一家6口人,家裡有80多歲的奶奶和年過五旬的父母,妻子與我同年,女兒一周歲。
一直以來我母親患有糖尿病長年藥不離身,無勞動能力,之前家中的大小活路都由父親一個人扛,生活極為艱難,2010年父親關節炎病情加重,家裡生活陷入低谷。
我勉強讀完初中,回家來學幹農活,撐起家庭的重任;不當家不知油鹽柴米貴,常年田間地頭轉,抗旱防洪又防災,日出而作,日落而歸,拼盡全力,一年的收入僅只是夠開銷,沒有多餘的存款。
2014年我家被列入貧困戶,得到黨和政府的關懷,得到政府的一些困難補助,但由於家裡人單力薄,收入甚微,生活還是很困難。
幫扶幹部歐秀華給楊庭洲家人送衣物
直到2019年3月的一天下午,村支書帶著一個年齡與我父親相仿的幹部到我家來,他叫歐秀華,是我家的幫扶幹部。
那天他向我父子倆問了很多事,談及家庭人口、農田、林地以及家裡的生活情況,用筆記本一一記錄下來。
然後要我父親帶路繞我家幾圈,把我家的飲用水、糧倉、豬牛圈還有我們吃、住的地方都看了個遍,最後還要求我們把家裡人的戶口本、土地證等所有證件一一拍照,當時我對他們這些舉動感到困惑,好奇的問:
「歐叔你照這些幹什麼用呀?」
他當時也只是微微一笑說:「不了解你家,怎麼能幫助你們呢?」我老爹留他們吃夜飯,他們也不肯,望著他們離去的背影,我不禁感到疑惑。
沒過幾天,歐叔給我家送來了一桶菜油和一板雞蛋,並拉著父親地手說:「這是我自己的一點心意,請收下,以後家裡有什麼困難,儘管說,我會盡力給你們提供幫助和解決……」
楊庭洲的奶奶
這一場景很是讓人感動,人走了父親還在自言自語,「好人哪!真是好人。」
沒過幾天,我父親接到歐叔打來電話說,扶貧小組和村委會根據我家眼前的困難,向上級申報給我父親一個護林員的名額,月薪800元,叫他到村委辦公室籤協議。
這一下可把老頭子樂壞了,激動的趕緊往村活動室跑去。很多年都沒喝酒的父親,今天終於開戒了,籤完協議,父親特意從街上買了一些酒肉,一家人比過年還開心,美美的吃上一餐。
「怎麼就不喊幹部來家吃飯啊?政府對我們這麼好,幹部對我們這麼好。」奶奶問。
老爹一再解釋,「喊不來,拉也拉不來呀!」可奶奶還在念。
這一夜老爹和我都喝醉了,酒中老爹也在念,「遇到貴人了,歐幹部真好。」。
不久我家又收到一筆先建後補項目的養牛補助4000元。2018年的大球蓋菇種植剛收成結束,扶貧小組幹部緊接著上門發動參加黑木耳的種植培訓。
楊庭洲父親楊朝聰出門放牛
經過與歐叔一年多的接觸交談,我明白了「等、靠、要」解決不了脫貧,要致富裕、靠智慧、靠拼博。
今年2月份,經過我們村扶貧領導小組的推薦,我小夫妻兩來到浙江省玉環市五金公司務工,月工資三千多元,全家走上了脫貧道路。
這裡我忠心的感謝扶貧攻堅幹部,感謝黨的好政策。在以後的生活中我一定努力奮鬥,奔小康。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歐陽章傑 整理
編輯 黃昕蕊
編審 尹長東 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