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群眾認可是我最大的動力丨劍河縣柳川鎮展刁村...

2021-01-07 天眼新聞

「一杯酒來清又清,幾位幹部駐我村,真心實意來幫扶,群眾感到很稱心,沒得哪樣來感謝,一杯米酒敬你們。」這是黔東南自治州劍河縣柳川鎮展刁村群眾為我們幫扶幹部唱的一首酒歌。從中,我感受到了幫扶工作的溫暖。  我是劍河縣綜合行政執法局工作員姚鈞。脫貧攻堅戰役開展來,我始終按照縣委、縣政府的安排部署,緊緊圍繞「一達標、兩不愁、三保障」開展各項工作。作為一名幫扶幹部,一路走來,群眾認可是我最大的動力。

姚鈞(左一)給貧困群眾送生活物質

自2014年開始,我便參與了劍河縣的脫貧攻堅工作,歷時七個年頭。從幫扶磻溪鎮光芒村、柳川鎮懂熬村再到柳川鎮展刁村,變的是幫扶地點,不變的是我幫扶的初心和使命。通過深入幫扶村開展走訪工作,我與結對幫扶戶交心談心,了解他們的家庭情況和困難、分析發展計劃、引導就業和發展種養殖業,爭取早日脫貧。最後,我們都結下了深厚的情誼,他們也一直非常認可我的工作。當有人問起結對幫扶幹部是誰時,他們總是第一個說出我的名字。這讓我非常欣慰,也讓我對工作有了更大的信心。   2019年來,脫貧工作進入攻堅拔寨的關鍵時期,我全力沉入村裡。其中,我負責柳川鎮展刁村的幫扶工作。

接到新的任務後,我們立即對展刁村的情況作了詳細調查了解。展刁村共有群眾55戶,其中貧困戶23戶,貧困發生率41.82%,屬於深度貧困村,面對這樣一個幫扶村,我們沒有退縮,我負責承擔6戶貧困戶的幫扶工作。兩年以來,我們積極組織村裡群眾召開座談會、連心會,給群眾宣傳相關政策,了解他們的困難,共商脫貧辦法。

姚鈞給貧困群眾送去水泥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幫扶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困難均被我們一一克服,村容村貌有了大幅改善,通村公路、串戶路得到硬化,危房得到了修復,展刁村也順利實現了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在展刁村的幫扶過程中,我也全力以赴做出了應有的貢獻,幫助貧困戶硬化庭院、改進生活條件,讓他們感受到了黨和政府的溫暖,提高群眾的滿意度和認可度。

作者 姚鈞

編輯潘曉飛

編審王璐瑤 楊韜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群眾需要我便會挺身而出丨劍河縣柳川鎮革東村...
    我叫楊和錦,是劍河縣柳川鎮革東村脫貧攻堅隊隊長。  柳川鎮革東村位於劍河縣中部、柳川鎮東南部,地處三板溪水電站庫區沿岸,陸路交通極其不便,村民群眾出行全靠水路。  3月19日,接到柳川鎮通知,縣、鎮兩級第一批派駐的幹部就只是我和鎮裡面一個年輕幹部小李,其他的就村裡面的五大員。  說實話起初對於組織的這個安排我還是有點意外,正式幹部就兩個人,如果在開展工作時遇到什麼難題的話,連個討論的人都沒有。
  • 「我的扶貧故事」我成了地地道道的本村人丨劍河縣柳川鎮南埃村...
    我叫趙勇,是黔東南州劍河縣柳川鎮南埃村網格員。2014年9月,按照鎮裡安排,我來到南埃村扶貧駐村,懷著工作熱情,貢獻自己的力量。沒想到在接下來的6年,我慢慢變成了一個地地道道的本村人,村民成了我的親人。
  • ...扶貧故事」我真誠服務 你滿意脫貧丨劍河縣柳川鎮乃壽村網格員...
    「哥,你等哈,我打點菜,你拿去煮吃。」劉林海的妻子叫住了剛剛走訪完的我。「不用了,老妹,太麻煩你們了,謝謝了。」「麻煩哪樣哦,快點快點,先莫走,在村裡你們買菜不方便。」劉林海的妻子姓楊,我也姓楊,所以她總稱呼我哥,每次到他們家走訪,他們都特別熱情。當然打動我的不僅僅是他們的熱情,更重要的是他們對我工作的支持和信任,以及他們對扶貧政策的理解上了一個新臺階。
  • 「我的扶貧故事」找準「病根」脫貧才有希望丨劍河縣柳川鎮柳堡村...
    我叫曾濤,現任共青團劍河縣委副書記,2017年9月,受組織委派擔任柳川鎮柳堡村駐村第一書記,後又兼任村脫貧攻堅工作隊隊長。初到村時,複雜的工作環境讓缺乏駐村工作經驗的我犯了難。通過細緻走訪摸排,我了解到村裡貧困的主要「癥結」在於基礎設施建設落後、產業發展效果不佳、群眾缺乏脫貧信心。曾濤(左一)走訪群眾找準「癥結」後,我與駐村工作組成員、村「兩委」幹部立即著手研究解決措施。
  • 「我的扶貧故事」幫小王找到工作我感到很欣慰丨劍河縣柳川鎮中心...
    我叫雷芹香,是劍河縣柳川鎮中心幼兒園的一名教師。有幸成為脫貧攻堅大軍中的一員,我與愛人一起利用周末、寒暑假的休息時間到幫扶村開展走訪貧困戶、幫助貧困戶打掃衛生、完善村民基本信息、動員適齡兒童入學等扶貧工作。
  • 「我的扶貧故事」人心是靠實幹攏起來的丨劍河縣柳川鎮加禾村脫貧...
    我叫張美銘,是劍河縣扶貧辦派駐柳川鎮加禾(萬安)村脫貧攻堅隊隊長、網格員。「原來我們村是只要一聲招呼,村民就會主動集中起來,及時完成村裡安排的工作任務,現在人心渙散,都喊不動了。」初來乍到,村裡的監督員吳光忠就先給了我個「下馬威」。  經過走訪群眾,我了解到加禾村的群眾吃苦耐勞,脫貧致富意識非常強,早些年就積極向上級爭取把該村作為社會主義新農村進行建設,水、電、路、訊、房、寨等基礎設施較為完善,群眾對村「兩委」的工作非常認可。
  • 「我的扶貧故事」人心是靠實幹攏起來的丨劍河縣柳川鎮加禾村脫貧...
    我叫張美銘,是劍河縣扶貧辦派駐柳川鎮加禾(萬安)村脫貧攻堅隊隊長、網格員。「原來我們村是只要一聲招呼,村民就會主動集中起來,及時完成村裡安排的工作任務,現在人心渙散,都喊不動了。」初來乍到,村裡的監督員吳光忠就先給了我個「下馬威」。  經過走訪群眾,我了解到加禾村的群眾吃苦耐勞,脫貧致富意識非常強,早些年就積極向上級爭取把該村作為社會主義新農村進行建設,水、電、路、訊、房、寨等基礎設施較為完善,群眾對村「兩委」的工作非常認可。
  • 「我的扶貧故事」村民喜上眉梢 我們滿心歡喜丨劍河縣敏洞鄉高桂村...
    我叫王勝熙,是劍河縣敏洞鄉高桂村駐村第一書記兼網格員。我是一名退伍軍人,退伍後轉業地方。參加工作多年來,我始終堅持弘揚人民軍隊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幹事創業,初心不改。五年來,在上級政府部門的支持下,高桂村完善了交通招呼站、村級食堂、村級衛生室、新球場等等一系列基礎設施,還獲得了多個部門的扶貧幫扶、黨建幫扶等扶貧資金1800多萬元。目前,投入億元的敏洞至順洞的旅遊公路正在建設當中,並有望2021年上半年投入使用,造福於民。
  • 「我的扶貧故事」精準扶貧迎接改變丨劍河縣柳川鎮公俄村幫扶幹部...
    我叫彭景剛,是劍河縣柳川鎮公俄村幫扶幹部。楊光林是我的幫扶戶之一,2018年楊光林一家被納入了建檔立卡的貧困戶。初識楊光林時,他們夫婦正在門口乘涼,他們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一對憨實的農民。但苦於沒有技術,又要照顧幾個年幼的孩子,不能出去打工,只能在家務農,對自己失去信心、幹什麼都沒動力。楊光林的家很貧困,家裡沒有幾件像樣的東西,家中用具幾乎都是祖輩或父輩留下來的「文物」,由於長期沒有收拾,家裡零亂不堪,衛生極差。
  • 「我的扶貧故事」讓村民們的日子過得越來越好丨劍河縣柳川鎮巫...
    我叫潘存炎,是劍河縣直機關工委的一名幹部,同時也是劍河縣柳川鎮巫堆(返前)脫貧攻堅隊擔任網格員,同年8月,受組織委派擔任柳川鎮巫堆村駐村第一書記。  群眾工作無小事,群眾工作要有耐心,貧困戶姜政雄,家有4口人,是一名返鄉創業者。  他看中了林下養蜂的市場前景,決定把自家果園、林地都利用起來養殖蜜蜂,他曾多次到各地學習,有6年養蜜蜂技術,前些年在巫堆村每年養十幾箱蜜蜂,每年賣蜂蜜有兩三萬的收入。
  • 「我的扶貧故事」一身泥土一路芬芳丨劍河縣柳川鎮柳堡村脫貧攻堅...
    我叫何錫剛,是劍河縣柳川鎮人民政府的一名普通工作人員。2018年7月,根據黨委政府的安排,我從原駐的返前村調整到現在的柳落村,開啟了新的駐村旅程。  全新的環境意味著一切都將重頭開始,作為一名基層的駐村幹部,先前一年的駐村經驗,我及時了解村情民意,準確的宣傳上級黨委政府的制定的指導思想和惠民政策,讓群眾真正理解惠從何來,惠在何處的重要性。因此,通過召開院壩會、網上聯繫等方式經過將近一個月的努力,我終於掌握了柳落村白翻和柳落兩個自然寨158戶村民的基本情況以及村裡的發展概況。
  • 「我的扶貧故事」心中有愛,才能交給群眾一份滿意的答卷丨劍河縣...
    這是高標村一個村民拉著我手說的話,這也是大多數村民的心裡話。我叫周麗梅,是劍河縣投資促進局的一名幹部。2019年7月,我有幸被選派至柳川鎮高標村小寨村擔任網格員。高標村是由高標、小寨兩個小村合併而成。2019年7月23日,我和同事正式入駐小寨村。
  • 「我的扶貧故事」一身泥土一路芬芳丨劍河縣柳川鎮柳堡村脫貧攻堅...
    我叫何錫剛,是劍河縣柳川鎮人民政府的一名普通工作人員。2018年7月,根據黨委政府的安排,我從原駐的返前村調整到現在的柳落村,開啟了新的駐村旅程。  全新的環境意味著一切都將重頭開始,作為一名基層的駐村幹部,先前一年的駐村經驗,我及時了解村情民意,準確的宣傳上級黨委政府的制定的指導思想和惠民政策,讓群眾真正理解惠從何來,惠在何處的重要性。因此,通過召開院壩會、網上聯繫等方式經過將近一個月的努力,我終於掌握了柳落村白翻和柳落兩個自然寨158戶村民的基本情況以及村裡的發展概況。
  • 「我的扶貧故事」道雖邇 不行不至 事雖小 不為不成|劍河縣柳川鎮...
    ……我剛來到劍河縣柳川鎮鎮江村時,總會聽到這樣一些聲音。我叫黃昕,是這裡的脫貧攻堅隊隊長。來到鎮江村的第一天,村支部書記向我介紹,鎮江村位於柳川鎮西北部,由原中都、麻連、白沙3個行政村合併而成,全村共12個村民小組,355戶1414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59戶224人……聽到貧困情況時,我深知身上的擔子很重,脫貧攻堅隊隊長不僅是一個稱呼,更是責任。
  • 「我的扶貧故事」用心扶貧 不留遺憾|劍河縣柳川鎮公俄村脫貧攻堅...
    我叫劉麗,是貴州省黔東南州劍河縣柳川鎮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中心工作人員。我主要負責公俄村關口、馬安良兩個自然寨的脫貧工作。脫貧攻堅只有沉下身子、腳踏實地帶領群眾脫貧致富才是出路,我做好了準備。利用夜晚農戶空閒入張文才戶了解情況由於攻堅隊辦公地點距離我負責的網格遠,每走一趟都需要1個半小時左右。我負責80戶27戶貧困人口,資料袋子從不離身,以前自己外出都是空手空腳,而現在出門手中必須帶著一個資料袋,隨時隨地都能用它來裝脫貧資料。工作中,經常需要比對數據、入戶收集信息資料等,自己都不記得多少次錯過了飯點,之後只能以饅頭、包子代餐。
  • 「我的扶貧故事」很欣慰的是群眾對我們豎起了大拇指丨劍河縣南寨...
    駐村後,我及時掌握村情,和駐村第一書記、村「兩委」成員走訪群眾,了解村情,聽取民意找準問題。反皓村的貧困戶王秀成,早年喪偶,長期在外務工,2個孩子居住在不足8個平方米的木棚裡,四面通風,每到晚上就透出2個孩子還在寫作業時昏暗的燈光。
  • 「我的扶貧故事」群眾能安居是對我最大的褒獎丨劍河縣南明鎮平珍...
    「我的胃痛得不得了,歐大榮要照顧我,他無法外出務工,家裡困難好多年了......」在歐大榮家,他妻子萬老政聲音低沉地向我介紹著,看到這樣的家庭狀況,我憂心忡忡。我叫徐文美,是劍河縣南明鎮平珍村脫貧攻堅隊副隊長。
  • 「我的扶貧故事」是群眾的樸實讓我堅定信念丨劍河縣革東鎮建新村...
    我叫王通成,今年45歲,是劍河縣財政局副科級幹部,現任劍河縣革東鎮建新村第一書記、同步小康工作隊隊長、交榜村脫貧攻堅隊網格員。從參加工作起,我絕大部分時間在鄉鎮工作(工齡有21年,有19年在鄉鎮工作),每天與農村農民打交道,自己又生長在農村,對農民有深厚的感情。建新村是由交榜村和建新村兩個小村組成。駐村以來,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村中兩位樸素的農民,他們是交榜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他們用自己的腳踏實地、勤勞能幹,讓我感到敬佩。
  • 「我的扶貧故事」珍惜一線服務群眾的機會丨劍河縣革東鎮寶貢屯村...
    我叫田景才,是劍河縣革東鎮寶貢屯村脫貧攻堅隊隊長。寶貢屯村位於海拔900米半山腰上的村莊,村子古樹參天,常年雲遮霧繞,風景秀美,宛如童話故事裡的仙境。誰能想到,這個美麗的村莊,卻是劍河縣的深度貧困村。剛來到村裡是,看到這些,我感覺肩上的擔子很沉重,同時在心裡暗暗發誓,一定要珍惜這次直面服務群眾的機會,多為群眾辦好實事,一定要盡力把村容村貌整治變樣。
  • 「我的脫貧故事」好政策讓我圓了上學夢丨劍河縣柳川鎮柳落村村民...
    我叫雷光蘭,今年16歲,家住黔東南自治州劍河縣柳川鎮柳落村。我出生在一個極其貧困的家庭,父親雷老土和母親劉仰麼因為沒有文化,加上年紀大了無法外出打工,在農村與莊稼地打了一輩子交道。 2019年初,我接到村裡第一書記曾叔叔的電話,他反覆勸我回家繼續讀書。掛斷電話後,我打電話給父母才知道,原來曾叔叔他們來我家走訪時得知我已經外出打工,所以馬上打我電話勸我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