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最詭異的一場戰爭:十幾萬大軍互砍5天,卻只有60多人戰死

2020-12-11 諸葛品歷史

在以冷兵器為主的古代,決定戰爭勝負的因素很多,比如將領的智慧能力、士兵的鬥志及後期補給等,但有一個因素則至關重要,那就是士兵的人數。試想一下,如果面對於數倍於己的敵軍,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除非奇蹟發生,否則幾乎不可能取得勝利,這就體現出了數量的優勢。

兩軍交戰的時候,不管是勝利的一方,還是慘敗的一方,都會有不少的傷亡,故有「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說法。然而,在明朝時期,曾經發生過一場非常詭異的戰爭,雙方共投入了十幾萬軍隊,在5天的時間內,互砍了很多次。令人匪夷所思的是,總共只有60多人戰死沙場,這難道是過家家嗎?

此次戰爭在歷史上被稱為「應州大捷」,明軍的主帥不是別人,正是當時的皇帝明武宗朱厚照。他是明孝宗的長子,兩歲時就被立為太子,十五歲繼承了皇位,成為大明江山的掌舵人。朱厚照自幼聰慧過人,學習能力極強,一篇很長的文章,他只需看上幾遍,就能達到倒背如流的地步。

但是,太監劉瑾為了巴結皇帝,經常進獻一些稀奇古怪的東西,並且在宮中組織各種娛樂活動,明武宗朱厚照逐漸沉迷於玩樂,逐漸荒廢了朝政。儘管如此,朱厚照並不算是昏君,他對先祖朱元璋和朱棣非常崇拜,想像他們一樣徵戰沙場,成為青史留名的皇帝。為此,他一直在尋找證明自己的機會。

在朱厚照的內心深處,有一個「將軍夢」,認為統領千軍萬馬擊潰敵軍,是非常英勇的事情,比做皇帝還要酷。公元1517年,二十六歲的朱厚照不顧眾大臣的阻攔,帶著士兵到宣府、大同等地視察軍務,而且還改名為朱壽,封自己為總督軍務威武大將軍。大臣對皇帝的做法非常無語,甚至在內心怒罵,卻又無可奈何。

巧合的是,蒙古小王子帶領6萬餘人到明朝邊境掠奪,鎮守邊境的將領十分擔心皇帝的安危,勸他早點返回京城。朱厚照不僅沒有絲毫的畏懼,反而相當開心,認為這是天賜良機,終於能夠一展自己的軍事才華了,果斷拒絕了眾將領的勸諫,決定親自帶兵幹翻敵軍,讓他們知道大明士兵的厲害。

當時邊境的守軍只有兩萬餘人,如果冒然出戰的話,沒有太大的勝算,這一點朱厚照心裡非常清楚。於是,他就下旨從其他地方調集軍隊,並且採取了引蛇出洞的計策,牽制住敵軍的主力,不能讓他們跑掉了。等到大軍集結完畢後,朱厚照穿上鎧甲,親率大軍迎戰。

眾將領一看皇帝要親自出馬,差點都嚇哭了,萬一皇帝有任何的閃失,沒有人能夠承擔得起這個責任,紛紛跪求皇帝不要親自出戰。朱厚照心意已決,二話不說就命人打開城門,上去就是一頓猛砍,敵軍被打的措手不及。看到皇帝如此勇猛,其他將士頓時熱血沸騰,在保護皇帝的同時,各個都奮勇殺敵,贏得了初步的勝利。

接下來的幾天當中,朱厚照又帶著士兵與敵軍多次交戰,蒙古小王子被打蒙圈了,帶著殘軍落荒而逃,明軍取得了最終的勝利。通常來說,取得如此重大的勝利,況且還是皇帝親自指揮的,史書應該大寫特寫,但事實卻相反,《明史》上僅一筆帶過:「甲辰,小王子犯陽和,掠應州。丁未,親督諸軍御之,戰五日。辛亥,寇引去,駐蹕大同。」

更奇葩的是,根據史書的記載,此次持續5天的戰鬥,雙方先後共有十幾萬士兵參戰,最後總共只戰死了60多人,這讓人非常費解,莫非是一場友誼賽麼?許多人認為,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是當時朝廷裡的一些大臣,對皇帝的行為不滿,故意而為之,明武宗朱厚照被大臣給抹黑了。對此,你怎麼看呢?

參考資料:《明史 武宗本紀》、《韃靼列傳》

相關焦點

  • 為何古代中國打仗十幾萬人都算小仗,而歐洲幾萬人的戰爭都能算上大...
    經常看古代影視劇的朋友們可能會熟悉,一般在影視劇裡面一打仗,基本上單方將領都會率領十幾萬大軍出徵,如果算上叛軍什麼的,雙方交戰人數基本都會維持在二十萬左右。漢武帝派衛青遠徵匈奴發兵十六萬,直擊漠北匈奴主力,交戰雙方總兵力二十四萬;始皇帝嬴政率幾十萬大軍蕩平六國實現中國統一;東漢末年,曹操率八十萬大軍直擊東吳,最後死傷慘重等等,這無數的史詩級大仗每天都活躍在電視屏幕上,給我們的感覺是:「哇,中國古代戰爭真是宏偉」。
  • 白溝河大戰,以少勝多的屠殺,60萬大軍竟敗給了詭異的天象
    真是讓人無語啊!閒話不多說,冬去春又來,時間到了公元1400年4月,此時雖然料峭春寒冬未盡,但是大地已經初現春天的勃勃生機了。李景隆率領的50萬大軍,經過4個月的休整,也準備再次開赴戰場。就在此時,遠在南京的建文帝,又給李景隆送來了一份大禮!授以「專徵伐」之權,賞賜黃越弓矢(就是代表皇帝,節制戰場上的一切軍力)。
  • 古代最神奇的一戰,10萬大軍互相廝殺了10小時,雙方只陣亡68人?
    戰爭作為一種雙方爭奪利益的手段,可以說是十分殘酷的行為,尤其是在古代,雖然沒有現在飛機大炮所造成的殺傷,但是短兵相接,戰況也是更加的激烈,一場戰鬥下來,往往會死傷無數,然而古代最的一場戰爭,十萬大軍廝殺一天,雙方只陣亡68人,這又是怎麼一回事情呢?
  • 古代都怎麼安置戰死將士遺骸的?看看明朝皇帝的做法,大概就懂了
    由於我國歷史書寫講究簡練,許多驚心動魄的大戰只用寥寥幾筆就完成了記載,關於戰爭的詳細記錄十分少見。在史書上,一場持續幾個月甚至幾年的戰爭,也是幾句話就完成了描述。戰爭中的細節基本不予記載,例如戰後的傷兵如何處理,犧牲的將士屍骨又埋葬於何處等等內容都極其簡略。
  • 日本在日俄戰爭中死了八萬多人,但最慘的還是當地老百姓
    文/馮玄一日俄戰爭是指在1904年至1905年間爆發的日本與俄羅斯之間的一場戰場。目的是兩個帝國主義國家為了爭奪中國遼東半島和朝鮮半島的控制權,地點則主要是在中國東北。1903年,訪問日本歸來的俄羅斯陸軍大臣阿列克塞·庫羅帕特金大將大言不慚地說:「一個俄羅斯兵可以對付三個日本兵,而我們只需要14天的時間就能夠在滿洲集結40萬大軍,這已經是擊敗日本陸軍所需數量的三倍了。所以說將來要發生的與其說是戰爭不如說是一場軍事散步更為合適」。不知道是哪裡來的自信,讓他得出了「一個俄羅斯兵可以對付三個日本兵」的結論。
  • 古代日本人,能矮到什麼程度?
    在電影中,日本總是他們的古代人物將領塑造成高大威武的形象。實際上,純屬瞎扯。日本人究竟有多矮?在一之谷之戰中,源義經命副將率領一萬大軍,正面進攻兩萬軍隊的平家大軍,而他自己親率四十幾個騎兵繞道急坡縱馬而下,迅速攻入平家兩萬本陣。源義經大軍迅速進攻,平家陣腳大亂,開始奔竄敗退,死傷慘重。平家宗室平通盛、平忠度、平經俊、平清房、平清貞全部戰死,平家族從此一蹶不振。
  • 世界戰爭史上的豐碑——溫泉關戰役(希波戰爭三部曲之二)
    斯巴達的公民總共只有四萬人,波斯帝國隨便一個儀仗隊都比這多。這些人終生的唯一職業就是戰爭,除此之外再不幹別的。農業、手工業和商業全部是由他們所徵服的約23萬奴隸來完成。斯巴達所有的男孩子到七歲時都會被送到一所大學校裡面過著集體生活,只是接受軍事訓練。為了使孩子們成長為一名勇敢、堅韌、是痛苦為無物、無堅不摧的戰士,訓練是極為嚴酷的。
  • 當《戰意》遇上《騎砍》,戰爭遊戲又該何去何從?
    有人的地方就會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會有恩怨戰爭是多年來久經不衰的話題,而有關於戰爭的經歷似乎又離我們很遙遠,就像是我們這一代人對於史達林格勒保衛戰上,一個士兵平均只能存活9分鐘,200天會有200萬人戰死,永遠無法有感同身受的共鳴,而這才不過是70多年前發生的事。
  • 這個人讓人口減少到只有幾千萬,只剩全盛時期的百分之九,差點讓一...
    在古代戰爭是常有之事,每一場戰爭都會導致大量的人死亡。在春秋時期,各國大大小小戰爭共有四百四十八次;在戰國時期大型戰爭更是達到了兩百二十二次。  秦人好戰,常常雙手提著敵軍的項上人頭。據史料記載,秦軍在滅魏國時有八萬人被殺;討韓時有六萬人被殺;伐楚時八萬人…由此可見秦軍的殘暴。
  • 史詩級戰爭電影,300名斯巴達戰士抵抗30萬波斯大軍,毫不畏懼!
    本期聊一部戰爭片改編自人類史上最慘烈的戰爭之一,溫泉關之戰300名斯巴達人抵抗30萬波斯大軍且不說,能不能打贏光著勇氣就夠吹的了吧,那麼這場戰爭是怎麼打的呢?一起來看看吧,故事的背景是這樣的,從公元前八世紀開始,希臘陸續誕生出了許多以城市為中心的小國,其中最著名的當屬斯巴達與雅典,但這倆國家互相看不順眼,經常爆發戰爭,斯巴達人是出了名的好戰份子,每當有斯巴達男嬰出生,都要先背仔細檢查一番,體弱多病的直接拋棄,從剛站穩那一刻起,斯巴達人便要開始接受軍事訓練,被灌輸從不退縮,從不投降,已戰死沙場。
  • 太平洋戰爭最慘烈戰役,美日殘酷對峙70天,日軍斷糧集體自殺
    1941年12月,自日本偷襲珍珠港後,美國正式對日宣戰,太平洋戰爭全面爆發。之後美日兩國在太平洋島嶼上展開了一系列島嶼爭奪戰。最著名的島嶼戰有瓜島戰役、琉磺島戰役、衝繩島戰役、貝裡琉島戰役等等。在這些島嶼戰中,貝裡琉島戰役又是最血腥慘烈的一場戰役,美日殘酷對峙了70天。
  • 古代戰爭結束後,戰場上留下的遍地屍體怎麼辦?
    前言:戰爭是為政治所服務的,但戰爭的進行往往伴隨著死亡。在古代時戰爭時常發生,動輒雙方幾十萬大軍在戰場上廝殺,無論作為勝利方也好,還是作為失敗方也罷,每次戰爭都會奪去雙方大量士兵的生命,留在戰場上的只有一具具屍骸。
  • 古代戰爭中女人最怕被俘虜,而「兩腳羊」就是女俘悲慘的一面!
    世界的發展史其實是一部戰爭史,無論哪朝哪代哪個國家都是在戰爭下產生的,統治者喜歡戰爭,只有戰爭才能滿足他們的徵服欲,但是平民百姓卻非常厭惡戰爭,每一次戰爭都讓他們流離失所,而參加戰爭的男人往往戰死沙場,留下了孤兒寡母在家中,遭受著磨難!
  • 日俄戰爭,一場影響深遠的戰爭
    因為在之前,從來沒有黃種人擊敗白種人的實例。但日本可以找個盟友,白人盟友。那就是英國。在當時,英國還是世界資本主義老大,還是那個號稱日不落帝國的國家。所以,在1902年,日本成功與英國在平等的關係下結盟,這是日本的一場外交勝利,一旦日俄爆發戰爭,日本也不會孤立。但英國人也不是大善人,事實上英國是想借著盟約,當日俄陷入戰爭時,好在歐洲進攻俄國篡取利益。
  • 氣象武器在中國古代戰爭中的應用
    氣象武器在中國古代戰爭中的應用在古代中國人們非常重視農業生產,由於天氣對農作物生產的重要影響,因此古人對天氣變化十分重視,把全年分為二十四個節氣,就是描述全年氣候變化規律。關於氣象在戰爭中的重要作用,早在中國春秋時期的《孫子兵法》中就有論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故經之以五事,極之以計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將,五曰法。」其中「二曰天」可見氣象作為戰爭勝利的五大要素已經被列入兵法當中,而 「天者,陰陽、寒暑、時制也。」
  • 斯巴達300勇士守溫泉關,阻擋30萬波斯大軍,他們是如何做到的?
    這一戰就是古代歐洲最著名的阻擊戰---溫泉關大戰。薛西斯一世是一個非常有能力的君主,他在任的前期無論政治還是軍事上都取得了非常高的成就。波斯軍隊的規模和強大的國力是希臘所無法比擬的,因此希臘聯軍需要避免和波斯大軍在平原上展開正面衝突。他們計劃在波斯進軍路線上的險要關隘和狹窄水道上利用地理優勢,儘可能多的削弱波斯軍團的規模優勢,其中一處最重要關隘就是溫泉關。
  • 講座|中國古代戰爭的神話、想像與細節
    《水滸傳》《三國演義》等古典小說無一不捲入了對古代戰爭誇張與神話化的描寫,若祛除這些誇張、神話,中國古代戰爭究竟會是怎樣的呢?決定戰爭勝負的多重因素與細節——兵種、裝備、兵器、戰術、後勤、地形、陣法等又有何種解讀?11月6日,成都尋麓書館·傳燈人第16期,歷史作家張明揚和讀者一起「紙上談兵」。以下是對分享內容的整理。
  • 如果進攻溫泉關的是秦朝大軍,300斯巴達勇士還守得住嗎?
    不得不說,秦軍的強大讓人望而生畏。有許多歷史愛好者都曾作出假設,如果亞歷山大東徵遇上強大的秦國,將會是一場怎樣的對決。 還有人提出若當年進攻溫泉關的是秦國的虎狼之師,斯巴達的300勇士還能否守住,他們真的能抵擋住秦軍的猛烈攻勢嗎?若論近現代熱武器戰爭,西方國家的確非常強大,但冷兵器時代亞洲國家一直領先於世界。古代冷兵器戰爭,中國的兵法和武器裝備都是非常先進的,曾在亞洲受挫的匈奴,後來竟然橫掃西方列國,可見雙方的實力差距。
  • 古代戰爭動不動就幾十萬人參加?多是刷量刷出來的
    希羅多德是第一個跳出這一套路的人,他只寫人的故事,所以他成為一個歷史學家。 但這不代表希羅多德講的都是真的。比如他的著作《歷史》,主要講述希波戰爭的歷史。根據希羅多德的記載,他說波斯遠徵軍的數量是250萬。鋪天蓋日,這些人走過帕勒斯滂(連接亞洲和歐洲的達達尼爾海峽)就走了好多天。
  • 武庚紀:冥族13大將已戰死2個,下一個會是誰?冥族女神尷尬中招
    其中最慘烈的就是「冥族十三大將」,冥族的戰鬥力除了「逆天而行」之外,大將就是最強的。但是這場戰爭實在過於殘酷,所以很多冥族大將都會慘死。就目前的劇情來看,冥族13大將已戰死2個,下一個會是誰呢?很多人沒有留意,冥族女神「隨風起舞」也尷尬中招,一個小小的細節暴露出她的處境,註定也是尷尬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