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遍南陽山水,留住一抹鄉愁。
新年伊始,南陽晚報開設《走遍南陽》欄目,本報記者及通訊員將走遍南陽的山山水水,以通訊或隨筆形式採寫南陽名勝古蹟,記錄民間傳說,留住鄉愁記憶,為鄉村振興加油。寫作手法以古帶今,古今結合,著重寫古鎮古村古景點的現狀及變化,1500字為宜,並配圖,報業集團新媒體將同步刊發。
在內鄉縣赤眉鎮街中心,現存一座古寨,門額上寫著「赤眉古寨」四個大字。古寨修築在一個土臺上,為土夯所建,臺高五丈,四周邊岸垂直,頂部面積約三十畝,據史書記載是西漢末年赤眉軍所建,已有近兩千年的歷史。
赤眉城原名天寶寨,因西漢末年赤眉軍在此駐紮並戰鬥過,改名為赤眉城。據清代文獻記載,赤眉城在內鄉縣北田下保,赤眉軍帥樊崇追兵至此築城暫住,公元23年赤眉軍大將軍黃霸與更始帝劉玄的大將朱鮪在此作戰。
西漢末年,王莽篡權,天下大亂,百姓饑寒交迫,全國爆發多處農民起義討伐王莽。公元8年,山東發生特大旱災,山東人樊崇在臨沂起義,用赤色染眉作標誌,稱為赤眉軍,赤眉軍由山東經河南向長安進軍。與此同時,湖北以王匡、王鳳為首的起義軍,建立了綠林軍,由湖北向長安進軍,討伐王莽。兩支義軍都有「匡扶漢室」的政治主張。綠林軍進軍到南陽,立劉氏宗族中的劉玄為「更始」皇帝,後與王莽派來的四十萬大軍在昆陽(今葉縣)會戰,綠林軍擊敗王莽軍,率先攻入長安。赤眉軍在進軍途中於成昌和王莽派來的軍隊會戰,擊敗王莽軍,威風大振,人馬有百萬之多。這時,已佔領西安的更始帝劉玄,企圖籠絡收編赤眉軍,但赤眉軍不服劉玄,兵分南北兩路西進,把矛頭指向劉玄。
樊崇率領的南路軍路過天寶寨,看到這裡地勢險要,水草豐美,就在此屯兵安營,整訓軍隊。駐紮在天寶寨的大將軍黃霸圍繞天寶寨用土築成一周長約3.5公裡的土城牆,土城牆寬厚、堅固,開設四個城門,東城門樓上橫書「旭日東升」四個大字;南城門樓系宮殿式建築,四角挑簷系有小鐵鐘,風吹鍾鈴叮噹作響,門樓上橫書「南通荊襄」;西城門樓為平臺式建築,橫書「菊潭月朗」;北城門樓為古廷式,上書「百峰遠峙」。雁山邊堰渠自北向南從城中穿過,常年流水不斷,宛如一條玉帶。城外有寬闊的護城河,在城門口設有吊橋。河東5公裡處開闢一放牧場,放養軍馬(後稱帶駒河),在赤眉城東6公裡處設一驛站(後稱報事灘),與駐紮在馬山口一帶的部隊進行聯絡。一時間,天寶寨前馬嘶人叫,熱鬧異常,天寶寨遂改名叫赤眉城。
公元24年,更始帝得知樊崇部隊已率兵向西安進發,深為不安,暗派大將朱鮪帶領十多萬人馬逼近赤眉城,準備抄其後路。當時赤眉城只有大將黃霸把守,將士不足三萬,在敵眾我寡的形勢下,黃霸集結一部分士兵埋伏於赤眉城西嶺,又令另一部分士兵在城西小河洗去紅眉,分散在城外,待朱鮪軍隊一到便扮成朱鮪士兵混入軍中。朱鮪開始攻城時,混入軍隊中的赤眉軍譁變。西嶺的伏兵趁勢殺出,與城內殺出的士兵內外夾擊,朱鮪軍大亂,分不清你我,摸不清南北,大敗而逃。黃霸在赤眉城創造了以少勝多的戰例,保證了樊崇率軍向西安順利挺進。後人因此將城西的小河稱為洗眉河。
清鹹豐年間,商人曾半街重修寨門寨牆,命名為赤眉古寨。東西南北各築寨門,寨門兩邊的寨牆上各設垛樓兩處作為掩護體,寨門樓上設有炮眼,樓下有土大炮等防禦武器。寨內在小寨門上邊、南門裡、十字街中、街東各設有炮樓,均十餘米高,並有炮眼,寨牆約五丈高,寨壕繞寨一周,兩丈多寬,開溝灌水,水深丈餘。
民國時期匪患嚴重,古寨重新加固,成為防避匪患的保險寨。
上世紀50年代,隨著集鎮擴建,城牆大部分被毀,寨上的住戶陸陸續續搬遷下來。如今,寨內成為瓜果飄香的果園。1982年赤眉古寨被定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溫馨提醒:凡是暱稱中含有手機號的,留言不會被公布,請大家注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