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寒冷,熱水袋不方便隨身攜帶,又不想穿得太臃腫,這時候,貼個暖寶寶就成了不少人的最愛。這段時間以來,被稱為「禦寒神器」的暖寶寶銷售又開始火熱起來。不過,暖寶寶在熱賣的同時,也有著不少安全隱患。記者試著用暖寶寶包裹雞蛋5小時,雞蛋竟然熟了!
年輕女性和老年人是「低溫燙傷」主要群體
目前,市面上的暖寶寶成分大致相同,主要是鐵粉、碳粉、氯化鈉、蛭石、樹脂等。在絕氧的狀態下它們是「相安無事」的,一旦撕開包裝,接觸到空氣,就會相互反應,產生熱量。
有實驗證明,將一個雞蛋包裹在暖寶寶裡,4個小時後,雞蛋就有七成熟,包裹雞蛋的暖寶寶最高溫度達到了69℃。而人的正常體溫是37℃左右,平常皮膚的表面溫度為35℃,長時間接觸這種高於體溫的低熱物體容易引發「低溫燙傷」。
記者了解到,有些女性比較愛美,為了美觀冬天也穿很少的衣服,但又怕冷,於是就會去購買暖寶寶這類產品來禦寒,但往往在使用中不加注意,就會出現「低溫燙傷」。目前市面上所售的暖寶寶雖沒質量安全問題,但仔細觀察包裝,發現都只有使用說明和「請勿直接貼於皮膚,請勿在睡眠時使用」等警示語,並沒有合格證。
「低溫燙傷」嚴重者深部組織會壞死或潰爛「我去年結婚的時候正好是冬天,那時候天氣比較冷,因為要穿婚紗,又不能穿保暖衣,於是就去買了幾個暖寶寶貼身上,白天忙也沒注意,可當晚上回家洗澡時發現貼了暖寶寶的幾個地方都出現紅腫。」家住西街的柳小姐告訴記者。
記者了解到,柳小姐這種情況正是因為暖寶寶使用不當引起的低溫燙傷。
「所謂『低溫燙傷』,就是較長時間接觸溫度並不是很高的熱源所致。常發生在人體下肢。一般情況下,皮膚與低溫熱源短時間接觸,僅造成真皮淺層的水泡型燙傷,但如果低溫熱源持續作用,就會逐漸發展為真皮深層及皮下各層組織燙傷。低溫燙傷和高溫引起的燙傷不同,創面疼痛感不十分明顯,僅在皮膚上出現紅腫、水泡、脫皮或者發白的現象,面積也不大,燙傷皮膚表面看上去燙傷不太嚴重,但創面深嚴重者甚至會造成深部組織壞死,如果處理不當,嚴重會發生潰爛,長時間都無法癒合。總的來說,在使用暖寶寶等產品時,不要直接貼於皮膚上,最好用衣服阻隔,並且每隔幾個小時就換個位置。」區中醫院皮膚科醫生王一樂說。
糖尿病患者和孕婦使用取暖產品需謹慎
記者了解到,像糖尿病患者由於存在感覺神經病變,痛覺及溫度感減退,甚至喪失,失去自我保護的功能,同時,糖尿病患者大多存在局部微循環障礙,動脈血供降低,僅可維持完整皮膚保護下的組織生存,一旦發生損傷和感染,這些組織常不能作出適當的反應,造成創面難以癒合。因此糖尿病患者在控制好血糖的前提下,不應長時間接觸熱源,需要短暫取暖時,不要使皮膚直接接觸熱源,適當用衣物阻隔,需要熱水洗腳時,最好由家人幫助試水溫,水溫以37℃為宜。
另外,對於孕婦來說,最好不要將暖水袋放在肚子或腰上。無論是暖水袋還是暖寶寶,這些東西如果正對子宮,可能會導致子宮收縮、影響胎位,嚴重的會導致胎兒畸形、早產。除了暖水袋、暖寶寶,電熱毯和其他一些發熱的保健理療產品也要謹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