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取暖,尤其要防範「低溫燙傷」!常用取暖設備 使用不當會受傷

2020-12-20 瀟湘名醫

每日商報訊 下周一就是冬至了,接下來杭城的氣溫會持續下降,為了抵禦寒冷,暖寶寶、熱水袋、小太陽等市民常用的取暖設備陸續上線。

不過,浙大二院燒傷與創面修復科主任韓春茂主任醫師提醒,取暖設備使用不當,很可能造成「低溫燙傷」。他介紹,每年進入冬季,因低溫燙傷來就診的患者有近百例,元旦、春節等冬季的假期患者更為集中。

剛入冬醫院陸續接診低溫燙傷患者

前幾天,一名50多歲的女性被家屬用輪椅推到了醫院。解開腳上裹著的紗布,兩隻腳布滿了血泡和水泡,讓人看了觸目驚心。據她本人回憶,前幾天氣溫特別低,晚上回到家覺得很冷,就拿出了很久沒用的養生足浴盆,舒舒服服地泡了一次腳。「沒想到,竟然會變成這樣,自己擦了藥膏也不好。」患者說,自己有糖尿病,對溫度還是很注意的,可能是泡的時間過長了。

經過幾天的治療,燙傷的皮膚慢慢癒合了。「這名患者還是比較配合治療的,血糖控制得也好,所以恢復得較快,像這樣的患者,情況嚴重還會截肢。」韓春茂提醒,糖尿病人在泡腳時尤其要注意,溫度以40℃為宜,時間不要過長,他建議,如果泡腳設備不能顯示溫度,最好家人幫助測試水溫。

不僅是泡腳,還有老人因為使用腳部按摩器而導致低溫燙傷。

12月初,75歲的邵老伯在社區參加了一次養生保健的講座,授課人員介紹了一款養生保健的磨腳器,據說有促進腳部血液循環,提神醒腦的功效。邵老伯體驗了下,覺得還不錯,就買回家。「不知道怎麼搞的,腳底竟然磨壞了,疼得不敢走路。」邵老伯只好來醫院求助醫生。

韓春茂介紹,邵老伯是腳底板被磨得肌腱損傷了,而且摩擦生熱,還起了水泡。幸好發現及時,不過邵老伯畢竟年紀較大,完全恢復還是要點時間。

低溫燙傷比高溫燙傷更為嚴重

「低溫燙傷和高溫燙傷相對,一般被開水、明火等灼傷,身體的應激反應很快,傷害多是淺層的。」韓春茂介紹,不過低溫燙傷與開水引起的燙傷、明火引起的燒傷有所不同,一般痛感不明顯,皮膚會出現紅腫、水泡、脫皮或者發白,但由於接觸時間較長,發現較晚,創面往往比較深,這會造成從真皮淺層向真皮深層及皮下各層組織的漸進性損害,嚴重者甚至會造成深部組織壞死,危害不容小覷。

「在門診中,很多低溫燙傷的患者都是過了一個星期左右才來就診,這個時候傷口已經感染或者壞死了,即便得到救治,也會留下疤痕。」韓春茂支招,冬季一旦發生低溫燙傷,可以這樣做——

首先,用冷水衝洗燙傷部位,起到緩解疼痛及降低傷害的作用。接下來,要進行消毒。一般家用的手消毒劑即可。之後要用紗布包裹一下傷口,沒有紗布可以用乾淨的布或者紙巾。如果短時間內沒有緩解,最好購買點膏藥,中藥類的比如紫草油、京萬紅,西藥類如百多邦、紅黴素軟膏、金黴素軟膏等,都可以塗一下,並保持傷口部位乾燥,這樣能夠有效止痛,並促進傷口細胞的修復。必要時候,可以線上或線下諮詢專業的醫生。

另外,韓春茂還提醒,冬季如果凍傷要及時進行有效的幹預,嚴重情況下要到醫院治療。而市民們需要注意,醫院裡並沒有「凍傷科」這個分科,凍傷的處理,實際上歸在燒傷科。

【來源:杭州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冬季取暖,尤其要防範「低溫燙傷」
    下周一就是冬至了,接下來杭城的氣溫會持續下降,為了抵禦寒冷,暖寶寶、熱水袋、小太陽等市民常用的取暖設備陸續上線。不過,浙大二院燒傷與創面修復科主任韓春茂主任醫師提醒,取暖設備使用不當,很可能造成「低溫燙傷」。他介紹,每年進入冬季,因低溫燙傷來就診的患者有近百例,元旦、春節等冬季的假期患者更為集中。
  • 冬季取暖 小心熱水袋等物「低溫燙傷」
    冬季取暖 小心熱水袋等物「低溫燙傷」 2021-01-07 17:32:52   來源:央視網
  • 這些情況下使用暖寶寶、熱水袋 易造成低溫燙傷
    元旦小長假,受疫情影響,做好個人防護的同時,要儘量減少前往人員密集場所尤其是密閉場所,聚會聚餐等要控制人數。想到戶外走一走,又怕冷怎麼辦?很多人紛紛找出熱水袋、暖寶寶等各種「禦寒神器」。你知道嗎,這些物品使用不當可能會造成低溫燙傷。
  • 冬季取暖謹防低溫燙傷!常州88歲老人雙腳被熱水袋燙傷出現潰爛
    隨著冷空氣的來襲,各種取暖用品受到追捧。不過,這些產品使用不當也容易造成燙傷。近日,家住常州經開區88歲的黃女士,因雙腳被熱水袋燙傷後出現潰爛,不得不入院治療。黃女士長期臥床,由於子女都在外工作,所以家中請了一位護工幫忙照料。
  • 暖寶寶「煮熟」雞蛋 使用取暖用品需防「低溫燙傷」
    而人的正常體溫是37℃左右,平常皮膚的表面溫度為35℃,長時間接觸這種高於體溫的低熱物體容易引發「低溫燙傷」。  記者了解到,有些女性比較愛美,為了美觀冬天也穿很少的衣服,但又怕冷,於是就會去購買暖寶寶這類產品來禦寒,但往往在使用中不加注意,就會出現「低溫燙傷」。
  • 習慣使用暖水袋、暖寶寶,要小心「低溫燙傷」
    進入冬季,我們總是習慣使用暖水袋、暖寶寶等取暖用品,但長時間使用還要小心「低溫燙傷」。1月6日上午,方女士帶著年過八旬的老母親來到貴陽燒傷醫院換藥。老人是半個月前在家使用暖寶寶不當導致燙傷,被燙傷後的皮膚現在還有明顯的發紅、潰爛。在醫院燒傷整形科,前來換藥的患者絡繹不絕。
  • 冬季取暖設備使用不當會起火,消防實驗告訴你:這是真的!
    會不會有火災隱患? 12月10日上午,寧波江北區消防救援大隊組織了一次消防實驗。結果有點嚇人! 此次實驗選用江北區一空置建築2樓兩間相鄰房間,分別將兩間房間布置成家庭臥室及單位辦公室兩處環境,並採購了一些市面比較常見、家庭及辦公室常用的取暖設備——暖爐、風暖機、「小太陽」、油汀作為實驗樣品。
  • 冷冷冷冷冷~你還抱著熱水袋、暖寶寶取暖?當心有一種傷害叫低溫燙傷
    不燙卻能傷人 尤其老人和小孩這是一種特殊類型的燙傷!低溫燙傷是指身體長時間接觸高於皮膚溫度的物體造成的慢性燙傷。舉個例子:45℃的低熱物體接觸你的皮膚30分鐘以上,就有可能出現燙傷!這種特殊的燙傷還很容易被忽視。
  • 暖手寶、暖足貼、暖腳寶……新式取暖神器風靡潮人圈,年輕人低溫...
    然而使用不當可能引發低溫燙傷。記者日前從江城一些大醫院獲悉,今年入冬來,一些醫院皮膚科收治的年輕人因使用各種取暖神器造成的低溫燙傷增加,較去年增近兩成。16歲女孩用暖手寶燙傷手指16歲漢口女孩周銘(化名)是名高中生,冬天上課時手冷,她買了個小型暖手寶,只有巴掌大,握在手裡,溫度為60℃,可發熱四五個小時。她常一手握著暖手寶,一手翻書、做筆記,一坐就是半天。
  • 市二醫院每天接到取暖不當燙傷的患者醫生建議:皮膚不要直接接觸...
    這些天,寒意逼人,暖寶寶、電熱毯……各式各樣的取暖用品受到人們的青睞。然而,低溫燙傷的患者也多了起來。入冬以來,市第二醫院燒傷科接診近百例這樣的患者。  截至昨天,市二醫院尚未接到暖手寶爆炸傷的患者,但燙傷的患者卻不斷增多。市二醫院的燒燙傷專家提醒:用取暖產品首記一點:皮膚不要直接接觸取暖用品。
  • 這些冬季取暖「神器」也要注意!
    冬天了,各種取暖設備紛紛上場,暖手寶、電暖器、電熱毯、煤炭爐等暖身「神器」,成為大家的抗寒主力。因為安全防範意識不足、取暖不當,冬季取暖安全事件時有發生,大家在追求溫暖過冬的同時,更應注意安全取暖、平安過冬。
  • 農村冬季取暖,當心一氧化碳中毒!
    在冬季採暖期間,由於威海市部分農村地區尚未實現統一供暖,往往會選擇在家裡自己燒爐子取暖,再加之屋內通風不暢,這樣很容易造成一氧化中毒,給人們的生命安全帶來巨大隱患。一氧化碳中毒聽起來十分可怕,只要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多加防範,時刻繃緊「預防一氧化碳中毒」這根安全弦,就一定能有效避免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的發生。
  • 冬季寶寶取暖遠離這些東西(3)
    此外,孕婦也應慎用暖寶寶,使用不當可能導致子宮收縮,影響胎位,嚴重的可能導致胎兒畸形、早產。  冬季使用暖寶寶時需警惕低溫燙傷。因為暖寶寶最高發熱溫度為63℃,可持續12-20小時均勻放熱,這樣的溫度持續作用於同一部位時間過長,就可能引起低溫燙傷。  使用須知:現在市面上的「暖寶寶」質量良莠不齊,特別是在網上購買的「暖寶寶」,很多產品的說明都是日文,難辨優劣。
  • 農村家庭冬季取暖用什麼設備 農村家庭冬季取暖用設備介紹
    在我們現在很多的農村家庭中,取暖一直是一個大的問題,而在農村取暖也不如城市裡那麼方便,所以我們在農村中是用什麼取暖設備才比較合適的呢?今天小編就來為大家介紹下我們幾款非常不錯的取暖設備供大家來進行了解和選擇。
  • 兩片暖寶寶6小時差點煮熟雞蛋 小心「低溫燙傷」
    用暖手寶加熱買來的鮮雞蛋  最近氣溫下降得厲害,不少人家裡用上了取暖設備,一些為了風度捨棄溫度的白領,用上了暖寶寶、燃油金屬暖手爐、USB接口取暖設備等「秘密武器」,但記者在醫院採訪了解到,最近因為取暖設備造成燙傷的患者增加了一兩成,其中不乏因為取暖不當造成的「低溫燙傷」。很多人都覺得沒啥大問題的暖寶寶,為何會讓人「低溫燙傷」?記者買來暖寶寶進行實驗。
  • 冬季取暖什麼省電又暖和 冬季取暖用什麼設備好
    在冬天這個季節氣候非常的寒冷,因此家裡面是必須要安裝一個取暖設備的,只不過現在市面上在出售的取暖設備很多,除了北方其中供暖地區之外,比較流行的取暖設備包括了空調地暖以及電熱毯等等,那麼,冬季取暖什麼省電又暖和?冬季取暖用什麼設備好?不妨跟著小編一起來看下文章。
  • 龍口:冬天易發生「低溫燙傷」 市民需提高警惕
    齊魯網煙臺12月7日訊(龍口臺 于波)寒冷的冬季,許多龍口市民開始使用熱水袋、暖寶寶、電熱毯等取暖,但取暖過程中,因燙傷而導致急診就醫的事情時有發生
  • 寒冬已至,一大波取暖設備襲來……暖氣烘烤,熱脹冷縮發生爆炸!這樣...
    市場上的電熱毯、電熱水袋之類的電取暖設備也熱銷起來然而這些給我們帶來溫暖的取暖設備一旦操作不當,就會帶來災難11月23日周三>一起來看幾個由 取暖設備引發火災的案例冬季採暖務必 注意防火安全! 冬季取暖這些安全事項要牢記冬季來臨,使用取暖設備時要溫暖也要安全。那麼使用電取暖器取暖時應注意哪些事項呢?
  • 用暖腳「神器」取暖,小夥竟坐了輪椅,還上了手術臺!
    天氣一冷,各種取暖神器便開始大顯身手,但「神器」使用不當,也會成「毀膚利器」,造成燙傷現象,這就是醫學上所說的「低溫燙傷」。這不,來自杭州的小夥一不小心竟被暖腳爐「燙」成III度灼傷,由於創面太深,不得已還做了個手術。溫度並不算高的取暖「神器」還能把人燙傷,這是咋回事兒呢?
  • 冷҉冷҉冷҉冷҉冷҉……你還抱著熱水袋取暖?當心一種...
    低溫燙傷是指身體長時間接觸高於皮膚溫度的物體造成的慢性燙傷。舉個例子:45℃的低熱物體接觸你的皮膚30分鐘以上,就有可能出現燙傷!這種特殊的燙傷還很容易被忽視。冬天,很多家長怕小孩冷,會在被子裡放個取暖「神器」——熱水袋、熱寶寶,或是直接用上電熱毯。一旦使用不當,這些「神器」直接接觸孩子的皮膚時間過長,就會造成低溫燙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