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情況下使用暖寶寶、熱水袋 易造成低溫燙傷

2021-01-10 新京報

元旦小長假,受疫情影響,做好個人防護的同時,要儘量減少前往人員密集場所尤其是密閉場所,聚會聚餐等要控制人數。

想到戶外走一走,又怕冷怎麼辦?很多人紛紛找出熱水袋、暖寶寶等各種「禦寒神器」。你知道嗎,這些物品使用不當可能會造成低溫燙傷。

「能夠導致燙傷的最低溫度是45℃左右,超過這個溫度且較長時間接觸,就可能造成皮膚燙傷。如果接觸皮膚時間特別長,甚至能夠造成非常嚴重的燙傷。」北京市隆福醫院急診科副主任醫師陳雁介紹,冬季常用的各種取暖物品都可能超過45℃,比如熱水袋、暖寶寶、電熱毯,甚至長時間貼近臉龐打手機都可能造成低溫燙傷。

陳雁表示,低溫燙傷常發生在人體下肢。「下肢感覺相對遲鈍,低溫對皮膚疼痛刺激較輕,可能不知不覺就被燙傷了。」另外,有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末梢神經損傷,腦梗塞造成的感覺功能下降或喪失、腰背疾病導致的下肢感覺減退,服用鎮靜安眠藥物,醉酒,極度疲勞,手術後麻醉藥未完全代謝等情況,也容易在使用這些取暖物品的時候造成低溫燙傷。

這種相對低溫對皮膚疼痛刺激較輕,容易被忽視,如果較長時間接觸,可能烤熟皮膚甚至皮下組織。陳雁表示,被低溫燙傷的表面看起來可能是紅腫、水皰、脫皮或者發白,但創面下深度很深,表現為皮膚全層壞死,可以達到三度甚至四度創面。「如果處理不當,嚴重者會發生潰爛,長時間無法癒合。」

一旦發生低溫燙傷,可以用涼毛巾或涼水衝燙傷處15至20分鐘,這樣能夠減輕疼痛和紅腫,可以降低出現水皰和結痂的機率。陳雁提醒,「不要用醬油、牙膏或其他別的調味料、土方等塗抹患處,容易引起燙傷處感染,不要立即弄破水皰。如果創面深,應保護創面不受汙染,及時就醫,由醫生判斷燙傷等級並治療。」

陳雁建議,購買取暖設備一定要選擇正規廠家;使用熱水袋等取暖物品時,溫度不要太高,不要直接接觸皮膚,最好中間墊上毛巾等;睡前關閉電熱毯等發熱設備,間斷使用;取暖物品不要長時間放在身體同一個位置。「對於認知功能不好,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家人要經常檢查局部皮膚。」

新京報記者 劉旭

校對 趙琳

相關焦點

  • 暖寶寶「煮熟」雞蛋 使用取暖用品需防「低溫燙傷」
    有實驗證明,將一個雞蛋包裹在暖寶寶裡,4個小時後,雞蛋就有七成熟,包裹雞蛋的暖寶寶最高溫度達到了69℃。而人的正常體溫是37℃左右,平常皮膚的表面溫度為35℃,長時間接觸這種高於體溫的低熱物體容易引發「低溫燙傷」。  記者了解到,有些女性比較愛美,為了美觀冬天也穿很少的衣服,但又怕冷,於是就會去購買暖寶寶這類產品來禦寒,但往往在使用中不加注意,就會出現「低溫燙傷」。
  • 習慣使用暖水袋、暖寶寶,要小心「低溫燙傷」
    進入冬季,我們總是習慣使用暖水袋、暖寶寶等取暖用品,但長時間使用還要小心「低溫燙傷」。1月6日上午,方女士帶著年過八旬的老母親來到貴陽燒傷醫院換藥。老人是半個月前在家使用暖寶寶不當導致燙傷,被燙傷後的皮膚現在還有明顯的發紅、潰爛。在醫院燒傷整形科,前來換藥的患者絡繹不絕。
  • 天冷了熱水袋暖腳 7歲女孩小腿低溫燙傷
    他們沒想到:一隻小小的熱水袋,竟會惹出這麼大麻煩,小腿的疤痕連整容都不一定有用。  在燒傷科主任傅智慧的專家門診中,一上午接診了7名熱水袋導致的低溫燙傷病人。傅主任說:「不少人的傷口,一個多月都沒有長好,來醫院一看,都是低溫燙傷。」
  • 暖寶寶身上貼,溫暖永相隨?天氣再冷也要謹防低溫燙傷
    >謹防低溫燙傷!什麼是低溫燙傷?低溫燙傷,是指身體長時間接觸中等溫度的物體(一般是指44~ 50℃),造成的皮膚以及皮下各層組織的漸進性損害。研究表明,對人體皮膚而言,理論上的最低燙傷溫度為44℃,隨著溫度升高,或接觸時間增長,會造成從真皮淺層向真皮深層及皮下深部組織的傷害。
  • 當心「低溫燙傷」!暖寶寶和熱水袋千萬別這麼用
    天冷了,不少人用上了暖寶寶和熱水袋,但是要當心低溫燙傷,嚴重時會傷及皮膚真皮深層、皮下深部組織、燙傷嚴重時可深達骨質,萬一燙傷後該怎麼做?一起來了解吧↓低溫燙傷一般指長時間接觸中等溫度的熱源,造成皮膚的損傷。
  • 冬季取暖 小心熱水袋等物「低溫燙傷」
    【摘要】 如果用暖寶貼的話,我們在使用前要看注意事項,不能直接貼在皮膚上使用;熱水袋建議要用的話用毛巾包裹,讓熱水袋的表面不要直接接觸皮膚。
  • 暖寶寶5小時煮熟雞蛋 長時間使用易低溫燙傷
    但近日有網友稱,自己買到了劣質暖寶寶,導致皮膚被燙傷。近日,金陵晚報記者對此作了一番調查,並用實驗進行求證。【實驗1】解剖暖寶寶:裡面是黑色泥巴狀固體為了弄清楚暖寶寶裡裝的是啥,記者分別從新街口某超市、夫子廟一家飾品店、玉橋市場、地攤和網上購買了5個不同品牌的暖寶寶。
  • 使用暖寶寶或引起低溫燙傷 勿直接貼皮膚上
    隨著天氣日趨寒冷,一種即撕即貼、可以持續發熱、類似隱形熱水袋的發熱貼(俗稱「暖寶寶」)很受市民歡迎。不過記者發現,市面上售賣的「暖寶寶」大多是「三無產品」,質量參差不齊,暖人的同時也會傷人,造成皮膚過敏、灼傷。
  • 娃娃捂著熱水袋睡覺,雙腳被「低溫燙傷」
    但是,你能想到小小的熱水袋使用不當,也能造成嚴重的後果。熱水袋不小心被戳破,燙了小娃娃一身小磊(化名)是一個18個月的男孩,這幾天降溫厲害,爸爸媽媽怕他冷,睡覺的時候在他身邊放了一個熱水袋。捂著熱水袋睡覺,極易發生低溫燙傷小瑤瑤是個6歲大的女孩,晚上睡覺時,不慎被熱水袋燙傷雙腳,導致皮膚紅腫,起了多個小水泡,有部分皮膚已經剝脫。家人覺得情況不嚴重,便自行買了「燙傷膏」外敷。
  • 被暖寶寶、熱水袋燙傷兩三個月才能好?天冷,小心低溫燙傷,千萬不要...
    來源: 上海瑞金醫院低溫燙傷一般指長時間接觸中等溫度的熱源,造成皮膚的損傷。長時間使用取暖設備後出現皮膚發紅、腫脹、脫皮或出現水泡等症狀即意味著發生了「低溫燙傷」。低溫燙傷的面積通常比較小,呈圓形或橢圓形,常位於足跟、足底、小腿脛前、臀部等。早期看起來只是一個小小水泡,容易被忽視。
  • 熱水袋被窩中炸開七釐米口子 燙傷兩個月大寶寶
    寶寶尿床了,媽媽擔心寶寶受涼,立即將充電的熱水袋放進被窩,不料熱水袋突然爆炸,將兩個月大寶寶的屁股燙傷。  兒童醫院提醒家長朋友,每年秋冬季節,類似意外燙傷十分常見,冬季為寶寶取暖要科學。  張女士稱,爆炸的熱水袋是去年冬天她在路邊地攤上買的,15元錢,就一個紙盒裝著,屬三無產品。  熱水袋暖寶寶是禍首  「如果說小孩遭高溫燙傷禍首熱水袋,那麼低溫燙傷禍首則是暖寶寶。」據燒傷整形科袁心剛醫生介紹,每年秋冬季節,醫院都會收治數十例熱水袋燙傷的患兒。
  • 暖寶寶燙熟雞蛋?熱水袋發生爆炸?冬季警惕「溫暖殺手」
    南方的小夥伴在屋裡除了用意志力麻醉自己「我一點都不冷」外,暖寶寶、空調、電熱毯、「小太陽」也統統上陣……但你知道嗎?這些取暖「神器」背後有許多安全隱患。今天袋鼠麻麻要和大家嘮嘮如何健康、安全地取暖。但需要注意的是,別看是一片小小的貼片,其威力也不容小覷,如果暖寶寶直接貼在皮膚上很可能造成低溫燙傷,嬰兒、孕婦、老人不建議使用。一組實驗表明:將3片暖寶寶分別貼在3個雞蛋上,放置時間分別為:1小時、3小時和6小時。
  • 暖寶寶貼居然也可以燙傷人!
    因此,暖寶寶還有熱水袋是我們在冬天必備的物品。尤其是對於一些愛與美的女孩們來說,別看他們在羽絨服裡面穿著是緊身褲,但其實他們也有自己的秘密武器,那就是暖寶寶啦。 但是近年來,有越來越多的人被新聞曝出被暖寶寶燙傷了。之前,我一直都是不相信暖寶寶是可以燙傷人的。因為在冬天的時候,我也會經常會去使用暖寶寶來保暖。
  • 龍口:冬天易發生「低溫燙傷」 市民需提高警惕
    齊魯網煙臺12月7日訊(龍口臺 于波)寒冷的冬季,許多龍口市民開始使用熱水袋、暖寶寶、電熱毯等取暖,但取暖過程中,因燙傷而導致急診就醫的事情時有發生
  • 熱水袋暖腳 7歲女孩小腿低溫燙傷
    熱水袋暖腳 7歲女孩小腿低溫燙傷 2020/12/29 00:09 來源:溫州晚報 編輯:遊歷 瀏覽:382
  • 熱水袋灌進開水後炸裂 常州8歲兒童被燙傷
    據江蘇公共·新聞頻道《新聞空間站》報導:說到取暖,北方靠暖氣,南方則靠神器,熱水袋、電熱毯、暖寶寶等是比較常見的「取暖神器」,但是如果取暖不當,也容易造成燙傷,大家可要當心了。常州8歲的小孫同學比較怕冷,晚上睡覺媽媽都會給他準備一個熱水袋,誰知前幾天晚上剛躺下沒多久,熱水袋就炸了。家長說,當時把燒開的熱水灌進熱水袋之後就出事了。記者從醫院了解到,隨著冬季禦寒方式越來越多,因為焐熱水袋被燙傷前來就診的市民比以前少了,但這仍是每年冬季的常見問題,而且兒童燙傷的概率要明顯高於成人。
  • 兩片暖寶寶6小時差點煮熟雞蛋 小心「低溫燙傷」
    用暖手寶加熱買來的鮮雞蛋  最近氣溫下降得厲害,不少人家裡用上了取暖設備,一些為了風度捨棄溫度的白領,用上了暖寶寶、燃油金屬暖手爐、USB接口取暖設備等「秘密武器」,但記者在醫院採訪了解到,最近因為取暖設備造成燙傷的患者增加了一兩成,其中不乏因為取暖不當造成的「低溫燙傷」。很多人都覺得沒啥大問題的暖寶寶,為何會讓人「低溫燙傷」?記者買來暖寶寶進行實驗。
  • 女子一覺醒來發現腳上起了個大水泡 冬天使用熱水袋當心低溫燙傷
    近日,在紹興第二醫院燒傷整形科,來了一位年輕姑娘小王,她拉起褲腳給醫生看,小腿上起了水泡,小王說是晚上熱水袋燙傷的。一到冬天,她經常手腳冰涼,每天都要捧著熱水袋,特別是晚上睡覺,更是離不開熱水袋的陪伴。
  • 睡覺時捂了個熱水袋醒來卻燙傷了 近兩天因這事進醫院的人不少
    暖寶寶、熱水袋等取暖「神器」閃亮登場,成為怕冷之人的寵兒。然而,取暖「神器」如果使用不當,會有很多安全隱患。近日,浙江省人民醫院皮膚科就接診了十多例低溫燙傷的患者,都是取暖「神器」惹的禍。今天上午,20多歲的王女士緊鎖眉頭,走進浙江省人民醫院皮膚科主任陶小華的專家門診。
  • 這些人不宜貼「暖寶寶」、抱熱水袋!
    這些人不宜貼「暖寶寶」、抱熱水袋!「神器」在冬季給我們帶來溫暖值得注意的是這些「神器」若使用不當會悄悄「燙傷」你!」低溫燙傷易被忽視!低溫燙傷指身體長時間接觸高於皮膚溫度的物體造成的慢性燙傷。比如45℃的低熱物體接觸皮膚30分鐘以上,就可能出現低溫燙傷。這種燙傷很容易被忽視。冬天,很多家長會在孩子的被子裡放個取暖「神器」——暖寶寶、熱水袋和電熱毯等。這些「神奇」一旦使用不當,直接接觸孩子的皮膚時間過長,就會造成低溫燙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