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寶寶燙熟雞蛋?熱水袋發生爆炸?冬季警惕「溫暖殺手」

2020-12-18 醫知袋鼠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一年中最冷的階段即將來臨。

在冷得很複雜的中國,北方的冷被稱為是物理攻擊,抵抗靠裝備——暖氣;一進屋就馬上暖和了,最後脫得只剩T恤,有時候熱得不行還得配根冰棍兒。

過冬天對北方人來說如下:

而南方的冷被稱為是魔法攻擊,即便穿得再厚,裹得再緊,也冷得「扎心」。

南方的小夥伴在屋裡除了用意志力麻醉自己「我一點都不冷」外,暖寶寶、空調、電熱毯、「小太陽」也統統上陣……

但你知道嗎?這些取暖「神器」背後有許多安全隱患。今天袋鼠麻麻要和大家嘮嘮如何健康、安全地取暖。

一、暖寶寶:不要直接接觸皮膚

暖寶寶是利用化學原理,撕開包裝即可發熱的貼片,發熱溫度一般在60~70℃之間,發熱時間為10~12小時。它貼在身上能熱敷抗寒,深受女性、老人等群體喜愛。

但需要注意的是,別看是一片小小的貼片,其威力也不容小覷,如果暖寶寶直接貼在皮膚上很可能造成低溫燙傷,嬰兒、孕婦、老人不建議使用。

一組實驗表明:將3片暖寶寶分別貼在3個雞蛋上,放置時間分別為:1小時、3小時和6小時。1小時後,雞蛋沒有太大變化;3小時後,雞蛋外殼明顯發熱,蛋清逐漸凝固;6小時後,雞蛋燙熟了。

其他人群使用時要注意:

1、購買時要選正規品牌,並查看外包裝是否完好,有無洩露、結塊等現象;

2、睡覺時儘量不要使用暖寶寶(人體意識不清,對熱度不敏感,容易受傷);

3、白天使用時應貼在內衣或襪子上,並且注意避開皮膚薄的地方,同一部位使用時間不要超過2小時。

二、熱水袋:睡前從被子裡拿出來

冬天,不少人喜歡用熱水袋暖被窩,但一定要警惕低溫燙傷和爆炸。

醫生表示,皮膚某個部位長時間持續接觸60℃~80℃的溫度時就會發生低溫燙傷。

有三類人是熱水袋「低溫燙傷」的高發人群,需要特別注意:

1、腿腳不便、長期臥床者;

2、敏感性相對較差、皮膚嬌嫩的兒童;

3、酒後意識模糊、敏感性降低的人。

如果熱水袋破裂漏水,後果也不堪設想。

之前就有報導,8個月大男孩小磊睡午覺時,父母在他身邊放了個熱水袋,結果鄰居家來做客的小孩戳破了熱水袋,引發了燙傷事故。男童送到醫院就診時,右大腿、兩隻腳都是慘不忍睹的大水泡,需要住院治療。

建議睡覺前,一定要從被子裡把熱水袋拿出來。

此外,電熱水袋,還有爆炸風險。

11 月 26 日晚上 7 點鐘左右,在鹽城射陽縣城百盛花園小區,丁先生的妻子在家中,將一隻電熱水袋放在被窩裡,插上電源進行加熱,結果導致電熱水袋爆炸,引燃了床上的棉被和席夢思,火勢迅速蔓延。

電熱水袋之所以爆炸,是因為加熱溫度過高,導致熱水袋內部液體汽化膨脹。

每個電熱水袋裡都會有一個溫度控制器,只要它沒有發生故障,電熱水袋最高溫度一般不會超過70℃,液體不可能汽化。如果溫控器失靈,電極加熱溫度就可能會超過100℃,導致鹽類化合物汽化,進而發生爆炸。

這裡要提醒大家:

請在正規渠道購買合格產品,認準國家「3c」標誌。

購買時,可用手輕輕捏一下熱水袋,如果捏到兩截硬邦邦的圓柱體,那肯定就是電極式熱水袋,最好不要購買!

如果可以明顯摸到網狀絲線結構或者U型管狀結構,就是電熱絲或電熱管式熱水袋,這種熱水袋較為安全。

三、電熱毯:睡前開,防漏電

電熱毯,也是被不少人所鍾愛的一種冬季取暖方式。睡前一小時打開開關,就可以享受一個暖烘烘的被窩。

但是,每年都有電熱毯漏電導致的意外事故發生,大家一定要提高警惕。

使用電熱毯時,要注意以下事項:

1、按照國家標準,電熱毯的使用年限是6年(從生產日期開始計算),一般在6年後,電熱毯發熱線的保護絕緣層開始老化、開裂,其絕緣性能和耐壓程度大大下降,使用時容易出現安全事故;

2、電熱毯不適合鋪在軟床墊上,否則電熱絲容易受到抻拉,易斷裂、漏電;

3、使用電熱毯時,最好在睡前開啟,睡覺時一定要關掉;

4、有尿床習慣的孩子或大小便不能自理的老人最好不要用;

5、不用時,電熱毯宜懸掛保管,或捲起來放入包裝袋,如果是摺疊,折縫位置不能重壓。

因為電熱毯金屬電熱絲在摺疊的過程中很容易出現斷裂的情況,電熱絲斷了之後,可能會造成電擊傷害或者引起火災。

四、小太陽:不要靠近易燃物

「小太陽」因為即插即熱,方便好用而倍受歡迎;但是因為使用不當而造成的危害也很嚴重!

12月5日晚,當多數人都在熟睡的時候,九江武寧一小區居民樓裡卻發生了驚魂一幕!噼噼啪啪~大火延燒速度特別快,門窗都被燒到爆裂!

萬幸並無傷亡! 那麼,大火是怎麼引起的?

據戶主介紹,當晚他把衣物放取暖器上烘乾,然後躺床上睡著了,忘記關取暖器!

取暖設備運作過程中,設備本身及其周邊的溫度都比較高,如果太靠近沙發、被褥等易燃物品,發生火災的可能性將大大增強。

使用「小太陽」等取暖器要注意以下事項:

1、不要離「小太陽」太近,並且注意變換身體姿勢,以免造成燙傷。

2、在日常供暖中,取暖設備一定要遠離易燃易爆物品,人離開時切忌要切斷電源;

3、使用「小太陽」,還要定期用幹布擦拭網面和加熱棒,去掉上面的灰塵和髒東西,以免造成室內可吸入顆粒物濃度上升。

五、暖氣:勤通風,防「上火」

雖然北方能享受到熱乎乎的暖氣,但也需要警惕「暖氣病」。

暖氣房的溫度基本能維持在25℃左右,但溼度一般在30%以下。如果室內通風不良,時間久了,無論大人還是孩子,都容易出現口乾舌燥、煩躁不安、咽喉疼痛等症狀。

要想預防「暖氣病」,控制好居室溫度、空氣溼度最關鍵。具體來說,室溫18℃~22℃;溼度50%~60%為宜。

建議有暖氣的家庭,要常通風換氣,適當使用加溼器,給娃少量多次飲水,如果溫度過高可關閉一組暖氣的閥門。

袋鼠麻麻有話說:

寒冷的冬天,取暖與安全要兼顧,大家可要重視起來噢~千萬別等到災難發生才後悔莫及!

相關焦點

  • 熱水袋爆炸,八旬老人皮膚被燙掉,代理商:誰讓你充電時候用?
    在北方寒冷的冬季,如果沒有暖氣那簡直就活不下去,但很多農村沒有通暖氣,而且他們也沒有東北的大熱炕,平時只能靠電熱毯和熱水袋取暖,睡覺蓋上厚厚的幾層棉被,由此來抵禦嚴寒,電熱毯和熱水袋在實際的使用中很危險,雖然大家在購買和使用時都很注意,偶爾出現意外情況也並非罕見。
  • 這些情況下使用暖寶寶、熱水袋 易造成低溫燙傷
    很多人紛紛找出熱水袋、暖寶寶等各種「禦寒神器」。你知道嗎,這些物品使用不當可能會造成低溫燙傷。「能夠導致燙傷的最低溫度是45℃左右,超過這個溫度且較長時間接觸,就可能造成皮膚燙傷。如果接觸皮膚時間特別長,甚至能夠造成非常嚴重的燙傷。」北京市隆福醫院急診科副主任醫師陳雁介紹,冬季常用的各種取暖物品都可能超過45℃,比如熱水袋、暖寶寶、電熱毯,甚至長時間貼近臉龐打手機都可能造成低溫燙傷。
  • 惠安8歲女孩抱暖寶寶睡時突爆炸 身上多處被燙傷
    突然爆炸的暖寶寶  □小貼士  應選購電熱絲式暖寶寶  業內人士提醒消費者,電熱水袋(暖寶寶)通常分為「電極式」  電極式熱水袋內含有兩個金屬頭,為正負兩個電極。電極通電後,溶液處於帶電狀態,電極式熱水袋正是用這種方法來對溶液進行加熱的。由於電極直接和液體接觸,又無溫控裝置,通電之後熱水袋膨脹得很大,容易發生爆炸。同時,一旦發生漏液,還存在觸電的危險。而電熱絲式熱水袋的發熱體不和液體直接接觸,線圈也由絕緣體和液體隔離開,確保了安全。
  • 熱水袋被窩中炸開七釐米口子 燙傷兩個月大寶寶
    寶寶尿床了,媽媽擔心寶寶受涼,立即將充電的熱水袋放進被窩,不料熱水袋突然爆炸,將兩個月大寶寶的屁股燙傷。  兒童醫院提醒家長朋友,每年秋冬季節,類似意外燙傷十分常見,冬季為寶寶取暖要科學。  被窩中熱水袋爆炸  昨日,在兒童醫院病房,兩月大的琳琳(化名)在媽媽的懷抱裡,露著被燙傷的屁股,讓人看得很心疼。  媽媽張女士稱,他們家在四川省鄰水縣。本月24日早上9點,琳琳尿床了,她趕緊把琳琳挪了一個幹位置,並像往常一樣,在被尿溼的地方放了一個充電熱水袋,想用熱水袋的溫度把床單烤乾。
  • 暖寶寶「煮熟」雞蛋 使用取暖用品需防「低溫燙傷」
    天氣寒冷,熱水袋不方便隨身攜帶,又不想穿得太臃腫,這時候,貼個暖寶寶就成了不少人的最愛。
  • 充電熱水袋能買麼?這些危險隱患要早知道
    筆者十一去內蒙玩,怕那邊太冷,都把羽絨服和暖寶寶帶放在了行李箱裡。說到這裡,筆者覺得,除了那種自發熱,貼在衣物上會熱乎的暖寶寶,充電熱水袋也是很多女性在秋冬時節驅寒必備的利器。可以說,很多女性朋友都會在冬季為自己置辦這麼一個方便又時刻都溫暖的小物件。不過,充電熱水袋如果選購不當,不但使用起來有很大隱患,它在使用過程中還會發生爆炸或是漏電等危險情況。
  • 警惕!暖寶寶使用不當會爆炸 如何挑選放心暖手產品?
    2016年11月8日訊,這兩天,北京地區又迎來降溫天氣,充電式暖寶寶也藉助著寒流火了起來。不過,近日國家質檢總局缺陷產品管理中心發布了關於儲熱式電熱暖手器的消費預警。記者在調查中也了解到,作為攜帶便利的「暖寶寶」雖然在寒冷的冬季備受人們的青睞,但是一旦購買了不合格產品再加上使用不當,會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傷害。
  • 冬季取暖 小心熱水袋等物「低溫燙傷」
    冬季取暖 小心熱水袋等物「低溫燙傷」 2021-01-07 17:32:52   來源:央視網
  • 被窩裡放個暖水袋 小女孩腳被燙起泡
    重慶晨報訊 (重慶晨報·上遊新聞記者 宋劍)昨天,記者在重醫附屬兒童醫院了解到,兒童低溫燙傷在冬季高發,特別是近日天氣寒冷,家長想著辦法給孩子取暖,造成燙傷兒童數明顯上升。前幾天,7歲的涵涵準時鑽進溫暖的被窩,被窩裡有媽媽專門為她準備的熱水袋。沒想到第二天早上起床時,涵涵發現右小腿肚子上起了兩個水泡,水泡周邊的皮膚略有紅腫。
  • 天冷了熱水袋暖腳 7歲女孩小腿低溫燙傷
    「一個多月前,我捂著熱水袋睡覺,結果燙了一個大水泡,我挑掉水泡,擦了點藥膏,以為傷口長好了,但隱隱約約一直在疼,前天晚上實在痛得不行,來醫院一看,傷口感染了。」叢女士說。  低溫燙傷治療起來很麻煩  燙傷意味著接觸熱源,並且時間較長。很多人都有疑問:明明都感覺到燙了,為什麼人們卻「不掙扎」,還是被燙傷了呢?
  • 充電熱水袋為何會爆炸 如何選購安全充電熱水袋
    前面我們已經介紹過充電熱水袋什麼牌子好?相信大家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今天我們的話題是「充電熱水袋爆炸」。充電熱水器為何會爆炸?充電熱水器安全嗎?很多人會有這樣的疑問。一到冬天小編也會用充電熱水袋,從來沒有碰到過這種情況。但從近年來發生爆炸事故的情況來看,充電熱水袋還是存在不少安全隱患的。
  • 寒冬已至,一大波取暖設備襲來……暖氣烘烤,熱脹冷縮發生爆炸!這樣...
    ,當溫度達到315℃,烘烤時間達到28分鐘時,空氣清新劑瓶罐發生了爆炸。 △戶主講述用電熱毯習慣 電熱水袋突然爆炸胳膊被燙 傷2013年2月17日晚上睡覺前,山東濟南的田女士像往常一樣 冬季取暖這些安全事項要牢記冬季來臨,使用取暖設備時要溫暖也要安全。那麼使用電取暖器取暖時應注意哪些事項呢?
  • 龍口:冬天易發生「低溫燙傷」 市民需提高警惕
    齊魯網煙臺12月7日訊(龍口臺 于波)寒冷的冬季,許多龍口市民開始使用熱水袋、暖寶寶、電熱毯等取暖,但取暖過程中,因燙傷而導致急診就醫的事情時有發生
  • 「充電式熱水袋」居然也會爆炸...
    「充電式熱水袋」居然也會爆炸......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自打進入冬季以來
  • 禁止銷售的熱水袋仍在生產 材質、零部件等可能成「爆炸」原因
    原標題:禁止銷售的熱水袋仍在生產 材質、工藝、零部件、使用方式都可能成「爆炸」原因  熱水袋爆炸燙傷時有發生,讓很多人望而卻步。業內人士表示,材質、工藝、零部件都可能是導致「爆炸」的原因,建議不要購買價格低廉的「三無」產品,購買前可要求商家出示檢測報告,選用有多重自動斷電保護裝置的熱水袋,使用前仔細閱讀使用說明。
  • 洛陽市市場監管12315發布冬季取暖產品消費警示
    洛陽市市場監管12315發布冬季取暖產品消費警示天氣漸冷,各種取暖產品開始熱銷,小至幾十元的暖寶寶,大至電熱毯、小太陽、電暖器,樣式各異、價格不等。消費者在選購電熱水袋時可以通過用手觸摸來挑選,如果感覺在熱水袋底部能摸到網狀物體的則是電熱絲式熱水袋,若是能摸到內部有一個體積較大U形、圓弧形管子的則是電熱管式電熱水袋。此外,還有一種發熱體摸起來很小的電極式電熱水袋,容易發生爆炸,因安全問題已被國家明令禁止銷售,但不排除有不法商販因低成本進行銷售,消費者在挑選過程中要「慧眼」識別,切忌因小失大。
  • 6歲孩子被熱水袋炸傷,這些取暖設備存在危險,給寶寶使用需謹慎
    暖寶寶人們最常用的是便宜又好用的暖寶寶,但卻不知暖寶寶也存在一定的危險。暖寶寶是利用鐵在空氣發生氧化作用而放熱,是將化學能轉變為熱能,從而達到暖的效果。然而,這樣的產熱量大,溫度較高,甚至可以將一顆生雞蛋燙熟。所以在給孩子使用暖寶寶時,要隔幾層衣服,而不是直接使用在皮膚上。如果直接貼在皮膚上,很有可能將孩子燙傷。
  • 提醒丨捧在手裡的,是溫暖還是危險?這種熱水袋千萬別買,會爆炸!
    >   哈羅,各位小夥伴們   恭喜你們又迎來了起床靠勇氣   洗澡靠毅力的季節——冬季
  • 用熱水袋暖寶寶取暖,卻上了手術臺!這類「禦寒神器」別買
    入秋之後家長們怕孩子受凍除了把孩子裡三層、外三層地裹起來還開始尋找各種「禦寒利器」比如暖寶寶、熱水袋……但大家不知道這種取暖方法可能讓娃「很受傷」……暖水袋、電熱寶、電熱毯在暖寶寶的外包裝上,印有「嚴禁直接接觸皮膚」的提示「低溫燙傷」並不「冷門」成人、孩子都容易中招!其實,無論是成人還是孩子,都容易中「低溫燙傷」的招。浙江台州椒江的陳女士近日睡覺時在被窩裡放了熱水袋,第二天發現右腳有個地方隱隱作痛,她發現患處皮膚顏色有點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