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取暖謹防低溫燙傷!常州88歲老人雙腳被熱水袋燙傷出現潰爛

2020-12-26 江蘇新聞

隨著冷空氣的來襲,各種取暖用品受到追捧。不過,這些產品使用不當也容易造成燙傷。近日,家住常州經開區88歲的黃女士,因雙腳被熱水袋燙傷後出現潰爛,不得不入院治療。黃女士長期臥床,由於子女都在外工作,所以家中請了一位護工幫忙照料。最近氣溫驟降,護工出於好心為黃女士準備了熱水袋取暖,沒想到意外發生了。

黃女士的護工說:「原來她腳冰冰涼,隔夜水冷的熱水袋倒不要緊。後來燒開會把東西包好了,這個毛衣系好了。放在裡面她睡睡兩個腳並起來了,就燙壞了。」

剛開始一家人沒當回事,想著不要緊,沒想到傷情越來越嚴重。

常州市第七人民醫院 燒傷整形科主治醫師郭林森說:「她這個因為在家呆了幾天,拖的時間稍微有點長,所以有感染。」

醫生表示,低溫燙傷是機體長時間接觸中等溫度的熱源,一般在44度到50度之間,造成從真皮淺層向真皮深層及皮下各層組織的漸進性損害。低溫燙傷在冬季高發,約佔冬季燙傷的三分之一。據了解,四肢是平時使用取暖工具最多的部位,但由於四肢血液循環較差,若伴有糖尿病、中風後遺症等疾病,更容易導致創面難以癒合,形成慢性潰瘍。

郭林森說:「特別是老年人、意識不太清楚的人,少用熱水袋,遠離電暖器、暖寶寶這些東西。避免長時間接觸 感覺溫度上來了就把它們撤掉。」

(徐翊冬 李明洋 常州臺 報導)

(本條新聞版權歸江蘇省廣播電視總臺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冬季取暖 小心熱水袋等物「低溫燙傷」
    冬季取暖 小心熱水袋等物「低溫燙傷」 2021-01-07 17:32:52   來源:央視網
  • 娃娃捂著熱水袋睡覺,雙腳被「低溫燙傷」
    浙江24小時-錢江晚報記者 施雯 通訊員 戚小芬 周曉紅在寒冷的冬季,大家都可以看見很多人手上捧著個熱水袋取暖,可以說是冬季取暖法寶之一。不料,鄰居家的小孩來家裡玩耍,不小心戳破了放在小磊身邊的熱水袋。當時熱水溫度還非常高,最後造成小磊的右大腿、會陰部、雙腳燙傷,家裡人見狀急急忙忙趕至杭州市餘杭區婦幼保健院就診。
  • 熱水袋灌進開水後炸裂 常州8歲兒童被燙傷
    據江蘇公共·新聞頻道《新聞空間站》報導:說到取暖,北方靠暖氣,南方則靠神器,熱水袋、電熱毯、暖寶寶等是比較常見的「取暖神器」,但是如果取暖不當,也容易造成燙傷,大家可要當心了。常州8歲的小孫同學比較怕冷,晚上睡覺媽媽都會給他準備一個熱水袋,誰知前幾天晚上剛躺下沒多久,熱水袋就炸了。家長說,當時把燒開的熱水灌進熱水袋之後就出事了。記者從醫院了解到,隨著冬季禦寒方式越來越多,因為焐熱水袋被燙傷前來就診的市民比以前少了,但這仍是每年冬季的常見問題,而且兒童燙傷的概率要明顯高於成人。
  • 這些情況下使用暖寶寶、熱水袋 易造成低溫燙傷
    很多人紛紛找出熱水袋、暖寶寶等各種「禦寒神器」。你知道嗎,這些物品使用不當可能會造成低溫燙傷。「能夠導致燙傷的最低溫度是45℃左右,超過這個溫度且較長時間接觸,就可能造成皮膚燙傷。如果接觸皮膚時間特別長,甚至能夠造成非常嚴重的燙傷。」北京市隆福醫院急診科副主任醫師陳雁介紹,冬季常用的各種取暖物品都可能超過45℃,比如熱水袋、暖寶寶、電熱毯,甚至長時間貼近臉龐打手機都可能造成低溫燙傷。
  • 冬季取暖,尤其要防範「低溫燙傷」
    下周一就是冬至了,接下來杭城的氣溫會持續下降,為了抵禦寒冷,暖寶寶、熱水袋、小太陽等市民常用的取暖設備陸續上線。不過,浙大二院燒傷與創面修復科主任韓春茂主任醫師提醒,取暖設備使用不當,很可能造成「低溫燙傷」。他介紹,每年進入冬季,因低溫燙傷來就診的患者有近百例,元旦、春節等冬季的假期患者更為集中。
  • 習慣使用暖水袋、暖寶寶,要小心「低溫燙傷」
    進入冬季,我們總是習慣使用暖水袋、暖寶寶等取暖用品,但長時間使用還要小心「低溫燙傷」。1月6日上午,方女士帶著年過八旬的老母親來到貴陽燒傷醫院換藥。老人是半個月前在家使用暖寶寶不當導致燙傷,被燙傷後的皮膚現在還有明顯的發紅、潰爛。在醫院燒傷整形科,前來換藥的患者絡繹不絕。
  • 天冷了熱水袋暖腳 7歲女孩小腿低溫燙傷
    他們沒想到:一隻小小的熱水袋,竟會惹出這麼大麻煩,小腿的疤痕連整容都不一定有用。  在燒傷科主任傅智慧的專家門診中,一上午接診了7名熱水袋導致的低溫燙傷病人。傅主任說:「不少人的傷口,一個多月都沒有長好,來醫院一看,都是低溫燙傷。」
  • 天氣再冷也要謹防低溫燙傷
    >謹防低溫燙傷!而市面上常見的取暖神器一般的溫度是在↓暖寶寶 50℃-60℃(可長時間持續發熱)電暖扇 >100℃(電暖扇的表面溫度)電暖寶 25℃-85℃(品牌、檔位不同)熱水袋以及長期臥床的患者等此外,低溫燙傷最大的特點是——創面小,深度大。
  • 冬季取暖,尤其要防範「低溫燙傷」!常用取暖設備 使用不當會受傷
    每日商報訊 下周一就是冬至了,接下來杭城的氣溫會持續下降,為了抵禦寒冷,暖寶寶、熱水袋、小太陽等市民常用的取暖設備陸續上線。不過,浙大二院燒傷與創面修復科主任韓春茂主任醫師提醒,取暖設備使用不當,很可能造成「低溫燙傷」。
  • 冷冷冷冷冷~你還抱著熱水袋、暖寶寶取暖?當心有一種傷害叫低溫燙傷
    來源:健康中國低溫還能燙傷?溫吞吞的熱水袋,就有可能是「元兇」!燙傷還不好癒合?塗醬油、抹牙膏只會雪上加霜!不燙卻能傷人 尤其老人和小孩這是一種特殊類型的燙傷!低溫燙傷是指身體長時間接觸高於皮膚溫度的物體造成的慢性燙傷。舉個例子:45℃的低熱物體接觸你的皮膚30分鐘以上,就有可能出現燙傷!這種特殊的燙傷還很容易被忽視。
  • 冷冷冷冷冷……你還抱著熱水袋取暖?當心一種傷害叫低溫燙傷
    【冷 冷 冷 冷 冷 ……你還抱著熱水袋取暖?當心一種傷害叫低溫燙傷】微提醒天冷了,你還在捂熱水袋嗎?小心低溫燙傷,低溫燙傷是指身體長時間接觸高於皮膚溫度的物體造成的慢性燙傷。舉個例子:45℃的低熱物體接觸你的皮膚30分鐘以上,就有可能出現燙傷!
  • 熱水袋暖腳 7歲女孩小腿低溫燙傷
    熱水袋暖腳 7歲女孩小腿低溫燙傷 2020/12/29 00:09 來源:溫州晚報 編輯:遊歷 瀏覽:382
  • 用溫水裝的暖水袋也會燙傷人? 低溫燙傷是怎麼回事?
    冬季天氣寒冷,暖水袋、暖寶寶、電熱毯等成為了很多怕冷人士的必備品,大家認為只要溫度控制在五六十攝氏度,就不會燙傷皮膚。 其實,燙傷不是高溫的專利,一般而言,皮膚接觸70℃左右的物體,持續一分鐘即   原標題:用溫水裝的暖水袋也會燙傷人? 低溫燙傷是怎麼回事?
  • 暖寶寶「煮熟」雞蛋 使用取暖用品需防「低溫燙傷」
    天氣寒冷,熱水袋不方便隨身攜帶,又不想穿得太臃腫,這時候,貼個暖寶寶就成了不少人的最愛。
  • 女孩睡覺用熱水袋被低溫燙傷?電商:未發現質量問題,將送檢
    本文圖均為 受訪者供圖在廣州的尹女士近日向反映稱,她父親去年11月在一電商平臺購買一款售價59元的充電式熱水袋,不到一個月,她14歲女兒在睡覺時使用該熱水袋時被燙傷,傷口至今未痊癒,仍需用藥治療。 尹女士提供的照片顯示,其女兒的腿部有一處明顯的潰爛傷口,診斷結果為燙傷。尹女士說,醫生曾說,該傷口系低溫燙傷。
  • 女子一覺醒來發現腳上起了個大水泡 冬天使用熱水袋當心低溫燙傷
    近日,在紹興第二醫院燒傷整形科,來了一位年輕姑娘小王,她拉起褲腳給醫生看,小腿上起了水泡,小王說是晚上熱水袋燙傷的。一到冬天,她經常手腳冰涼,每天都要捧著熱水袋,特別是晚上睡覺,更是離不開熱水袋的陪伴。
  • 熱水袋被窩中炸開七釐米口子 燙傷兩個月大寶寶
    寶寶尿床了,媽媽擔心寶寶受涼,立即將充電的熱水袋放進被窩,不料熱水袋突然爆炸,將兩個月大寶寶的屁股燙傷。  兒童醫院提醒家長朋友,每年秋冬季節,類似意外燙傷十分常見,冬季為寶寶取暖要科學。  張女士稱,爆炸的熱水袋是去年冬天她在路邊地攤上買的,15元錢,就一個紙盒裝著,屬三無產品。  熱水袋暖寶寶是禍首  「如果說小孩遭高溫燙傷禍首熱水袋,那麼低溫燙傷禍首則是暖寶寶。」據燒傷整形科袁心剛醫生介紹,每年秋冬季節,醫院都會收治數十例熱水袋燙傷的患兒。
  • 當心「低溫燙傷」!暖寶寶和熱水袋千萬別這麼用
    天冷了,不少人用上了暖寶寶和熱水袋,但是要當心低溫燙傷,嚴重時會傷及皮膚真皮深層、皮下深部組織、燙傷嚴重時可深達骨質,萬一燙傷後該怎麼做?一起來了解吧↓低溫燙傷一般指長時間接觸中等溫度的熱源,造成皮膚的損傷。
  • 睡覺時捂了個熱水袋醒來卻燙傷了 近兩天因這事進醫院的人不少
    暖寶寶、熱水袋等取暖「神器」閃亮登場,成為怕冷之人的寵兒。然而,取暖「神器」如果使用不當,會有很多安全隱患。近日,浙江省人民醫院皮膚科就接診了十多例低溫燙傷的患者,都是取暖「神器」惹的禍。今天上午,20多歲的王女士緊鎖眉頭,走進浙江省人民醫院皮膚科主任陶小華的專家門診。
  • 被暖寶寶、熱水袋燙傷兩三個月才能好?天冷,小心低溫燙傷,千萬不要...
    長時間使用取暖設備後出現皮膚發紅、腫脹、脫皮或出現水泡等症狀即意味著發生了「低溫燙傷」。低溫燙傷的面積通常比較小,呈圓形或橢圓形,常位於足跟、足底、小腿脛前、臀部等。早期看起來只是一個小小水泡,容易被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