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魔鬼城」似乎就是迷失和恐怖的代名詞。它們奇異地佇立在漫漫流沙、荒涼戈壁之上,一陣風吹過,在捲起的數米高的塵土中,似有狼嚎虎嘯傳出,更為其增添了神秘莫測的色彩。在中國的西北有好幾個「魔鬼城」,敦煌雅丹地質公園的「魔鬼城」便是與眾不同的一個,與其他如烏爾禾魔鬼城、哈密魔鬼城不同的是,敦煌魔鬼城聳立在讓人膽寒的黑色戈壁灘上。
聳立在黑戈壁上的敦煌「魔鬼城」是與烏爾禾魔鬼城、哈密魔鬼城截然不同的存在。
黑色戈壁上的魔鬼城堡
離開敦煌市區,往西北方向約100公裡,不知不覺間大地已被一層黑色的砂石籠罩,繼續向前深入,一片綿延十幾公裡的神秘「古城」出現在眼前,「城」中古堡林立,縱橫井然,但卻沒有絲毫生氣。環顧四周,除了頭頂的天空,滿眼都黑色的砂石,黃色的土丘土堡高高低低,如建築廢墟般,形態各異。
敦煌魔鬼城位於敦煌市區西北約100公裡的地方,是玉門關外通往吐魯番的要道。
茫茫的戈壁灘上,魔鬼城不但乾旱少水,而且夏季暴曬、冬天嚴寒,廖無人煙。每當風起,便飛沙走石,黑塵漫天,似有妖怪出沒,令人聞之而心悸。西北的風凜冽無比,甚至可以用暴虐來形容,當到了敦煌的雅丹地質公園後,我對「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有了切身的認識。雅丹地質公園,位於甘肅敦煌轄界的西端,毗鄰羅布泊,離唐朝時的玉門關不過數十公裡,這種能把「地皮」掀掉一層的風,顯然跟春風的和煦輕柔格格不入。
敦煌魔鬼城在無風是並沒有傳說中那麼陰森、恐怖,但具有西北特有的蒼涼感。
初進入魔鬼城,並沒覺得這裡有傳說中的陰森、恐怖,但那種蒼涼、雄渾的感覺,很符合來之前對魔鬼城的想像,但到了傍晚,天色漸暗,西北風驟起,白天隱藏起來的「魔鬼」解封出動了!先是遠方飄忽傳來陣陣嗚咽,又有幾聲呼嘯急速由遠及近,又迅速走遠。慢慢地聲音越來越大,越來越嘈雜,有的似頗有規律的長嘯,有的像一群猛獸在廝吼咆哮。還有一種聲音最可怕,那是一種不知發自哪裡的腳步聲,仿佛就在身邊,側耳靜聽時卻又消失了,等放鬆神經時,它又在身後響起…。
一旦風起,地面的黑色砂石被風吹動,便會發出呼嘯的聲音,陣陣嗚咽。
雖然來之前做過魔鬼城的科普,知道這聲音不過是風穿過土丘發出的聲音,但神經依然高度緊張,汗毛悚然,尤其是那種類似腳步的聲音,似乎是有什麼重物,向前蹭著移動。當視線仔細搜尋聲音的來源之處時,才發現原來是地表的石頭被大風吹得連搖帶晃,晃幾下後,向前翻滾了兩圈。不難想像,來這裡的人受到多少驚嚇。
敦煌魔鬼城雖然人跡罕至,但乾旱的沙地還是生活著一些叫不出名字的小動物。
風雨雕蝕的雅丹地貌
魔鬼城在蒙古語裡叫「蘇魯木哈克」,意思是「魔鬼出沒的地方」。敦煌的「魔鬼城」,從地質學而言,其實是一種雅丹地貌,整齊排列的古堡實際上是遠古湖盆或河床上的沉積層。雅丹這個詞,源自維吾爾語,意為「陡峭的山丘」,現在作為一種地貌類型的名字,指的是在乾旱地區,地表被風和流水等侵蝕出的槽、隴相間的地貌景觀。
強烈的定向風是塑造魔鬼城壟崗狀殘丘的核心力量。
地殼運動使這些固結程度並不高的巖層露出地表,強烈而持久的定向風順著巖層的裂隙不斷吹蝕,最終形成了這種與風向大致平行的壟崗狀殘丘。在風蝕作用較為強烈的地方,還會形成一座座孤立的雕塑,它們形態各異,飛禽走獸甚至是世界建築也能一一找到相似的雅丹山丘。
日落時分的敦煌「魔鬼城」
所以魔鬼城中所謂的魔鬼其實是風,大風把巖層雕出千奇百怪的形狀,使這怪異的「城池」矗立在戈壁荒原上;大風從「城」中掠過,強大的氣流在群峰中盤旋,穿過數不勝數的孔洞,發出悽厲的怪叫聲,讓人毛骨悚然,以為有鬼怪出沒。再配合拒絕了一切生機的黑戈壁,千百年來恫嚇住多少過往的行人。
敦煌魔鬼城深處的「英雄門」,歸來即是英雄。
魔鬼城歸來,思量古時的商旅,敦煌魔鬼城一帶作為絲綢之路西出玉門關,進入吐魯番的必經之地,人們要拿出多少勇氣來抵抗這廓然無邊的蕭瑟和恫嚇。
免責聲明:本文僅為一家之言,如有不當之處望指正,另文中部分配圖引自網絡,如有版權請私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