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蟹之道】秋風起,蟹腳肥:你真的會吃螃蟹嗎?

2022-01-09 阿拉寧波

螃蟹,是秋天的一個儀式。古人金秋詠蟹,一唱一嘆間,仿佛此生至美不過如此。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便足了一生矣!果真如此,那麼就讓我們開啟金秋蟹宴吧。


白玉蟹

口味:★★★☆☆

價格:★☆☆☆☆

季節:夏末初秋開始到冬季為止,這段時間較好捕捉

產地:慈谿、象山等沿岸的灘涂裡較多

在寧波方言裡,從來沒有「白玉蟹」這麼優雅的名字,本地一呼「旁元蟹」,或是「彭越蟹」。白居易有詩云:「鄉味珍彭越,時鮮貴鷓鴣。」大概是為了紀念漢時被入誣陷的忠士彭越,以此為蟹名,寧波方言裡「彭越」與「旁元」相似,也有人讀作「朋友」,顯得更加地有情有義。吃的本質是自私的,然而關於吃的故事卻透露出脈脈溫情。

吃蟹總會貪圖肉肥膏滿,而旁元蟹似乎兩邊都沾不上邊。蘇東坡著《艾子雜說》中有一則「艾子行於海上,見一物圓而褊,且多足,問居人曰:『此何物也?』曰:『蛑蝤也。』既,又見一物圓褊多足,問居人曰:『此何物也,』曰:『螃蟹也。』又於後得一物,狀貌皆若前所見,而極小,問居人日:『此何物也?』曰:『彭越也』艾子渭然嘆曰:『何一蟹不如一蟹也!」

艾子的感嘆在於沒有吃過旁元蟹,即便如今的外鄉人甚至本地小孩也未必對於醜態的旁元蟹有所感觀。小蟹被人誤解的悲哀卻也是美食極具地域特性中最秘不可宣的樂趣。

除了醃之外,寧波人對於旁元蟹,似乎很少再有其他的吃法。因為價格便宜,又下飯,家裡的老人極愛吃旁元蟹,一斤有三四十隻,用醬油、老酒醃製一夜,就可以吃上很久。晨起一碗泡飯,二三隻旁元蟹,最美的莫過於團臍,薑黃色的膏汁往泡飯湯裡蕩漾開一層充滿食慾又迷人的圖案,混合著醬香和酒氣的鮮味比任何一種螃蟹都來得更加濃鬱,而這些一定要配上淡而無味的泡飯,白而受彩,相輔相成,如此才顯得天衣無縫。

料理

醉旁元蟹

這是寧波人最常的做法,是用來過泡飯的絕佳下飯。

原料:旁元蟹、生薑、大蒜、糖、黃酒

做法:

1.先用冷開水把白玉蟹洗淨;

2.再用冷開水加鹽(2:1或3:1根據個人口味)調好鹽水,把洗好的白玉蟹倒入鹽水中浸泡24小時;

3.把白玉蟹從鹽水中撈起來,放入盆子,再加入自製調料(生薑、糖、黃酒適量)醉半天。

炒旁元蟹

旁元蟹雖然沒有多少肉,但是因為鮮,也有很多人將它炒制,用來下酒。

原料:旁元蟹、生薑、大蒜、蔥花

做法:

1.旁元蟹洗淨,用小火燉煮至不動彈為止(可避免蟹腳在炒的過程中易脫落);

2.起油鍋放入鹽、生薑、大蒜;

3.放入準備好的白玉蟹炒;

4.放入水裡煮,不要蓋鍋蓋。

梭子蟹

口味:★★★★★

價格:★★★★☆

季節:每年8月到11月,索餌肥育時期,比較肥壯。

產地:生長在近岸淺海,棲息在水深10-50米的海區,舟山群島附近為主要產區。

李笠翁愛蟹眾人皆知,「予嗜此一生,每歲於蟹之來出時,即儲錢以待。因家人笑予以蟹命,即自呼其錢為『買命錢』。」今時今日,世人中也難覓幾個對美食如此痴情的人了。

海濱蟹多而繁雜,各個種類各有所傾心者,然而遍及甬城能獲最愛之稱的莫不是梭子蟹了。寧波人管梭子蟹叫白蟹,或者鮮白蟹,湧上聞名天下的紅膏鹹蟹用的就是梭子蟹。每逢過年串門,即便平日裡手頭緊巴巴的人家,也在宴客這一天勒緊褲腰帶去備上一份紅膏鹹蟹,這不僅是面子,更是寧波人代代相襲的文化。古人制此蟹有要訣:雌雄不能放往一起醃製,這樣才能使蟹黃、蟹膏保持不沙;不可用嫩蟹;需全活,蟹足無傷;酒醬等醃製的螃蟹,需要在短時間吃。

好的梭子蟹價格金貴,而用作紅膏鹹蟹的梭子蟹價格更是令人咋舌,為一享至鮮,不惜如此的「買命錢」大概也是彼時家家都有的心境。然而,對於遠在內陸的人來說,鹹蟹易得,鮮白蟹卻是只能在本地才能大快朵頤。

日子一過立秋,姆媽就開始在飯桌上「嘖嘖」地感嘆:「鮮白蟹越來越多了,再等幾天,價細就便宜了。」過不了幾天,家裡就飄散出梭子蟹特有的鮮香氣味。鮮白蟹貴在新鮮,張牙舞爪的螃蟹一般家裡,最最方便的做法就是水煮,開水一過白色糊狀的蛋白質就從肚臍處擠了出來。舊時,孩子們未到飯點,實在按捺不住,連這都是偷來吃得津津有味。團臍有黃,尖臍白膏,兩者價不同,吃法上辦有區別。用來做醃、醉、熗的一般都用團臍,生醃之後半凝脂狀的蟹黃,鮮美絕倫。尖臍相對價格實惠,用來蒸煮或炒制,淡吃權當零嘴,也不至於心疼。

好香必自焚,好茶必自斟,吃螃蟹亦如此,假手於他人則滋味減半,諸如蟹黃包或者炒蟹肉這樣的菜,大概同蟹已經相距甚遠了。於是,也便有了餐桌上吃蟹的小遊戲,比較誰的殼最輕,吃得最乾淨。這樣的比賽場景,猶如我們兒時每逢葉落秋霜迫不及待地打開鍋蓋,埋頭陷入與一隻螃蟹的較真裡面。姆媽們是從來不用擔心,小孩們吃螃蟹浪費的。

料理

鹹蟹


原料:用10月到來年1月之間最肥美帶黃的東海野生雌蟹,大小1斤為佳。

做法:

1. 500克的水要加入300克左右的鹽,再加適量料酒和胡椒麵等調料配成鹽水;

2.要朝上一個個放到瓷缸裡,鹽水要淹沒蟹體;

3.用鹽水醃製4小時;

4.將螃蟹切開,保證每一小塊上都有黃。

蟹醬慈城年糕


原料:豆瓣醬、慈城年糕、梭子蟹

做法:

1.清洗梭子蟹,將其剁碎;

2.碎蟹中加入生薑末和洋蔥,炒制3-4分鐘後加入豆瓣醬繼續翻炒,完成蟹醬的製作;

3.用高湯蒸年糕,蒸熟後加入蟹醬炒制即可。

青蟹

口味:★★★★☆

價格:★★★★☆

季節:每年6月到10月之間

產地:盛產於溫暖的淺海,象山、寧海一市、三門灣一帶

老寧波諺語裡有一說「八月蝤蛑抵只鵝」,蝤蛑就是青蟹的俗稱,諺語的意思是農曆八月份青蟹對人體滋補力強,吃一隻青蟹相當於吃一隻鵝。大概好吃螃蟹的人從來只心醉於舌尖美味,卻還不曾想過原來還有一種螃蟹可以做到滋味和功效雙全的。老底子人家有習俗,正逢秋日,朋友親戚若有新生孩子的,就會送幾隻活青蟹過去,據說是婦女「坐月子」吃的滋補佳品。時令中的食物,積攢了它一個階段或者短短一生中全部的能量,有時巧妙得像精心設計好的一個儀器,帶著使命感來到世間。

青蟹雖然一年四季都有產,但以每年農曆八月期間,殼堅如盾,腳爪圓壯,只只都是雙層皮。寧波沿海一帶靠近三門灣的寧海象山是產青蟹的絕佳之地,因為它們一般都棲息於泥塗及近岸淺海中,平時隨潮水進入泥塗,喜穴居於有淡水流出的地方。《象山縣誌》中早有對沿海捕捉青蟹的記載:「胡家峙漁民二十,本籍船三艘,捕蝤蛑蟹運銷上海、寧波。」

因為野生青蟹產量有限,而且體格巨犬,生性兇猛,攻擊性強。相傳舊時寧波江濱建有蝤蛑廟,說是有漁人捕獲一隻巨大蝤蛑,力不能勝,為巨螯鉗而至死,後人立廟以記其事。於是,過去平常人家,吃青蟹的並不多。

市場上售賣的,一般都用尼龍帶子緊緊綑紮住雙鰲,就像被困住的鬥士。許多人在小的時候是萬萬不敢接近的,更不會多惦念著去吃這個困獸。然而青蟹肥美絲毫不遜於白蟹,尤其是兩隻大鰲,肉質緊實,較之普通的蟹肉更加有彈性


料理

雲耳疙瘩蟹


原料:三門青蟹、西紅柿、芹菜

做法:

1.油煎青蟹,放入蔥姜與青蟹一起;

2.起鍋後再炒西紅柿,炒後加入青蟹,加入高湯;

3.最後放入芹菜即可。

青蟹蒸蛋


原料:蟹、雞蛋、蔥

做法:

1.將膏蟹用刷子刷淨,去掉鰓,切成4塊;

2.將雞蛋打進碗內攪勻,加入鹽、清水,攪勻;

3.將青蟹塊放進蛋液中,撒蔥段,上鍋中火蒸10分鐘即可。


大閘蟹

口味:★★★★☆

價格:★★★★★

季節:最肥美的時候為9月和11月

產地:水質乾淨的湖河區域,東錢湖、餘姚牟山湖都是主要產地。

大閘蟹屬於河蟹,因為不拘於海洋條件,於是在河道縱橫的平原大地上風靡得無可比擬。在漫漫歷史歲月中人們對於大閘蟹的詠嘆也因此變得最為廣泛。唐代詩人李白曾贊道:「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萊。且須飲美酒,乘月醉高臺」,詩人們怎能錯過這樣的美物。

大閘蟹起於江南,一說凡捕蟹者,在港灣之間必設一閘,用竹子編成,晚上點起燈火,螃蟹見到火光,便爬上竹閘,捕蟹人極便捷地就能捉到了。明清期間吳地多有老饕文人編纂食錄記載,如最富盛名的《隨園食單》、《調鼎集》等,「淮蟹腳多毛,味腥。以興化、高、寶、邵湖產為上。」,於是在很多地方,人們更樂意叫做「毛蟹」。

大閘蟹因陽澄湖而水漲船高,如今市面上,各種高科技防偽術於一身的大閘蟹,讓吃蟹都變得戰戰兢兢。說到底,自家吃吃,外來和尚再會念經也沒有本地的來得親切。寧波的東錢湖、餘姚牟山湖水質清冽,出產的大閘蟹絲毫不遜色於陽澄湖。

俗語說:「秋風起,蟹腳癢,九月圓擠十月尖。」比起其他螃蟹來,大閘蟹的雌雄之分更像是兩個物種,人們的偏好也更加明顯。九月要食雌蟹,這時雌蟹黃滿肉厚;十月要吃雄蟹,這時雄蟹蟹臍呈尖形,膏足肉堅。大閘蟹的膏與黃簡直就是它的全部,滿蟹殼結成一塊的白玉黃金,難怪知堂老人都說:「我雖不是蟹迷,但蟹總是要吃的。」如斯季節,月如銀盤,移張桌子到月光下吃,恐怕是俗事裡面最有詩意的事情了

料理

秘籍蟹


原料:大間蟹、辣椒、大蒜

做法:

1.先把蟹處理乾淨,切成4-6塊;

2.起油鍋,將蟹炸至金黃色,撈起備用;

3.把蒜餌放入油鍋炸至金黃色,撈起備用;

4.把辣椒炒一下,再將蟹及蒜餌入鍋,放入槐鹽拌勻。

水煮蟹


原料:大閘蟹、生薑、紫蘇、橘皮

做法:

1.將大閘蟹用生薑、紫蘇、橘皮、鹽同煮;

2.水微微滾的時候,將大閘蟹翻轉,等水大滾的時候,就可以撈起來了;

3.用橘絲、生薑粉、老醋蘸著吃。


石蟹

口味:★★★☆☆

價格:★★☆☆☆

季節:9月一10月較多

產地:海邊巖石洞穴裡,寧海、象山都有大量的石蟹

臨近中秋,市場上各種螃蟹爭奇鬥豔,石蟹是最不起眼的一種。每每到了晚市時,正逢店家收攤,賢惠的主婦們用五六塊錢就能抓上一把回家。你若是前往海邊,更是常常能夠見到,有閒暇的婦人在碼頭上兜售自家捕撈上來的石蟹,大小不一滿盆滿缽的,要問價格,她們便會很豪氣地一揮手,「50元一盆都拿走」。

之所以稱為石蟹,一是喜歡把洞穴做於石頭下,二是其蟹鉗很硬,牙齒不好很難咬動。即便如此,石蟹仍然擁有其螃蟹家族一貫的美味傳統。從來至美之物,利於孤行。無論哪種螃蟹,首選的吃法都是水煮。同價格金貴的大螃蟹們吃得小心翼翼不同的是,石蟹屬於海邊翹著二郎腿毫無吃相的饕餮,無所謂雌雄,無所謂調料,權當零嘴,吃螃蟹吃到最霸氣的莫過於如此。另有一種吃法,是拿石蟹調鮮用。君不見,秋風漸起,滿城的火鍋店開始升騰起了嫋嫋霧氣。南方的火鍋最具特色的便是海鮮猛料,諸如鮮蝦、貝殼、鯧魚等等,而石蟹是必不可少的一味。湯底燒開,活靈活現的小石蟹略微燙幾分鐘便能吃了,內質雪白緊實,這樣一盤子燙下來,鍋底天然鮮味驟增。

料理

香辣蟹

原料:石蟹、蔥、鹽、白糖、白酒、幹辣椒、姜、料酒、醋、花椒

做法:

1.將肉蟹放在器皿中加入適量白酒,蟹醉後去腮,胃,腸,切成塊;

2.將蔥、姜洗淨,蔥切成段,姜切成片;

3.坐鍋點火放油,油至三成熱時,放入花椒、幹辣椒炒出麻辣香味時,加入薑片、蔥段、蟹塊,倒入料酒、醋、白糖、鹽翻炒均勻出鍋即食。

姜蔥炒石蟹

原料:螃蟹、黃酒、生薑、蔥

做法:

1.螃蟹洗淨一切二;

2.起油鍋加熱,放入姜煸,然後放入螃蟹蝙炒;

3.放入適量的黃酒和老抽,加水煸炒大火煮開;

4.放入蔥翻炒、加入少許的鹽和糖

教你如何挑螃蟹

看蟹殼。凡殼背呈黑綠色,帶有亮光,都為肉厚壯實;殼背呈黃色的,大多較瘦弱。

看肚臍。肚臍凸出來的,應該都膏肥脂滿;凹進去的,大多膘體不足。

看蟹足。凡蟹足上絨毛叢生,都較健壯;而蟹足無絨毛,則體軟無力(此條限大閘蟹)。

看活力。將螃蟹翻轉身來,腹部朝天,能迅速用蟹足彈轉翻身的,活力強,可保存;不能翻回的,活力差,能存放的時間不長。

看雄雌。農曆八月母蟹最肥,蟹黃足;農曆九月公蟹最香,蟹脂多不過,吃河蟹的時間比較短,10月和11月是最好的,而農曆9月以吃雌蟹為佳時間。

除了以上的五看以外。你還可以用手捏一捏蟹腳,看是否飽滿。蟹腳越硬越好,否則就是所謂的「軟腳蟹」。

本文版權歸《阿拉旅遊》所有,未經授權許可,其他媒體及公眾帳號不得私自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老朋友們,把它分享到朋友圈或發送給朋友吧。

新朋友們,回到本文頂端,點擊「阿拉旅遊」加關注,甬城實時吃喝玩樂資訊,各種旅遊攻略指南,一掌在握。

阿拉旅遊·文藝連萌|覆蓋千萬文藝生活實踐者



相關焦點

  • 習俗有言:「秋風起,蟹肥時」,漫談中國飲食文化中的蟹文化
    「秋風起,蟹肥時」,今天要說的,就是時令現象中的螃蟹,中國餐飲文化中的蟹文化。蟹文化又是什麼等疑問接踵而來,別著急,本文的目的就是通過分析中國的食蟹歷史、文人心中的螃蟹、關於螃蟹的歷史寓意三個方面,來追尋中國文化中的螃蟹,還原這道美食於中國歷史上的真實模樣——享受美味,古人可比我們行。
  • 習俗有言:「秋風起,蟹肥時」,漫談中國飲食文化中的蟹文化
    「秋風起,蟹肥時」,今天要說的,就是時令現象中的螃蟹,中國餐飲文化中的蟹文化。蒸蟹眾所皆知,這螃蟹可謂是水中至鮮至甜的美味,每逢八月秋意正濃,海鮮市場中那是人滿為患,為的就是一口肥美的蟹黃,而陽澄湖大閘蟹更是成為無數餐桌上的頂尖佳餚,令人垂涎欲滴。
  • 【施物招領】秋風吹,蟹腳肥,物理老師帶你雲品蟹
    俗語說:「秋風起,蟹腳癢,九月圓臍十月尖。」金秋十月,又到了一年一度吃大閘蟹的時節,饕客們怎可錯過這個大快朵頤的好時機。早在明代,能工巧匠即創製出一整套 精巧的食蟹工具。據明代美食指南《考吃》記載,明代初創的食蟹工具有錘、鐓、鉗、鏟、匙、叉、刮、針8種,翻譯成現代漢語就是腰圓錘、小方桌、鑷子、長柄斧、調羹、長柄叉、刮片、針。故稱之為「蟹八件」。古人發明食蟹工具後,吃蟹成了一件文雅而瀟灑的飲食享受。以小巧玲瓏的金、銀、銅餐具食蟹,妙趣橫生,可以說是一種逸致的高雅餐飲活動。
  • 秋風起,蟹腳肥,名家筆下蟹更香!
    秋風起,蟹腳癢,菊花開,聞蟹來。秋天吃蟹,最是好時節。百姓愛蟹,名人畫家亦如此,秋高蟹肥饞煞人,名家筆下蟹更香。後人為紀念巴解,在「解」字下面加上「蟲」字,稱其為「蟹」。而在中國,第一個吃蟹黃出名的人,叫劉承勳。此人是後漢開國皇帝劉知遠的小兒子。一見到螃蟹,他就撿圓殼胖蟹掰開吃蟹黃。就有人問他,蟹黃好吃嗎?大家不都吃蟹螯嗎?劉承勳吃得滿嘴流油,回答道:「十萬個蟹螯,也頂不上一個蟹黃。」這句話讓蟹黃走紅了,劉承勳也得了個外號,叫「黃大」。
  • 秋風起,蟹腳肥,5個國家螃蟹的做法,網友:還是喜歡清蒸的!
    秋風起,蟹腳肥,中國人喜歡吃螃蟹由來已久,古代的詩人更是寫了很多詩詞來詠誦螃蟹的美味,螃蟹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大量人體所需的微量元素,吃螃蟹有清熱解毒的食療效果,很多人說外國人不吃螃蟹其實就是一個誤區,外國人不僅吃螃蟹,吃法還很多樣,一起來看看這6個國家螃蟹的做法,網友紛紛表示還是喜歡清蒸的
  • 習俗有言:「秋風起,蟹肥時」,漫談中國飲食文化中的蟹文化
    「秋風起,蟹肥時」,今天要說的,就是時令現象中的螃蟹,中國餐飲文化中的蟹文化。蒸蟹眾所皆知,這螃蟹可謂是水中至鮮至甜的美味,每逢八月秋意正濃,海鮮市場中那是人滿為患,為的就是一口肥美的蟹黃,而陽澄湖大閘蟹更是成為無數餐桌上的頂尖佳餚,令人垂涎欲滴。
  • 秋風起 蟹子肥 申城人家「食蟹」史你知道嗎?
    秋風起,蟹腳癢;菊花開,聞蟹來。黃浦江大閘蟹已正式開售,陽澄湖大閘蟹也於9月21日開捕。對於愛吃蟹的上海人來說,又到了一年中品蟹的美好季節。「大閘蟹」的說法從何而來?上海人是近代開始吃蟹的嗎?大閘蟹是如何「爬」上申城人家餐桌的?
  • 【施物招領】秋風吹,蟹腳肥,物理老師帶你雲品蟹
    俗語說:「秋風起,蟹腳癢,九月圓臍十月尖。」金秋十月,又到了一年一度吃大閘蟹的時節,饕客們怎可錯過這個大快朵頤的好時機。吃大閘蟹是一種季節性的享受,唐代詩人李白曾贊道:「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萊。且須飲美酒,乘月醉高臺。」特別是那大塊大塊的蟹黃,真是令人垂涎三尺。
  • 秋風起,蟹腳肥!關於螃蟹的4大誤區,真的可信嗎?
    「秋風起,蟹腳肥」,又到了吃螃蟹的好時節,螃蟹的種類繁多,有梭子蟹、青蟹、蛙蟹等,我們比較常見、常吃的有梭子蟹、大閘蟹,大閘蟹也是近幾年才有更多的人開始認識它,但網上也漸漸流傳說,大閘蟹是因為注射了胡蘿蔔素、蟹黃膏等,所以大家在吃到有膠狀物的時候,遲遲不敢下口。
  • 秋風起,蟹腳肥,5個國家螃蟹的做法,網友:還是喜歡清蒸的!
    秋風起,蟹腳肥,中國人喜歡吃螃蟹由來已久,古代的詩人更是寫了很多詩詞來詠誦螃蟹的美味,螃蟹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大量人體所需的微量元素,吃螃蟹有清熱解毒的食療效果,很多人說外國人不吃螃蟹其實就是一個誤區,外國人不僅吃螃蟹,吃法還很多樣,一起來看看這6個國家螃蟹的做法,網友紛紛表示還是喜歡清蒸的
  • 秋風起,蟹腳肥!這才是吃蟹的正確方式
    秋風起,蟹腳肥吃螃蟹的季節又到了相信你們早已抑制不住體內的洪荒之力準備大飽口福了雖說一年四季皆有蟹吃>但是在秋天正是螃蟹黃多油滿之時是吃蟹的最好季節,所以有食家言秋天以吃螃蟹為最隆重之事說到蟹的吃法那可謂是五花八門你最喜歡的是哪一種吃法呢
  • 「與愛同行 惠遊湖北」 秋風起,蟹腳癢,是時候到千湖之省吃螃蟹了!
    秋風起,蟹腳癢;菊花開,聞蟹來。又到了吃螃蟹的黃金季節,肥美的蟹肉、鮮美的蟹黃是「千湖之省」湖北不可或缺的美味。湖北是螃蟹養殖大省,產銷量居全國前列,湖北螃蟹素以「青背白肚、金爪黃毛、膏脂豐厚」而聞名,品種以中華絨螯蟹為主,產地主要分布在梁子湖、洪湖、汈汊湖等。
  • 「散文」 秋風起,蟹腳癢
    煮其殼勝於黃膠,亦謂之螯膠,勝鳳喙之膠也。」傳說這種蟹大而鮮,別說燕窩,即便「鳳喙之膠」亦不如也。宋陶谷《清異錄》記載:「煬帝幸江都,吳中貢糟蟹、糖蟹。每進御,則上旋潔拭殼面,以金鏤龍鳳花雲貼其上。」由此可見煬帝對蟹喜愛之深。明朝劉若愚《明宮史》有:「(八月)始造新酒,蟹始肥。
  • 街市搜策 | 食蟹季!教你看色辨公母,肥美又鮮甜,爆炒清蒸吃不停!
    街市搜策 | 食蟹季!教你看色辨公母,肥美又鮮甜,爆炒清蒸吃不停!9、10月份是吃螃蟹的最好季節,「秋風起,蟹腳癢,菊花開,聞蟹來」,秋季,菊香蟹肥,正是人們品嘗螃蟹的最好時光。
  • 快快幫:「秋風起,蟹腳肥」!吃螃蟹季節到了,教你怎麼挑!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大眾網海報新聞 記者 蔣甜 青島報導「秋風起,蟹腳肥」,秋天正是吃螃蟹的好季節,尤其是快到中秋節了,買螃蟹的市民也多了起來市場上我們能看到各種各樣的螃蟹,那麼,怎麼挑選肥螃蟹呢?今天,大眾網快快幫記者5步教你挑選最肥美的螃蟹。1看蟹殼蟹殼要青、蟹腹要白,不能發黑;蟹尾部要發紅或發黃,並且高高翹起,證明蟹黃(膏)很滿。
  • 秋風起,蟹腳癢 到底哪些人不適合吃螃蟹?
    秋風起,蟹腳癢,說的就是每年中秋之時,螃蟹黃滿膏肥,是最佳的品嘗時機。秋蟹肥美,營養價值高,但吃法不當,也會損害人體健康。究竟怎麼吃才健康?哪些人不適合吃螃蟹? 螃蟹要去掉內臟煮熟煮透 蟹長期以水生物、水草、腐敗物為食物,在加工、吃的過程中,要記得去掉螃蟹的鰓、胃、腸、心這些部位,並要煮熟、煮透,因為上述部位是螃蟹呼吸、排洩的器官,藏有汙垢、細菌等。
  • 秋風起 蟹飄香 孕婦真不能吃螃蟹嗎?
    俗話說:「秋風起,蟹飄香。」肥美的大螃蟹紛紛上市。 可是,似乎常常聽說孕婦不能吃螃蟹。 難道家人都在吃螃蟹,而孕媽只能圍觀了嗎?孕婦真的不能吃螃蟹嗎?
  • 秋風起,蟹腳癢,最適合吃蟹的季節,這些細節你得知道!
    「秋風起,蟹腳癢;菊花開,聞蟹來。」每年秋季是吃蟹的最佳時節,這個季節的蟹不僅肉肥味美,而且富含蛋白質、維生素A、核黃素、糖等多種有益成分,秋季吃蟹再適合不過。特別是今年中秋國慶雙節同至,闔家團圓之時,餐桌上更少不了螃蟹這道美食。
  • 「秋風起,蟹正肥」這樣吃螃蟹會致命!真的嗎?
    俗話說「秋風起,蟹正肥」又到吃螃蟹的好時候價格從59元到200多元/公斤實現「螃蟹自由」還是有點肉痛 說到吃螃蟹,相信很多人聽說過 吃螃蟹不能吃柿子 螃蟹和西紅柿同吃等於砒霜 這些嚇人的傳說和禁忌 大家猜猜,哪些是真的? 今天,我們來 視頻揭秘↓其實,吃螃蟹沒那麼多禁忌!
  • 秋風起,蟹腳肥!這才是吃蟹的正確方式
    秋風起,蟹腳肥吃螃蟹的季節又到了相信你們早已抑制不住體內的洪荒之力準備大飽口福了雖說一年四季皆有蟹吃>但是在秋天正是螃蟹黃多油滿之時是吃蟹的最好季節,所以有食家言秋天以吃螃蟹為最隆重之事說到蟹的吃法那可謂是五花八門你最喜歡的是哪一種吃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