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泰州,自古繁華昌盛的。秦稱海陽,漢稱海陵,州建南唐,文昌北宋。南唐時為州治,取「國泰民安」之意,始名泰州。在這片物華天寶的土地上,有著眾多養在深閨人未識的古鎮。然而,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這些古鎮開始慢慢淡出歷史舞臺。比起周莊、烏鎮、西塘等聲名遠播的江南古鎮,泰州的這些低調古鎮像是待字閨中,並不被外人所熟知。
柴墟古鎮位於泰州市高港區口岸鎮,柴墟是口岸的古稱,有「村寨集市」之意。南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至南宋紹興十二年(1142),柴墟一度是泰州州治所在。隨後來縣治遷往延令,但柴墟並沒有因此和衰敗,明朝時期這裡就「水陸輻輳,為邑重鎮」。至明中期,柴墟已經成為江北重要港口之一和裡下河地區的門戶。
柴墟作為縣治時,曾築土城,有三個城門,分別為東門朝陽門、南門正陽門、西門納陽門。因北面相對荒僻,所以沒有設立北門。柴墟老街,現在是一條新的仿古街,踏著青石街道,穿過悠長巷弄。巷弄盡頭,著名的柴墟三廟,便迎面而來,即為城隍廟、財神廟、關帝廟三座老廟。三座廟宇皆始建於北宋鹹平二年,千年後又同時原址修繕,實屬不易,如今高港百姓有「兩步三廟」的說法。
現如今重新修葺的古鎮著名景點有「一橋,二街,三廟,四宅」,其中最為重要的一座宅院便是口岸雕花樓。該座雕花樓始建於清乾隆四年,距今已有300年的歷史,由江南的木材商人姚氏所建,後又被當地富豪李松如購買,並在原來的基礎上進行了擴建,由單一的樓房變成了一組四方樓,面積擴大了兩倍之多。山牆上爬滿斑駁的青藤,屋後是竹園,一派富庶景象。
園內的建築是典型江南園林的格局,有山有水,樹木蔥鬱,簷角分明,氣勢非凡。亭臺樓閣百媚千嬌、雅致玲瓏,軒榭廊舫曲水流觴,錦繡華章。精美絕倫的木雕、生動形象的磚雕、寓意深刻的石雕,皆為當時雕刻藝術的經典之作。歷經多年風雨,這裡的主體建築雕花樓仍基本完好,如果你有心靜下來聽導遊講解下雕花圖案,還是很有意思的。在江蘇地區,共有三座精美的雕花樓,其中蘇州有兩座,還有就是泰州的這一座,有「江左第一樓」的美名。
孫氏四方樓,中西合璧,很特別,又中西合璧!戚氏進士第,更獨特,全國第一個用武進士命名的場館吧,還保留著當年的聖旨,實在是難得可貴!那麼,你是否喜歡到古村鎮遊玩,感受歷史的韻味?對於現在國內充滿商業氣息的古鎮都有哪些看法?你是否喜歡像口岸雕花樓這樣精美絕倫的建築?如果有機會你願意到這裡走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