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淅川:用綠色守護京津「水缸」——伏牛山看新變

2021-01-11 新華社

新華社鄭州9月26日電題:河南淅川:用綠色守護京津「水缸」——伏牛山看新變

新華社記者王丁、李鵬

晚霞打在豫鄂交界的丹江口水庫之上,站在南水北調中線陶岔渠首的大壩上望去,目之所及,岸邊滿眼綠色,掩映在鬱鬱蔥蔥中的水庫猶如披上了一層「綠紗」。大壩之下,源源不斷的丹江水從這裡出發,順著千餘公裡乾渠,最終抵達京津。

這是南水北調中線通水將滿6年之時,記者在河南省南陽市淅川縣看到的一幕。淅川縣是南水北調中線渠首所在地,也是守護京津冀豫近億人「水缸」的重要水源地——佔據丹江口水庫近半水域、超九成國土劃入水源紅線。同時,淅川縣還是河南四個深度貧困縣之一,因境內不能有工礦業汙染、農業面源汙染,甚至不能網箱養魚,扶貧開發難度居河南前列。

同時肩負守護京津「水缸」和脫貧攻堅重任,淅川縣堅持生態立縣、綠色轉型,念起「拆、建、管、種、轉」五字經,不僅走出高質量脫貧路,也為京津「水缸」披上一件護水「綠衣」。

淅川縣曾是古代楚國的政治文化中心,出土於此的雲紋銅禁將我國失蠟法鑄造工藝歷史向前推進了千餘年。而作為北方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築群,發軔唐代、興盛於明清的荊紫關古街,也顯示這裡曾作為豫鄂陝交界重鎮的榮光。而脫貧攻堅前,淅川縣受山水之阻,貧困人口接近10萬。

貧困,曾讓這個山水之城付出沉重生態代價,陶岔渠首不遠處的湯山堪為見證。1974年,為了發展,佔地5千畝的湯山上建起水泥廠礦場,此後數十年,半壁山體被挖空,碎石粉塵一步步逼近丹江……

邁入新時代,為守護綠水青山、走綠色脫貧之路,淅川縣承擔「斷臂」壓力拆汙拆小,近年來拆掉350多家汙染企業、600多家規模養殖場和5萬多個養魚網箱,一度財政下降、群眾上訪不斷。「保護水質是1,其他都是0,先寫1,再畫0,不然再多0也沒有意義!」 面對壓力,淅川縣委書記盧捍衛向幹群解釋。

拆掉汙染存量,還要拔窮根、謀發展、促轉型,淅川縣因此提出,「建、管、種、轉」經一起念。縣財政拿出4.5億元為全縣17個鄉鎮和150個中心村建設汙水處理廠點;吸納貧困戶成立3000人的庫區清漂管護隊伍;以每年超10萬畝、連續13年河南省第一的速度種樹造林;幫助數十萬庫區群眾轉產、轉業,按照「短期食用菌、中期林果、長期旅遊」的產業規劃,發展生態休閒農業。

「拆」字訣在痛,而「建、管、種、轉」惟艱。淅川縣庫區有120多萬畝石漠化地貌,為保護水質,群眾扒開石縫植樹種草,打造出頗具特色的「淅川梯田」;禁止網箱養魚之後,馬蹬鎮的寇元欽帶領群眾上岸養蟹,為了不汙染水質,試驗多年曆經挫折,培育出河南省規模最大的綠色養蟹基地。「現在,我們的蟹不餵飼料,只吃魚蝦。」寇元欽說。

多年轉型,淅川縣庫區的「綠衣」越織越密,脫貧之路也越走越寬。如今的湯山礦場「變身」溼地公園,山上林木青翠,山間步道蜿蜒,與渠首、丹江交融成景。九重鎮等三個鄉鎮繞渠首打造出萬畝石榴園,帶動4000多戶農民增收;厚坡鎮打造出數千畝稻蝦共作基地,2100多戶農民依靠養殖有機稻蝦脫貧;荊紫關鎮廟嶺村調整種植結構後,發展起千畝中藥、千畝櫻桃、數百畝核桃……

綠色轉型讓群眾嘗到了「護水之甜」。毗鄰丹江口水庫的倉房鎮磨溝村,2016年還是人均年收入只有3000多元的貧困村。撤掉養魚網箱、關閉採礦、投入千萬元改造道路和汙水處理等基礎設施之後,磨溝村鄉村旅遊迎來井噴。「現在,全村已有33戶農家樂,人均收入突破1萬元。」村支書彭全均說。

近六年來,南水北調中線累計安全調水超過300億立方米。而今年2月,淅川縣以「連續4年脫貧攻堅綜合評估居河南省前5」的成績高質量脫貧。不久前,淅川縣取丹江水而造的「羋月山」牌礦泉水正式上市。羋姓是誕生於楚地的古老姓氏,一瓶清水融入千年文化,也寄託致富希望。從承受「護水之重」,到初嘗「護水之甜」,山水無言,寫盡丹淅巨變。(完)

相關焦點

  • 伏牛山看新變
    茫茫群山裡「藏著」河南面積最大、貧困程度最深的縣,「藏著」「中國鉬都」,「藏著」秦巴山連片特困地區唯一的「天窗縣」,「藏著」守護京津冀豫近億人「水缸」的河南扶貧開發最難縣……  脫貧攻堅開始後,這裡變身中原與貧困戰鬥的「最前線」。
  • 河南西峽:小香菇「三級跳」 育出百億大產業――伏牛山看新變
    新華社鄭州9月25日電題:河南西峽:小香菇「三級跳」 育出百億大產業――伏牛山看新變  新華社記者王丁、李鵬  地處伏牛山區的河南省南陽市西峽縣是秦巴山連片特困地區唯一的「天窗縣」――被眾多貧困縣「包圍」的非貧縣。而幫助這個縣打開貧困「天窗」的「金鑰匙」之一便是小香菇。
  • 河南欒川:鉬都「破繭」脫困 變身旅遊大縣——伏牛山看新變
    新華社鄭州9月24日電 題:河南欒川:鉬都「破繭」脫困 變身旅遊大縣——伏牛山看新變新華社記者王丁、李鵬初秋暑氣漸消,伏牛山深處的三川鎮大紅川內,百畝無名菊爭奇鬥豔,把一條蒼翠山川打扮得分外妖嬈。不遠處,或散落、或聚集的鄉村民宿與自然交融成景,吸引遊客流連忘返。
  • 河南西峽:小香菇「三級跳」 育出百億大產業——伏牛山看新變
    新華社鄭州9月25日電題:河南西峽:小香菇「三級跳」 育出百億大產業——伏牛山看新變   新華社記者王丁、李鵬   地處伏牛山區的河南省南陽市西峽縣是秦巴山連片特困地區唯一的「天窗縣」——被眾多貧困縣「包圍」的非貧縣。而幫助這個縣打開貧困「天窗」的「金鑰匙」之一便是小香菇。
  • 河南南陽:守好丹江口水庫「大水缸」 堅持綠色發展
    新華社鄭州12月18日電題:守好「大水缸」 端起「金飯碗」——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綠色發展轉型記  河南省南陽市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渠首所在地和核心水源區,守著丹江口水庫這個「大水缸」。
  • 背後是淅川人民的默默奉獻與犧牲
    像張河村一樣,如何在「國家要生態,地方要發展,群眾要致富」這三大難題之間找到結合點,走出一條水清民富雙贏的新路子,淅川人動足了腦筋。圍繞做大高效生態農業,按照區域化布局、規模化發展、產業化經營的思路,大力發展軟籽石榴、薄殼核桃、杏李等,優化產業結構,實現綠色轉型,讓更多群眾端上「綠飯碗」。
  • 河南盧氏:萬名貧困群眾搬出深山造「富窩」——伏牛山看新變
    新華社鄭州9月23日電 題:河南盧氏:萬名貧困群眾搬出深山造「富窩」——伏牛山看新變新華社記者王丁、李鵬4004平方公裡上935個村組的1萬多名貧困群眾聚集在一起,會是什麼景象?河南盧氏縣給出的「答卷」是:不僅建起一個83棟樓房組成的全省最大扶貧搬遷社區——興賢裡;而且「再造」出一個決戰貧困的基地,激發萬名貧困戶兩年內造出一方深山「富窩」。
  • 河南淅川:生態扶貧帶來綠色希望
    「脫貧了以後,我們還會按照以前這個責任, 看山、護林,以後生活肯定是越來越好。」嚴劉成表示。「十三五」期間,林業生態建設成為淅川縣打贏脫貧攻堅戰和貧困群眾脫貧增收的一個重要突破口。金秋十月,淅川的軟籽石榴到了收穫的季節,在老城鎮的一個石榴基地,每天都有兩三百名工人忙著採摘石榴。「基本上掛果的果樹在3000畝左右,一年的銷售收入在300萬至400萬左右。」
  • 河南新聞聯播頭條聚焦淅川:生態扶貧帶來綠色希望
    淅川縣大石橋鄉東灣村護林員 嚴劉成脫貧了這以後我們還按照以前這個責任,看山了、護林了。以後生活肯定是越來越好。金秋十月,淅川的軟籽石榴到了收穫的季節,在老城鎮的一個石榴基地,每天都有兩三百名工人忙著採摘石榴。河南豫淅紅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何剛基本上掛果的果樹,在3000畝左右,一年的銷售收入在300萬至400萬左右。
  • 「涼爽伏牛山 百萬學子遊伏牛 」旅遊推廣活動在鄭州啟動
    「涼爽伏牛山-百萬學子遊伏牛」活動啟動儀式現場  6月29日,「涼爽伏牛山-百萬學子遊伏牛」活動在河南啟動。  姜繼鼎在致辭中表示,河南省旅遊局加強頂層設計,精心策劃了伏牛山整體品牌的打造、宣傳和市場推廣,內容豐富,形式多樣。通過梳理整合伏牛山整體旅遊資源,推出清新避暑遊、健康養生遊、美麗鄉村遊、科普自然遊四大精品線路,將伏牛山打造成高質量的精品旅遊區域。  伏牛山地跨洛陽、南陽、平頂山、三門峽、平頂山五市,是河南省生態旅遊資源富集區,區域內旅遊景點數量多、規模大、品位高。
  • 來淅川,就去逛一逛丹江大觀苑,感知山水、人文、天地之神秘
    觀亭中亭,賞亭中泉,寓指淅川、京津永相連。淅川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主要水源地和渠首所在地,八百裡丹江在此匯集成浩瀚的內陸太平洋,一江碧水從這裡調出,直達京津,惠濟無遠。飲其泉,思其源,食其果,憶其樹,思源亭旨在告誡人們「吃水不忘挖井人」,亭外是風景秀麗的大觀苑、煙波浩渺的丹江湖、連綿無垠的伏牛山。正所謂:登高望遠,曲曲層層皆入畫;臨風而立,晴晴雨雨總宜人。
  • 來淅川感知山水、人文、天地之神秘,就去逛一逛丹江大觀苑
    觀亭中亭,賞亭中泉,寓指淅川、京津永相連。淅川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主要水源地和渠首所在地,八百裡丹江在此匯集成浩瀚的內陸太平洋,一江碧水從這裡調出,直達京津,惠濟無遠。飲其泉,思其源,食其果,憶其樹,思源亭旨在告誡人們「吃水不忘挖井人」,亭外是風景秀麗的大觀苑、煙波浩渺的丹江湖、連綿無垠的伏牛山。正所謂:登高望遠,曲曲層層皆入畫;臨風而立,晴晴雨雨總宜人。
  • 香嚴寺藏在河南淅川,如此美麗動人
    劉軒源日常訊 小夥伴們大街對河南恐怕不會陌生,因為河南是我們國家人口的第一大省,但是對於河南的美景,大家除了家喻戶曉的洛陽,開封,鄭州這些城市的景點之外,大家還知道有多少呢,今天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河南的香嚴寺,有著美麗的風景,就藏在淅川。
  • 淅川一高記 || 吳元成
    淅川一高記◎吳元成有淅川諸賢者,心系文教,雅好樹人,孜孜以求,終成淅川一高之盛。乃言於小子,為政之要在興教,為學之旨在教化,囑吾作文以紀之。淅川者,東望宛鄧,西襟秦巴,北接河洛,南控荊襄,兩水帶三川,一渠連京津,誠沃土也。其人文之古,肇始於洪荒。如下王崗、溝灣者,皆仰韶、龍山文化遺存,重器時現丹淅之濱。堯之世,丹朱遭舜放逐,降蛟龍以利稼穡,制圍棋以分黑白,百姓祀之,四時不絕。迨成王新立,熊繹封於丹陽,率先民篳路藍縷,披荊斬棘,奠八百年之基。
  • 綠滿青山果滿倉——淅川踐行「兩山論」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探索
    忍痛放棄小辣椒,張河村在4年前引來仁和康源農業公司發展軟籽石榴,綠色無汙染、品優銷路好,大伙兒的生活又「紅火」起來。    淅川氣候溼潤,水最常見,也最金貴。為給京津人民守好「大水缸」,淅川人付出巨大,類似張河村的傳統農業轉身只是「微創」,全縣的工業迭代則堪稱「開胸」。
  • 守護百姓「大水缸」,碧波清流富一方
    在小芝,小芝溪南豐段河長毛小連也開始了他新一天的巡河。最近這段時間,是晚稻插秧的高峰期,農汙水對小芝溪水質的影響,也是毛小連時刻關注、操心的事。「由於耕種水稻一年有兩季,對水質汙染也就變大了,我們想儘量減少這個汙染源,廣泛發動村民,種植一些觀賞型的植物,比如油菜花、向日葵」。
  • 高速免費:「涼爽伏牛山—百萬學子遊伏牛」再掀高峰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魏國劍 7月20日至8月20日,嵩縣、欒川、西峽、盧氏、淅川、魯山、內鄉推出高速免費或門票優惠政策,河南省旅遊局策劃推出的「涼爽伏牛山——百萬學子遊伏牛」活動再掀高峰。說一說,為何選擇伏牛山河南5A級山水景區最集中的地方7月20日零時,「涼爽伏牛山——百萬學子遊伏牛」系列活動之高速免費月活動正式啟幕,當天零時至18時,欒川接待下站車輛5507輛,嵩縣接待下站車輛5037輛,白雲山、老君山、雞冠洞等
  • 香嚴寺藏在河南淅川,景色宜人,值得一遊
    劉軒源每日訊今天,在大街上的小夥伴們恐怕對河南並不陌生,因為河南是我國人口第一大省,但對於河南的美景,除了家喻戶曉的洛陽、開封、鄭州這些城市的名勝,還有多少人知道呢,今天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河南的香嚴寺,這裡風景秀麗,藏於淅川之中。現在講的是河南省淅川香嚴寺。
  • 空中俯瞰伏牛山主峰 萬米絕壁棧道變「羊腸」
    空中俯瞰伏牛山主峰萬米絕壁棧道變「羊腸」 (1/5) "← →"翻頁
  • 河南淅川:科技引領生態扶貧路
    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以來,河南淅川縣圍繞山綠、水清、民富總目標,大力推進產業扶貧,生態扶貧,並以科技扶貧為抓手,充分發揮科技人才在生態扶貧中的作用,著力科技幫扶、精準施策,為脫貧攻堅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撐。 整合優化資源,強化智力幫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