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盧氏:萬名貧困群眾搬出深山造「富窩」——伏牛山看新變

2020-12-13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社鄭州9月23日電 題:河南盧氏:萬名貧困群眾搬出深山造「富窩」——伏牛山看新變

新華社記者王丁、李鵬

4004平方公裡上935個村組的1萬多名貧困群眾聚集在一起,會是什麼景象?

河南盧氏縣給出的「答卷」是:不僅建起一個83棟樓房組成的全省最大扶貧搬遷社區——興賢裡;而且「再造」出一個決戰貧困的基地,激發萬名貧困戶兩年內造出一方深山「富窩」。

初秋時節,在社區黨工委書記黑華寧的指引下,記者在這個縣剛滿「兩歲」的興賢裡社區看到:這裡幾乎沒有了貧困的影子,樓房排列有序,街道乾淨整潔,連街邊攤位的手推車都整齊劃一。

而兩年前,居住在這裡的2757戶、11227名貧困群眾,還散落在全縣18個鄉鎮的深山。「一溝十八岔,岔岔有人家,多則三五戶,少則一兩家」,正是貧困群眾搬遷前居住情況的真實寫照。

盧氏縣位於秦巴山區的伏牛山腹地。八百裡伏牛山從這裡出發直插中原,造就了豫西邊陲這個河南省面積最大、人口密度最小、平均海拔最高的最貧縣。2016年,全縣貧困發生率高達18.9%,納入扶貧搬遷的群眾多達3.3萬人,均居河南省之首。

扶貧搬遷不是簡單地幫群眾搬家,還要穩得住、可發展、能致富。興賢裡搬遷之初,「會不會造就一個更大貧民窟」的爭議不斷。但時間緊、任務重,為了如期完成脫貧,河南省這個唯一超萬人的扶貧搬遷社區帶著「鄉村再造與脫貧攻堅」的雙重任務,走到了風口浪尖。

2018年9月搬遷入住後,為了最短時間凝聚萬人戰貧困,盧氏縣抽調全縣優秀幹部到興賢裡,從零起步建立起「管委會+街坊理事會+樓區」和「社區黨總支+街坊黨支部+黨員先鋒隊」雙重組織體系,先後成立基層黨支部3個、黨小組15個,公開選聘樓長30名。

組織體系再造,讓935個鬆散村組直接過渡到集中化社區管理。在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的「婦女兒童之家」和「日間照料中心」,寬敞整潔的房間內,孩子們開展活動,老人們一旁下棋,不僅「幼有所撫、老有所養」,而且解決了許多貧困家庭的後顧之憂。

組織新變激發發展裂變。按照「向外輸出一批、就地安置一批、產業轉移一批」,興賢裡依託10家職介培訓機構和配套建設的扶貧車間、食用菌產業基地,再造產業發展體系。

在社區正中心的十字街口,可安置數百人的扶貧車間內,興賢裡的女工們正在趕製毛絨玩具;而在社區外圍,554個大棚組成的香菇基地內,進料、出菇繁忙進行。「有了產業支撐,5684名社區有效勞動力已全部就業。」黑華寧介紹說。

發展裂變帶來精神蛻變。全縣最貧戶湊起來的興賢裡僅殘疾人、慢性病患和低保戶三類「特困群體」就高達近4000人。許多家庭靠「拉一把」還不行,興賢裡就再造基層自治體系,「讓他們自己站起來」。

為了激發內生動力,興賢裡先後引導群眾成立35人社區宣講團、80人合唱團、100人秧歌隊、200餘人廣場舞隊、300餘人志願者服務隊,開辦各類扶志活動超過130場。

「我一定要堅強!」搬遷前,38歲的田喜會拖著患病的父親和兄、弟3人,居住在橫澗鄉深山,2010年患有精神疾病的大哥一把大火把全家燒個精光。搬入興賢裡後,田喜會住上新房,又當上了轉移就業的聯絡員。2019年,田喜會脫貧又脫單。為回報社會,他一心撲在工作上,每年幫社區安排轉移就業一二百人。

翻開興賢裡集纂的群眾宣講團發言錄,樸實語言裡一個個自強不息、互幫互助的感人故事,猶如一部鄉村「脫貧奮鬥史」。官坡鎮的苗青春搬入社區後,學著開店做生意,最忙的時候,一個人一邊賣手機充值卡,一邊賣燒餅,還不忘幫鄰裡找工作,30多人在他的幫助下就業;潘河鄉的劉黑旦搬到社區後,在綠化工地打工,2019年他成立勞務公司幫助社區轉移就業……

黑華寧說,兩年來,在黨的領導下,充分組織群眾、發動群眾,興賢裡貧困群眾信任黨、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9月底前,「兩歲」的興賢裡萬名貧困群眾全部脫貧。

相關焦點

  • 河南西峽:小香菇「三級跳」 育出百億大產業――伏牛山看新變
    新華社鄭州9月25日電題:河南西峽:小香菇「三級跳」 育出百億大產業――伏牛山看新變  新華社記者王丁、李鵬  地處伏牛山區的河南省南陽市西峽縣是秦巴山連片特困地區唯一的「天窗縣」――被眾多貧困縣「包圍」的非貧縣。而幫助這個縣打開貧困「天窗」的「金鑰匙」之一便是小香菇。
  • 河南欒川:鉬都「破繭」脫困 變身旅遊大縣——伏牛山看新變
    新華社鄭州9月24日電 題:河南欒川:鉬都「破繭」脫困 變身旅遊大縣——伏牛山看新變新華社記者王丁、李鵬初秋暑氣漸消,伏牛山深處的三川鎮大紅川內,百畝無名菊爭奇鬥豔,把一條蒼翠山川打扮得分外妖嬈。不遠處,或散落、或聚集的鄉村民宿與自然交融成景,吸引遊客流連忘返。
  • 河南淅川:用綠色守護京津「水缸」——伏牛山看新變
    新華社鄭州9月26日電題:河南淅川:用綠色守護京津「水缸」——伏牛山看新變新華社記者王丁、李鵬晚霞打在豫鄂交界的丹江口水庫之上,站在南水北調中線陶岔渠首的大壩上望去,目之所及,岸邊滿眼綠色,掩映在鬱鬱蔥蔥中的水庫猶如披上了一層「綠紗」。
  • 伏牛山看新變
    茫茫群山裡「藏著」河南面積最大、貧困程度最深的縣,「藏著」「中國鉬都」,「藏著」秦巴山連片特困地區唯一的「天窗縣」,「藏著」守護京津冀豫近億人「水缸」的河南扶貧開發最難縣……  脫貧攻堅開始後,這裡變身中原與貧困戰鬥的「最前線」。
  • 河南西峽:小香菇「三級跳」 育出百億大產業——伏牛山看新變
    新華社鄭州9月25日電題:河南西峽:小香菇「三級跳」 育出百億大產業——伏牛山看新變   新華社記者王丁、李鵬   地處伏牛山區的河南省南陽市西峽縣是秦巴山連片特困地區唯一的「天窗縣」——被眾多貧困縣「包圍」的非貧縣。而幫助這個縣打開貧困「天窗」的「金鑰匙」之一便是小香菇。
  • 河南盧氏「蝶變記」:窮山窩變「四美」村
    聶金鋒 攝  中新網鄭州11月27日電題:河南盧氏「蝶變記」:「窮山窩」變「四美村」  作者 趙偉濤 聶金鋒  位於河南省西部的盧氏縣,是鄂豫陝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盧氏縣坐落著4037座山峰,密布著2400餘條河流澗溪。「八山一水一分田」上呈現出「一溝十八岔,岔岔有人家,多則三五戶,少則一兩家」是貧困戶的居住環境。
  • 通訊:河南盧氏「蝶變記」:窮山窩變「四美」村
    中新網鄭州11月26日電 題:河南盧氏「蝶變記」:「窮山窩」變「四美村」  作者 趙偉濤 聶金鋒  位於河南省西部的盧氏縣,是鄂豫陝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盧氏縣坐落著4037座山峰,密布著2400餘條河流澗溪。「八山一水一分田」上呈現出「一溝十八岔,岔岔有人家,多則三五戶,少則一兩家」是貧困戶的居住環境。
  • 河南魯山縣下湯鎮:異地搬遷搬出「新生活」
    國際在線河南頻道消息:「這兒真的是又寬敞又方便,俺家這幾口人快能住得上新房子了!」近日,平頂山市魯山縣下湯鎮貧困戶李俊傑帶家人在異地搬遷點看新房時開心地說。  下湯鎮位於魯山縣西部,昭平湖上遊,面積121.86平方公裡,人口3.55萬人,地形以山地為主,物產豐饒。
  • 河南易地扶貧搬遷工作走在全國前列 搬出窮山窩 開啟新生活
    ——省發改委相關負責人  □河南日報報記者欒姍歸欣  一方水土養不了一方人,咋辦?搬,搬出窮山窩。  全省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河南將搬遷安置同發展產業、安排就業緊密結合,著力解決「要搬誰」「搬哪去」「咋脫貧」等突出難點,讓搬遷群眾能住下、可就業、可發展,初步探索出了一條落實國家政策、結合河南實際、實現群眾滿意的易地扶貧搬遷新路子。
  • 八百裡伏牛山在河南有多少不為人知的寶庫?
    八百裡伏牛幾乎佔據了河南半壁江山與中國許多更加廣為人知的山川相比,伏牛山一如生活在它腳下的河南人,顯得寬厚、內斂、沉默。這座東西綿延八百裡的山脈不僅霸佔了豫西的半壁江山,胳膊腿兒甚至伸到了豫中。鄭州邙山景區這老哥倆就坐在伏牛山的餘餘餘餘餘餘脈上鄭州的邙山頭往西去一點,是號稱無臥牛之地的洛陽北邙山。
  • 既是「管護員」又是「宣傳員」,河南2.6萬貧困人口當上生態護林員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陳慧記者2月15日從省林業局獲悉,我省生態補償扶貧取得重要進展,目前,已有2.6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被選聘為生態護林員,帶動7萬多人穩定脫貧,取得「以林養人」和「護林脫貧」雙贏效果。我省生態護林員扶貧實施縣集中在大別山特困連片地區、秦巴山特困連片地區和沙區、灘區平原縣,這裡基礎設施落後、交通不便,經濟欠發達,群眾家門口就業困難,貧困發生率高。
  • 被稱為「中國大陸脊梁」的伏牛山給了河南人什麼樣的饋贈?
    它是河南動植物的寶庫,給大山裡的人帶來了只屬於山區的鮮。但相比山貨,伏牛山帶來的文化屬性,才是它對全人類的饋贈。 與中國許多更加廣為人知的山川相比,伏牛山一如生活在它腳下的河南人,顯得寬厚、內斂、沉默。
  • 「涼爽伏牛山 百萬學子遊伏牛 」旅遊推廣活動在鄭州啟動
    「涼爽伏牛山-百萬學子遊伏牛」活動啟動儀式現場  6月29日,「涼爽伏牛山-百萬學子遊伏牛」活動在河南啟動。  姜繼鼎在致辭中表示,河南省旅遊局加強頂層設計,精心策劃了伏牛山整體品牌的打造、宣傳和市場推廣,內容豐富,形式多樣。通過梳理整合伏牛山整體旅遊資源,推出清新避暑遊、健康養生遊、美麗鄉村遊、科普自然遊四大精品線路,將伏牛山打造成高質量的精品旅遊區域。  伏牛山地跨洛陽、南陽、平頂山、三門峽、平頂山五市,是河南省生態旅遊資源富集區,區域內旅遊景點數量多、規模大、品位高。
  • 空中俯瞰伏牛山主峰 萬米絕壁棧道變「羊腸」
    空中俯瞰伏牛山主峰萬米絕壁棧道變「羊腸」 (1/5) "← →"翻頁
  • 在希望的田野上|汝州:艾草種植讓群眾增收致富
    6月25日,端午佳節,地處豫西伏牛山下的汝州市夏店鎮甄窯村,滿山遍野的艾草鬱鬱蔥蔥。一大早,劉天才就挨門逐戶通知艾草種植大戶把收割後的頭茬艾草送到自己的倉庫裡,為節後開足馬力生產做準備。今年35歲的劉天才,2016年大學畢業後回鄉創業至今,他帶領群眾種艾草脫貧致富的故事在當地一直傳為佳話。
  • 河南盧氏:又一文化旅遊勝地留書嶺翰園小碑林落成
    原河南省委常委、政法委書記、省人大副主任張世軍,國家書協副主席宋華平及省內外100餘位嘉賓出席落成典禮。留書嶺村是原河南省委常委、政法委書記、省人大副主任張世軍老領導出生並祖輩居住的地方。已年過七十三歲的古稀之人,心繫家鄉,情牽山區貧困群眾,多方匯集愛心人士捐贈錢物善款,利用家鄉獨特資源開發歷史文化景觀,踐行文化旅遊扶貧富民之路,於2019年六月開工建設留書嶺翰園小碑林,在短短一年時間就圓滿完成了碑林「翰園小碑林」、「中國名人苑」、「世界名人苑」三個區域的建設。
  • 盧氏這家民宿開業啦!
    在山野湖畔處看雲捲雲舒,到山水隱廬·沐心民宿放鬆身心,享受冬日陽光的溫暖,感受鄉村獨有的寧靜,體驗簡單舒適的生活。盧氏縣湯河鄉「山水隱廬·沐心」民宿匠心獨造、驚豔亮相,吸引了全國文旅專家、各級領導和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12月18日,山水隱廬•沐心開業典禮暨豫西深睡眠論壇在盧氏縣湯河鄉山水隱廬•沐心民宿舉行。
  • 高速免費:「涼爽伏牛山—百萬學子遊伏牛」再掀高峰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魏國劍 7月20日至8月20日,嵩縣、欒川、西峽、盧氏、淅川、魯山、內鄉推出高速免費或門票優惠政策,河南省旅遊局策劃推出的「涼爽伏牛山——百萬學子遊伏牛」活動再掀高峰。說一說,為何選擇伏牛山河南5A級山水景區最集中的地方7月20日零時,「涼爽伏牛山——百萬學子遊伏牛」系列活動之高速免費月活動正式啟幕,當天零時至18時,欒川接待下站車輛5507輛,嵩縣接待下站車輛5037輛,白雲山、老君山、雞冠洞等
  • 「一切真是不可思議」——新疆貧困地區女性對新生活說「你好」
    從牧民到五金店的店主,這個山裡女人正在適應她的新身份。  去年夏天,熱娜古麗一家六口與連片山區說了再見,從新疆阿克陶縣庫斯拉甫鄉一路向東,搬到了94公裡外的澤普縣桐安鄉。  這是發生在新疆崑崙山區一次跨地州、整鄉鎮的移民搬遷,從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到毗鄰的喀什地區,1200戶、4543名深山農牧民一同出山。
  • 八百裡伏牛山上的「點金師」
    從今天起,我們推出系列報導,陸續採訪一批在脫貧攻堅一線作出突出貢獻的知識分子,感受他們投身脫貧攻堅的初心,分享他們用知識改變貧困地區落後面貌、幫助群眾走出貧困的動人故事。八百裡伏牛山上的「點金師」——河南農大教授高致明指導中藥材種植帶動數萬家庭脫貧奔小康光明日報記者 王勝昔 光明日報通訊員 周紅飛「高老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