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陳慧
記者2月15日從省林業局獲悉,我省生態補償扶貧取得重要進展,目前,已有2.6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被選聘為生態護林員,帶動7萬多人穩定脫貧,取得「以林養人」和「護林脫貧」雙贏效果。
我省生態護林員扶貧實施縣集中在大別山特困連片地區、秦巴山特困連片地區和沙區、灘區平原縣,這裡基礎設施落後、交通不便,經濟欠發達,群眾家門口就業困難,貧困發生率高。
據悉,2016-2017年,我省在10個省轄市、31個貧困縣實施生態護林員扶貧,錄入系統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生態護林員19178人,生態護林員年均補助收入5566.6元。去年,我省又將7個未實施生態護林員項目的國家級貧困縣和4個重點生態功能區縣納入到補貼範圍,選聘生態護林員6800多人。
選擇具有勞動能力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擔任生態護林員,既照顧了家庭,還能直接增收,扶貧效果立竿見影。省林業技術推廣站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我省2.6萬名生態護林員管護面積950多萬畝,他們巡山護林,防沙護溼,不僅是「管護員」,還是「宣傳員」,較好地保護了生態環境和森林資源。
生態護林員扶貧方式得到了地方認可和推廣。盧氏、魯山、淅川、商城等縣積極統籌整合相關資金,進一步擴大了生態護林員選聘規模。盧氏縣積極創新,開發「撫育護林工」勞務崗位3000個,生態護林員除了一年3000元的護林補助外,還能獲得每日100元的森林撫育收入,兩項加起來,一年可增收6000元以上,助推穩定脫貧和森林資源管護工作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