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綠道接連「上新」 在新場景裡,像成都人那樣度假
遊客在江家藝苑公園二期騎行
國慶假期,當秋天的天府綠道褪去了部分綠色,「像成都人那樣生活」的生活方式將如何呈現?在位於錦城綠道成自瀘與成龍大道之間三聖花鄉片區的江家藝苑公園二期,可以窺探一二。
10月3日,江家藝苑公園二期開園第三天,天氣微涼,遊人絡繹不絕。園區國慶特色活動「天府綠道繽紛成都——大地風車藝術節」吸引了不少目光,現場布置的風車和氫氣球隨風擺動,遊客紛紛拍照留念。不遠處,孩童在草坪中奔跑跳躍,大人在綠道中散步,一派安逸和諧景象。
雙節假期,市民發現,天府綠道「上新」了不少新場景、新玩法。其背後,是成都一以貫之的「綠道+場景」的打造,以「綠道+」模式促生態價值轉化的嘗試。
現場
文化演藝季、時尚生活展… 這個假期綠道上精彩不斷
10月3日,江家藝苑公園二期五彩繽紛的風車,成為孩子們快樂的源泉。在不遠處的綠道上,不少市民全家出動。「能在家門口感受自然實在太好了。」市民張先生告訴記者,考慮到疫情的影響,這個假期放棄了出省遊玩的打算,好在提前知曉了青龍湖公園二期和江家藝苑公園二期開園的消息,便帶著家人來遊玩一下。
「這裡和傳統意義上的公園不同。」市民黃女士說,傳統的公園以自然風光為主,對於孩子來說玩耍的樂趣並不太大。之前帶孩子去其他公園玩耍時,大人在茶館喝茶,小孩就顯得有些無聊了。「而在江家藝苑,小孩覺得劃皮划艇很好玩。」
實際上,雙節假期,不僅是江家藝苑公園,依託綠道所呈現的新場景在天府綠道各個點位輪番上演。據介紹,從錦城湖到青龍湖,一條長達25.4公裡的一級綠道,串起了錦城公園已開放的五大主題城市公園:錦城湖公園、桂溪生態公園、中和溼地公園、江家藝苑公園、青龍湖溼地公園。同時,文化演藝季、時尚生活展、直播生活節、網紅達人季、美學花園集市等幾十場互動體驗活動,也將持續開展。
10月1日~3日,江家藝苑將給遊客市民奉上「天府綠道繽紛成都——大地風車藝術節」;青龍湖溼地公園將奉上「2020天府綠道love成都生活節」;錦城湖公園將開展街頭藝人齊賀雙節活動;中和溼地公園將開啟連續8天的抖音達人直播活動。節後,10月23日,桂溪生態公園還將舉辦「2020國際時裝周——公園城市時尚生活展」,並且從10月底開始,市民每周都可以到桂溪生態公園參加天府美學花園集市。
對於愛好運動競技的市民來說,各種時尚體育活動將接踵而至。10月1日~3日,青龍湖專門為小朋友們準備了天府小勇士運動會,為時尚青年準備了巡遊帆船體驗活動;10月中下旬,還將開展天府綠道路亞挑戰賽和2020「環青龍湖」國際青年邀請賽等體育活動。10月底王者榮耀西南電競總決賽也將在桂溪生態公園開打。
背後
新消費、新場景 天府綠道成「產業道」「經濟道」
錦城公園項目位於成都中心城區繞城高速兩側各500米範圍及周邊7大楔形地塊,涉及生態用地133.11平方公裡。項目建成後,將完成繞城區域「公園鏈」「河湖網」的串聯和連通,實現「生態保障、農業景觀、休閒旅遊、文化博覽」等功能。
對於規劃建設總長16930公裡的天府綠道體系,錦城公園項目所呈現的只是其中一環,成都「綠道+場景」的打造一直在進行。今年3月,成都宣布,將每月發布100個新場景和100個新產品,今年將面向全球持續發布1000個新場景、1000個新產品。4月29日,「雙千」發布會主會場選在了天府綠道上的江灘公園,主題則是「天府綠道+蓉繪未來」。江灘公園潮玩俱樂部、電競文化主題公園、夜遊錦江等新場景在會上發布,引發諸多關注。
接下來,綠道上精彩不斷。從皮划艇項目落地江家藝苑,到藏在江灘公園的網紅咖啡店首店,再到隱於川西林盤的「火爆」民宿,綠道串起了閒暇時光的成都生活。6月,成都印發《成都市發展周末文化旅遊經濟促進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實施方案》,瞄準遊客和市民消費體驗需求,從12個方面營造周末消費新場景。隨後,十條精品線路同步推出,騎綠道、耍鄉村,說走就走的成都綠道遊正成為市民休閒度假的新方式。
在成都,綠道還成為向大眾進行科普、彰顯科技創新賦能產業實力的舞臺。8月,錦江綠道上辦了一場科普嘉年華,這是成都市科技活動周的一部分。在綠道上,市民與科技創新的最新成果零距離接觸,感受到成都科技創新的澎湃實力。
據專家核算評估,錦城綠道建成後,生態服務價值將達到269億元/年;以40年為核算年限,錦城綠道生態服務的總價值將超過1萬億元,生態價值轉化效率有望居全國前列。
綠道正成為引領消費時尚、轉變發展方式的「產業道」「經濟道」。成都堅持功能集成,促進農商文旅體融合,依託綠道體系布局培育鄉村旅遊、創意農業、體育健身、文化展示等特色產業,植入文旅體設施2525個,培育形成了夜遊錦江、江家藝苑等綠道場景品牌68個。
專家
天府綠道織成網 生態服務價值和經濟價值雙促進
自2017年全面啟動建設以來,規劃建設總長16930公裡的天府綠道體系,正在成都織線成網。而在綠道中搭建新場景、新業態、新經濟,也成為天府綠道建設中的重要一環。
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劉勤博士,曾參與過錦城綠道生態服務價值核算評估。在他看來,都市中的公園所能為市民提供的生態服務價值,相比自然保護區和生態功能區,潛力更大。「以往在生態服務價值開發中,往往集中在偏遠地區的自然保護區和生態功能區。」劉勤說,生態服務價值的體現,必須要有人的參與,「都市區生態服務價值的開發是未來的重點,也是滿足切實的需求。」
「成都開展綠道和公園建設,也正是為了更好地挖掘其生態服務價值。」劉勤說,在傳統的生態服務價值開發中,主要集中在生物資源利用和生態旅遊等方面,這樣的開發利用度比較低。目前,成都在綠道和公園建設中,融入更多消費新場景、新業態、新經濟,也是最大程度地挖掘其生態服務價值的手段之一。這些價值,不僅體現在可以直接交換的產品供給服務價值,更多是體現在良好的生物多樣性、調節服務、文化服務等無形的間接價值。「如果不通過經濟手段推動,這些價值很難讓市民直接感受到,也無法有效地轉化成經濟價值。」
比如說,一場體育比賽,如果放在體育館,那麼經濟價值只局限於賽事本身,但如果將比賽放在綠道中,就可以很好地實現產業融合,體現生態系統服務的附加值,並且也可以放大賽事本身的經濟價值轉化。
依託消費場景帶來的生態服務價值向經濟價值的轉化,也可以更好地實現生態服務價值的可持續發展。劉勤表示,傳統公園在打造後,往往會因為巨大的維護成本導致公園品質下降,如果沒有消費場景帶來的經濟效益,往往陷入「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窘境。而消費場景融入後,所產生的經濟價值反過來用於生態服務價值的進一步挖掘,由此形成生態服務價值和經濟價值雙雙促進的可持續發展閉環。(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鄧文博 攝影記者 繆睿哲)
(責編:高紅霞、章華維)
來源:人民網
聲明:本文已註明轉載出處,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聯繫郵箱:news@ersanl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