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不是非要跑一場馬拉松:跑步能讓你健康,跑馬不會

2020-12-19 全民跑步

馬拉松,說到底是極限運動。

撰文 / 小跑

編輯 / 小葉

出品 / 馬孔多跑步研究室

很多人都說,人的一生,必須要去跑一場馬拉松。

這句話,蠱惑了很多人,好像不跑馬拉松就不配是跑者似的。於是,幾乎所有跑步的人,跑到一定程度就會開始跑馬拉松。

但其實,跑過的人都知道,跑馬拉松並不輕鬆,42.195公裡聽著都讓人覺得累。很多初跑者不顧自身訓練水平和身體條件,盲目參加馬拉松比賽,導致身體出現不少傷病。

跑步是為了健康,跑馬拉松也要以安全為前提。對所有業餘跑者來說,馬拉松都是對自我極限的一次大挑戰。

跑步能讓你健康,但跑馬不會。

所以,在沒有準備好的情況下,不要小瞧了42.195公裡的路程。如果你有以下這6種情況,請一定不要貿然開始跑馬。

01

本應該慢跑,卻在拼速度

很多有目標成績的跑友,對間歇、乳酸門檻跑、變速跑都情有獨鍾,動不動就約幾個人瘋狂刷圈飆速,而對於輕鬆跑和慢跑,卻不太在意,覺得它慢,浪費時間,更有人覺得那是垃圾跑量。

其實,慢跑應該在所有訓練中佔據最大的比重。專業馬拉松運動員在日常訓練中,有百分之七八十的跑量都是有氧慢跑,而速度訓練一般會控制在20%左右。在重大比賽或高強度速度訓練之後,專業運動員常常用慢跑來調整和恢復體能,這樣既能減少傷病,還能保持對跑步的樂趣。

沒有慢跑的基礎,跑乳酸門檻跑就無法做到;沒有慢跑的熱身,間歇跑、節奏跑,會大大增加受傷的風險。慢跑,可以放鬆身體,肌肉和心理從緊張的節奏中得到調養。慢跑可以讓身體逐步獲得更大的攝氧量、有氧閾值和跑步經濟性。

有經驗的跑者在備戰過程中,不會把自己逼得太緊,而是將不同的速度跑有機組合起來,張弛有度、勞逸結合,往往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02

各種拼跑量,不循序漸進

我們知道,沒有跑量基礎,別去跑馬拉松,因為馬拉松本質上是一項極限運動,對人體生理機能考驗極大。跑量是衡量一個跑者成功與否的主要指標之一,簡單來說,只有跑得越多,才可能跑得越快。

但是,很多跑者為了追求成績和跑量,比如全馬跑進330或者300,於是沒日沒夜的累計跑量,一個月跑200公裡都算是少的,多的能到500-600公裡。當你的能力不夠就貿然提速或者增加跑步距離時,傷病自然會找上門。

即使是大神也會遇到這種情況。

就比如說跑圈女神焦安靜吧。

今年夏天的時候,為了哈馬能PB235,她去高原訓練。本來,她的月跑量只有兩三百公裡,去訓練的這段時間,一下子加到了七百公裡,用她自己的話說:「一下子增加了這麼多,身體還沒適應過來,把體能壓到了一個極點。」所以,之後的哈爾濱馬拉松,她跑崩了。

所以即使追求PB,也是要在身體允許的情況下,科學地去訓練。過度訓練不僅存在受傷風險,也不利於成績提高。對於大多數跑者來說,每周增加的跑量不應該超過上周的10%,循序漸進,不僅能保證身體健康,還能使裡程和速度自然而然地增長。

03

身體很疲勞,卻拒不休息

當跑者身體沒有休息好或者忽視自己的傷病,不注意恢復與休息,並進行高負荷的劇烈運動,那是很危險的。

小編認識一個跑友,比賽之前一個月遭遇了嚴重的傷病,後來帶傷參加了三場比賽,一場比一場跑得痛苦,當跑完第三場之後,發誓再也不帶傷跑了,不去逞強了,這種痛苦折磨不是一般人能夠承受的。

如果有身體部位連續2天都在疼痛,而且越來越疼,沒有好轉的跡象,那就應該休息了。當身體修復的速度跟不上損傷的程度時,這種運動和恢復之間的平衡就會被打破,於是傷病就發生了。當你受傷了,你才會發現,能夠出去跑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情。

高質量的睡眠對專業運動員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訓練內容。會睡才能更好的訓練,因為訓練後身體肌肉發生的微損傷會在睡眠中進行修復。睡得越好,修復的就越好,你身體恢復的也就越快。

請記住,如果在備戰期間,身體不適,就好好休息,休息是為了更好地出發。

04

只顧著跑步,抗拒練力量

跑步是一個綜合性鍛鍊項目,不是僅靠雙腳的運動。如果你想跑得更快、更遠、更健康,就需要用科學的訓練方法和態度來強化自己的肌肉。力量強者不一定跑得快、跑得遠,但快者遠者一定有力量。

許多跑步損傷,尤其是膝蓋和臀部部位的損傷,主要還是由於肌肉力量不足或者受力不均衡導致的。因此力量訓練顯得尤為重要,它能夠最大程度防止你受傷,讓你跑步更有動力。

力量訓練包括軀幹核心力量訓練、腿部力量訓練、柔韌性訓練等。其中核心力量訓練非常重要,因為它在跑步中可以擔負著穩定重心、傳導力量等作用,無論你進行哪種類型的跑步,核心肌群都是你一切動作的基礎。如果你沒有強健的核心肌群(腹部、下背部和臀部的肌肉),你就不可能跑出你的最好成績。

今天小編推薦一組在家就可以做的核心力量練習動態圖。以下10個動作為一組,每個動作進行15次~20次訓練,每組動作根據個人水平進行4~6個循環。動作與動作的間歇時間儘量控制在15秒以內,組與組之間的休息時間儘量控制在3分鐘以內。

但需要提醒的是,賽前一周最好就不要就行核心力量訓練了,充分休息肌肉。

05

不健康飲食,愛胡吃海喝

不僅僅是飲食成就跑者,跑者也要制定自己的飲食。一個嚴格的馬拉松訓練計劃,必然包含一份專業的營養補充計劃。

如果你選擇了馬拉松這項運動,那麼就意味著生活各個方面都要非常自律,包括訓練上的自律,飲食上的自律等等。有很多跑者在跑步之後,火鍋、小龍蝦、烤串、啤酒,一頓胡吃海喝,發現體重不降反升,那是因為他們高估了跑步所消耗的熱量,補充的熱量超過了他們恢復所需的實際熱量。

營養均衡是王道。平時飲食應該避免油膩、高熱量食物,遠離碳酸飲料。在備戰期間,適當增加蛋白質、碳水含量,比如多吃一些牛肉、雞蛋、海鮮、蔬菜、麵食、水果,以便多儲備一些糖分和鹽。

比賽前一周的前四天時間,減少碳水化合物攝入,佔20%,後三天加強碳水化合物攝入,佔80%,有資料顯示,如果補充得當,糖原儲備量可以提升一倍,非常有利於參加馬拉松項目,這就是所謂的「肝糖超補法」。

06

只鍛鍊身體,不調整心態

我們在備戰的時候,往往更加注意自己身體素質的練習,而忽略了精神方面的鍛鍊。有時候跑步突然沒了動力,感覺速度提不上來、長度堅持不下去,好累呀。在比賽前一天晚上,很多跑友會緊張到睡不好;比賽當天早上緊張到幾乎吃不下任何東西,開賽前緊張到總想上廁所。比賽中,前32公裡是依靠自己的身體在跑步,最後的10公裡,真正的馬拉松才剛剛開始:體能下降、呼吸急促、撞牆,你的身體已經非常想要停下來,但是精神卻支撐著你一直跑下去。

在備戰期間,如果心累了,換個心情吧:聽些新鮮動感的音樂,看部跑步的勵志電影,讀幾篇勵志的跑步故事,你會發現有些人他們的跑步條件或許沒有你好,而在跑步的路上卻那樣無條件的堅持著,再看看自己,是不是有了前進的理由?

我們可以為自己設定一些訓練目標,但是不要讓它成為一種負擔,畢竟跑步對於我們業餘選手只是一個愛好而已,又不是為奧運會訓練。學會放鬆心情,站在起跑線上的你已經很棒了;學會傾聽自己的身體的聲音,不盲從。

1968 年度波士頓馬拉松比賽冠軍 Amby Burfoot 曾這樣說道:比別人跑得快或慢都不重要。跟著自己的節奏跑,關注自己前進的道路。你並不會失敗,因為這並不是一場與他人的競爭。唯一的對手只有我們自己。越前進,越勝利。

當然,如果以上這些,你都做不到的話,那也可以不去跑馬拉松。因為一周跑幾次步,也足夠讓你體驗到快樂和健康了。

人生,沒什麼非幹不可的事情;跑者,不一定非要跑一場馬拉松。

相關焦點

  • 跑步就跑步,為什麼要跑馬拉松?8位跑友的真實回答,扎心了...
    「馬拉松=自虐」這是很多不跑步的人對馬拉松的理解,所以在他們眼裡,根本不會懂得馬拉松的樂趣。那麼跑步就跑步,為什麼要跑馬拉松呢?@Pium我是一個隨心所欲的人,跑馬能讓我開心的一點是,可以和一大群跑步者在一個專屬跑者的賽道上奔跑,這讓自己十分享受。路上的朋友都是跑者,都在專注做自己的事情,這樣可以完全釋放自己的天性,整個過程都非常舒服。
  • 能跑馬拉松,就是愛跑步?
    還有很多人為了急於證明自己也能夠跑一場馬拉松,很隨意就報了一場比賽,然後不懂得怎麼訓練就去比賽了。他們的觀點是:跑不動就走,只要能完賽就行,能完成就已經很棒了;比賽就是玩兒,我也不為獎金! 你的馬拉松是跑完的,還是「熬」完的呢?當你以這樣的心態對待馬拉松時,就是對自己嚴重的不負責任。馬拉松本質是一項極限競技運動,如果對它沒有敬畏之心,不認真訓練的人輕則疼痛不已、比賽煎熬,重則還有昏迷猝死的風險。
  • 只能死撐10公裡,非要挑戰馬拉松?跑者不一定非要跑馬啊……
    最近可能是剛剛開年的原因,跑圈又多了不少新的跑友。 當然大家也是按奈不住自身的熱情和內心的興奮…… 聽到最多的話就是: 「一個跑者一生,一定要去跑一場馬拉松。」
  • 跑馬愛好者將無馬可跑,一定要拍照發朋友圈才能叫跑馬拉松?
    有些地方的疫情好轉了很多,於是各種賽事就相繼開始,可對於跑馬愛好者來說,貌似不太樂觀,一些小規模的健康跑或半馬賽事雖然逐漸開始恢復,可目前北京的疫情反而嚴峻起來,這給靜待恢復的馬拉松賽事又蒙上了陰影。不僅僅是北京,受疫情影響,包括波士頓馬拉松在內的多個賽事都陸續宣布取消,下半有沒有得跑都是一個問題。要是真的沒馬跑,對於一些業餘的跑馬愛好者來說,會不會憋著難受?說真的,很多人參加跑馬,無非就是拍張圖發一下朋友圈,可非要有人拍照有人圍觀才叫跑步嗎?還真是的,不為了拍照發朋友圈跑那玩意兒幹啥?
  • 跑步10公裡就可以達到健康的目的,為什麼有人要跑馬拉松呢
    如果只是純粹為了強身健體而跑步,10公裡完全足夠用,不需要更大的跑量,但人生追求的不僅僅只是健康,還有更高的追求目標。能跑10公裡以後,有一部分人感覺一點都不累,就會慢慢增加跑量,加著加著,就能跑15公裡,20公裡了,然後就開始嘗試半馬,甚至全馬。這時候追求的不僅是健康,還是在挑戰自我,追求更高的目標。當一個人具備一定實力以後,就會追求更高的目標,這是人性,是很正常的事情。
  • 新手要去跑馬拉松,應該怎麼做?
    但如果你有了前期充分的準備,對抗傷害的耐受度就會有一定的程度提高。想要從零開始跑完一場馬拉松,你得需要投入訓練的時間,和不放棄的精神。當然訓練也得是循序漸進的,不然拔苗助長的話也會受傷的哦。在馬拉松的賽道上,總能看到一些缺少訓練的跑友,有的跑了10幾公裡就開始抽筋了,有的跑30公裡就開始噴雲南白藥了,還有的跑完了,撞線了卻只能扶著牆走,上下樓連膝蓋都彎不下來了。
  • 應聘時要被問會不會跑 愛跑步的人在這家公司最吃香
    公司的一場馬拉松接力賽  讓不少人入了跑步「坑」  某某公司不僅為員工跑步買單,甚至給出驚人的獎勵……你的朋友圈是不是被這樣的新聞刷屏過?  這樣的公司大多來自體育圈,公司的業務多半和體育有關。但華立集團卻不太一樣,公司的主營業務是醫藥、儀表及電力自動化、生物質燃料、新材料……和跑步扯不上關係。  但這家看似和體育不沾邊的公司,卻集合了一大群熱愛跑步的人。「跑步就是我們公司的一種文化,公司倡導員工養成良好的健康生活方式,守護綠色家園,分享健康生活。現在跑步熱,在我們公司裡更熱。」華立跑團的執行團長王安瑩,正是被公司獨特的跑步文化培養成了一名跑友。
  • 馬拉松成結婚硬性標準?請不要輕易放過愛跑馬的男人!
    雖然只是一個段子,但也說明了中國馬拉松的火熱程度;雖然嶽父的做法並不客觀,但找個愛馬拉松的男朋友真的很重要!因此如果你身邊有個愛跑馬的男人,千萬不要輕易放過!愛跑馬拉松的男人,有100%的安全感。和你在一起之後,永遠不會想別人,因為愛跑馬的男人除了你之外,他們心裡只有跑步;除了寵你,就是拼命跑步折騰自己!愛跑馬拉松的男人,充滿著正能量。
  • 不提倡頻繁跑全馬?那一年跑多少場馬拉松較為合適?
    人的一生至少要跑一次馬拉松, 不知道有多少人是在這句話的, 鼓動下毅然加入了跑馬大軍。
  • 說說你為什麼跑馬拉松?發朋友圈也算……
    眾所周知,近年來中國的馬拉松熱潮一浪高過一浪,越來越多健身達人甚至是明星都以「跑馬」為樂。據統計,2017年全國馬拉松比賽已超過500場,你跑了嗎?《規劃》出來之後有更多人問小致(我猜他們心動了)。馬拉松不是很累嗎?他們為什麼要跑馬拉松?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熱衷於跑馬拉松?馬拉松的魅力到底是什麼? 我試圖用下面這些人的回答給他們想要的答案。
  • 跑步多年會變成佛系跑者,你是這樣嗎
    跑馬雖然是一種自我挑戰,令人興奮,但對於跑步的熱愛,我們正因為熱愛,所以不必過於執著,當你跑步多年了,你就會有所感悟,跑步越來越佛系了。所以報名馬拉松,中不中籤沒關係。堅持跑步,更注重的就是自己樂在其中的感受,享受跑步,亦是收穫健康。當你跑步久了,你就會越來越佛系。跑步,是自己的興趣,並不是自己的專業。 馬拉松沒中籤,沒辦法感受到現場萬人跑馬的熱情高漲,但是人生並不是只有一場馬拉松。這次沒中籤沒關係,繼續自己的跑步,加強自己的訓練,等待著下一場中籤。
  • 看了這一篇,你也能輕鬆跑個馬拉松
    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掌控好習慣,輕鬆跑個馬拉松。這節課是張展暉教練在樊登【讀出生產力】訓練營的大咖分享課,他曾幫助十萬人健康減肥,幫助幾千人實現從不運動到輕鬆跑個馬拉松,看似奇蹟的背後,有著你所不知道的技巧和方法,讓這一切發生地異常輕鬆。
  • 女性跑馬拉松,你不得不知的小秘密!
    ,還能讓人保持健康,提升精神氣質。在馬拉松賽道上,女性會更加受歡迎,女性的配速明顯好於男性。在馬拉松的後半程,選手速度都會放緩,但男選手相比女性減速更多、多大約18.6%。其實,女性可能比男性更適合跑馬拉松。在馬拉松賽道上,女性跑者更受歡迎哦,被加油、送吃的概率要遠高於男生。但是,女性跑馬也有一些小困擾和小秘密。
  • 佛系跑者:馬拉松沒中籤!這得看緣分吧
    2020年由於疫情的影響,全年的馬拉松賽事全都擠到了年底的11月開始,可見名額競爭非常激烈。想要成功中籤一場馬拉松賽事並非易事,特別是自己喜歡跑的地方。你呢,今年的馬拉松報名了嗎?中簽了沒?如果跟我一樣沒中籤也沒關係了,據說跑圈內有著三五年跑馬經驗的人也未必能中籤。
  • 每個男人一生都應該去跑一次馬拉松
    1我的跑馬引路人我有一個很好的大哥,他打破了我的生活節奏、讓我開始嘗試去跑步。我記得很清楚,當時他用了一個激將法的形式,成功的把我騙上了馬拉松這條船。在這次之前,我的人生非常規律。然後,他和我聊起跑馬拉松的故事,其實,起初我的內心沒有一點波瀾,邊抽菸邊時不時看看他,心裡想的是:你不也沒跑過?吹啥吹。直到他講了這麼一句話:每個男人一生都應該跑一次馬拉松。我一激靈:你比我胖,你都能跑,我怎麼就不能跑?
  • 佛系跑者:馬拉松沒中籤!這得看緣份吧
    但對於參加馬拉松來說,需要自己具備一定的跑量與經驗,懂得應用科學安全的跑法,養成良好的跑步習慣,這樣才能在馬拉松比賽裡跑得輕鬆無傷。否則,馬拉松並不是誰都能隨隨便便參加的。 2020年由於疫情的影響,全年的馬拉松賽事全都擠到了年底的11月開始,可見名額競爭非常激烈。想要成功中籤一場馬拉松賽事並非易事,特別是自己喜歡跑的地方。你呢,今年的馬拉松報名了嗎?中簽了沒?
  • 經常跑馬拉松等於「慢性自殺」!?網友:這麼可怕嗎……
    如果說平時的慢跑是一項非常輕鬆的鍛鍊,那麼跑一場馬拉松可以說是很艱辛困難的耐力挑戰了。可是如今在「馬拉松熱」的大潮下,越來越多的人參與進來。我認為在科學健康的前提下,偶爾跑跑馬拉松還是值得提倡的,但堅決反對那些周周跑馬,月月跑馬的狂熱分子。@運動隨我心1968馬拉松=慢性自殺,純屬扯談!對於大多數人說,明明就是快速自殺!
  • 為什麼跑步3年之後,越來越多的跑者變佛系了?
    @小薇的先生我是一個佛系跑者,每月月跑量300+,迄今為止參加過一場金標馬拉松,半程130+,我不是馬拉松的狂熱愛好者,不會為了跑馬拉松而請假,也不會去全國各地跑馬拉松,一般都是去某個地方,偶遇了那麼一場馬拉松就去參加,平時就是用自己的腳步去丈量生活的城市,公園,山峰。
  • 馬拉松使人越跑越老,還是越跑越年輕
    跑步群體裡男女比例相差懸殊,不知道和女生更注重外表保養有沒有關係。專業級馬拉松選手有部分看上去比實際年紀顯老,但很多樂跑選手完全相反,不少四十歲前後的跑馬女性,月跑量二、三百公裡,這些女性看起來依然很顯年輕,咋看還像二十多歲的小姑娘。
  • 半程馬拉松跑2小時還有意義嗎?
    意義是人建構的,主要是看你去怎麼建構這個意義。比如,不管跑半馬用了多久的時間,就算兩個多小時甚至三個小時,只要你全程堅持跑下來,這個意義就對於你來說大了,畢竟你突破了自己!此外,只要保持良好的跑步習慣,飲食各方面營養均衡攝入,跑半馬基本來說對你有益無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