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赫赫有名的貝勒,在清朝末期,為何到了爛大街的地步?

2021-01-10 轉瞬間落日殘煙

在電視劇大宅門裡,有一位清朝的沒落貴族,無論什麼時候,總是強調自己是貝勒爺。其實在清朝的末期,貝勒這個爵位已經不值錢了,甚至到了爛大街的地步。但是在清朝初期,說起貝勒這可是赫赫有名的稱呼,甚至是皇子的代名詞。那麼,貝勒為何沒落了呢?

在後金建立之後,努爾哈赤的兒子們都被封為貝勒。當時後金還僅僅盤踞東北地區而已,努爾哈赤稱汗,自然不會有什麼親王和郡王。當時,皇太極、阿敏等四人被稱為四大貝勒。也就是說,連這群人的爵位也僅僅是貝勒。因此,在後金時期,甚至是清朝建立的初期,貝勒都是非常值錢的。

清朝入主中原之後,建立了完善的爵位制度。親王、郡王、貝勒等等,此時的貝勒還是很值錢的。按照清朝的規矩,皇帝的兒子可以封王。請注意,是按照道理可以封王。具體封不封,封親王還是封郡王,這都要看皇帝的態度。那些沒有封王的皇子,也僅僅是貝勒而已。

我們做一個簡單的比方,康熙那麼多兒子,有的封了親王,例如雍正皇帝登基前的爵位就是雍親王。還有的封了郡王,例如老大。但是還有沒有封王,就像老九和老十。他們二人沒有封王,所以朝臣們只能稱呼他們「九貝勒、十貝勒。」由此可見在清朝前期,貝勒有可能是皇子。

但是到了清朝的中期,皇帝的兒子普遍偏少,一般都是只有幾個兒子。兒子少,自然就顧及的過來。所以,從乾隆時期開始,皇帝的兒子一般都會封王,這逐步成了慣例。但清朝還有另一個規矩,除了那些世襲罔替的鐵帽子王以外,其餘的王爺到了下一代自動降一級。

也就是說,如果一位普通親王去世以後,那他的兒子就是郡王,到了孫子輩,不好意思就僅僅是貝勒。因此,貝勒有點血統偏遠的味道。由於清朝皇室一直在開枝散葉,皇室成員越來越多。貝勒、貝子等等一抓一大把。在清朝末期,如果有貴族強調自己是貝勒。那就得看近支還是遠支了,如果是遠支,根本沒有把他當回事。

不要以為貝勒就一定光鮮亮麗,在清朝初期或許是這樣。但是到了清末,貝勒就那麼一點祿米,除此之外,再無其他。因此,在清朝末期,沒落貴族出入當鋪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在清朝滅亡以後,連之前的王爺們也開始賣祖產,而且一個比一個厲害。

相關焦點

  • 清朝什麼人能被封「貝勒」,貝勒是何級別,為何總督見到也要行禮
    在很多的清宮劇中,都很容易見到類似的情境,那就是由於功勳卓著所以成為封疆大吏的總督,在見到一些姓愛新覺羅的,看上去吊兒郎當的傢伙時,也會恭恭敬敬地對其行禮,口稱:「見過貝勒爺」,這裡的貝勒究竟是何級別的官員呢?為何連從一品的總督也要行禮?
  • 假如穿越到了清朝,想當貝勒該怎麼辦?幾乎不可能?
    文/濤聲依舊假如穿越到了清朝,想當貝勒爺該怎麼辦?幾乎不可能?很多人都喜歡看穿越劇,尤其是這些年來清宮劇非常地火熱,很多人都想穿越到清朝去,對於女人來說,穿越到清朝要是能夠成為妃子那是最好的,對於男人們來說成為貝勒爺是最好的了,很多人會問,為何不成為皇帝呢?
  • 清朝的「貝勒」究竟是什麼地位?從清初到清末,由高貴到平庸
    說到清朝的皇室宗親,相信大家不由得會想到幾種稱謂:親王、郡王以及貝勒。由於清朝是一個由滿族統治的朝代,所以在管理上,自然要與漢族有很大的不同,有很大一部分,都是沿著本民族的文化和傳統進行的。提及貝勒爺,相信大家首先會想到皇室宗親。
  • 多羅貝勒——從軍政首領到宗室及外藩爵位
    但是後金最高權力還是由四大貝勒共同掌管。 皇太極登基後,為了集中權力,穩固統治,決心廢黜四大貝勒聯合執政制度。於是,他利用大汗身份,培植勢力,加強汗權,並通過政治手段,先後廢黜了二貝勒阿敏、三貝勒莽古爾泰,並迫使大貝勒代善隱退,最終將後金大權完全集中到自己一人手中。
  • 清朝的親王、郡王、貝勒、貝子、鐵帽子王有何區別
    文/寂寞的紅酒在清宮劇中,人們經常接觸到親王、郡王、貝勒、貝子、鐵帽子王等爵位。很多人對此一直傻傻分不清,始終搞不清他們的關係,不知道誰的官大。那麼清朝的親王、郡王、貝勒、貝子、鐵帽子王到底有何區別?我們先來說說清朝的爵位設置。
  • 《新世界》中裡的貝勒爺關老爺子,其實他是裝糊塗的?
    關老爺子是清朝的貝勒爺,清朝滅亡以後,他失去了那些貴族特權。 清朝末年的貝勒爺看上去稀裡糊塗的,總有網友認為他的存在是多餘的,甚至會有人覺得這個角色純屬浪費盒飯。
  • 清朝4個不為人知的歷史故事:四川曾經滿大街都是老虎
    清朝4個不為人知的歷史故事:四川曾經滿大街都是老虎時間:2017-08-14 15:13   來源:川北在線整理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清朝4個不為人知的歷史故事:四川曾經滿大街都是老虎 江浙包辦了清代的狀元: 有清一代,共出了113個狀元,其中按照地域分布來看的話,江蘇50個,浙江20
  • 珍妃被扔進井中的畫面,有位貝勒曾經親眼目睹,多年之後才敢說出
    清朝光緒皇帝最寵愛的妃子,我們都稱呼她為珍妃,她雖然只是光緒皇帝的側妃,但卻是最受寵的妃子,關於珍妃的死有著特別多的傳聞,可是真真假假沒有一個真實的依據。想必有傳聞的時候,我們總會說你有沒有真的看到幹嘛要這樣說呢?
  • 清朝末期的百姓,為謀生頭頂百斤木料,「澆驢肉」做法難以接受!
    清朝末期的百姓,為謀生頭頂百斤木料,「澆驢肉」做法難以接受!清朝末期,馮玉祥在北京發動政變,溥儀被趕出紫禁城,從此結束了中國長達幾千年的封建專制統治時期,中國從此再無皇帝,皇宮成為了一座空城,而國家的改變必定會影響百姓的生活,清末可以說是百姓們最貧困潦倒的時候,這個時候的中國在經歷了強國的打壓後已經非常的孱弱,但是真正讓百姓們感到煎熬的應該是在民國初年。
  • 明朝朱元璋的兒子全是王爺,為何清朝王爺鐵帽子王只有九位?
    在清朝統治時代,經常會出現一個詞語,那就是鐵帽子王。那麼什麼是鐵帽子王,鐵帽子王是一種鬥勁通俗的說法,其實就是清朝最高級別的爵位。一樣平常來說,皇帝的兒子都是王爺,可是清朝並不是如許。那麼,在清朝統治時代,若是想成為一名鐵帽子王,必要滿足哪些前提呢。
  • 清朝入關以後,清朝官員的朝服,為何都流行使用石青色?
    在眾多的清朝影視劇中,清朝官員或者貴族的朝服顏色非常統一。無論是親王貝勒還是六部九卿,朝服的顏色均為藍色,就連各家的命婦朝服也不例外。在清朝入關之前,官員和貴族們的朝服呈現出花紅柳綠的情況,分為好幾種顏色。但到了清朝入關以後,清朝的朝服為何都使用石青色,這到底有什麼講究。認真的說,清朝官員、貴族的朝服顏色,與五行相剋理論有關。
  • 為何清朝會如此沒落?
    兩次鴉片戰爭和太平天國運動中中清朝八旗軍和綠營兵一敗塗地,這就讓人不得不思考,關乎一個清朝命運的清朝軍隊為何如此不堪一擊。一、閉關鎖國,思想不積極我們中國引以自豪四大發明之一——黑火藥是中國最早發明的,黑火藥在軍隊中用於大規模作戰應該在北宋時期的公元1000年。
  • 清代人們常說的貝勒爺到底是什麼存在?是職位還是爵位?
    近些年來清宮劇佔據了大部分的電視螢屏,我們在看清宮劇的時候也經常看到一些專有名詞,例如劇中經常說的某某是貝勒爺,那麼這個貝勒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存在呢?其實,貝勒開始是一個職位,後來才成為清代愛新覺羅皇族內部宗室人員的一種爵位。
  • 河南省的陳留專區,曾經管理9個縣,為何淪為了一個鄉鎮?
    那麼,曾經下轄9個縣的陳留專區,在1952年為何會被撤銷。撤銷以後,陳留縣為何逐步淪為了一個鄉鎮呢?今天,我們就聊聊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聊聊歷史上赫赫有名的陳留郡。早在楚漢爭霸時期,陳留就已經是一個縣了。當時,謀士酈食其告訴劉邦:「陳留雖小,卻是天下要衝,四通五達之地。」陳留郡曾經是中原大郡,建議於漢武帝時期。
  • 清朝為何慷慨割讓臺灣?原來康熙才是罪魁禍首
    甲午戰爭失敗之後,出現了一個謎團:鐵血大清為何輕易割讓臺灣給日本呢?  不說臺灣戰略地位的重要性,單說這麼大的一片國土,說割讓就割讓,實在讓人難以接受。難以置信的是,大清就這麼做了。  如果說清朝割讓北方的庫頁島給俄國,那是因為庫頁島一片荒蕪,離中原很遠。
  • 清朝太子是什麼地位?為何整個清代300年只有一位正式的太子?
    第一個階段,順治帝之前的清朝初期,不設太子。 清太祖努爾哈赤曾經模效仿過明朝,以後金大汗的身份確立了一位大汗繼承人,那就是努爾哈赤的嫡長子褚英,但也是這個大汗繼承人之位害死了褚英。
  • 清朝入關以後,為何朝服都流行使用石青色?
    在眾多的清朝影視劇中,清朝官員或者貴族的朝服顏色非常統一。無論是親王貝勒還是六部九卿,朝服的顏色均為藍色,就連各家的命婦朝服也不例外。在清朝入關之前,官員和貴族們的朝服呈現出花紅柳綠的情況,分為好幾種顏色。但到了清朝入關以後,清朝的朝服為何都使用石青色,這到底有什麼講究。認真的說,清朝官員、貴族的朝服顏色,與五行相剋理論有關。
  • 御前侍衛本事有多大,清朝大將軍、大學士為何多為保鏢出身
    稱呼的不同也反映了各個朝代不同的政治特點,清朝的「侍衛」是「侍從護衛」的縮寫,侍從是第一位的,護衛次之。據專家考證,清朝的侍衛制度源於朝鮮。女真人曾依附於朝鮮王朝,愛新覺羅氏先祖就長期在朝鮮侍衛軍中任職。女真人逐漸強大後,朝鮮的侍衛制度也隨即被他們學去。清朝的侍衛制度雛形出現在努爾哈赤時代,在皇太極時代逐步形成制度化。
  • 中國爛大街的商品,在歐洲被賣到斷貨,法國人:今年流行中國元素
    中國爛大街的商品,在歐洲被賣到斷貨,法國人:今年流行中國元素隨著全球化的發展,世界各國的經濟文化交流越來越頻繁,很多國外新鮮、潮流的東西也都傳播到我國,就比如,很多中國年輕人也都開始過洋節,喜歡購買國外品牌的商品,而我們國家也有很多東西流向了世界
  • 大清末期的炮艦外交:6艘戰艦來家門口,巡洋艦隊懟回去
    【話說軍世】大清後期是中國近代百年屈辱的開端,其深層次原因還是封建體制導致的積貧積弱,和落後於時代造成的,不過其實在大清末期的炮艦外交上,還是有一些精彩「片段」的,只是被整體的衰敗中,這點精彩是在作用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