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籍科技特派員助力漳浦農民增收

2021-01-21 漳州市人民政府
  「沙沙沙——」陣陣秋風吹拂處,稻子掀起層層波浪,向著遠方翻滾。藍天下,一穗穗金黃的稻子被陽光照得閃閃發光,一群白鷺從遠處飛來,落在水渠邊飲水。

這是10月15日漳浦縣官潯鎮「康莊大洋」的一幅美麗場景。這裡,再過20天左右,又將是一片豐收的熱鬧場景。

「康莊大洋」位於該鎮康莊村,地處南溪中下遊河畔。該村人口超過3000人,耕地面積3260畝,其中水田面積2843畝,創建糧食產能區面積1900畝。主要種植模式為「早稻——晚稻——馬鈴薯」一年三熟制,是「省級糧食產能區」示範片。

王坤山是康莊村的種植大戶,單水稻種植面積就達130多畝,他也是官潯鎮坤山農業專業合作社的負責人。緊挨著官潯鎮的漳浦臺創園,有一位來自臺灣的農民,他就是漳州三本肥料工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建中。這兩位素昧平生的農民,因為政府一項好舉措,走到了一起。去年,漳浦縣選聘16位臺籍科技特派員,其中就有陳建中,他被安排掛鈎指導的正好就是坤山農業專業合作社。

近幾年來,王坤山帶領合作社農民發展水稻規模經營,採取「農業合作社+農戶」模式,工廠化育秧面積近2000畝,通過開展「五統一」專業化服務:統一工廠化育秧、統一機械化插秧、統一病蟲害防治、統一測土配方施肥、統一機械化收割,大力推廣優質稻品種,工廠化育秧、機耕、機插、機收水稻全程機械化栽培技術以及科學管水,配方施肥,高效低毒農藥,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等水稻綠色增產技術。核心示範片平均每畝增收節支達120元,深受種糧農戶歡迎。不過,不滿足於現狀的他一直在探索著如何提高水稻每畝產量,為當地百姓增產增收。

今年年初,在陳建中的指導下,王坤山開始認識到改良土壤對於提高水稻產量的重要性。為切實做到增產增收,王坤山將自家田地留出五畝用來做試驗田,肥料主要施用的是來自三本公司的水稻專用肥。

「因為我們要把老王種出來的稻穀收購回來,所以比較講究肥料的配比使用。」陳建中介紹說,這五畝田,早稻施用了200公斤的固體有機肥,25公斤的水稻專用肥以及1公斤的液體肥。這些成本加起來約200元。

「雖然比傳統施用複合肥要貴一些,但能起到改良土壤,改善水稻生長環境,提供水稻所需的氮、磷、鉀等營養的作用。」陳建中進一步解釋。他認為,長期施用複合肥會導致大量土地失去肥力,造成土壤磷鉀富營養化、酸化、次生鹽漬化等現象,長此以往,耕地會很快退化,所需的農藥會越來越多,環境汙染也將日趨嚴重。他提出,實施測土配方施肥,推廣施用水稻專用肥、水旱輪作等改良措施,可以切實有效扭轉這一不良發展勢頭。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3個多月的耐心管理,王坤山那五畝地裡的第一季早稻在7月底喜得豐收。一畝地平均收得630公斤稻穀,比往年增產100公斤以上。因為稻米質量好,陳建中回收後價格比一般的稻米每公斤多出了0.6元。細數下來,扣除成本,一畝水稻可以增加200元左右的收入,五畝田就可以為他增加至1000元。

「好不好,得產品質量說了算。」再過二十天,晚稻就到了收割季節。站在田間地頭,王坤山望著風吹稻浪,臉上滿是喜悅的笑容。「明年,100多畝地全都用上試驗田的法子,那時的收穫一定會更好!」(洪錦城)

相關焦點

  • 漳浦這位臺籍「科特派」,整天往農村跑…
    公司董事長陳建中是臺籍科技特派員,他帶領企業科研團隊為農民朋友提供精準服務,手把手指導農民朋友科學施肥,助力農業增產增收。在位於盤陀鎮上洞村的漳浦雨淳蔬菜專業合作社,陳建中帶著技術人員來到這裡,指導農場負責人林震淳改進液體肥的科學配比,以更好地促進大棚內水培菜的生長。
  • 科技特派員為農民致富注入科技的力量
    在農村,在農民的田間地頭,活躍著一群特殊的人。他們建基地,抓培訓,將現代科技導入我縣的農業生產,手把手地教授科技種植,心貼心地幫農民利用科技致富,推動了我縣傳統農業的提升,加快了我縣科技興農的步伐。他們,就是科技特派員。  2003年,省委、省政府為加快欠發達鄉鎮奔小康步伐,向我縣派駐了9名科技特派員。
  • 漳浦臺商聯誼會長:我是「臺籍漳浦人」
    漳浦臺商聯誼會長:我是「臺籍漳浦人」 2011-03-01 10:34     來源:東南網     編輯:程軼文  來自臺南的陳隆峰,頭上有好多頭銜,包括福建省高級人民法院的特邀調解員,也是該院唯一一位臺商身份的涉臺案件特邀調解員、漳浦臺商聯誼會會長、漳州三豐水產種苗有限公司總經理
  • 威寧:科技引領 農業增效 農民增收
    「我們公司能成長為科技型企業,能有今天的發展成就,主要得益於貴州省科技廳『14+2』深度貧困縣科技計劃成果轉化項目等科技項目的助力。目前,公司成功獲得科技型企業備案,共研發出地方特色農產品系列單品30多個,取得商標2枚(6個大類),版權證書1項,專利申報7項(已經授權4項),促進了威寧蕎麥產業的發展。
  • 新民市38名科技特派員與農民建起利益共同體
    新民市38名科技特派員與農民建起利益共同體 作者:丁冬 2018-05-25 02:59   來源:遼寧日報     5月23日,在瀋陽新民市前當堡鎮瀋陽華徵漁業專業合作社,科技特派員高徵正在通過微信銷售魚苗。
  • 科技特派員紮根山鄉 做給農民看 帶著農民幹 幫著農民富
    在瀏陽鄉村振興的主戰場,科技特派員的身影隨處可見。圖為科技特派員陳勇(右三)正在指導陳橋村村民進行竹筍分級。在瀏陽鄉村振興的主戰場,科技特派員的身影隨處可見。近年來,市委人才辦、市科技局落實科技特派員制度,堅持人才下沉、科技下鄉、服務「三農」,選派科技特派員紮根山鄉,讓他們做給農民看,帶著農民幹,幫著農民富,為鄉村振興添活力注動力。
  • 科技智力扶貧 深圳大學農村科技特派員走進田間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9月29日訊(記者 梁榆其 通訊員 王若男)為積極響應廣東省科技廳發起的2020年農村科技特派員「暑期大下鄉」倡議,今年暑期深圳大學派出9個由科學技術部主任文振焜、副主任錢恭斌等專家組成的農村科技特派員團隊,共奔赴18個省定貧困農村開展技術、智力幫扶工作。
  • 湘陰縣副縣長左嘉調研科技特派員工作
    在樟樹鎮文誼村的大棚裡,縣農業農村局的高級農藝師陳一鳴向左嘉副縣長介紹樟樹港辣椒苗的培育方法,以及樟樹港辣椒產業取得的重大成功,表示明年又是一個豐收年,將為文誼村的農民人均增收1000元左右。左嘉副縣長深入田間山頭、廠房車間了解情況,和各位科技特派員交心談心,詳細聽取了各位科技特派員的工作情況匯報,了解特派員在工作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對於各位在工作中表現出來的攻堅克難精神提出表揚,為他們在為貧困戶的脫貧,為企業、農戶提供的技術和信息服務表示感謝,勉勵他們繼續努力,為湘陰的農業技術發展、脫貧攻堅做出新的貢獻。
  • 科技特派員:挑起科技增效大梁_ 工作動態_ 永安市人民政府
    作為一名科技特派員,溫壽星總是熱心地為農民答疑解惑,到農村為農民提供科技指導,已成為他工作中重要的一部分。  科技特派員制度,是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工作時提出的一項重要的農村工作機制創新。今年是推行科技特派員制度20周年,永安市科技局以此為契機,把科技特派員制度作為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對科技特派員工作進行再推進、再提升。如今,這支隊伍已經成為永安市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 那個農牧民最喜愛的人又來了——新疆伊犁科技特派員助力脫貧攻堅...
    經過一番努力,農民們看到稻田裡養蟹不僅能產出優質大米,每畝稻田還額外有1000多元的螃蟹收入,而且還是訂單農業,參與的熱情瞬間高漲,紛紛要求寧明陽到自家的稻田裡指導養殖技術。  管小平主動為當地螃蟹養殖戶提供大量種苗,帶動當地特色養殖產業發展,推廣蟹稻共養,通過測算,每畝可實現增收1500元左右。
  • [福建]漳浦臺灣農民創業園成臺農大陸創業寶地
    2005年,大陸首家臺灣農民創業園――漳浦臺灣農民創業園孕育而生,吸引了眾多臺農來漳州投資興業。   漳州鎮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唐維,是第一批到漳浦臺灣農民創業園投資創業的臺商之一。他的蘭花基地從最早2千平方米的溫室大棚發展到如今的2萬多平方米,成為漳浦臺灣農民創業園最大的蘭花生產基地。
  • 福建漳浦臺灣農民創業園:讓臺農走在春天裡
    2020年06月17日 17:09:31 來源:福建日報   近日,2019年大陸國家級臺創園建設評價結果揭曉,漳浦臺灣農民創業園在各方面表現出類拔萃,在參評的臺創園中首次獲得綜合得分第一名——
  • 疫線「智繪」春耕圖—石門縣省市科技特派員助力春耕復產紀實
    目前正值疫情防控和春耕生產最關鍵的時段,石門縣省市兩級科技特派員積極響應中央、省市關於做好「春耕備耕、復工復產」工作的系列指示精神,在和組織部及科技部門充分對接後,紛紛深入田間地頭忙復產、搶春耕,描繪出了一副熱火朝天的山城春耕圖,以實際行動為農業增產、農民增收保駕護航。
  • 漳浦臺灣農民創業園——臺農創業「福地」
    漳浦臺灣農民創業園創建於2005年,2006年4月由農業部、國務院臺辦批准設立。隨著胡錦濤總書記視察漳浦臺灣農民創業園的後續效應持續擴大,園區迎來重大發展機遇。  創業園位於漳浦縣,規劃總面積30000畝,與臺灣島隔海相望,交通便捷,有「天然溫室」之稱。
  • 肥西縣農業科技「特派員」—— 「星星之火」點亮鄉村致富路
    農業科技「特派員」雪中送炭據介紹,近年來,肥西縣深入推進農業科技「特派員」制度,壯大科技特派員隊伍,完善農業科技創新服務體系,積極打造助力鄉村振興和高質量發展的科技特派員「肥西樣板」。傑祥水產的稻鱉養殖其實是馬仁勝近年來在該縣推廣的稻鱉連作技術,在水稻田中混養甲魚,實現產量和品質雙提升,鱉肥稻香。
  • 五指山上來科技特派員,綠了山頭富了鄉鄰
    「我們依託科技特派員的力量,加強對高素質農民、返鄉農民工、本土科技人員、大學生村官等人員的培訓,發揮其科技『二傳手』的作用,讓他們逐步成長為依靠科技實現脫貧致富的帶頭人,取得良好的成效。」從中國海油來到海南省五指山市掛職的市委常委、副市長羅新增說。
  • 插上科技翅膀讓大地也有騰飛希望 442名科技特派員覆蓋全部省定...
    2017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匡廷雲與該公司共建院士工作站;2019年,公司與山東理工大學教授、歐洲科學院院士蘭玉彬共建院士專家工作站,通過借智借力提升公司產品的科技含量。「科技扶貧的辦法很多,但是實現途徑只有一條,就是讓農民增產增收。增產的途徑有很多,良種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多年來,我們持續通過育種技術提升農民收入。」朱俊科說。
  • 在閩「80後」臺灣青年蔡志陽的「新農民哲學」
    中新網漳州12月6日電 (閆旭 張金川 龔雯)原產於澳大利亞的手指檸檬,墨西哥的巧克力布丁果,西非、加納、剛果一帶多見的神秘果,來自安第斯山脈的黃金果……世界各地的奇花異果,在福建漳浦臺灣農民創業園的臺豐山生態農業園區裡掛滿枝頭,散發著誘人的清香。
  • 【巴西《南美僑報》】在閩「80後」臺灣青年蔡志陽的「新農民哲學」
    原產於澳大利亞的手指檸檬,墨西哥的巧克力布丁果,西非、加納、剛果一帶多見的神秘果,來自安第斯山脈的黃金果……世界各地的奇果,在福建漳浦臺灣農民創業園的臺豐山生態農業園區裡掛滿枝頭,散發著誘人的清香。  「這些品種被引進到臺灣,馴化種植效果都不錯。」
  • 讓科技碩果結在農戶家!菏澤省市縣三級聯動科技特派員賦能鄉村振
    巨野縣科技特派員蘇九徵環顧整個大棚情況後向魏昌見建議。看魏昌見一臉疑問,蘇九徵解釋,「準確地說,你這屬於冷棚,防災能力弱,一旦遇到寒流天氣,極易減產甚至絕產,辛勞就白付出了。」「好的,俺這幾天就去買。」田間地頭,蘇九徵的詳細解答,為魏昌見的穩產增收上了一道「保險」。